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万吏 » 第一百零四章 中秋再会(十)

第一百零四章 中秋再会(十)

    这回不等佟正钊开口,佟秉清就率先指出道,

    “这事儿来求王府承奉正有甚么用?得要戚家军他们自己愿意才行。”

    徐知温淡笑着反问道,

    “佟二叔怎么知道戚家军一定不愿意呢?”

    佟秉清毫不留情地分析道,

    “倘或范掌柜早有此意,那护送完朝鲜人之后,在返国途中就会向他这回‘雇佣’的戚家军士兵提出此事。”

    “要说广东戚家军的老战友,那辽东戚家军可比秦王府的王府承奉正来得更亲近一些罢?”

    “若是辽东戚家军已然一口回绝了范掌柜,那再来寻王府承奉正又有甚么意思呢?”

    徐知温笑了一笑,忽然问道,

    “于此事而言,佟二叔就没有甚么好主意?”

    佟秉清眉眼一挑,反问道,

    “我就是一个为范掌柜和秦王府牵线搭桥的乡间胥吏,我能有甚么好主意?”

    徐知温又笑,

    “入股英吉利公司和去倭国做生意不同,倭国的生意是为秦王府的王府承奉正做的,这英吉利公司的股份是范掌柜自己出钱入的股,倘或较真算起分红,那也与秦王府无关。”

    佟秉清笑了一声,道,

    “原来范掌柜雇了戚家军还不够,竟然还想来雇我这个无甚大用的闲汉。”

    徐知温笑着纠正道,

    “咱们掌柜的意思是‘请’您,您要是肯受这份请,那英吉利公司的股份分红定会算上佟二叔您的一份功劳。”

    佟秉清不置可否地笑道,

    “这时候怎就不提皇帝追葬朱纨一事了?”

    徐知温笑道,

    “这正话反话的,主要是看人怎么说,朱纨嘉靖二十九年死……”

    佟正钊接口道,

    “是嘉靖二十八年。”

    徐知温看了佟正钊一眼,道,

    “不管是嘉靖二十八年还是嘉靖二十九年,朱纨死后不过三四年的光景,到了嘉靖三十二年,海道副使汪柏就因接受了佛郎机商人的贿银,从而批准了佛郎机人以晾晒水浸货物为由的上岸要求。”

    “从此佛郎机人得以进入澳门居住,并自此取得了澳门居住权,且之后嘉靖爷让司礼监付谕户部购买龙涎香的时候,汪柏不是还从澳门的佛郎机人手里拿了些上贡吗?”

    佟秉清挑眉一笑,道,

    “正话反话,都被徐公子说完了,我还能说甚么?”

    徐知温笑道,

    “这原是皇帝说的,可不是我说的。”

    佟秉清笑了一下,道,

    “既然范掌柜看得起我,那我就托大啰嗦几句,吴惟忠虽然被调去了广东,但他好歹是拿朝廷俸禄的军官,同辽东那些在原驻队受欺负的旧部不同。”

    “范掌柜连辽东的那些士兵都没说服,又怎能寄希望于广东的戚家军将官呢?”

    “再者,如今宁夏边境不太平,戚家军只要还有战斗力,就不乏有重新崭露头角的可能,范掌柜现在就支使他们去同英吉利人合作,未免也太操之过急了罢?”

    徐知温侧了下头,道,

    “佟二叔是不看好英吉利人的公司?”

    佟秉清笑了笑,道,

    “这倒不是,能让范掌柜牵肠挂肚的,一定是桩了不起的好买卖。”

    “只是这公司到底不比去倭国的私船,全世界的大小船商多多少少都在倭国长崎有过交易,旁人可不会单盯着范掌柜一人。”

    “可那英吉利公司的情形不同,依我说,范掌柜若真要做英吉利的这笔生意,最好从一开始就以我‘大明皇商’的身份,代表朝廷与英吉利人合作。”

    “至于单打独斗,那是万万不行的,更不用说不禀明朝廷就私下贿结广东将官,这将来是要出大事的。”

    佟正钊虽然十分希望范明加入东印度公司,但也不得不赞成佟秉清的这番话。

    旁的不提,西班牙人在吕宋国屠杀福建华商,而万历帝束手不管,甚至反过来说西班牙人杀得好的教训,在历史上可是历历在目。

    徐知温笑道,

    “朝廷终究是我大明的朝廷,这天下终究也是朱家的天下,这话说回来,皇帝姓‘朱’,秦王难道就不姓‘朱’了吗?”

    佟正钊心下一怔,脱口即道,

    “范掌柜是想借着秦王的名头加入英吉利公司?”

    徐知温但笑不语。

    佟秉清“哼”了一声,道,

    “即便范掌柜想‘狐假虎威’,那也得找只‘真老虎’啊。”

    徐知温淡笑道,

    “戚家军不就是‘真老虎’吗?咱们掌柜都为戚家军可惜。”

    “戚继光当年要不是一心想着报效朝廷,自己领着戚家军去倭国打下一片土地,自己做个一方大名,哪里会有今日的这许多事?”

    “依我说,戚家军的战斗力可比丰臣秀吉高多了,戚继光要是去了倭国,今日一统倭国的说不定就是他了。”

    佟秉清“呵呵”一笑,道,

    “是啊,到时倭国公主也娶了,倭国儿子也生了,何必弄得像现在这样惨兮兮得郁郁不得志呢?”

    徐知温笑了一笑,道,

    “佟二叔,您这么说就没意思了罢?”

    佟秉清道,

    “这有没有意思的,我说了不算,得人家英吉利人说了算。”

    徐知温道,

    “要是戚家军肯帮忙,那报酬就不止去一次倭国拿二两银子这么寒酸了。”

    佟正钊忍不住道,

    “这话可不能当着戚家军的面儿讲,甚么寒酸不寒酸的,只要是劳动所得,无论多少,都不能用‘寒酸’二字来形容。”

    徐知温笑着点了点头,道,

    “知道,知道,只是咱们掌柜不落忍啊,戚家军现在的日子过得还没有那努尔哈齐滋润,就这还成天说着要杀鞑子呢。”

    徐知温这回话里的“不屑”是明明白白的,他就是在为戚家军感到不值当。

    “这一开始呢,咱们掌柜觉得那些丘八不好亲近,虽然同吃同住,但也不多话。”

    “后来护送完了朝鲜人,朝鲜人就从家里拿了人参送给咱们,一人一根,原本是件不大的事情,可戚家军的那些人非说不能擅拿老百姓的东西。”

    “其中有一个名叫‘戚金’的,好像是戚继光哪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更夸张,非要咱们掌柜把那二两银子的‘救人银酬’先结了,再按咱们大明的市价把参钱付还给朝鲜人。”

    “咱们掌柜是好劝歹劝,说人家朝鲜人是真不缺这些人参,人家闹饥荒的时候就啃人参,反正是好话说尽,那些丘八就是不肯白拿人参。”

    “就这么陆陆续续地劝了好一大通,那些戚家军非打定了主意,说是不给人家朝鲜人钱就不走了。”

    “咱们掌柜没办法了,只得自己掏钱把朝鲜人原本要送的那几根人参买下来,每人二两银子的银酬也没少他们戚家军的。”

    “回了国后,戚家军那些人还要请咱们掌柜吃酒,咱们掌柜说,山西还有些事要料理,就不多给他们添麻烦了。”

    “结果咱们掌柜要走的时候,那个戚金还骑了匹马来送行,那马还是匹母马,马背上还驮了一个粗布草料袋,把咱们掌柜给乐呵的哟,面上又不能露出来。”

    “于是照样说说笑笑了一会儿,到了午后,咱们掌柜说,实在是该走了,得在下一个边镇关城门前赶到城里,不然就要露宿乡郊了。”

    “那个戚金这时候就点了点头,总算还知道让咱们掌柜问候一句家里人安好,不想临出关隘,那个戚金从马背上拽起那个草料袋,丢到咱们掌柜车里以后,握着缰绳调转马头就跑。”

    “咱们掌柜被砸了个措手不及,把那粗布袋子打开一看,才发现那里头是从朝鲜人那里‘买’来的人参,束得整整齐齐得,一根都没少。”

    徐知温说到这里,喉结轻微一动,似乎是咽了口不存在的口水,

    “咱们掌柜当时还跟我笑,说戚家军御马的本事真了不得,一匹母马也能被那戚金驾得跑那么快。”

    佟秉清和佟正钊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徐知温又道,

    “佟公子,你说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好端端地给朝廷当甚么兵啊?”

    “就是自己入股公司,或是自己去别国打出一片天下,不比看着皇帝脸色吃饭舒坦多了?再说了,现在皇帝给他们好脸了吗?”

    佟正钊道,

    “他们就是愿意为朝廷打仗,‘千金难买爷高兴’,咱们能有甚么办法?”

    徐知温道,

    “我方才说了,为朝廷就是为皇帝,为皇帝就是为朱家天下,秦王也姓‘朱’,也是太祖高皇帝子孙,为朝廷打仗,和为秦王做买卖不是一个意思?”

    佟正钊不语。

    徐知温又道,

    “佟公子,这件事儿啊,您还是再为戚家军考虑考虑罢,左右那范礼安和倭国使团还没有到澳门呢。”

    “我明日就要动身南下,若没有甚么急事,年底之前咱们还可以再见一面,佟公子不必回绝得那么快嘛,说不定秦王很喜欢英吉利呢?”

    佟正钊道,

    “秦王连英吉利在哪儿都不知道呢。”

    徐知温微笑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秦王是聪明人。”

    话说到这份上,佟正钊只得勉强答应了下来。

    佟秉清开口问道,

    “徐公子南下是要去哪里?”

    徐知温淡笑道,

    “奉我们掌柜之命,去一趟南京。”

    佟秉清笑问道,

    “是去卖人参吗?听说这几年因为晋商、徽商、龙游商帮做生意,把那辽东、朝鲜的人参功效说得天花乱坠的。”

    徐知温道,

    “一方面是去做生意,一方面代咱们掌柜去拜访一回海瑞。”

    佟秉清奇道,

    “现在的海瑞有甚么可拜访的?”

    徐知温笑了笑,道,

    “这件事邸报上没登,佟二叔可能还不知道,海瑞近几个月连续上疏乞骸骨求引退,皇帝硬是不许他退休,就这么僵持着不肯放他辞官。”

    “您也知道,万历十三年时,海瑞是由于首辅申时行的举荐,这才再度起用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

    “当时海瑞已年过七旬,他甫一上任,就上书当道,‘主上励精,天下悬望,愿与公等同辅太平之盛’,且一去南京就严厉整顿官场风气,把太祖爷当年制定的许多法律都重新搬出来了。”

    “海瑞不像别的官,上奏的辞疏里面,十封有九封是等着皇帝挽留,海瑞说是辞官就一定是辞官。”

    “那咱们掌柜就想不通了,申时行还在首辅任上,最近朝中也没甚么异动,大家也早习惯了他海刚峰的脾气,那他执意辞官是为了甚么呢?”

    “这想来想去,也只能是海瑞的确病重,他不能再履行整肃百官的职责,不愿白吃朝廷俸禄,因此只能引病辞退。”

    佟正钊默然,他知道徐知温的意思,当年海瑞为了当个救民的官,熬得有多苦啊,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当上了他想要当得那种官,却已是力不从心了。

    万历帝再度起用海瑞或许有许多深意,但海瑞的目的是多么单纯,他就是想当个救民于水火的好官。

    一旦他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胜任君王派给他的职务了,他便只能辞官。

    对海瑞来说,辞官归隐总好过尸位素餐,他一生都不肯占朝廷的任何便宜,就是临死也不占。

    佟秉清道,

    “那是得去拜访一回。”

    徐知温笑道,

    “是啊,咱们掌柜说了,纵使老天爷不挽留海瑞,咱们老百姓都得替老天爷挽留他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