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类最后三百年 » 人类最后三百年(第一部)梦想奇迹 第二节

人类最后三百年(第一部)梦想奇迹 第二节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将自己的部分授权发明专利,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专利权交易转让,积累起了一小桶的创业资本金。

    这笔资金不多,顶多够铺个小心翼翼,蹑手蹑足干的创业小摊子,比前面几次创业的起步架势大不了多少。

    稍有失误就要全部归零,这是我必须时时提醒自己的。

    究竟这笔钱是用来改善自己已惨不忍睹的生存条件,还是进行再次冒险的创业投资,这让我的抉择显得非常痛苦。

    多年的各种创业失败,让我对再一次投资创业也是胆战心惊。但苦心研究十多年的项目,巨大的诱惑力又让我心心念念,难舍难分。

    已是花甲之年的我,陷入了人生最大的,或许是最后一次生死两难的痛苦选择当中,食不甘味,长夜难眠。

    一生都在博弈也从未停歇,但屡败屡战。这就是我的人生宿命。

    多次的创业失败,感觉自己只是一个眼高手低,书生意气之人,不具有创业成功者的杀伐果决之志。

    还是之前的各种起步小小的创业小项目,并不足以满足从未测试过的,自己洞察眼界的深度,以及运筹能力的高度?

    天知道呢。

    那你十数年如一日地,耗费心力去撬动“明和真正”,这个在太平洋底沉睡了亿万年的巨无霸干什么?

    鬼知道呢。

    如果这次又失败,又归零,人生是不是就写总结了?

    是吧,不是吧,是吧,不是吧。

    哎,上天要折腾我,上天要亡我,我又能怎么样。

    一幅孤苦无依,命入膏肓,破絮烂袄,无人问津,倒毙在途的人生凄凉晚景图,就跃然于我的脑间。

    然,妩媚动人的“明和真正”之魔,总是在不远不近处引诱着我,让我不时停下脚步,回首连连。

    我继续于我的发明专利开发,想要竭力驱赶这迷人的引诱。

    但脑海间总要反问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机缘巧合,“明和真正”为什么要偏偏就遇上了我?为什么?

    人一旦陷入于一种魔力诱惑中,你就不是你了。

    如果又失败了怎么办?

    怎么办,继续搞发明专利啊。

    赫然一片金光照射过来。

    我这九十岁都可以干的吃饭营生,你在担心什么无人问津,倒毙在途,什么破絮烂袄,晚景凄凉呢。

    况且我手里还有许多发明专利可以转让。

    况且我还可以继续研究开发,获得更多的发明专利。

    况且,没有况且,我必须一往无前。

    人生起起落落几十年,真正的机遇应该就是这一回。

    我不能为自己的又一次失败准备好退路和借口。

    我义无反顾地着手开办事宜。

    先找到一个条件一般但勉强凑合的办公场所,接着完善开业手续,注册了一家名叫“明和真正商业技术机构”的字号。

    作为在互联网领域浸淫多年,历经长期创新技术研究和发明专利开发经验积累的我,足够自信能承担得起系统架构师,和模块功能设计师的这个技术重任。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现在,我需要找到性价比合适的程序员们,与我一起合作,快速搭建完成基于PC端和基于移动端的明和真正业务系统,争取最快时间启动第一项业务的市场运营。

    于是,我在各家招聘网和各程序员网络群,广发英雄帖:

    互联网世代最后一个大平台,诚邀各路英雄入伙,共创辉煌事业!

    随后,我与各路互联网英雄们进行了一场场的激情问答对话。

    问:为什么这是互联网世代最后一个大平台?

    答:现在基于资讯交互的搜索平台、博客平台和视频互动平台都有了,基于用户的工作圈交友圈生活圈平台都有了,基于商务服务的商城平台、拼单平台、社区平台和交易直播平台都有了。总之,现在各个业务口的平台化布局基本完成。今后这些领域如果有什么创新,也是在这些平台基础上的延伸创新。或者有创新也会被这些巨无霸平台无情剿灭,不会再有可以想象的独立平台化应用出现。

    而现在的万物互联时代,不太可能出现人际平台化应用,起码不会在用户间出现基于平台型万物互联的人机互动连接。所谓的万物互联,只是提供一套驱动各个连接节点的中心化指令工具,使之与已有的各种平台实现应用的业务对接和数据对接。

    这就是当时的我与大多数人一样,对于万物互联,对于平台化的普遍认识。后来会告诉你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演变,人的认识局限性和人的时代局限性就显露无疑了。

    我继续回答道,现有各种平台,都存在一个自身无法克服的难点和弱点,那就是无法保证用户和信息的真实性。

    如果不能保证及有效管控用户和信息的真实性,那对未来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必然构成巨大的数据腐败风险。

    当时对于数据腐败的认识,后来证明我是多么的先知先觉了。

    我说,按通常的项目操作法,在构建平台业务系统时,首先要解决用户和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但基于各自经营的目的性不同,现在无一家平台愿意在这个难题上花功夫,或者基于平台业务模式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平台自身本就无法解决这个互联网难题。

    更有甚者,在资本夺利的驱使下,完全没有解决这个难题的意愿。各类平台一致用力,都在忙着抢用户,抢资源,抢流量,导致假冒伪劣满天飞,坑蒙欺诈,愈演愈烈,危害极大。

    我说,明和真正,就是为解决这个世纪难题而构建的,一个与众不同的,提供公众服务的第三方业务系统。

    一方面,依托明和真正提供的第三方认证服务,帮助这些电商平台弥补其存在的数据认证短板。这对为全社会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互联网商业大生态系统,具有从基础上正本清源的巨大价值。

    另一方面,依托明和真正的检测业务系统,构建起全新的品质保障体系和信息真实性体系,从而支持各相关性业务的可信化应用。

    提出可信化并努力去实践它,这在当时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我说,我希望明和真正在未来,对整个信息化智能化世界,成为对信息数据过滤把关,出入口管控的关键基础工程。

    问:为什么只有你能做这个平台?

    答:不是只有我才能做这个系统业务平台,具备了这些特质和对资源的认知能力后,都能做出这个明和真正系统业务平台。

    包括如下但并不仅限于此:

    一是要有对这个系统业务的研究观察能力,能够发现这个市场空白和创造这个市场需求。

    二是要有对这个系统业务的技术创新能力,有能力规划架构出多维度的可递次推进的业务产品。

    三是要有对这个系统业务的专利保护能力,从而实现对所在市场和技术的独占享有。

    四是要有对这个系统业务所涉资源的获得能力和整合能力,让各种商业资源和信息数据能够顺利获取,并在系统中有序进出。

    五是要有对这个系统业务从宏观到微观,对各种创新规则的制定能力,能够规划设计出驱动系统,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完美指令集。

    问:你认为一定会成功吗?

    答: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这不仅仅是明和真正的使命,保障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健康良序发展,必须要它,非它莫属。

    这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我们是走在前头的人。

    我挑选了三个程序员先行一步开始工作,一个负责web前端开发,一个负责APP前端开发,一个负责数据库系统构建。后面根据工程进度又逐步增加了人员。

    奋战三个月,七人组终于完成了基础业务的系统搭建工程。

    早先,我通过域名交易机构购买了一个域名:www.minghe.ren。

    完成系统各基础模块搭建后,我督促程序员们继续做好上线测试,捉拿程序bug,修复漏洞和弥补缺陷等后续工作,为启动第一步业务的市场推广做好充分的技术保障。

    启动的第一步业务,实现的基本服务功能是,通过入库商品自有的各类宣传介质,和产品包装上印刷的明和真正条码、二维码或明和真正网站链接,引导用户对商品真伪进行查验。

    利用客户的各种各样免费的,而且是必须自愿合作的宣传推广渠道,这让明和真正节约了最大一笔的创业成本支出。

    紧接着,组建的明和真正市场团队开始出场。

    对于市场运营,我设计了必须收费服务的营销方案。

    必须有收入才能养活团队和项目,微薄的创业资本金,经不起长时间的坐吃山空,收费业务是我唯一的选择。

    为了实现起步就收费运营,我打破互联网项目的传统数据检索模式,将系统功能设计为前端不提供数据库关键词检索业务,只提供完整的数据匹配调用业务应用,或者唯一的扫码匹配调用业务应用。

    数据库里有完整匹配的数据,就显示单一商家品牌和正品商品的公告信息,以及如何比对查验品牌和正品商品的方法指导公告。

    如果没有匹配结果就告知用户:该品牌还没有完成系统认证。

    通过上述措施,鼓励企业商家花钱购买明和真正的这套商品和品牌认证服务,实现对商品的正品和品牌的第三方统一认证。

    这样的市场运营设计方案,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初期需要大量真假数据填充系统数据库,以达到吸引商家和用户的目的。传统模式下,不仅造成数据普遍性失真,更让平台经营者为了采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源入库,要么投入巨大市场开发经费,要么提供免费服务以换取数据。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本扶持,最终都将无力支撑导致项目失败。

    对项目的起步就收费,我是有百倍信心的。

    1、明和真正提供的服务,能有效解决品牌商家因假冒伪劣困扰,自身无法解决品牌自证下的市场营销难题。

    2、投入的服务费是商家投入自行打假防伪,投入品牌宣传所需巨额经费的几十分之一,但效果更好更优。

    3、合约要求品牌商家所有的自有公告广告媒介,都必须要与明和真正系统的业务平台,进行扫码或明和真正网址链接绑定宣传,并锁定为品牌自己的防伪识别系统。商家有效引导用户,使用明和真正系统的技术平台查验品牌真伪,不再上当买假。

    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优势在市场上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市场起步比较顺利,无需多耗费口舌,企业商家就能够接受。

    在人力扩招后逐步充裕的情况下,我把市场团队分解为三条业务线,各自独立开展营销活动。

    一条线做上门推广,派出经验丰富的市场人员去各地驻点营销,直接对接所在区域品牌商家,为下一步发展区域代理合作做准备。

    一条线做电话营销,以招聘大学毕业生和实习生为主,通过电话和邮件的方式跟客户进行接洽签单。

    一条线做会议营销,挑选营销精英,跟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组织会议宣讲,实现快速批量签单。

    在确定各行业不同的服务模块和收费标准后,我决定给予商家入库合作的多种付费服务方式选择。一是三年五折,二是一年免费后面不打折,三是愿意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大客户,单独为其设计提供更多定制化的延伸服务,并承诺在后续服务上提供优惠。

    经过半年的市场运营期,三条线的业绩都大大超过我的预期,市场启动获得巨大成功。

    随后我决定启动第二步业务实施,组建明和真正防伪码业务部门,推出商品防伪码业务。

    我要求技术团队编制出防伪码业务的技术实施方案。

    讨论确定了明和真正系统的防伪通码技术方案,由国别号、行业号、产品名称号、生产时间号和生产厂家名称号组成,以及确定了属于企业绝对机密的赋码编配生成规则。

    上线完成编码机与数据库的功能匹配测试成功后,启动市场推广工作。派出技术工程师针对不同厂家不同的生产线,定制设计赋码读码标码的不同技术方案,以及工程实施的设备选型和施工方案。

    完成几家品牌厂家的防伪码业务工程后,我要求防伪码业务部门分行业组织样板工程推介会,邀请行业厂家现场参观了解,明和真正的防伪码业务技术,体验测试明和真正防伪码的使用效果。

    随后,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尽快让明和真正的防伪码业务在更大面上推广铺开。应用明和真正的防伪码技术,解决了品牌商品的防伪识别难题,更是大幅度降低了厂家在产品防伪上的资金投入。

    经过全体同仁近一年时间的辛勤工作,上线运营的两大业务都取得巨大成功,明和真正很快就进入良性高速的发展状态。

    于是,原计划两年后启动实施的第三步业务,我决定提前一年时间启动,建立明和真正检测业务中心基地,开展对所有入库商品的质量监测追踪保障工作。

    我确定明和真正的品质检测业务原则是:

    其一、只对商品是否与商家公开的品质描述和品质保证承诺一致性进行检测;

    其二、检测结果不对外公告,只作为明和真正对商家品质稳定性考核的内部奖惩依据。

    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检测线工程安装场地。

    我对检测中心基地选址的要求是:

    1、尽量利用闲置车间厂房,先期考虑租赁使用。不必选址在闹市区或中心区,交通方便就行,降低场地成本。

    2、场地具有大规模可拓展性,满足后期业务线的增加和业务量的扩大需要。我预感检测业务量会爆发式增长。

    3、比较各地税收减免政策,及地方政府能够给予的其他专项优惠配套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安排管理团队组织编制检测业务规程。包括行业采样规则,检测操作规程,以及检测报告书的出具等标准作业规范。如何制定这些业务规则规程,我要求团队必须借鉴质检行业的成熟经验,但重点是要把握明和真正检测业务,自己独有的原则和目的。

    经过一番比较,以及对支持政策的讨价还价,租赁的场地很快就定下来,技术工程团队进场施工,布局检测流程线,采购人员购置配套的检测设备、耗材和试剂。

    年底之前,市场团队与入库商家重新签订了检测业务合同。主要是约定采样方式,检测费和质量保障金,以及检测报告书出具及送达,等各项详细的业务规则要约事项。

    我要求对于入库商家必须做到应检必检。如有的商家只选择参加认证和防伪服务模块,不愿意参加质量检测保障的,必须按之前的协议约定,终止其认证和防伪业务合作,退出明和真正业务系统。

    至此,基于产品认证,防伪码验证,检测保障的明和真正商业质量管理业务体系基本完成。

    市场应用反响很好,一年多时间的辛苦努力,明和真正获得了巨大的业务收益,实现了成功的市场布局。

    旗开得大胜,必须趁热打铁,快马再加鞭。

    我决定继续加大明和真正服务系统,打击假冒伪劣的团队合作力度,让企业能够从这个市场困境中彻底解放出来。

    我决定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成立明和真正法务部,对外申请律师事务所执照,挂牌明和真正律师事务所。接受入库企业的法律委托代理业务,律师派驻入库企业承担常年法律顾问,大规模降低入库企业的法务经费投入。

    2、与入库企业一起协商合作,建立明和真正反假举报奖励制度,引导消费者主动通过系统举报假冒品牌案件,曝光伪劣商品。

    3、升级系统的扫读异常后,自动触发警报技术的能力。当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图片、文字和编码与数据库备存的正品商品图片、文字达到一定比例相似度,或扫读的编码存在异常时将触发系统警报。

    4、抓取扫读终端地址参数,锁定事发位置。

    经法务部与当事企业沟通确认,当触发警报的是品牌假冒商品时,双方协议签订法务委托合同。法务部安排律师在驻区市场维护人员协助下完成取证工作,后由明和真正律师事务所委派专职律师,全权代理当事企业进行后续法律诉讼事务。

    完善了定位抓取新功能后,我决定也开通线下销售授权商家的系统认证业务。技术部按我设计的认证业务模块设计方案,加紧完成生产商和代理商,对终端销售商的许可授权认证系统的功能开发。

    所述明和真正的线上线下终端商家认证系统,是在用户认证信息页面,能够进一步检索该线上或线下的商家商铺,是否具有销售该认证商品,其生产商或总代理给予的销售资格授权许可。

    如果查验提示有授权,系统就提示:该商铺获得了该商品的销售授权,商铺的全名称是XXXXXX,请进一步核对。

    如果查验提示没有授权,系统就提示:该商铺没有获得该明和真正认证商品的销售授权,谨防假冒伪劣产品。

    另一个功能是显示该认证商品,距离查验终端最近的线下授权销售商铺列表,以及地图导航指引功能,引导消费者完成线下消费。

    功能开发完成,与市场团队讨论确定了收费模式和资费标准后,立即宣布启动这个授权认证业务的市场投放。

    这一授权业务功能的开发上线,市场反响尤为良好。

    明和真正不仅通过商品端也通过销售店铺端,锁定了对商品品质保障的双重认证服务,大大提高了对假冒伪劣的封锁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还对授权销售店铺起到了消费引流的实质效果,市场接受度大幅度提升,加快了明和真正系统产品的市场推广进度。

    明和真正的高调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冲击了某些黑恶资本势力和权力保护伞的巨大贪渎利益,明和真正迎来了一场巨大的司法考验。

    夏日的某一天,高热难耐。

    明和真正系统运行与寻常一样,认证系统的假冒品牌警报又一次被触发响起,手机端也收到警报信号。

    某知名酒品牌企业,一款刚刚面世不久的顶级新品酒,与其名称相似度达到警报触发线的一组文字,在用户查验端被输入,系统立即反馈提示:

    系统不能完全匹配,请确认输入内容正确(按钮)。

    您可以点击扫读窗提交商品条型码或是查验二维码。

    您还可以拍照提交图片(按钮),也可以拍摄提交视频(按钮)。

    您还可以点击举报(按钮),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

    用户查验端的操作者,选择拍摄视频提交,系统对视频进行帧读处理,提取文字内容进行鉴定,确认两者产品类型一致但名称商标有稍微差异,明和真正系统判定为侵权仿冒。

    系统在用户查验端提示:该商品为侵权仿冒品,请拒绝消费!

    同时,系统在明和真正的法务后台和该侵权案企业后台发出警报。法务部系统管理员收到警报后,第一时间同该酒企取得联系,督促他们尽快确认该起警报事件。

    很快,酒企方反馈回来结果,判定是仿冒产品。并告知仿冒侵权的是他们花费巨资打造,最新发布上市的一款顶级商务酒。

    该酒属于高端市场消费品,且价格昂贵,三月前才开始启动市场推广和上市销售。

    法务部立即组织部会,研讨该仿冒案件,我也应邀到会。

    会议由法务部部长、明和真正律师事务所总经理、民商法领域资深律师庞小姐主持,

    法务部系统管理员播放触发警报的视频内容,以及播放酒企的查验品牌正品方法的指导内容,并比对讲解了视频帧处理内容,汇报了酒企的反馈与沟通情况。

    法务部系统管理员的汇报整理如下:

    1、由于用户查验端是游客账户,除了系统抓取的用户查验端位置参数外,无法获取该查验端用户的更多信息。

    2、由于酒企的该产品,还没有与明和真正达成举报奖励合作协议,所以系统在用户查验端提示“该商品为侵权仿冒品,请拒绝消费”后,没有跟进设置系统自动匹配生成的提示:欢迎在此举报(按钮),查看举报奖励(按钮)细则。

    3、该酒企还没有加入明和真正防伪码业务,扫码后系统不能告知查验结果。

    4、从视频帧中提取的内容,可以得到该仿冒品的产地地址,其公告地址与从用户查验端抓取的位置,两地相距超过五百公里。

    5、该品牌警报触发案件属于孤案,还没有第二起案件发生。

    随后,庞部长做了分析发言:

    1、从视频帧的内容来看,仿冒品的图片清晰度和像素值都很高,看得出包装印制得非常精美。仿制酒瓶与正品酒瓶高度一致,是否从品牌原厂配套厂购入,还需要进一步查证。这说明这个仿冒团伙是在下血本做这件事,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这个案子的产地和销地相距超过五百公里。说明要么是仿冒酒销区已经很大,要么是远距离分割产销两地,故意制造判断错觉。

    3、酒企证实仿冒品的条码的确是该品牌酒的正品条码。这说明仿冒酒套用了多批正品酒的条码数据。

    4、案件的用户查验端,当系统提示还可以扫码查验,也可以拍照发图片查验时,他却选择通过拍摄视频提供信息,看来对方有故意测试明和真正系统防伪识别能力的用意。

    5、仿冒团伙花费巨资进行仿冒造假,但为什么还没有第二起案件触发呢?看来仿冒酒应该还没有大规模上市,现在处于寻找市场机会的阶段,如果我们操作不慎就可能会打草惊蛇。

    说完,庞部长请我讲话。

    我说我完全接受并赞同庞部长的分析。

    这件案子非常重要,这家酒企在业内也有巨大影响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把事情做好。

    我建议由庞部长主办该案,出任该案的明和真正法务部委任责任律师。由于现在仿冒案件还没有给酒企造成实质性的损失,酒企方主动要求破案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提议由庞部长直接与酒企沟通,争取他们的破案合作。

    另外,法务部要对该案做深入的研究探讨,找出最佳的侦办方案。

    我告诉法务部系统管理员,让他转告技术部我的建议,将扫码次数进行计数统计功能修改。我进一步解释道,当同一组扫码数据出现了第二次以上时,就向用户查验端提示已经扫码次数,以此提醒消费者注意查验,谨防假冒。

    另外,当防伪扫码查验反馈结果为正品时,需要同时反馈正品品牌的更多信息,提醒消费者仔细核对。

    结合其他与会同事的发言,最后庞部长宣布工作安排:

    1、安排查验端所在地的驻地市场维护人员,尽快摸排当地是否有铺货,看能否购买到这款仿冒酒。

    2、安排仿冒酒公告产地的驻地市场维护人员,暗中探查所述产地是否有这家生产商,切不可不要打草惊蛇。

    3、通告各地市场维护人员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摸排当地这款仿冒酒有无铺货情况。

    4、暂不要求酒企调查追踪这批条码酒的销售情况,以及酒瓶配套厂的供货情况,有可能他们也参与仿冒制假。

    5、暂不指定案件助理律师,所有案件信息资料汇总到法务部文员处,文员做好收集分类归档,并及时报送案件最新信息给责任律师。

    6、法务部系统管理员继续监控该案相关信息,有新情况及时向责任律师汇报。

    会后,我提议将案件信息通知防伪码业务部,让他们仔细了解该酒企使用的条码技术,以及这种条码技术的市场使用情况,择机说服他们改用明和真正的防伪码业务。

    一周后,各路信息都有了反馈,庞部长给我做了单独汇报:

    1、仿冒酒登记的生产地没有这样的一家企业。

    2、之前的查验地没有查到有铺货情况。

    3、其他地方的销售渠道也没有铺货信息反馈。

    4、明和真正警报系统也没有该仿冒酒的再次触发记录。

    5、酒企这款被仿冒的高端商务酒的酒瓶和包装印制,都是自有配套厂生产的,没有查到存在外流的情况。

    6、酒企方表态如果仿冒事件给企业造成损害,将坚决依法维权。但现阶段情况不明,还没有到需要签订法律委托协议,启动案件侦办维权的必要时候。

    庞部长分析认为,这是一伙仿制老手,他们利用这款新开发的顶级商务酒刚刚上市,消费者还不熟悉的时机,企图以假冒真,大捞一笔。仿制采取名称商标略有区别的方法,既让消费者误认为是正品从而获取高额暴利,又为今后被查出时否认制假售假事实,只承担可能的商标侵权责任,为方便脱身而留下退路。

    手段相当老辣高明,与几年前她侦办过的类似案件有异曲同工之妙,估计是这伙人又重出江湖了。

    庞部长继续分析说道,这伙人原本计划利用一般公开销售渠道蒙混出货,但他们顾忌明和真正系统的技术能力,所以前不久有意测试了一次。当明和真正系统提示“该商品为侵权仿冒品,请拒绝消费”时,他们知道此路已经不通了。

    这么久没有露出后续的蛛丝马迹,猜测他们是在另找出货销售渠道,短期内不会有案件新情况发现。

    庞部长告知她的决定,按兵不动,继续观察。

    她说,这伙人花费那么多的金钱和精力搞出一大批货,不可能不出货的。为了收回本钱和赚取利润,他们一定会铤而走险。只要他们出货销售,就一定有机会抓住他们。

    恶事做得多,苍天饶不了。

    我肯定庞部长和她的团队所作的工作。

    一个紧张忙碌的夏季就这样过去了。

    初秋的一天,我按工作安排前去检测中心基地检查工作。检测部鹏举部长和他的管理团队一起向我做了工作汇报。

    1、由于检测业务量暴增,检测工程师队伍由最初的几百人扩充到几千人,检测流程线也由两条条增加到十几条。

    2、预计检测业务量还将大幅度暴增,但检测中心基地周边已经没有可供扩展的租赁场地。

    3、检测中心基地的生活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需要着手解决。

    4、检测工程师队伍的扩充出现了招聘瓶颈,需要着手解决。

    5、现有技术力量不够,部分商品的检测技术手段欠缺,我们需要外部检测机构提供检测业务协助。

    6、检测需要的设备、耗材和试剂等管理不规范,且缺口较大。

    7、有的入库企业方提出了对他们的产品和生产工艺,提供技术改进指导的需求,帮助他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问解决办法,鹏举部长回答了他们管理团队的讨论结果。

    1、关于场地扩展的问题。

    现在只能在别的地方尽快建立第二第三基地,对检测业务进行行业类别的分割操作。对此,我也派出人员去各地考察选址,已经有几个意向点,等总部审批后就派出谈判小组去签约。

    2、关于生活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

    由于中心基地是租赁场地,我们无法在此自建这些配套生活设施,现在只能对员工以提高生活补贴的方式提供帮助。

    3、关于扩充检测工程师队伍的招聘瓶颈问题。

    我们计划走校招自培这条路,将招聘到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应届实习生,统一集中到一所合作高校,由我们的资深检测工程师上课指导完成培训,以及进行带班实训,尽快解决检测工程师不足的问题。

    4、关于需要外部检测机构提供外协合作的问题。

    由于明和真正检测业务的原则目的与他们完全不同,所以出具的检测报告书跟我们的规范要求有差异,我们只能根据他们出具的报告书进行二次摘取编辑,予以规范后再提交客户。

    这个问题只有等后面我们的人员技术设备等都扩充之后,才能扭转当前这个现实困局。

    5、关于检测设备、耗材和试剂管理不规范,数量有缺口的问题。

    检测部将根据这一段时间的使用情况,重新制定检测设备,耗材和试剂等的管理规则,使用规则,奖惩制定以及采购制度等。

    6、关于提供技术改进指导建议需求的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特殊,需要任老师您给予特别指导。

    其他管理团队成员补充了成立检测技术研究院的建议,以及建设检测产业园的建议。

    就他们提出的问题,做了我的建议和答复。

    我说,大家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效显著,辛苦了,谢谢大家!

    你们提出的问题都是发展的问题,是规模急剧膨胀导致的问题,是一个快乐的苦恼。你们每天的工作报表我都有看,总部数据研究组也在给我提供每日数据研究报告,你们给我上报的每一份工作请示我也在认真研究,关注了解你们的一切。

    你们跟明和真正的其他业务部一样,都因爆发式增长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快速地解决。

    关于场地扩展的问题,现在按你们的决定去做就行。

    要告诉各位同事的是,由于我没有预估到业务发展的爆发速度,所以起初的规划选址存在问题,只看中人家给的眼前小利益,没有放眼看未来。现在看来靠到处租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是做不好事情的,需要尽快规划自建检测中心基地。所以你们租赁场地时要考虑这个因素,不宜租期太久太固定,到时候搬动造成过度损失。

    由于明和真正检测业务的原则和目的特殊性,还有今后检测业务提供对外司法服务的必然性,以及检测结论要承担的必须法律责任,我们需要更严密更一丝不苟地,对检测流程和管理标准进行规范。

    这种分区设置检测基地的管理布局模式,容易造成管理混乱,长远来看是万不可行的。

    关于生活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只能通过今后自建检测中心进行配套来解决,我们的检测工程师都有家庭,年轻同事今后都会有家庭,不能天天浪费时间都在路上奔波。

    关于扩充检测工程师队伍的招聘瓶颈问题,走校招自培这条路没有错,也是明和真正这种人才用量极大企业体的必然选择。

    由于明和真正检测业务,涉及各行各业的产品和商品,每一个产业门类需要的检测工程师都很多,需要的辅助人员也很多,单靠办短期培训班是不够的。

    明和真正的其他业务部,同样存在人员需求爆发增长的问题。

    长期来看,我们需要规划创办一所自己的高质量,综合性大学。实现技术人才的自招自培自用,加快员工队伍的技术知识更新。

    你们在选择合作高校的时候,可以顺带考虑有没有今后对其进行扩编收编的可能性。

    需要外部检测机构给我们提供技术外协的问题,你们的决策我没有什么意见。

    我提醒你们要注意的是,外协如果造成检测结论泄露公开后,带来的商誉影响和技术失密,其后果是破坏性的,是不可承受的。这一点你们和规制研究室一起,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外协合作保障对策来。

    关于检测设备、耗材和试剂等管理不规范,数量有缺口的问题。有同事建议搞配套的检测产业园,当然这个建议好,把供应体系抓在自己手里,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出路。在明和真正自建检测中心基地的时候,可以一体规划检测产业园的事情。

    关于提供技术改进指导建议需求的问题。你们觉得这个问题比较特殊,我也认为这个事情很特殊。

    他的特殊性在于我们有机会掌握整个行业,整个产业链的最新最好技术信息。如果我们有意无意地将别家的先进技术,发明创新技术,作为指导建议提供给另一家,误导人家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那我们也是在犯罪,这是要砸大家饭碗的。

    你们的检测工程师里面,辅助人员里面,就有没有这样的人,向东家出售自己解密获取的西家先进技术,发明创新技术,换取个人的利益?建议你们和总部规制研究室,立即就这个问题进行制度研究设计,建立技术管控操作规范,以及员工违法惩戒制度。

    这个业务要不要做,我想今后要做。这个业务要不要做,我想今后永远也不会做,还是留给总部的同事们去做课题研究吧。

    关于成立检测技术研究院,以及建设检测产业园的问题,前面已经回答了产业园的事情。关于检测技术研究院,我想与自建的明和真正大学一起考虑。这个肯定有,也必须有。

    另外,关于检样的保管,过保期检样的处理要严格遵守规范,特别是遵守与入库企业的采样合同约定。切莫可在你们检测部内搞“利益消化”,应该按程序公开透明处理,经得起制度检验。

    部分商品需要提供上门检测服务的,派出履行上门操作的检测业务工程师,对他们的管理细则和操作规范,必须细化监督到每一个步骤,考虑到每一种风险因素。绝不允许出现人为腐败因素干扰,导致检测报告失真,乃至被买通作假的犯罪事件发生。

    每一位检测工程师都要为自己出具的检测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每一位明和真正人都要对自己的职业操行承担法律责任。

    责成法务部就这个问题进行调研,做好明和真正全员全岗的法律责任告知书的设计和编辑,派发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手中。

    我坚定而有力地领导着明和真正这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