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类最后三百年 » 人类最后三百年(第一部)梦想奇迹 第三节

人类最后三百年(第一部)梦想奇迹 第三节

    忙里偷闲,这里介绍一下我的总部管理配置情况。

    我没有设置副总职位,只有两位助理岗。一位业务助理,负责联系内部各业务部门,他没有决策参与权,只是下情上达没有上旨下达。一位外务助理,她负责对外接待,并代表我对外发言。

    原则上我不参与外部接洽事务,不对外发表任何讲话。

    在明和真正体系内都统一称呼我任老师,在外部统一称呼我明和先生,别无他号。

    我直管的就两个部门,规制研究室和数据研究所,数据研究组后来升级为数据研究所。

    规制研究室负责明和真正所有规章制度的调研和制定,及其执行考核,并由研究室向各业务部及以下各层级,派出专兼职规制监督员。规制监督员进入对应层级管理团队,且在管理团队中排序第二位,与各层级长同等享有一票否决权。

    规制研究室还负责所有对内的文件起草和对外的文章发表,以及法务部的法律文件和律师委托协议的备案存档管理。

    在规制研究室设立晋升考审委,负责对各部各级管理团队推荐拟任晋升的同事进行资格审查,能绩考评和档案备案,满足明和真正快速发展的管理团队建设需要。同时,也负责对各部各级对员工的各种处罚进行备案,并审查签署处罚与管理制度的适配度。

    数据研究所对明和真正每时每刻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出研究报告给我。数据研究所与技术部一起各自独立备份,履行对明和真正数据(包括数字化文档)的存管责任。

    为了实现对资金的合理调配和安全划拨管理,在数据研究所内成立资金监审组,行使资金和账户的监管大权。包括所有收入资金的统一入总户监管,总账户资金对各级各部的下拨审查,对外总支账户的支付排期审查和授信审查,各部各级独立资金账户的拨支监管。

    明和真正体系内,任何个人不得开设业务资金账户,任何部门需要开设独立资金账户的,审批后统一由资金监审组代开,并由资金监审组进行资金账户管理。

    明和真正内体系各级各体的财税管理,全权委托给外部各家财税服务公司办理,资金委托给一家高等级信用银行开设的进出两个总户,实行单进单出的统一监管。明和真正接受毫无情面的财税管理和使用资金监管。

    为了进一步实现管理高效,体现响应及时的明和真正模式,由技术部负责搭建明和真正全数据工程,全面实行数据化管理。规制研究室和各业务部一起合作,设置数据警报和响应规则,建立各个层级对口数据的归口警报和及时响应制度。

    为了适应明和真正体系的快速发展,在法务部内设薪酬福利处,对明和真正全员全岗的薪资设计,绩效设计,福利设计进行统一管理,对各级各部的内部资奖,福利安排进行备案管理。依法保障所有员工的薪资福利和企业内部股权分配。

    明和真正的各个业务部,给于充分授权,都是独立经营独立决策,人财物也是自主配置和独立核算管理。各个业务部块之间如果需要事务协调,可以自行沟通,也可以通过总部业务助理联系协商,所有事务都有数据化留底,并有同级规制监督员的同意或知晓签单。

    原则上,明和真正内部的一般事务都不需要我出面裁决。

    我稳稳地操控着这艘急速膨胀的数万人大船,行驶过这眼花缭乱,热血沸腾的又一年。

    迎来了明和真正事业发展的第三个年头。

    新年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法务部庞部长就急匆匆来到我办公室,告诉我之前的仿冒酒案件有新信息了。

    庞部长仔细给我介绍了二次案发的原委。

    距上次用户查验端位置更远的西部某大城市,新年假期第一晚,一伙享受高消费的年轻人,在一家高档歌厅包房内饮酒聚会。后来有人酒醉失态与歌厅人员发生暴力冲突,双方各自拿起酒瓶等各种械具相互攻击,导致多人重伤的恶性刑事案件发生。

    当地警方出警后,将所有酒瓶一起作为案件物证进行封存,出事歌厅也被警方责令停止营业,进而封贴管理。

    当警方对酒瓶进行物证检验时,年轻的物证检验警官对这些高档酒颇为好奇,于是用明和真正查验端对这批酒就进行查验。

    得到明和真正的查验结果是:该商品为侵权仿冒品,请拒绝消费!

    物证检验警官觉得这个结果,与双方发生冲突可能存在某种关系,于是立即向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领导认为搞清真相对破案有很大作用,于是立即组织警力去这家歌厅搜查出了全部库存酒,但歌厅相关负责人已经藏匿逃跑了。

    警方无法第一时间破解假冒酒的真相,于是安排警员通过明和真正系统提出破案协助请求。

    在物证检验警官查验酒的时候,明和真正法务后台和该被侵权企业后台也触发了警报。正当法务部为得到案件第二次警报触发而高兴,正在启动信息路径追踪的时候,当地警方的破案协助请求来了。庞部长立即与警方取得联系,双方各自通报了案件情况,庞部长也表达了协助警方破案的意向。

    随后,庞部长同酒企方进行了情况通报,向对方说明了案件的性质。于是酒企方同意授权庞部长作为案件代理律师,全权负责侵权案件的法律事务,双方正在按规定办理律师委托手续。

    我问庞部长下一步怎么办,庞部长介绍说,按一般的流程,请求当地警方查出当地的供货商,再由供货渠道看能不能查到生产源头,找出这个假冒团伙,挖出背后的投资人和整个供应链渠道。

    我提醒她小心谨慎,稳扎稳打,在配合警方的同时也不要丧失明和真正人的做事原则。

    拿到委托授权手续后,庞部长带着助理律师赶赴案发地,协助警方开展工作。扛不住警方的压力,几天后,不知酒案发生的歌厅负责人,只好因伤人案自首现身警察局,

    当即被警方控制,追查仿冒酒的来历。

    歌厅负责人自知仿冒酒这事跟他的责任并不大,于是就爽快提供了供货者信息。警方秘密抓捕了这位从事百货仓储业的城市级假冒酒渠道商,查扣了全部库存。不得已,这位城市级渠道商提供了自己的铺货网点,都被警方全部起获。

    好家伙,一个规模不算大的城市,居然搜缴到货值几十万的存货,可以想象这假冒团伙的业务做的有多疯狂多能耐。

    但是这位城市级渠道商拒不供出上线区域供货商,一时让案件侦办陷入没有了头绪的困境当中。

    庞部长告诉我她的判断:

    这么大体量的仿冒制假,一定是专业力量操作,绝不可能是一个规模不算大的百货仓储业者能够主导的事情。犯罪团伙只是利用他的仓储和配送渠道,而他是为了获取丰厚利润去铤而走险。

    必须从他这里打开突破口。

    庞部长告诉我她的侦办思路,建议警方与犯罪嫌疑人达成证人权利合作,利诱他说出上线。毕竟不是他生产制造的,没有必要让自己牢底坐穿,替人受过。

    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警方终于同犯罪嫌疑人达成证人交易,得到了上线渠道的信息。

    但为时已晚,上线早已经逃之夭夭,销声匿迹。

    在如何想办法继续破案的关键时刻,警方高层却传来了要重新认定这批酒属不属于假冒品的指示,这让案件陷入扑朔迷离的境地,也让庞部长感受到了某种权势力量的巨大压力。

    庞部长告诉我,这一仗如果打不赢,伤害她的职业权威事小,更有可能会伤害到明和真正业务体系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我告诉她,明和真正问心无愧,我问心无愧。

    我说理解您的难处,拿您多年的职业水准去做公证的评价判定,不必担心其他。

    庞部长告诉我,她将无所畏惧,迎难而上。

    在当地警方系统组织的鉴定研商会上,庞部长和酒企代表与警方高层提名推荐的法务专家进行了唇枪舌战。

    对方法务专家首先发言指出:

    从内外包装标记的所有内容来看,不足以认定是仿冒品。不仅商品名称文字不相同,而且商标本身也有差异。名称和商标是行业公认的评价仿冒侵权的关键要素,如果这两点都不同,就不能认定是仿冒侵权,那么这起侵权案件就应该建议撤销。

    庞部长坚决反击到:

    这款仿冒酒虽然名称的文字不相同,但读音完全一样,这是构成同类商品仿冒侵权的要件之一。

    其二、商标虽有差异,但相似度超过了一般人的瞬时认读辨识度,造成瞬间认知同感的概率极高,足以认定这是恶意假冒侵权。

    其三、产品的配料表及其他内容与正品完全一致,这足以说明对方存在恶意侵权的事实。

    对方法务专家反驳到,配料表完全一致不能判定对方侵权,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除非你有配方专有权。即使是你有配方专有权,如果专有权没有进行公开保护,你同样不能认定对方是侵权。

    庞部长意识到对方来者不善,让对方抓住了要害。

    不能让对方在这点上趁机洗白了自己。

    她坚信对方的产品有问题,绝对不会是正品酒企的原配方,一定是经不起检测的。

    于是,庞部长提议现场公开取样打封,各自委托检测,等检测结果出来再举行二次鉴定研商会。

    众目睽睽之下,主持会议的警方领导无话可说,只能同意了庞部长的建议。

    庞部长将拿到的样品快速送回明和真正总部,我安排检测部立即进行检测,并对检样配方复原勾兑进行全程视频取证。

    法务部也及时与酒企协商检测工艺指导协助的问题。

    第二次鉴定研商会如期举行。

    对方法务专家拿出检测报告书,指出经检测成分包含与配料表标注完全一致,可以认定不存在仿冒侵权问题,要求警方撤销原案。

    庞部长出示了由明和真正做出的检测报告,报告明确标明了两份检样的各自配料表成分,以及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参数。

    庞部长指出,从我方的这份检测报告书来看,仿冒品的确都包含有原正品的配料成分。这也正是对方的高明之处,但造假毕竟是造假。如果按正品酒企的配料成分制造,不仅成本高企不说,还可能因勾兑工艺的水平巨大差异导致成品失败,没有了市场。

    因此这个仿冒团伙,加入所有原正品配料成分,只是为了应付今天这样的鉴定局面。而真正实现销售得利的,是他们在其中大量用非法添加剂勾兑制造。这些非法添加剂种类和各自的使用量,在我出示的这份检测报告书中都明确标识出来了。

    面对这个结果,对方法务专家大声咆哮,声讨这是在栽赃陷害,是明和真正故意编造的检测报告书。

    进一步地,这位法务专家指出明和真正的检测业务没有法定资格,其检测鉴定结论没有法律效力。

    庞部长不紧不慢地看着对方表演完。

    庞部长指出,我们现在举行的是鉴定研商会而不是在法庭进行司法审判,需要的是事实真相,而不是必须的法定资格。法律判决也是以事实为依据,搞清楚事实真相才是鉴定和研商的关键。

    接着,庞部长说为了向大家报告真相,我要求播放一段视频给各位领导和专家看一看。

    对方法务专家赶紧制止,声言不许再造谣抹黑。

    庞部长说,这段视频对于鉴定结论至关重要,如有造谣抹黑,我愿承担法律责任。

    主持会议的警方领导面对毫不退让的庞部长,只得同意播放。

    于是,明和真正的检测过程,样品如何启封,如何送检,如何出数据的检测流程,清晰地展现在各位眼前。

    接着的视频内容是,检测工程师准备好仿冒品的所有成分配料,在正品酒企资深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样品勾兑复原。经过正品酒企的品酒师口测,达到了正品酒的口测效果。

    随后,检测工程师举手宣誓:我是明和真正检测部酒类检线检测工程师,我对这份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承担法律责任。宣誓人XXX。

    随即,庞部长和随同的助理律师、酒企代表一起,打开一瓶仿冒复原酒分杯送到各位参会者桌上,提议大家如果不怕就品尝一下。

    接着,酒企代表详细地给各位参会者,普及了各种添加剂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专业知识。

    面对此景,众人面面相觑,无人说话,对方法务专家更是脸色难看,只得承认属于伪劣产品。

    对方法务专家毕竟是受人之托。他又节外生枝地指出,如果不能认定是对这家酒企的商标侵权,那追究假冒侵权的权利方就不应该由该酒企来主张,对方也不构成侵权罪而是涉嫌造假。

    对方企图通过无主追责逃脱巨额惩罚性赔偿。

    对此,庞部长义愤填膺,对对方法务专家的说辞坚决回击道:

    前面已经阐明了我对仿冒品属于假冒侵权的认定依据,这里不再重复。我提议让酒企方代表给各位演示一下,他们的条码防伪检测APP对仿冒酒的检测结果。

    于是,利用正品酒企的条码防伪检测APP对仿冒酒进行条码检测,结果显示为:原厂正品,祝您消费愉快!

    顿时全场哗然,一片惊叹声。他们没有想到,仿冒造假居然到了套用条码数据的地步,造假者居然能达到如此高的仿冒造假水准。

    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全场再无异言。

    事已如此,主持会议的警方领导不得不履行最后程序,征求各位专家的最终鉴定意见。

    对方法务专家起立严肃回答道:我忠实完整地履行了我的法定鉴定职责,我的鉴定意见是构成对该酒企的仿冒侵权。

    别的与会专家也依样画葫芦地起立宣读了自己的鉴定意见。

    终于,这场鉴定闹剧以庞部长一方取得大胜而结束。

    当地警方正式宣布以制假侵权案立案。

    这个立案定性是制假在前侵权在后,这与侵权制假性质完全不一样,对被侵害企业的追责赔偿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好在及时发现,并没有给酒企方造成多大市场损失,庞部长和品牌酒企一方只能接受这个立案决定。

    但是,这伙仿冒制假团伙在哪里,制造的假冒酒藏在哪里的,这是摆在警方和庞部长面前的巨大问号。

    就在案件一无头绪之际,当地警方通知庞部长,由于预估该案案值巨大,品牌酒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很大。因此,警方高层决定成立专案组,提级侦办,今后请与专案组联系。

    庞部长问我,这是好事吗?

    我回答,但愿吧。

    几十年的人生际遇,让我不敢轻易分辨是好是坏了。

    我鼓励她,不放弃总会有机会的。时间已经不会让我们绝望,而时间只会让一切罪恶昭彰,原形毕露。

    不久后的一天,外务助理告诉我侵权案酒企负责人带队来访,希望见一见我,要当面向我表达感谢。

    我说既然是重要客户,那就见一见吧。

    酒企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借此案件看到了商机,打进了娱乐场所的直供消费通道,让他们的市场迅速扩大,他对此表达非常的感谢。

    我说你要感谢庞部长他们,是他们不懈努力换来的这个结果,希望今后法务部与他们继续友好合作,力争早日破案。

    负责人连连点头称是。

    我接着说,你还得感谢我们明和真正这套品牌查验系统,能够自动触发报警,让所有胆敢一试的假冒伪劣,立刻原形毕露,真正能为品牌企业保驾护航。

    负责人又点头,连连称是。

    我说,那好,请您跟我们的防伪码业务部交流交流,看能不能考虑改用我们的防伪码服务。

    我说,一个公认的统一防伪入口,既方便企业宣传又方便消费者使用。我们明和真正不仅技术力量强大,用户体验好,关键在于千家万户企业一起来推广它宣传它,用户统一使用它,这样就不会给假冒伪劣留下任何的机会。

    酒企负责人立即表态,我们来就有这个目的。

    感谢明和真正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做出的巨大贡献,大家都来宣传推广,大家都来使用,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是一件有利于全社会的好事情,我们一定积极参与。

    我立即示意外务助理联系防伪码业务部接手接待。

    回来多天后,迟迟没有得到专案组的通知,这让庞部长着急起来。如果不能破案,法务部就不能履约得到这笔巨额代理费收益,更重要的是,没有破案对品牌酒企不好交代,对明和真正的业务拓展,特别是法务部今后的业务拓展,无法形成足够的案例影响力。

    庞部长告诉我,她得去专案组那里一趟。

    晚上回到酒店房间,庞部长向我汇报了与专案组见面的情况。

    专案组组长接待了她,告知她现在案件侦办没有什么大进展。

    接着,专案组组长对她诉起苦来,由于经费紧张,专案组无法增加人手,更无法派出更多的力量去各地侦察摸排案情信息。

    接着,组长把话题引到品牌酒企这里来,说如果明和真正和酒企有什么信息发现,希望能够及时提供。

    接着,希望酒企提供更多协助,大家共同努力早日破案云云。

    言外之意,庞部长只好听之听之。

    庞部长翻看了警方提供的卷宗内容,又与几位外出做过侦察的专案组成员们做了一些沟通。

    摸不出一个头绪,只好告辞出来。

    庞部长安排助理律师回酒店整理今天的工作记录,告诉她自己要一个人到街上逛一逛。

    冬日的西部,冷风飕飕,寒气袭人。

    无雪的日子,散落街边的落叶残梗,让人感觉到一派肃杀,一幅时间的过去式,一堆堆芸芸众生的使命归踪图。

    原本简单明了的一个仿冒侵权案件,却无形中让自己卷入一场与权力的争夺当中,迫使自己包裹进这股强大的寒意里。

    庞部长说她想起了我的话,明和真正问心无愧,我问心无愧。

    庞部长说,当她想起这句话,就倍感温暖,充满力量。

    庞部长说她计划安排各地市场维护人员,再一次开展摸排工作。她不相信这伙人和这么多仿冒酒就烟消云散了。

    正说着,响起了敲门声。

    庞部长告诉我不要下线,让我继续在线等一等。

    来人进入房间,庞部长赶紧招呼到:

    余警官您好,您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余警官嗯嗯几声,没有给于正面答复。

    庞部长赶紧倒茶招呼他坐下,并支开助理律师。

    后来庞部长告诉我,这警官叫余则成,是专案组成员。

    余警官坐下,慢慢聊起他赴外地侦察摸排的事情来。

    原来就是他和另外一位同事,安排去仿冒酒上的公告地址所在地,开展侦察工作的。

    他说,跟我们的市场维护人员看到一样,此地虽然厂区林立,但没有一家是酿酒的,也完全没有酒厂应有的环境味道。

    工作了两天,扩大了摸排范围,同样是一无所获。

    于是他们按照侦办工作规定,去当地警方报到寻求协助。

    当地警方听到他们的案情介绍后,就告诉他们,早就在警方内网知道了这个案子信息。他们已经派人前去搜查过,一无所获,所以他们这边也无法立案。

    当时,他俩就一头雾水,毫无侦办方向了。

    不甘心就此放弃,经请示专案组领导,他俩决定去就近周边城区再碰碰运气。

    此地经济发达,各大小城市早就连成一片了。于是不多久,他俩就来到选好的目的地,确立摸排目标后,准备晚上开展工作。

    入夜,沿海城市灯火通明,一派和谐盛世美景。

    他俩身着便装走进之前定好的夜总会。中央舞池人影憧憧,摩肩接踵。一阵歌舞过后,场内温度便要陡升几度,热力四射。这让来至西部寒地,不会跳舞的他俩,不多会儿额头上就冒出密集的汗珠,脸上也渐次泛起一片片红光来。

    感觉到位,应该喝酒。

    他俩来到吧台,扫视了一下后面的酒柜墙,迅速搜寻一番,看到了案件酒企的那款新酒赫然在列,于是两人各点一杯。

    酒一入口,就感觉故事来了,正是他们反复熟悉过的仿冒酒味道。

    两人对视一眼,回头就问酒保,这酒不错,味道纯正,可不可以买一瓶我俩回酒店喝。

    酒保立即抓起酒瓶,告诉他俩去后面库房看看还有没有。

    说完迅速离开。

    他俩顿时警觉起来,但机会已逝,只能暗自叫苦。

    不时,酒保回到吧台,手中也空无一物。

    酒保告诉他俩,不好意思没有了。

    接着,酒保好像自顾自地说道,这是新品中的顶级酒,产量有限,我们也很难搞到货的。

    事到如今,他俩知道已经打草惊蛇了。

    好在又一次摸到了兔子的尾巴,他俩在庆幸和遗憾交织中离开了这家夜总会。

    回到酒店,他俩认真分析起案情。

    当时看到的是正品酒瓶,而且两人反复确认也是正品酒瓶。但里面装的酒的确是仿冒品,这点差别正是他俩接受正品酒厂家品酒师的专门指导才喝得出来的。而一般人就是把两种酒摆在一起仔细咂摸,也不一定能分辨出来。

    酒保拿走酒瓶却空手回来,说明酒肯定有问题。

    但当时的情形要控制酒瓶做物证,环境不容许,风险很大。如果先控制酒瓶,等到当地警方增援到场,却无法搜到存货,那夜总会说是酒保为了骗钱,自己勾兑的,他们夜总会也不知道,或者拿不到证据他们就会矢口否认,声称没有这回事。

    如果贸然行事,这案子又会走进死胡同。

    他俩当即向专案组报告了案情,专案组领导安排他俩放弃原来一路摸排的计划,先回去。

    一大早,两人就收拾停当去车库提车回撤,当看到车的两前轮,被人规规矩矩各戳了三个洞时,他俩知道事大了。

    行话是:三镖出洞,要命快跑。

    知道此地不宜久留,报告当地警方已无益处,他俩赶紧修车上路。

    余警官一口气讲到这里,停下无语。

    这头的我也听得毛骨悚然。

    后边回头再来细究,为什么他们抓住案件信息领导就要他们回去,究竟是谁安排黑社会威胁他俩的,这永远是一个揭不开的谜底。

    庞部长接过话来:

    余警官,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和对我的安全关心。

    任老师告诉我说,明和真正问心无愧,他问心无愧。

    我告诉您,我也问心无愧。时间已经不会让我们绝望,而时间只会让一切罪恶昭彰,原形毕露。

    余警官会意地嗯嗯两声。

    庞部长提醒余警官,还是要想方设法抓到那位在逃的当地供货商上线,他离你们应该不会太远。

    余警官回答是的,便起身告辞。

    庞部长起身送客,对余警官说道:

    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天气寒冷,您也要多保重。

    送走余警官,庞部长回头跟我谈论这事。

    我问余警官为什么要不顾风险私下来见你?他为什么要告诉本不应该告诉你的这些事?

    庞部长一时语塞,没有立即回答我。

    随后才肯定地告诉我,每次过来都有接触,相信这位余警官是一位正直的好警官。

    我说相信你的眼光,你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去安排去操作吧。

    信任是一种力量,给予他人信任才能解放自己,做大自己。

    新年一过,明和真正第三年度完成的各项运营数据和经营利润,就很快都出来了。

    用一句老话,叫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每个明和真正人都能看到彼此脸上的开心和笑意。

    跨入明和真正的第四个年度,本来想要搞一个总部牵头的团建活动,无奈明和真正的员工规模实在庞大,现在已经急速增长超过三万人了。大量的员工广撒在不同地区,活跃在城市乡村,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大多数人都不能放下各自的工作职责,享受假日的欢愉。

    我也千头万绪,无暇抽身,无法亲历照顾到各位同仁。最后只能由总部划拨大笔经费,通知各业务板块自行安排。

    安全第一,分头自建,让所有员工都要感受到明和真正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告诉他们,任老师看到了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

    我送给所有明和真正同仁八个字:

    共同进步,不许掉队!

    新年后,我决定调整工作方向,到各个业务区块看一看,走一走。

    我要遵照世纪伟人的谆谆教导,脚踏实地去做调查研究,掌握决策的第一手资料。

    另外,我也要放空脑袋,静下来想一想明和真正的后来。

    不能让胜利冲昏了头脑。我在时时告诫自己,告诫管理团队。

    明和真正最早成立的市场开发团队,是整个业务发起的先锋队,他们走在了明和真正整个市场体系的最前面。他们的第一步走得好,后面的业务跟进就轻车熟路,迎刃而解了。

    我对这支队伍特别感念,甚为关注。

    现在这支队伍由于极速增长,已经由原来的一个部裂变分解为几大区域部和几大业务部的交叉架构管理团队了。为了便于管理,也是对他们成绩的鼓励,我在这支队伍上面设置了一个总部长管理机构。

    我认为管理就是抓头,不管千头万线也得要一个针鼻子眼给穿起来,管起来,否则群龙无首,必定天下大乱。

    总部长管理团队摆开地图给我做汇报。

    几个人分头分模块,各自一二三、四五六地给我汇报了小半天。我也见缝插针提了不少问题和工作建议。到了吃饭的时间,我提议一起去外边的小饭馆吃顿热炒家常菜。

    我说,任老师好多年都没有享受过豆花汤,炒腊肉,烧肥肠的街边美味了,今天见到大家很高兴,我就请大家一起尝一尝吧。

    于是,一行人跟着走在前面的业务助理身后,来到一家街边小饭馆里坐下。业务助理去安排点菜,我问几位喝点什么酒,几位都摇头表示不喝酒,说后面还有工作。

    他们都知道我是不喝酒的,我却说:今天要喝。

    于是,我讲起了我的酒仙故事。

    小时候我是没有多少机会喝酒的。在学校工作后,虽然有一些应酬,却多是一些无权跑腿事,也就没有培养出自己的酒感来。

    离开学校出来,创业几起几落,几番替人打工又相互看不顺眼,最后落得食不果腹的地步,就更没有心情和机会喝酒了。

    虽有文人德性,偶有诗性发作,胡掐诗文成章,但独缺酒力助兴,所以写诗混饭这条路也没能走得通。

    到后来搞发明专利,居然挣得几文大钱,于是满心欢喜租了一居像模像样的的干净大房间,过起自己的小神仙日子来。

    神仙变酒仙,于是上网买来五斤高粱白,又照网上家政大师姐传授的制作法,买一斤干小枸杞一斤干大枣片,一斤黄冰糖,再买一个玻璃大罐,都倒将进去泡起来。专家说这叫弄酒养生。

    想到自己颠沛几十年,流离万千里,也应该养养生了。于是乎每天一顿酒,只喝一小杯,一荤一素一个汤,安安分分一个人,过起独成一统的小日子来。

    正在梦想我的酒仙生活能长长久久时,租给我房子的房东小姑娘突然通知我,要卖掉房子,限期我搬走。

    原来,我的酒故事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结束了。

    听我说得凄凄惨惨戚戚,几位年轻同事摩拳擦掌,任老师,我们今天都一醉方休,都不醉不休。

    一顿饭几杯酒,找回了一个还有人味的我,而不是彬彬有礼耳顺面软的任老师。

    我又马不停蹄地去了许多个明和真正下属业务区块,走到工作岗位前跟一线同仁们打个招呼,聊几句家常。

    整个明和真正系统内,我没有搞照片张贴,也没有讲话题词,更没有视频录像,所以基层一线同仁基本不认识我。当然,他们在入职的时候,都被人事培训成要叫我任老师。

    仅此而已,但我已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