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类最后三百年 » 人类最后三百年(第一部)梦想奇迹 第十三节

人类最后三百年(第一部)梦想奇迹 第十三节

    在电商发展部准备整体迁入新址之前,我带着龙副董事长一行去新建的电商总部基地看看,主要是为在新年后启动两年前规划的三园合一,创意产业园,电商产业园和检测产业园的项目,再去考察一番。

    这又是一个严重保守的事前规划。之前规划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明和真正能够实现电商的大一统,快递物流的两强重组大局面,还有社区智能服务和中央厨房等城市新业务的爆发式推进。现在十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等于就是杯水车薪。

    现在电商总部基地已经落定,只能围着它在四周进行布局,逐步向外扩散式发展了。

    回来后,我要求龙副董事长和规制研究室,就成立园区管理部进行机构组建和制度设计。

    要求新品试销部与园区引进的创业创新项目,对接相关产品的上线服务做好规则制定,要制定出比现有明和真正电商平台的新品试销更优惠的帮扶措施。

    我尊求龙副董事长的意见,看她能不能分管园区管理部。龙副董事长愉快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我向龙副董事长介绍了我的规划设想供她参考;

    在电商总部基地后,按三路并进进行园区规划。电商产业园居中规模也最大,而两边分设的创意产业园和检测产业园,要控制好规模。

    我信心满满地说:

    先期给你们一百亿资金。五十亿完善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构搭建和项目招商开支等运行费用,五十亿用于入园项目投资。

    再给你们一千亿成立一个明和真正投资基金。你们放手对好的创意项目和科技项目加大投资,争取在里面发现并培养出几个明和真正来。对于有做大做强的独角兽前景项目,要敢于追加股权投资,培养它们成为明和真正未来的关键业务模块或事业伙伴。

    另外我有一个提议,凡是评估审查同意入园的创业创新项目,都可以给予一笔启动资金,支持创业者的梦想。这是之前就规划过,成立明和真正创意产业园,为有创业梦想,有创意产品开发能力的个人或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个低成本实施产品转化的平台。

    我们邀请有创意产品开发者,经过项目评审后入住园区,由明和真正提供所有的基础服务,专项资金和逐步完善的开发配套服务,明和真正也占取一定的股权份额。这样让他们有机会把产品开发出来,再通过明和真正的试销渠道,快速完成创业项目的商品化过程。

    另外你们要尽力争取地方政府的园区资产和资本的合作注入,以及与政府创业创新基金的合作,保证政府优惠政策的全力支持。

    我要规制研究室指令长做一个备忘录,等后面园区管理班子和机构组建起来后,总部以此为据发一个正式授权文件,让他们今后放开手脚去大干特干。

    这事之后,还有一件年后需要立即启动的大项目,有关明和真正的产学研体系中的学与研体系建设。

    这些年,明和真正一直致力于市场的扩张,无法抽出精力去实施我已经心心念念多年的明和真正大学,以及明和真正创新研究院,明和真正检测技术研究院,明和真正人才学院,一校三院的建设。

    关于这个学研体系的组织架构,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将明和真正创新研究院,和明和真正检测技术研究院划归园区管理部,并随同园区开发一同立项开建。

    关于明和真正大学和明和真正人才学院,决定另行择址或收购改造。毕竟这些年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了人口规模的快速下降,造成大学生源严重不足,好多大学都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如果明和真正对其中基本条件具备的进行收购转制改造,这对明和真正和这些大学的资源利用,都是双赢的局面。

    于是,我把这个寻找收购目标的工作授权给法务部和人力资源总部中心,并由法务部牵头。

    想象容易,但收购工作进行起来非常困难。

    明和真正大学原定的收购改造计划,经过收购团队与多家大学接触,最终没有找到能够进入我视线的最佳目标。

    高质量的名牌大学,他们不愁生源和发展资金,所以没有转让的意愿。有意愿转让被收购的大学,大多底蕴不够,而且规模较小,其教学科研能力不足还包袱过重。经管理团队多次协商讨论,决定明和真正自己择址新建,重资为千万明和真正人的子弟们,打造一所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大学。

    经过几番的考察和选择,明和真正大学最终落地在我的出生地,雍江河边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这是一个适合安静读书的地方,当地沟沟坎坎,弯弯曲曲的各种小丘陵地貌,更适合布局各种科研实验项目。进行创新性的科研,这对明和真正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明和真正大学是明和真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是今后千万明和真正人的知识家园,是明和真正下一代梦想出发的地方,所以我坚持以最高标准来规划建设和投资管理。

    我是一个没有接受过完整大学教育的语文老师。当年没有机会考大学,但后来有机会上了一所技术学校,毕业后留校做了语文老师。工作后通过自学和函授完成了一个不成体系的大学教育。

    我不希望自己的遗憾在明和真正的优秀子弟身上重演,明和真正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给他们创造一个成才的舞台。

    关于明和真正大学的选址,当我冒出以我出生地的小山村作为建校选址之一的想法后,让我辗转反侧地思考了很久,安耐不住这种想法冲动,就悄悄地带着外务助理和小东部长,三个人两辆车,时隔近五十年后回到了我的家乡小山村。

    雍江河水清澈透亮,小山村竹木茂盛,四周几座小山头都被林草完全包裹起来了。虽是深冬,这景色也极是秀美。

    与几十年前大院杂居的人声嘈杂不同,现在的小山村只是稀稀落落地散居着几处民房,显得格外宁静。

    而我降生的那一处百多年前修建的舞谢楼台齐备,处处雕梁画栋的地主大院,早就拆得破破烂烂,不复当年壮观风采了。

    好在几十年前全凭步行进出的山村小道,已经修建起了漂亮的通车公路,而距小山村几公里远的西边,早已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

    看来一切都还不错。

    走进几户邻里乡亲家中,乡音亲切,家常热闹。

    得知好多儿时玩伴,有的已经落户他乡,有的已做黄泉归客,不甚一阵唏嘘感叹。

    送上礼品,盛情难却留在乡邻家中吃饭,儿时的味道依稀还在。

    饭后告别邻里乡亲,去往村办了解村里发展规划,原来老村长竟是当年最要好的小学周姓同学。几十年后再见,容貌改变得彼此早已无从认识。周村长说他是知道明和真正的,只是不知道当年自己的小同学小伙伴,就是这家大公司的当家人。

    周村长介绍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几十年来村里人除了种粮种菜,依然没有太大变化,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要靠外出务工。村里地少人多,地势又坡坡坎坎,说了多少年的土地集约化经营,也没能吸引到资本介入而有所推动。

    说到无奈处,周村长只是苦恼地摇头叹气。

    我问他我能帮你们做点什么。

    周村长听闻变得激动而高声起来,你回来帮我们?

    我说是的,你们需要我做点什么。

    我看出了周村长一阵的内心狂喜,但又一脸迷茫地说不出具体要什么来,欲言又止没有了主张。

    我告诉他,明和真正要建一所高质量的大学,我正在为建明和真正大学进行选址,所以回家乡来看看。

    周村长听我这一说,也是激动得不能说什么了,只是一个劲的叫着,欢迎,欢迎。

    我向周村长大致介绍了一下明和真正大学的办学理念,是要建成一所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办学规模在一万人左右,将聘请全世界最有名的教授专家,来明和真正大学授课和从事科研工作。

    周村长还是一个劲的叫着,欢迎,欢迎。

    待他平静下来,我才慢慢告诉他,如果可行,我需要对我出生所在地的村组进行全部征用,你们村部这边后面会陆续征用。今后整个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经过培训后都可以进入明和真正大学后勤服务中心获得一份有保障的工作。

    听了这话,周村长的眼睛越来越放光了。

    我继续说到,如果以我出生地所在的村组作为明和真正大学的中心校址区域,除了保障供电供气外,首先需要与西边几公里外的高速公路联通,其次是雍江河的水源保护工程也要同步启动。

    如果家乡政府这些问题能够解决,我愿意首先考虑明和真正大学选址在家乡,造福乡亲。

    周村长问我,要他们村里做什么。

    我说道,虽然政策上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但征用和规划还是需要你们上级政府具体操办,所以这个事情需要你们与上级政府进行沟通,就相关事项讨论后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有这等天大的好事且能放过,周村长立即将情况报告乡里领导。乡长闻讯让周村长一定招待好我们一行,他立即赶来。

    半个小时不到,乡里一行领导就闻风而至。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乡长,一把拉住我的手,任叔长任叔短地就不停喊起来:

    早就知道明和真正的鼎鼎大名,但不知道这是任叔您的呀。如果早知道,哪里还会让您的乡亲们继续过苦日子呢。

    这话说的,哎。

    我说,我们是来为明和真正大学建校选址的。在我的记忆中,觉得家乡的小山村是一个适合读书做学问搞科研的安静好地方,所以就优先回来看一看。

    年轻乡长不停地说,大学好啊,大学好啊,家乡的子弟成才有路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吃苦找工作了。

    年轻乡长继续说道,任叔您办大学,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提出来,我保证全乡的人民都会积极支持,百分之百的配合。

    我就提出现在急于解决的两件事,一是与高速公路联通,二是雍江河的水源保护,当然包括供电和供气等。

    年轻乡长立即答复,任叔请放心,我们立即上报,请上级政府尽快出马,立即解决。

    正在此时,又涌进一帮人到村部会议室里来,原来是县政府得讯,县长领着一大帮人赶来了。

    年轻的县长热情更高,立即主导了村部会议室的交流氛围。

    同样的规格喊我任叔,这让我有点不自在起来。

    我说,县长您是父母官,回来了没有先去拜访各位县领导,有失礼貌,请各位海量啊。我抱抱拳,以示抱歉。

    年轻县长立即起身谦让起来:

    任叔说哪里话,是我们家乡小辈不懂事,没有去您总部拜望您,给您汇报家乡情况,请您回家乡来看看,指导指导我们,是我们做晚辈的失礼啊。

    明和真正在全世界都鼎鼎大名,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但任叔您谦逊低调,家乡人没有谁知道明和真正是您的啊,不然哪里还等到今天让您自己回来,应该我们去请您回来才是。

    都是家乡子弟,肉麻不肉麻我都得听。

    县长安排到,我把县政府主要的部委局办的头头都喊来了,您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去办的,尽管提出来,我们一一照办。办好明和真正大学,是我们全县人民的一件头等大事,决不容许任何人任何部门有任何的工作懈怠。

    正说话间,县长的手机响了。

    市长打电话过来,县长将电话交给我。

    市长热情地称呼我,明和先生。

    他对我回到家乡来表示真诚的欢迎。

    我向市长介绍到,我回家乡是需要为明和真正大学建校选址,明和真正大学是要为一千万明和真正同仁子弟提供一个成才的舞台,是要为天下科技英才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是要为明和真正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科技助力的平台。

    我强调道,希望尽明和真正的全力,把明和真正大学建成一所国际一流的高质量大学。

    市长对我的办学理念给予非常的肯定,他说相信以明和真正的实力和明和先生您的情怀,这所大学一定会志存高远,前途无量。

    接着,市长告诉我,他希望明天能在县政府与我见面,给我接风洗尘,就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当面答复敲定。

    我对家乡市长对我工作的支持表示万分的感谢,希望这次回乡选址工作顺利成功。

    礼让一番,两人约好明天见面的时间。

    回头来,县长邀请我去县城宾馆住,晚上县里政府班子为我们一行人接风洗尘。

    我说,你们三级领导都在,今晚我去哪里住都不合适,你们谁请我的客也不合适。

    我跟周村长点个头,我说我跟周村长是小学同学和好玩伴,小时候我也到他们家里玩过住过,今晚我还是住他家,明天我跟他一同去县里见市长。

    我进一步安排道,小东部长和外务助理随着你们一起去县城里,我拜托他们二位就相关问题与你们先行沟通讨论一下。

    我继续说道,回来也没有什么礼物准备,我就送村里一百万,各五十万作为村里办公费用和乡亲困难救助基金。

    我说周村长拿我这一百万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请周村长今天晚上,代我为各位准备几桌有腊肉香肠的地道家乡美食。

    当然,聚餐费用由我出,周村长也把附近的乡亲们都招呼过来,一起来聚餐,五万不够就十万二十万,花费多少都找我的外务助理要,让各位乡亲今天晚上吃好喝好。

    会议室里一众长们,都表示可以可以,回来了就应该吃家乡饭。

    我安排外务助理向周村长要来村办银行账号,安排总部资金监审组从我的账户里立即划款过来。

    这边厢,周村长立即通知村办几人分头落实晚上在村里的聚餐事宜,附近邻里乡亲也都前来帮忙,邀约参加晚上的聚餐。

    我继续跟县长和乡长一帮人聊着。

    趁此机会,我向各位家乡子弟介绍了明和真正的近十年发展的历程,经历过的一些重大市场竞争故事,让他们听得个个热血沸腾,情绪高涨。我也回忆了小时候在小山村和乡场上读书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他们年轻一辈不曾经历过的事情。

    县长也介绍了一些县里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产业布局的情况。他希望明和真正能够为县里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机会和帮助。

    进一步地,县长提到了要利用明和真正大学落户县里的巨大契机,县里在科教规划上应该做的一些调整和跟进,争取改变县域发展在省市排名长期落后的局面。

    我对他的想法表示肯定,答应今后多多开拓县政府与明和真正的合作领域,为家乡子弟提供成才发展的机会。

    我问年轻乡长,你们乡里有没有什么规划的东西。乡长告诉我,前几年搞过养殖业,但规模小市场风险也太大,最后失败了,后来又搞过药材种植,也是由于规模和技术的原因没有成功。现在准备在雍江河上做一些文章,这下任叔您回来了,我们要保护水源,这个计划看来又要落空了。

    我安慰他,慢慢来,后面会有机会的。

    我告诉他,我开办明和真正大学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引进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和科研项目,今后围绕明和真正大学,要建立很多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科研实验工作站和前沿科技中心,到时候需要乡里县里提供很多帮助,当然也会给乡里县里提供很多发展机会。

    毕竟几万人到这个地方来工作生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更多的服务配套,更多的辅助业务,这对乡里和县里都是发展机会。大学的很多科技项目成果,通过明和真正科技创新中心转化成产品后,也可以再回来家乡布局生产。

    乡长听后立即心情愉快起来,满脸带笑地说道,都听任叔您的安排,我代表乡亲感谢您。

    晚餐丰盛而热情,我不喝酒,小东部长和外务助理也礼节性地表示不胜酒力。

    我安排周村长给众人准备好酒水,让他们尽兴地喝一次。

    作为基层管理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鸡毛蒜皮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难得有放松的机会。

    我请县长同意下令,让各位家乡子弟今晚尽情地喝一次。不谈公事,就叙家乡情谊,畅想家乡未来。

    餐毕送走各位领导,我与周村长还有在村的几位邻里和同学,才静下来聊一聊儿时旧事和故人。

    首先聊起的是我们小学老师。

    第一位是墙壁上大字写得最好的老师,可惜在我们小学毕业不久他就早早过世了。

    第二位是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一生勤奋人格高尚。当我后来通过电视节目看到他,腰间扎着麻绳走在冬天的山道上迎送学生,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时候,我不禁热泪盈眶。

    他是我的人生导师。当年读初中时,我用其乐无穷四个字造句造的好,他就在全班朗读了我的作文,给了我莫大的荣誉。

    第三是我们的小学算术老师,后来又是我的初中物理老师,本家排行的同辈老大哥,同样是品德高尚的人。映像中,他是一位不善社交言辞,只知埋头做学问的人。

    还有两位高中毕业到小学校代课一学期就突然不见了的女老师。

    他们都给我们的青春年少,教育成长留下了不能忘却的记忆。他们谨守师道尊严和为人师表,影响了我们后来的一生。

    冬日山村的夜晚安宁静谧,让我一觉安睡到天亮。

    一大早,县府办主任就带着专车队前来接我们了。

    计划外的安排,不好推辞,我只好坐上专车去县城。

    市长姓耿,是一位儒雅清瘦的高个中年人,举手投足非常得体。这是我很少见到过的,如此作风严谨的政府高级官员,一面之缘就能给人留下非常好的映象。

    我详尽地向耿市长介绍了关于明和真正大学的办学理念,特别是我的科研立校,师道传承的办学宗旨,更是得到了耿市长的肯定。

    随后,我们转向了几个问题的讨论。

    1.关于供电,我提出可以在对面两座面高山上,各自备建造一个有一定规模的风电场,还可以通过设计提高室内采光能力,以及布设太阳能供电系统,尽量保障明和真正大学的电力能源自给自足。

    但还是需要政府提供专线保供调峰。

    2.关于供气,几万人在这里生活,还有大量的科研实验需要,这个完全需要政府的专网保供。

    3.关于交通,需要与西边几公里处的高速公路尽快建立连接口,否则基建工程,大型设备进出运输都是问题。

    4.要考虑建一个中型规模的固定翼机场,解决明和真正大学快速通道的问题,这个需要选址规划。

    5.水源保护的问题,雍江河的现有库容可能不足,还有沿河两岸的水源涵养和卫生安全需要措施管控。

    6.拆迁区内的安置,虽然人户不多,但也需要政府制定统一的政策去先行完成。

    耿市长就上述六个问题进行了答复:

    1、关于专线供电和建风电场的事情,让业务部门尽快落实,这个我保证问题不大。

    2、关于供气,虽然我们这片是地下天然气富集产区,但距离你们规划的校址区域附近,没有供气骨干专网线经过。这个需要去跟供气管局协调,建立独立专网支线,我想问题也不大。

    3、关于与高速公路接入的问题,责成交通规划部门尽快去考察划线,给你们新开一个接口,这个没有问题。只是需要的上亿费用要下来协商怎么解决。

    4、关于新建一座中型机场的问题,这个需要报国家审批局进行审批,只要立项选址后,我们就立即组织报批。

    5、水源保护的问题,沿河两岸划保护红线和实施管理都不是问题,主要是库容不足,这个需要认真考虑。如果要在上游再建一座水库保障明和真正大学的供水安全,这就需要跟临近市政府协商,因为这个新建库容只能选址在他们管理的流域内。如果通过加高堤堰的方式增加雍江河现有库容就能满足需要,这就简单了。

    后面安排水利部门去尽快做好规划和设计。

    6、关于拆迁安置问题,这个经费终就是由土地使用方支付。我们政府可以下达一个专门执行文件,要先调查摸排后,看这些拆迁户安置在何地或者以何种方式安置再来确定执行文件内容。

    我认可耿市长的所有安排,希望尽快就上述事项给我一个能够确定性的告知,让我好决策最终的选址地。

    另外,我也就办学资质的问题,委托市政府,请他们向省里和国家部里进行规划和资格申报咨询。

    我们双方约定在两个月后进行第二次碰面协商。

    这事不能拖拖拉拉,我必须马不停蹄地紧跟。

    两个月后,我带着一行人前往家乡市政府进行二次会商。

    这座城市规模不小,当年的军工名城,现在依然是风华尽显。

    当年离开学校落脚的第一站,就是受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安排来到这里的分公司任职。可恨自己当时性格粗糙,任性而为,恃才傲物,三进三出伤了老板的心,落得后来一个苦不堪言的境地。

    现在每每想起了,仍然是唏嘘不已,后悔连连。

    来到市政府,耿市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稍事休息,双方就进入了具体的会商议程,家乡县乡村三级领导也应邀参会。

    首先耿市长就上次约定的七件事情一一做了落实后的回复。

    1、关于专线供电和建风电场的事情,业务部门已经完成了工程现场勘察和规划设计,只要我们双方签订投资共建协议,就可以立即启动工程实施。

    2、关于供气的问题,管局已经承诺随时可以安排布设专线。

    3、关于与高速公路接入的问题,交通规划部门已经完成划线勘察设计,完成工程预算,我们今天就要协商落实经费安排的问题。

    4、关于新建一座中型机场的问题,我们实地勘察了三个地址推荐给你们,双方会商同意后我们立即组织报批。

    5、关于水源的问题,经勘察测算认为库容不足。我们市里上报省府,与临近市政府进行了协商,同意这个新建库容选址在他们管区流域内,并初步完成了工程勘察和设计。现在就是这个水库工程涉及的农户搬迁和工程经费筹集,对方提出需要一定支持的问题,今天我们也要有个讨论上报省府。

    6、关于拆迁安置问题,经调查摸排后,他们愿意就地安置,并要求通过明和真正大学的后勤服务中心解决就业岗位。

    7、关于办学资质的问题,这个遇到一点点困难,主要是国家基于人口降低,生源萎缩的现状,基本上叫停了所有新办大学的申办。我们市政府经过研究后,提供两个方案建议供明和真正参考。一是以明和真正的名义直接向部委申请办学资格,以明和真正的需求和影响力应该能获得国家网开一面。二是将我们市内和省内的几所大学提供给明和真正进行重组合作,解决明和真正办学资格的问题。

    我首先代表明和真正全体同仁,对家乡政府这两个月的辛勤工作表示万分的感谢。家乡政府各级领导,为明和真正的事业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我甚为感动。

    我就七个问题进行了表态:

    1、关于耿市长提出明和真正与市政府共建明和真正大学这个提议我没有意见,本来这就是一项造福家乡子弟的事业,大家合作共建是好事情,我完全赞同。后面我们在投资共建的协议中就共建责权利进行更详细的规范约定,这个交给法务部庞部长他们去具体洽谈。

    2、关于专线供电和建风电场的事情,感谢耿市长组织的前期工作,后面由明和真正后勤工程部小东部长安排会同市政部门,按招投标流程执行。还有关于对明和真正大学的供电收费,以及明和真正风电场是否入网结算等,需要与供电部门进行具体协商。

    3、关于供气的问题,管局已经承诺随时可以安排布设专线,这得感谢耿市长的工作。我看能不能由供气管局先行提供一份专网工程和工期的承诺文件,在我们下达了投资安排后尽快启动,保障明和真正大学工程建设的供气需要。

    4、关于与高速公路接入的经费问题,我的建议对这个工程预算进行审计后,明和真正和政府各一半承担这个费用。虽然这个连接工程是明和真正大学使用,但也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大笔的通路收入,也给家乡老百姓提供了出行方便。这个事情就由明和真正财务结算部去跟市里部门具体协商。

    5、关于新建机场的问题,我看过市政府提供的三个地址候选方案。这些地方我都熟悉,不需要再去实地考察了,我建议选择距离校区就近,在村部东西向区域那一个方案就可以了。如果市政府没有意见,就按这个方案进行上报审批。关于机场的修建费用,以明和真正命名权的方式给予一定额度的支持,具体支持经费由明和真正财务结算部去具体商谈。

    6、关于水库工程涉及的农户搬迁和工程经费筹集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所有规划淹没区的搬迁农户,统一享受与校区搬迁农户一样的安置政策,都是本乡本土的,我看就不另眼相待了。

    关于水库工程的经费筹集问题,需要先行确定这座水库的水源所有权,如果归属于明和真正大学,并由明和真正管理使用,那这个经费应该由明和真正来出。如果地方政府愿意自行管理经营这座水源水库,通过向明和真正大学售水供水获得长期稳定收益,那明和真正可以通过命名权和受益权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个下来由后勤工程部与两地市政府进行协商敲定。

    我个人倾向于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明和真正付费消费的合作方式,不然水源涵养地区域的管理,以及水资源的调配管理等,这些都是明和真正无法履行的政府责任。

    7、关于拆迁安置问题,具体如何安置,安置地设在何处,请地方政府具体负责,明和真正后勤工程部也派员协助,满足工程统一规划布局需要就行。至于进入明和真正大学的后勤服务中心就业的问题,都是乡亲邻里,本就要提供这个工作机会,只要身体条件合适,经过岗位培训合格的,都优先安排工作。

    8、关于办学资质的问题,这倒还是我们没有预计到的问题。耿市长的建议很好,明和真正先行向国家部委自行申报办学资质。如果这条路行不通,那我们双方和省里坐下来商讨重组合作的问题。

    不过我要先声明,如果重组合作,我们不能全盘接受原校教职工,只能重新考评再上岗,部分择优录用。更不能以XX大学升级为明和真正大学的名义对外进行宣传。明和真正大学的目标,必须是一所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新型国际一流科研型大学。我们计划投入的办学经费可能比全省的高等教育投入还多,所以必须引进国际一流的人才,开办一流的科研站所、科技中心。

    最好是省市政府通过大学合并后,腾出办学指标给明和真正,这样达成双方合作共建的目的。

    耿市长认可我的建议安排,要求参会的各部门下来就本部门分管的工作,与明和真正对口部门进行具体协商落实。

    最后耿市长说,经县里申报市里同意,在明和真正大学校区周边,划定区域成立县级明和真正科教示范区,配套建设拆迁安置点和中小学,幼儿园,打造全市高标准的先行教育示范区。同意所在乡政府在示范区设立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政务管理工作。

    我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表示认可市县乡的安排。只是提醒不要影响明和真正未来科研院所的空间拓展布局,建议政府的示范区配建部分,沿着雍江河下游布局为好。

    回到总部基地,我立即安排组织办学资质申报。好在经过明和真正和家乡省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家乡省市合并三所高校为交换条件,获得了明和真正大学的独立办学资质。

    但合作共建方已不是家乡市政府,而是家乡省政府。

    明和真正坚持要给家乡市政府一个共建名号,最后,对外宣布明和真正大学由省市和明和真正三方共建。

    一切准备妥当,十月初,明和真正邀请家乡村乡县市的各级领导,以及水源工程地的各级政府领导,一同出席了在省政府会议厅举行的投资协议签定仪式。省市政府和明和真正三方签定明和真正大学共建协议书,明和真正的各业务部,代表明和真正与各市县乡村,各合作单位签定各项投资合作协议书。

    明和真正资金监审组签订各项资金拨付的安排协议。

    随后,明和真正后勤工程部会同市政府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全面启动各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事务。

    省政府的专题工作会,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农户拆迁和场地平整各项工程准备,完成路网气电的预先开通工作,新年后启动明和真正校区工程的全面建设。

    在校区布局规划设计时,我以我出生地为基准,修建明和真正大学未来生命科学中心做了硬性布局规定,以我出生落地时的测绘坐标位,修建一座高品质的接生堂做了硬性设计规定。

    忙忙碌碌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