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类最后三百年 » 人类最后三百年(第一部)梦想奇迹 第十二节

人类最后三百年(第一部)梦想奇迹 第十二节

    回到总部基地,已是初秋时分。

    我安排明和真正物流经营部部长前来向我汇报工作。

    部长是原龙小姐物流集团的副总裁,明和真正收购后,经过综合考评,提升他做了明和真正物流经营部部长,代表明和真正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承担对原快递物流上市公司的出资人责任。

    部长介绍了物流经营部的发展情况,由于去年十月节后,其他电商平台逐步退出经营,因而明和真正的电商业务大增,快递物流业务量也随之大增。虽然有三家快递物流公司分享这块业务,但因明和真正物流是自营业务,还是分得的业务量最多,物流板块新增扩容了二十多万员工。

    为了配合明和真正今年的社区智能化业务和中央厨房项目,明和真正启动了公路物流项目,所有的公路物流业务都由自营物流公司独享,加上大规模城市配送中心的建设,又暴增了二十万人的规模。现在整个明和真正物流经营部,非上市板块的人员规模就达六十万人,业务营收和经营利润,都是以前的几十倍增长。而上市板块的市值已达三千亿,早就超过其他物流公司上市板块市值的总和。

    我肯定他们取得的工作成绩。

    谈到现在的三家快递物流公司现状,以及未来快递物流公司的业务拓展边际,我想听一听他的看法。

    部长说,自己的业务要拿给别人吃,这真有点别扭,我们还是应该收回电商快递物流这一块经营业务量。

    我说,如果我们也把他们收购拿下呢?

    部长一下笑脸大张地说道,那当然好啊。

    不过,他瞬间收起笑脸,问我道,可能吗?

    我没有回答他的问话。

    既然这个想法有了,那就去做吧。我把法务部庞部长找来,一起讨论收购事宜。

    庞部长说:现在与明和真正有快递物流业务关联的三家公司,就是之前的排前三的三巨头。业务规模最大,体量也最大的是国有那一块,品牌知名度最高的是丰字号,明和真正收购之前的龙小姐快递物流板块,综合指标排在行业第三。

    由于明和真正对自营快递物流的疯狂加持,丰字号现在势单力薄,现在已经明显处于弱势地位,除了他们的远程空运有一定优势外,其他业务都在明显被压缩。

    如果明和真正想要完全整合快递物流系统,现在就将这两家都收归囊中,我认为难度极大,建议先从对丰字号下手。

    庞部长继续献计道:

    可以采取两招夹击,逼迫丰字号就范。

    一是截断它的明和真正任何业务流量,让它瞬间失血至少一半以上,它立即就要陷入亏损经营状态。

    如果它还不就范,就宣布明和真正进入远程空运业务领域。就此两招,我断定它不得不交出。

    不过,千万不要忽略了国有老大的存在。

    一者它要反对明和真正对丰字号的收购,二者它可能不计成本地完成对丰字号的收购。

    如果这两种情况出现,对明和真正都是极为不利的。

    是的,这是明和真正必须要面对的结果,或者说要规避的结果。

    我给庞部长的最后分析提醒一个大大的赞。

    几天后,庞部长告诉我,龙小姐决定带队来明和真正调研。

    真来了,但愿她想要的也是我想给的。

    庞部长又一次承担了全程陪同龙小姐的任务。

    走马观花看了三天后,龙小姐心情大好,主动约我去喝咖啡,庞部长作陪。

    她主动向我介绍了这几天的调研活动情况,感谢各业务板块对她们一行的周到安排,说自己学到了很多,也夸赞了明和真正很多业务板块做得非常漂亮,让世界都惊艳。

    我担心她再说什么,接过话题就直截了当地说:

    明和真正成立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没有设置董事总裁一级的管理岗位,我的团队不是没有能力超群能够胜任的人选,而是我的董事总裁岗位,一定是留给创始人的。

    所以,我欢迎您来明和真正做副董事长。

    龙小姐一时惊得没有了任何反应,庞部长也对我的安排计划感到了一阵诧异。

    我缓了缓,继续说道:

    我准备将规制研究室和数据研究所请您来管,给我分担一些决策研究型的工作。另外还有一块,明和真正一直没有成立自己的财务管理和结算部门,至今还是外包处理。现在有了上市板块,这方面必须按规定自己设岗配备,您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也打算拜托您负责明和真正财务结算部的组建和管理。

    庞部长缓过神来,接过我的话题:

    要说龙董您现有的电商板块,对于明和真正真没有什么吸引力。但任老师很欣赏龙董你们之前的创业不易,欣赏龙董你之后的守业不易,欣赏您做事决策的真诚大义。所以希望能够与您强强联手,把明和真正的事业做得更辉煌更伟大。

    龙小姐这才回过神来,告诉了她的想法:

    正如庞部长所说,我们现在的电商板块,对于明和真正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这个我和我们管理层都非常清楚。如果不是明和真正的股权投资和业务流量引入,可能我们跟那几家电商平台一样,早就破产消失了。

    非常感谢任老师对我们的支持,让我们还能能够坚持这么久。

    我也一直在考虑以什么方式融入明和真正这个前途光明的巨无霸大团体,如果任老师能够接受我们,让我们还能为任老师继续做点什么,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虽然我们团队有人可能不愿意加入明和真正而选择离开,但绝大多数的同事是心向往之的。

    现在任老师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我个人表示万分的感谢。任老师把我放到那么高的位置,自己能不能承担得起这份重任,的确心里没有底,只怕做不好影响了任老师您的伟大事业。所以,我肯请任老师再考虑考虑,希望您找到更合适的人选辅佐您。

    如果我有幸加入,还是从明和真正的基层做起来吧。

    我说,我相信龙董的能力,一定做得比我想要的还好。

    我进一步说道:

    我了解您的老公是一位能力不错的政府局级公务员,如果您来明和真正工作,让您夫妻二人分居两地也不好。要不我建议您老公辞去政府工作,随您一道来明和真正安家。根据他的个人意愿,要么回家休息,再去练就发挥一些个人的爱好,也给您做好家庭后盾。如果还有兴趣继续工作,那就在明和真正内部安排一个适当的职位吧。

    都是财务自由之身,不需要为一日三餐操心。要么放下一切享受生活,要么就重新上马,继续追逐梦想。

    龙小姐对我的建议关心,又一次表达了感谢。

    我又回到了正题:

    我们双方可以商量,是以现金方式收购你们剩余股份;或者是将明和真正的电商平台业务和你们的电商平台业务,一起注入新的上市公司的方式进行股权置换。这个你们管理层需要尽快开会决定,我们两家早点完成合并。

    龙小姐回去后,立即就召开了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扩大会议。为从长远计,他们一致同意接受股权置换的方式,保留在明和真正上市电商板块的股份,并只作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投资者。

    于是,双方就进入了各自股份占比的计算讨论当中。要说他们现在的电商板块,就经营规模和业绩来看,不足明和真正电商板块的百分之三,而且是一个下行状态。事实上明和真正买的就是他们的一个上市公司的壳。

    作为注册制和明和真正电商的巨无霸影响力,龙小姐家这上市公司的壳没有任何价值。但我还是基于要打道德牌的目的,给了他们新上市企业中,全部计入上市流通股部分股权的百分之八占比。

    我希望他们加入明和真正电商团队后,能够认真工作,回报明和真正对他们的厚遇。当然,这些人有的财务自由了,不想在明和真正工作的,我也送上真诚祝福。

    于是,龙小姐的电商上市企业宣布不定期停牌。

    接着,龙小姐的企业董事会宣布解散,成立由龙小姐领头和明和真正派驻人员组成的临时管理委员会。

    接着,我宣布任命龙小姐为明和真正商业技术机构副董事长。

    龙小姐到任后,立即抽调人员组成明和真正财务结算部,对明和真正电商板块借壳注入上市公司的事务,与证监会和交易所等开始相关程序的申请办理和工作协调。

    三个月后,所有的审查流程和准备工作完成,明和真正电商板块正式上市。

    我宣布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会成员包括龙副董事长、袁部长、庞部长,鹏举部长等,聘请曹操、孙权、刘备做非执行独立董事,总裁由袁自如担任。

    下一步,完成对龙小姐原电商业务系统的整体迁移和关闭,员工全部转隶到明和真正电商发展部,经考核后重新上岗,或流转到明和真正其他各部。

    至此,明和真正实现了电商业务的大一统。

    三国归晋,不知道这里用这个词合不合适。

    时间回到初秋时分,要不要对丰字号启动收购,以什么方式启动收购,是我一段时间思考的主要问题。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让庞部长再次打前战做先锋,主动出击与丰字号老板取得联系。

    我要庞部长直接给对方亮出底牌:

    1、断你的电商板块物流业务流量。

    2、明和真正启动远程空运业务。

    3、如果国有老大要收购你,明和真正就坚决跟它打反垄断诉讼,不管最后成功与否,都将把你丰字号彻底拖死。如果因为明和真正收购你,国有老大要跟明和真正打反垄断官司,那明和真正完全有条件分业务养起你,直到明和真正完成了大件运输和远程空运业务布局后,你再逐步让出市场后有序退出。

    目的只有一个,你必须被明和真正收购。

    当然,告诉他,可以参考之前龙小姐电商板块被明和真正收购的办法,可以选择现金收购,也可以选择将丰字号的物流业务,注入明和真正的物流上市板块里,进行股权置换。

    丰字号老板面面相觑,恳请庞部长给他一点点时间。

    十天,就十天。

    丰字号老板来电话协商股权置换的重组方式。

    于是,丰字号公告因重大事项发生,宣布不定期停牌。

    于是,同日同时,明和真正物流上市板块,宣布因有重大事项变化而不定期停牌。

    我安排庞部长继续出马跟他谈判,我的条件很清楚,按各自现有的业务经营额和市场占比,定出丰字号注入明和真正物流上市公司的股份占比额度。

    按理说,丰字号来自明和真正电商业务的营业额,不应该全额度计入股份占比,真正有资格全额置换的只是远程空运业务那一部分。但为了明和真正的道德口碑,我愿意让步。

    经过多次测算和讨价还价,丰字号总业绩占股百分之十九,加上空运重资产折股占比五个点,总计丰字号占二十四个点的股权比例,双方达成重组协议。

    这边厢果然有故事发生,国有老大果然来律师函,反对明和真正对丰字号的重组,要发起反垄断诉讼。

    谈吧,继续谈吧。

    没有事情是不能谈成的。

    明和真正与国有老大的谈判在硝烟弥漫中展开。

    国有老大妄图以大欺小,以权压人。

    明和真正无所畏惧,坚决反击到底。

    那边厢,国有老大也紧锣密鼓地开始对丰字号进行收购游说。但丰字号老板非常清楚,他在国有老大那里,除了能拿一笔钱走人外,其他什么也得不到。

    但在明和真正这里,他还能得到事业,得到共同进步发展,得到梦想巅峰奇迹实现的伟大时刻。

    当然,如果丰字号跟国有老大,他必然被两家的诉讼消耗战拖死,理性告诉他只能跟明和真正合作。

    好吧,那就上法庭吧。

    国有老大:明和真正与丰字号的重组是明显违法反垄断法的,法庭必须阻止他们的交易。

    明和真正:按从业人数,国有老大是明和真正与丰字号合计的两倍还多。按营业网点,国有老大是明和真正与丰字号总计的几十倍,你们在每一个村都有网点。明和真正和丰字号的重组交易,不构成事实上的行业垄断,而国有老大如果与丰字号达成收购交易,则是明显而且绝对的行业垄断。

    如果国有老大与丰字号要合作,那明和真正就反垄断诉讼到底,并要强制中断国有老大在明和真正电商平台上的物流业务。

    法官:希望你们两家通过协商达成谈判结果。

    好吧,又坐下来谈吧。

    条件不能接受,继续上法庭吧。

    法官:希望你们两家通过协商达成谈判结果。

    好吧,又坐下来谈吧。

    条件还不能接受,继续上法庭吧。

    法官:希望你们两家通过协商达成谈判结果。

    好吧,又坐下来谈吧。

    经双方协商达成条件,撤诉。

    双方协商约定,第一、除了国有老大的法定专营业务,明和真正的自有电商业务和自有社区业务外,其他业务领域各自都许可对方进入,不搞封闭排他。第二、现有在明和真正电商平台上的物流业务,不得要求国有老大退出。第三、国有老大同意明和真正与丰字号的股权重组交易。

    一场司法大战就此落幕,明和真正取得了完胜。

    丰字号宣布按百分之二十四的折股方式,正式注入明和真正物流上市板块当中。

    明和真正宣布委任丰字号原董事长担任上市公司执行总裁,继续奋斗在第一线,把明和真正的物流板块做大做强,冲上世界顶流。

    虽然好事多磨,但总算顺利收场。

    那边刚好落定,这边又来事了。

    看吧,明和真正又被人告了。

    这回是真正的明和真正涉嫌行业垄断案。

    还记得之前的防伪码业务违法经营案吧,这次是被人告了明和真正的防伪码业务涉嫌垄断经营案。

    真可笑,走,上法庭去。

    我的法庭陈述:

    法官先生,我承认明和真正的防伪码业务是市场绝对垄断经营,占据了明和真正电商平台业务系统,所属的商品防伪码业务的百分之百份额,而在明和真正电商平台业务系统之外,我们没有占有任何一点的外部市场业务。

    但明和真正这个垄断经营,并没有侵犯任何人的权利。

    法官先生,防伪码技术无法与任何人共享,这是技术特征决定了的。因为你的编码系统我的查验工具无法识别,我的防伪码你的查验工具也不能识别,所以说这是一个无法共享的技术应用领域。

    这里不存在你占多了我的就少了的问题,而是用户使用了你的,就必然不会再选择用我的的问题。当然用户也可以既用我的也用你的,这你要去跟用户好好做工作,也得看用户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一件商品上使用两个不同的防伪编码业务。

    选择不选择你,这完全跟明和真正没有任何关系。

    法官先生,明和真正从来就没有要求过用户只能选择我而不能选择你。更没有要求就防伪码业务,如果用户用了你的就不能上明和真正的电商平台。

    明和真正的做法是,如果没有使用明和真正的防伪码业务,明和真正的电商平台的确就不能使用,企业的产品就不能在明和真正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防伪码是明和真正品质认证的业务整体之一,缺了一个技术管理环节,就不能完全保障明和真正对消费者的商品品质承诺,以及基于防伪码的一些延伸技术功能的应用。

    法官先生,明和真正的防伪码业务,与他们的编码业务完全没有关系,非要把我们与他们硬生生拉扯到一起,告我们是垄断经营,那只能说这是必有用心。

    问题是,我就算开放了让你的编码业务进入明和真正电商平台,你的那东西跟我这里完全不搭界,用户根本用不上啊。

    法官先生,我的陈述完毕,请您裁决。

    法官的最后判决:

    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一场莫须有的官司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收场了。

    这场小小的官司,让我突然顿悟了一个问题,明和真正的认证和检测政策是应该进行调整了。

    不能因为明和真正实现了垄断经营,就对市场再无所作为了。

    明和真正之前的认证规则是:

    认证所述商品是取得政府生产许可的合法产品,是由某一合法注册企业生产而非被人仿冒的,就认证这两个商品信息维度。

    明和真正之前的检测规则是:

    其一、只对商品是否与商家公开的品质描述和品质保证承诺一致性进行检测;其二、检测结果不对外公告,只作为明和真正对商家品质稳定性的内部奖惩依据。

    基于上述认证和检测规定,明和真正一直是在容忍产品明显具有劣变改造,有低质化倾向的商品进入市场。

    明和真正是在被动地接受,政府对于产品上市资格许可授权的底线化评定标准。

    这个做法,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经营不利,对社会的发展不利,对技术的推动不利。

    一是让这些恶意生产劣变改造,低质化倾向商品的企业有了生存机会。表面上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但更多的是挤占了中高质量商品的市场份额。

    更让这些企业失去了技术升级,品质提升的市场竞争压力。

    这样的市场淘汰结果,既不利于促使这些从事劣变改造,有低质化倾向的生产企业改弦更张,走技术投入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也让愿意投入创新和技术进步,去提高产品质量的企业,被劣变改造,有低质化倾向的商品挤占市场,不能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和获得更多的市场利益,从而丧失了创新和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能力。

    从支持整个产业的发展来看,这样都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提高全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明和真正必须有所作为。明和真正要改变现有的认证检测制度,把劣变改造,有低质化倾向的商品驱逐出明和真正的体系内,起码不能让它们继续鱼目混珠,享受与高质量高技术保障的产品,同等的市场待遇。

    明和真正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新的消费意识,从低质量大的消费模式转向高质优配的消费模式。一方面节约了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又支持了社会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这是明和真正责无旁贷,必须履行的社会进步责任。

    我将电商发展部、检测业务部、认证业务部、防伪码业务部和规制研究室、法务部等部长们找来,就我关注的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电商发展部袁自如首先发言:

    这不仅是一个经济管理行为,更是一个社会管理行为。

    我们既要满足中高消费端人群的需求,更不能忽略了低端消费人群的生存需要。明和真正作为唯一提供社会化网商服务的平台,这二者的权利都要照顾到。

    基于普遍的社会责任,我们更要倾向于照顾到低消费人群的需要,不能忽视他们应有的,作为消费者的基本人权保障。

    检测部鹏举部长发言:

    任老师已经说得清楚明白了,我们现在这样的市场管理模式,既不利于逼迫这些从事劣变改造,低质化倾向的生产企业痛下决心,走技术投入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也让愿意投入创新和技术进步,去提高产品质量的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市场收益,从而丧失了创新和技术研发投入的能力。

    按现有市场监管机制发展下去,这个创新能力的丧失,不仅仅是一家两家企业丧失了高质量的发展能力,而将导致整体社会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效果。这与前些年的假冒伪劣恶意挤占品牌正品的市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结果都是一样的。

    所以,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改变老百姓的消费习惯,明和真正责无旁贷,必须有所作为。

    认证业务部部长: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要充分照顾到双方各自的利益诉求,的确有其必然性的不可能。既然政府的法定权力已经认证了其产品的上市交易合法性,那么明和真正有什么理由,或者说有什么权力让这些劣变改造的,低质化倾向的产品,但有一定消费市场群体价值的产品退出市场,退出明和真正电商系统?

    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任老师您要仔细掂量掂量啊。

    防伪码业务部部长:

    政府的产品认证是一个底线合格标准,这是一个法定的市场概念常识。只要满足政府设定的考核标准条件,都给予上市许可授权,这在法理上没有任何问题。何况政府对于优质的,高品质的商品,也给予了各种各样的品牌保护认证。

    政府的上市许可证授权,是一个上市前的评价标准,但造成市场侵害的,是上市后的产品大规模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或者是上市后再进行劣变改造,低质化倾向改造的恶意行为导致的市场侵害。

    这又回到了市场监管责任环节了。

    既然明和真正承担了整个市场的监管责任,就应该由明和真正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要把责任推给政府的上市前许可授权环节。

    规制研究室指令长:

    产品质量关乎千家万户,整个社会的消费层次又千差万别,各取所需。所以百花齐放,高中低搭配,是一个良性市场的必然配置。

    我认为还是让市场去自然淘汰吧。

    如果明和真正出手干预,是不是一个合法合理的市场监管行为,是否违背了市场主动调节的基本原则,需要在更高的法理和社会经济学层面进行论证,万不可孤妄为之。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小小的市场行为,居然可以上升到主动作为的改革派和被动接受的保守派之争了。

    这让人想到明朝的路线党争之惨烈,导致国家权力被宦臣和东厂西厂暗黑组织利用,最终走向国体破碎,被外族满人夺了汉柞江山,遗祸数百载后,更是被西洋东洋人打进半殖民社会。

    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要不要引入意识形态之争,这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搞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坏了团队和组织的事业。

    但一个没有意识形态引领的团队和组织,是没有灵魂的团队和组织,注定不会有大义追求和远大目标,顶多算一群乌合之众,是成不了大事的团队和组织。

    一个国体亦然,如因社会流言或意识形态之争,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如果搞成了到处都是寻衅滋事者,最后也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了去。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才是一个能够良性互动的社会,才是一个可以自信有为的政府。

    我静等着庞部长的发言。

    法务部庞部长:

    我想就事论事谈问题。

    我们首先要分不清楚任老师所说的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究竟是属于哪一种情况。

    1、所说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是具有消费价值或者部分具有消费价值,还是完全没有消费价值。

    2、如果是政府许可授权之前的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那么政府是否要承担制度变革的责任。

    3、如果是上市后的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这是属于打擦边球行为,还是恶意伤害市场行为,那么明和真正的检测制度,认证制度是否需要改变应对。

    如果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那么: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来指标化评价这些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的商品,是具有消费价值,还是部分具有消费价值,还是完全不具有消费价值。

    这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找到技术解决方案就行了。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能不能要求政府做出制度改变,以禁绝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的商品流入市场。我认为是可以的。

    这只是一个监管合作的问题,找到与政府沟通的方式就行了。

    针对第三个问题,上市后的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属于打擦边球的,我们应该采取哪种监管手段,促使其改变;如果属于恶意伤害市场的,那明和真正就必须毫不手软地予以打击,而管它之前或者之后,花了多少钱去买通政府权力给予的上市机会,或者市场保护伞。

    当然,我相信许可后再进行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的事情不可能发生,毕竟这过不了明和真正检测这一关。

    我接过话来:

    明和真正的检测就能做到白璧无瑕,毫无破绽?我看不一定。

    继续加强检测制度的完善,这是检测业务部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说:

    听了大家的发言,让我见识不少,谢谢各位。

    我也认同大家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但正如庞部长所说,我们现在就事论事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责任,我们不要去搞虚无的理论之争,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本分。

    就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定义商品的消费价值,谁去定义商品的消费价值。二是如何处理定义后的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的商品。

    我想,既然是市场的问题就交给市场去解决,明和真正也要尊重市场,按市场的手段去解决。

    商品的消费价值就交给消费者去定义。

    我建议在电商单品页面的醒目位置,设置一个消费价值的评价模块,制定具体的奖励政策,支持消费者去打分和评价说明,这样消费价值的等级就自然出来了。

    明和真正只需要对分值设定管理线就行了,高于一定消费量和低于一定分值线的取消搜索排序,更低的就直接关闭退市了。

    还可以设置一个是否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的判定模块,让消费者直接去判定和点评。

    双管齐下,这既给生产者也明明白白的市场警示,也让明和真正的处罚更有依据。

    电商管理部袁自如请示,还要不要对政府上市前的劣变改造和低质化倾向许可授权进行沟通。

    我认为先行观察明和真正这种新做法的效果,再做其他安排。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政府现有的主观手段,没有技术能力也没有条件做到明和真正要求的,对许可授权进行更客观的考核评价。

    就这样吧,先走一步看一步。

    办法总比困难多。

    前不久去各城市总监办调研,让我有很多机会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中,了解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工作条件下,以及不同性格特征状态下,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需求。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出入街边途野那些布局风格各异的各种食铺,细听着食客们的各种谈天说地。这让我对人们的饮食文化中,餐饮的社交属性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顿悟。

    吃了几十年的饭,更多的人不会去关注和研究,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因素,而是定势于一种简单的生意赚钱逻辑当中。

    更没有人去整理挖掘其中的理论价值。

    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也需要利用吃饭的一点点空余时间,发展与同事与朋友与客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这是现代人的饮食社交文化中,最值得挖掘的人际关系特质。

    但现代人都被线上服务,居家办公,送餐上门的流水线服务所困住,让社会逐步丧失了餐饮社交的功能,社会面更缺乏支持餐饮社交的公共产品提供。

    对于户外餐食,要么是窗口式取餐走人,要么是曲径通幽的茶餐厅式深度社交服务。这些都不适合百分之九十九的一般人,实现餐饮社交服务需要。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个所谓去无聊社交,无效社交,一切从简的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剧烈变革当中。但一个缺乏社交的人类社会还是一个有活力的人类社会吗?

    人们真的都不需要餐饮社交了吗?

    答案显然是相反的。不是不需要,而是缺乏支持这种需要的平台。

    作为一个社会学课题,应该有人关注有人研究。

    更有力量者应该去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我希望明和真正是那个解决方案的贡献者。

    回头来谈一谈新的明和真正物流上市板块。这是由原来行业两大品牌快递物流公司重组整合而来。这种巨无霸之间的整合,自然会因各自传统势力而引发内部的山头竞争。

    我并不惧怕内部的积极竞争,但过度的竞争引起内耗,这会伤害自身,是不能接受的。

    既然已经是一个经营整体,通过对内部的业务板块进行重新划界调整,打破原有利益格局,这种竞争内耗是可以消弭的。

    我把物流经营部部长,物流上市板块执行总裁和规制监督员等找来,就出现的问题请他们拿出解决方案。

    执行总裁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措施:

    现在明和真正物流上市板块主要涉及电商物流,电商分拨中心,智能社区物流,中央厨房物流,以及航空货运,公路运输,冷链物流等几大块业务。我的想法是把原来两个团队打破了重新根据业务板块划分,再由董事会聘请各业务板块的执行总经理,由各业务板块执行总经理去搭班运作。明和真正总部和上市公司总裁办,制定对业务板块的具体考核管理办法。

    我同意这个方案,让他们和规制监督员一起,尽快协商推荐各个业务板块的执行总经理人选,尽快完成明和真正物流上市板块的管理体系重构。如果物流上市板块内选不出合适人选,那就在明和真正全系统内竞聘上岗。

    还有一个问题是,各板块执行总经理到任后,要由执行总裁办公室拿出对两个团队原所有资产的清资核产办法。要将各种各类资产设备工具等,在各个业务板块内,统一重新调配使用和管理,责任到人。切不可还是各用各的,互不相通,或者你争我夺,囤积浪费。对于物流上市板块内不再需要使用的各城市房产,由明和真正总部收回,重新调配给所在城市总监办统筹使用。

    现在这种各自山头依然还在的问题,必须彻底根除。

    我要求在年底之前完成这两项工作,明和真正物流上市板块团队,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明和真正的团队越来越庞大,业务板块越来越多元,每天需要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我还是自信地掌控着,这支规模已经超过五百万人的市场经济超级力量舰队,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