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沉舟1 » 9

9

    【标题】

    Facebeek更名Meta,社交巨头进军元宇宙

    【消息正文】

    据路边社等多家外媒消息,著名社交媒体平台Facebeek于28日宣布,该平台的品牌将部分更名为“Meta”。

    昨日,在FacebeekConnect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发布会上,Facebook创始人马扎格发表演讲称:“元宇宙是下一个前沿,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以元宇宙为先,而不是Facebeek优先。”马扎格将此次更名解释为“品牌重定义”,即在Facebeek网站及该公司目前掌握的多个品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名为“Meta”的新品牌、新平台。马扎格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元宇宙才是互联网的未来,他将建立一个元宇宙的“乌托邦”,将在五年内把Facebeek转型为元宇宙公司。而早前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Facebeek表示,预计今年的混合现实XR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同时对投资者表示,随后几年将投入更多。

    Meta,是Metaverse的前缀。从介绍看,Meta平台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功能更多元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形式,部分媒体将这一模式翻译为“元宇宙”(Metaverse),即借助VR和AR技术及设备,吸引用户在这个3D的虚拟世界中,建立一种类似于现实生活一样可以进行人际互动,能满足工作、交流和娱乐的空间。所谓“元宇宙”的概念,出自美国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随后包含了构建一个区别于现实生活的半虚拟空间,供用户在其中以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沟通和生活方式进行互动。比较形象的例子有《玩家一号》里的场景。

    【标题】息壤落地,千度播种元宇宙

    【正文】略

    【标题】巨软CEO表示正打造企业元宇宙

    【正文】略

    闫华是上网浏览新闻时看到这些讯息的。他每天到频道第一件正事,通常就是上网看一下当天或前几天的新闻。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记者这样一个职业,对个人判断力和文化修养要求相对较高,而且总是会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各种大事小情都会特别敏感。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就闫华观察自己的同事来说,从总编到记者,也包括他自己,都是把各项工作当成任务,不说保质保量,能完成就不错了。而且大多身兼数职,摊子铺的很大,貌似做了很多事,但缺乏亮点,平庸而不出彩。

    都说这个世界上愚蠢的人永远是大多数,闫华的同事们也是包含在内的。他注意到,有些记者,也不知是愚钝还是太过精明,对网络热点、社会大事都毫不关注,像是与己无关,就算是轮到自己采访编辑某一重大事件时,也只是经典地找几个相关人员采访一下,再把官方通稿转发出去,丝毫不放在心上。新鲜、灵活、广泛、持续这些形容词可以说和他们完全不沾边。

    比如现在还在肆虐的O病毒刚刚在斯坦索姆出现时,各种报道与传闻层出不穷,其症状之重、致死率之高、潜在感染者之多、潜伏期之长令任何一个关注的人都心生疑惧。当临时体育场医院建好时,频道派遣了几名记者奔赴斯坦索姆,计划发回实时报道并为以后可能的纪录片留下素材。在病毒形势不明朗的那时,他们本应是以战士以英雄的姿态出发的,可在闫华与其的交谈中,却能感到他们只是把这当成一次特殊的出差,甚至不知道此时本地的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

    闫华擅长的就是把一件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串起来,特别是他此时刚刚转型策划线,因此更是什么杂七杂八的新闻都会留意。这种注意不是以专业的姿态对其进行评价,而是仅仅关心其内容大意。

    传统的新闻选题一般来自于四个方面,分别是追踪实时热点,热线系统的新闻线索,记者自身的线索资源,以及上级下派的新闻任务。而闫华认为,会不会上网看新闻,怎么看,怎么分辨,怎么提取出别出心裁的选题,这是决定一个记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可惜评奖评职称评首席不会考虑这个。虽然这些可能是主管、总编辑甚至是宣传部舆情中心该操心的点,但闫华一直把这些当成自己优秀的潜质和采访的诀窍。

    现在许多电视频道都有这样一档节目,节目形式和传统的新闻报道类似,即主持人先说一段导语引出这条新闻,接着播放编辑记者制作的新闻短片,最后主持人做出评论并开始下一条新闻的导语。与传统报道的不同点在于,播放的新闻短片并非本台记者去采访得来的,而是把网络上热门的视频,特别是短视频,加以简单的剪裁与马赛克处理完成的,并且播放时主持人会配以解说或弹幕化情绪化的反应评论。其视频题材包括但不限于时事、娱乐、感动等等,最后连“某某某编辑”都不会署,通常只会以“本台综合报道”加在新闻结束时的副标题条上。

    这种把网络上视频照搬下来的工作,闫华也不是没干过。但他说的“利用”,可不是这样的,更不是直接署上自己的名字,这可是犯了行内大忌。闫华的方法是,利用各种新闻的透露出来的线索,如同他和谌舟谈到那样,快速获取并处理这大量的弱相关信息,串联筛选,得到可能看起来与这些新闻线索毫无关联的却有高新闻价值的选题。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经常可以看到,一段时长长得像专题报道一样的新闻,其实什么内容也没有,或者把大家都知道的事讲了一大堆,或者没有目的地跑去采访几个领导专家,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只好讲些无关紧要的事。这些信息垃圾几乎没有任何新闻价值,但它们背后也可能大有文章,这就需要去深挖线索,或是找到完美的切入角度。尽管新闻线索并不等于新闻事实,但它往往显示已经或将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凭借这个,闫华的新闻报道总是既站位正确又一针见血。

    这是闫华拜访完谌舟几天后的一个上午,他走进办公室,煮上一壶花茶,坐在电脑前。先到媒体协作体看了一遍昨天和今天的新闻,发现没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后,就开始到各个网站乱逛。闫华不会去看个性化推荐内容的,为了摆脱这些影响,他会先看一下各大平台的热搜热议,特别是本地的热门新闻事件榜单。就在看到连续三条关于元宇宙的消息时,最近已经被元宇宙这个概念刷屏的闫华,一直把元宇宙视作继虚拟币后的新骗局而嗤之以鼻,现在,他打算一探元宇宙的虚实。

    这个虚拟世界新贵究竟是什么来历,是真的科技未来还是概念炒作,能否实际操作,技术门槛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