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琼音缭绕 » 第35章 连连喝彩

第35章 连连喝彩

    一九九九年,秋分。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好日子里,海岛琼剧团、定安琼剧团、东方琼剧团、文昌琼剧团等九支省、市、县剧团齐聚一堂,在三亚日月广场,拉开了海岛文化节的序幕。

    此前,琼剧团的擂台赛,前期共有32支队伍,分别在各市县参与了比赛,最终评出九支优胜队伍,进入终极擂台的环节,而琼剧擂台赛,则作为海岛文化节的开幕式,在文化节的首晚进行演出。美其名曰“好戏开场”。

    为了增加公信力和传播力,本次琼剧擂台赛全程同步在岛内电视台直播。

    前期分为折子戏和全剧表演两个部分,采用积分制,请了已经退休的老一代琼剧艺术家共六位评委,从剧本、妆造、唱作、舞台等环节,全方位进行打分。

    综合评委打分和观众投票,分别选出综合评分前三甲,以及个人优胜奖。

    *

    夜幕降临,海浪声滔滔。

    随着舞台上的序幕缓缓拉开,文化节开幕式正式开启,首届海岛琼剧擂台赛,也同步拉开了序幕。

    “趁爹娘不晓,轻步下绣楼。羞会郎君三更后,心慌意乱无主张……梅香,梅香,这死丫头远处躲藏,羞得奴家心惊胆寒。因何里面没声音响,莫非他人已经它走独留空房?秉烛夜读因何如梦,莫非等我时已久长?冤家熟睡使我为难,不问明白我心不甘愿!为了倾诉离别情衷,含羞推门轻步进房……”

    这段唱腔一出,台下顿时连连喝彩。

    《张文秀》中的三姐经王英蓉前辈演活、一唱成名之后,这部剧就成了各剧团的保留剧目,其中《偷包袱》更是成了海岛人民张口能来的经典唱段,很多剧团甚至有这一段来做唱腔、台步的启蒙教程。

    到了《偷包袱》演出最后的一段,现场的戏迷,也纷纷跟着吟唱起来:

    贫穷受奚落,道理我看穿;因看你义重,会靠你相帮。

    你俯首下人,我心不甘愿;倚寄人篱下,因何还西化?

    文秀回家乡,本想靠妻房;又遭人白眼,热望变成空。

    ……

    文化节不仅有琼剧,还有流行音乐、热歌劲舞环节。既往被誉为“老年人专属”的琼剧,这一次在舞台上做了大胆创新,舞台布置简约而意涵,无花木见春夏秋冬,无波涛见江河湖海;台上琼剧艺人的唱念作打中更是悲欢尽显,动人心弦。

    *

    《俄贤岭传说》的《三月三》选段,更是直接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舞台布置和服装都采用色彩鲜艳的黎锦;妆容采用现代流行画法、弱化粉墨强化生活气息;唱腔中融入俄贤岭民歌和流行唱法、更朗朗上口便于吟唱识记;竹竿舞的简化跳法时尚热辣、更为年轻人说喜欢。

    扮演阿贵的刘光伟一身靛蓝黎锦服装,头上戴着黎锦半帽,一出场就引起小姑娘们一阵阵尖叫。

    “三月三来唱山歌咯,嗨咯嗨咯嗨;三月三来相聚首咯,嗨咯嗨咯嗨;

    三月三来郎心急咯,嗨咯嗨咯嗨;三月三来妹含情咯,嗨咯嗨咯嗨;

    三月三来表心意咯,嗨咯嗨咯嗨;三月三来惹相思咯,嗨咯嗨咯嗨。”

    扮演俄娘的吴琳琳,光着脚丫从幕布后面一蹦一跳出现,仿佛蹦进了观众的心尖尖,她头上和胸前挂着的银饰晃动,和一身七彩黎锦的她一样耀眼夺目,观众席上又卷起一阵阵的欢呼。

    当她单手放在嘴边,亮开嗓子之后,口哨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才有趣;好久不见真想见,阿哥嘞,见到阿哥心欢喜……”

    现场观众没有得到,原来琼剧里的人物也能如此鲜活有趣。《张文秀》这样的才子佳人和传统唱腔,固然动人心弦;但是趋近于流行歌曲的琼剧唱腔,更接地气也更能让年轻人共情。

    尤其是这一首琼剧歌曲《久久不见久久见》,曲调优美、易学易唱,加上黄思梅特别加入了竹竿舞的表演形式,更加灵动有趣。

    “久久不见久久见”这句话用海南话说出来,就有一种魔幻的趣味性,再加上简单明了、朗朗上口的旋律,一学就会,一会儿就熟的上头旋律,很多小年轻在现场都开始一边唱,一边跳起了竹竿舞。

    很多观众原本只是围观,后来禁不住魔性音乐和竹竿碰撞的吸引力,纷纷加入了竹竿舞的体验大队。

    一开始,主持人看到开幕式密密麻麻的琼剧演出表,愁云惨淡,担心这么多琼剧会冷场。

    可万万没想到,悠扬的琼剧音乐声响起,很多人就纷纷加入了“大合唱”。

    要说起来,早先村里逢年过节总有剧团十里八乡巡演,村里的大喇叭,更是闲时就疯狂地广播琼剧经典剧目。

    尤其是很多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张口就能来几句。

    虽然市场经济大潮下,他们爱上了新潮流的玩意儿,但这份独特的记忆,却如同刻进了DNA里,怎么都消除不去。

    黄思梅如今是个紧跟时事和时尚的人,她知道,光靠琼剧,很难持续地吸引观众的兴趣。

    所以,她特地加了竹竿舞互动环节,让台上和台下,都能同时联动起来。有了互动,观众就会更愿意留下来听戏、看戏。

    竹竿舞不像其他舞蹈,它没有复杂的动作,只有简单的换脚和起跳,看起来十分简单,感觉就是简单的蹦蹦跶跶、

    但是,要精准掐准音乐的节拍,避开竹竿并拢的瞬间、站立于打开的竹竿之间,却需要非常好乐感、平衡力和精准判断。

    这种“一看就会、一跳就会”的魔性节奏,像极了玩老虎机,激发了很多年轻人的好胜心,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往上冲。

    有人一学就会,跟着竹竿的开合碰撞、旋转跳跃,无比欢快;有人笨手笨脚,频繁被夹连连尖叫。

    学会的,激动得疯狂炫技;学不会的,不服输地一遍又一遍狂练,场上场下热闹非凡。

    看到现场气氛热起来后,黄思梅临时申请,在琼剧擂台中间,精巧地穿插各琼剧团代表团的竹竿舞比赛:每个队伍挑选一个折子戏曲目,期间要一边跳竹竿舞,一边演唱曲目,看看哪一家的当家花旦、小生气息控制得最好。

    一开始,九个剧团,尤其是以蒙华香为首,强烈反对这样的“娱乐化”方式。

    在他们看来,琼剧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容不得随便践踏。而且大家振振有词:既然琼剧擂台能做为文化节的开幕式,说明了观众对它的认可。

    殊不知,这个开幕式,是黄思梅全程赞助文化节换来的。

    黄思梅也知道,要让循规蹈矩的团长们转变观念,很难。她要做的,只是让她们退让一步。指着台下热闹非凡的现场,黄思梅缓缓道:“各位前辈,大家仔细想想,咱们的琼剧演出现场,有多久没有这样的喧哗和热闹了?这一次,琼剧擂台,可是在文化节上打头阵的,这擂台赛,缺了观众,咱们演给谁看?琼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但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让它大放光彩。如果咱们酒香巷子深,最后只能孤芳自赏。更何况,咱们不是以后都要挑着竹竿舞演出,不过是为了热一热今天的场子而已……”

    蒙华香见状,连忙趁热打铁:“奉媳命,待以礼,见团长,默无语。团长们,威严虽在减气势,愁云淡淡挂眉边。团长们,好比如,垂柳姿,难禁风,难禁雨;我媳妇,她似青松立雪地,铮铮立挺岁寒枝。

    富与贵,名与誉,难换情,难换义。莫看琼剧传承百年起,如今早已现颓势;现如今,逢盛世,打擂台,多欢喜!团长们,弯下腰肢为琼剧,理应打开大格局;团长们,华香在此深下礼,携手共进谱欢曲!”

    东方琼剧团有个良好传统,都喜欢随机应变,改编剧中唱词。

    这一段,蒙华香改编的,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秦香莲后传》唱段。这个旋律,各位团长们自然是烂熟于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渐渐拉近了和各个团长们的距离,而且也给了大家台阶下。

    九位团长交头接耳讨论期间,台上演出擂台赛青少年组最后演出的折子戏:刘玉山和刘玉婉的《刁蛮公主》。黄思梅躲在幕布后,看得津津有味。

    刘玉婉扮演的公主,一身锦绣龙凤金丝双面绣,头戴八宝凤冠,脚穿金丝绿鞋,雍容华贵而又无比娇憨,扮相让人眼前一亮。

    待她开嗓,如夜莺初啼,略显稚嫩,却完美契合公主的傲娇和惺惺作态。

    “见郎君,人影斜,心都想问难出声,坐难坐,站难站,夜风清凉头出汗……不懂分,红与赤,枉屈你是朝中官,我是公主马上骑,你是平民扶马脚……我与你,不相称,我是堂堂帝王仔,八宝凤冠价连城,金丝绿鞋闪光华……提起金锏恨难平,恨不得,剥你皮来抽你筋,难道你,欲与父王争秋色,坐镇江山半壁天……孟元帅,难成麒麟我心愿,狂徒休想折牡丹,谁欲想当驸马郎,就应服我哀家管……冤家啊,流水何惧无情剑,我也不想与你缔结姻缘。”

    刘玉山头戴冠帽,一身喜庆的红色新郎服,阔步昂扬的姿态,完美诠释出了少年将军的样貌,一身傲气,热血非凡。他的嗓音低沉浑厚,和张沈年、刘光伟的清甜透亮不同,有着和年龄不符的端庄,自带磁性,仿佛能让人耳朵怀孕一般。

    “满天云,风吹散,从此玉马配金鞍,夫与妻,相陪伴,夫唱妻随多美满……读诗书,见识宽,说此话言不文雅,你是花来我是蝶,花诱蝶来蝶恋花……我掌三关显英名,胸中藏有千万兵,风云雷电身边伴,皇赐金锏神鬼怕……公主无须出狂言,我此生不负主皇恩,可是你,恃父势目空一切,乱朝纲无法无天……我宁愿,一世青春伴青卷,刁蛮公主难成麒麟……你就是,金山银山千斤重,难压我心一片丹,三关元帅有威望,何愁没有美容颜?要知道,我不是贪色汉,迷恋你红牡丹。若非主王他器重,殿上忍气结成双。可是你,性刁蛮,欺夫君,甚嚣张。皇门高枝我不占,鹊鸟虽小飞四方。”

    两人的这一段折子戏,不过短短八九分钟时长,台下却始终保持着掌声雷鸣的状态。

    交头接耳的九位团长频频被打断讨论,都忍不住感慨,蒙华香运气真好——如今愿意唱琼剧的小后生越来越少。

    可是东方琼剧团前有刘光伟和吴琳琳这样的中流砥柱,后有刘玉山和刘玉婉这样的有生力量,未来前途无量。

    蒙华香正愁无法说服她们,被她们一通彩虹屁,话锋一转:“话说回来,这都是我这儿媳妇的功劳。若不是她坚持一边种地一边改编折子戏,我们东方琼剧团早破产四散了,哪儿还能坚持到现在?这刘玉山和刘玉婉,也是因为我媳妇办理黎锦工作坊,工作坊的织娘天天带着孩子来上班,耳濡目染爱上琼剧才进团来……要我说呀,我这儿媳真的哪哪都好,她的建议也一定是好的!”

    原本摇摆不定的九位团长,相视无语。

    良久,还送最年长的文昌琼剧团团长先开尊口:“既如此,便听你们的吧!我们老了,如今,可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其他团长顺坡下驴,纷纷表示赞同,文化节开幕式便增加了一个彩蛋——台上琼剧团跳竹竿舞打擂比赛;台下观众和演员同乐,竹竿舞一起跳起来。

    于是,文化节首日的琼剧擂台,就出现了神奇而美好的一幕:台上,衣袂飘飘的才子佳人,互诉相思之苦,携手在竹竿上翩跹起舞;台下,群魔乱舞,欢乐的群众在竹竿上蹦蹦跳跳,如同孩童,天真烂漫笑成一片。

    *

    在热闹的竹竿舞节拍声中,中青年琼剧擂台拉开帷幕。

    最后压轴的,正是现代剧《木棉红了》。

    张沈年和黄思梅集编、导、演于一身,在缓缓拉开的大红色帷幕中,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