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安剑客 » 第十四章 敢叫日月换新天(二)

第十四章 敢叫日月换新天(二)

    初秋洛阳城,一处偏僻的小院里,昏暗的房间里坐着两人,李光义正悠闲玩弄着桌上的茶盏,中年剑客侧身倚靠在破旧不堪的木门前。

    不等李光义开口,中年剑客轻声道:“刚刚从接到随州城传出消息,虎贲营三千轻骑入城了。”

    “意料之中,区区三千轻骑而已,不足为惧,只要兵符掌握在我们手中,大周的兵马还不是随意调遣”,李光义把玩着茶盏随意说道。

    “钟离元很可能会入京。”

    李光义缓缓起身,推开房门,明媚阳光照在脸上,他伸出手挡在眼睛上,问道:“今日龚侍郎已经提及此人两次了,此人到底是何人?能让你这个鹘门门主如此在意。”

    龚澄枢没有回答,只是斜眼看向自己的左臂。

    李光义余光一撇,似有所想,笑道:“原来如此,早就听闻龚侍郎二十年前在江州被人一剑斩断左臂,这二十年里鹘门也在江湖上销声匿迹,原来皆是拜此人所赐,钟离元!说不定马上就要见到此人了!”

    龚澄枢身体微微一颤,惊讶地问道:“钟离元如今不在随州城?”

    李光义走出门外,尽情地享受着初秋时节难能可贵的一丝微暖,在院中伸了个懒腰,开口道:“今日已经出了随州城,奔着洛阳来了。江湖啊,始终只是江湖而已!”

    听闻李光义的最后一句话后,龚澄枢冷眼望去,不再言语,只身倚靠门前,抬头朝着天空望去,那一刻他仿佛不再是南汉的黄门侍郎,只是鹘门的一名刺客。

    ……

    时间回到辰时,平南王府内,钟离元背着收拾好包裹后,站在东跨院王妃常婉月的门外,小红端来一杯热茶,招呼钟离元坐下,转身走进内房伺候常婉月更衣。

    如同院里的其他丫鬟一样,小红对起初这个穿着邋遢,爱抽大烟的老头子并不在意,有时王府中遇见避之不及,府中的丫鬟仆人背地里都说他是怪人,同时也纳闷王爷怎么把这样的人带回府中,只有老管家还没过世的时候提到过他,众人虽不知这邋遢老头和王爷是什么关系,平日里也不招惹,偶尔遇见了也客气地打声招呼。

    直到昨夜府中遇袭,王妃和世子也差点被歹人掳走,又听薛林在一旁说到他师父如何如何厉害,小红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是她了解这个孤僻的少年,平时话不多,却也不说假话糊弄人。

    不一会儿,小红搀扶着王妃常婉月推开房门,一阵风袭来,吹乱了常婉月的青丝,脸颊苍白毫无血色,显然是惊吓过度所致。

    钟离元慌忙起身,摆手道:“王妃万万不能出门,在房间便可,可不能遭了冷风。老朽来只是交代几句话,交代完老朽便快马赶往洛阳。”

    “钟先生要去洛阳?若是先生走了,歹人再回来怎么办!”,小红一听钟离元要离开随州城,慌忙问道。

    常婉月轻轻握住小红的手,柔声安慰道:“傻丫头,王爷也在洛阳,钟先生此去洛阳定是京中要发生大事”,说罢,望向钟离元,眼神中露出一丝期待。

    她自幼饱读诗书,聪慧过人,若只是仇家寻仇,昨晚一剑杀了便可,何必费尽心机掳走,唯一让她活着的可能便是为了要挟自己夫君,她在醒来的时候便已经猜到,见到钟离元请辞赶赴京城,她愈发确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钟离元无奈地点了点头,开口道:“王妃天资聪慧,老朽此次正是为了王爷而来,不瞒王妃,南汉的人也入京了,老朽心中隐隐不安,恐京都有大事发生,从昨晚刺客的动机来看,他们并不想杀王妃和世子,应该是为了要挟王爷,所以老朽要尽快赶赴京城,迟了怕再生变故!”

    常婉月微微点头,眼眶已经红肿,纤细玉手紧紧握住小红,生怕眼泪落下。几日来,事情不断,刚刚诞下世子不久,又逢府中遇刺,让这位清寡妇人更加憔悴。

    “请王妃放心,虎贲营的三千轻骑估摸着也快进城了,虎贲校尉陈大山想必王妃应该认识,由他看护王府,老朽也能安心去京城了”,钟离元轻声道。

    常婉月点了点头道:“先生不必担心,夫君那边全都仰仗先生了”,说罢,微微鞠躬道谢。

    钟离元连忙让小红扶起王妃,摆了摆手道:“王爷与我是莫逆之交,若此次能平安归来,还望王妃能够允了世子拜师学武的事”,说到这老人憨厚一笑,继而说道:“老朽前半生未曾收过一个徒弟,昨晚已是收下薛五的儿子薛林为二徒弟,小林子可是已经叫过世子大师兄了!”

    原本心中念想着京中夫君安危的常婉月听闻后不禁莞尔一笑,心情也好了不少,柔声说道:“一切听先生的,先前只想他长大了做个读书人,如今看来倒有些妇人之仁了,能有一身武艺在身,我和王爷也安心了。”

    钟离元拱手道谢,和常婉月、小红以及薛林道别后便匆匆驾马朝着洛阳奔去。

    薛林一人站在王府门前,望着钟离元远去的背影,挥手告别。

    ……

    洛阳城,太极殿。

    用过午膳后的众人在御花园中休息,先皇赵荣大殡期间,众人皆没有饮酒的念头,便以茶代酒,三两人一堆,在这御花园内闲聊。

    上午的朝会为了何人挂帅北征,朝堂之上争吵不断,灵州刺史宋元振公然反对秦王赵德出征,并州刺史石玉祥后脚跳出来,力荐秦王赵德北上,几方人争吵半天,始终没能敲定出征人选。

    太极殿内,赵宗训委屈地趴在符太后的怀里,符太后挥了挥手,屏退众人后,摸着赵宗训的脑袋后,轻声道:“这点委屈你就承受不了了?由此可知你父皇当初有多艰难,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你是皇帝,这大周的天下也是你的,大臣们争吵来争吵去,最后还得是你下这个决定。以前啊你父皇出门打仗,母后便到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他能平安归来,每次你父皇平安回来的时候,母后都很开心。和你说这些就是想告诉你,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母后都支持你。”

    赵宗训露出小脑袋,停止了哭泣,一言不发地望着殿外,眼神空洞。

    御花园深处,偏静的小道上,两人并排走着,年轻男子正是灵州刺史宋元振,另一人身披盔甲,威风凛凛,大步流星地往前走着,直到两人来到一处荷塘前才停下脚步。

    中年将军模样的男子开口问道:“今日你在殿上如此冲撞秦王,不怕给自己惹上祸端?”

    宋元振摇了摇头低声道:“宋某做这些都是为了社稷,若是朝中人人都为了个人得失,不以大局为重,金殿上尚能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若是有朝一日契丹人南下,到时大周便是真的要完了!

    中年将军摆了摆手,颇为生气道:“好了,眼下就你我二人而已,好歹我是你姐夫,不用在姐夫面前以宋某自称,朝堂上众人的嘴脸我看的比你清楚,记住,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一切以家里人为重,你现在也是当爹的人了。对了,春儿怎么样了,几月前听你姐姐说起过,信中只提起小名叫春儿,大名呢?”

    宋元振低声道:“思春,宋思春。”

    一旁的中年男子撇过头望了他一眼,嘴里嘟囔道:“宋思春?你这四书五经算是白读了。”

    宋元振撇过头不再言语,静静望着湖面。

    ……

    御花园另一侧,平南王赵显、秦王赵德还有无所事事的晋王赵永三人闲坐在凉亭中喝着茶。赵永边吃糕点边喝茶,说道:“才半年没进京,御膳坊的饭也太难吃了,这糕点倒是不错,你们俩也尝尝?”

    赵德和赵显齐齐摆手拒绝,赵显望着眼前无忧无虑的堂哥赵永,无奈开口道:“二皇兄,怎么到现在还想着吃,如今咱们的陛下皇侄可是连饭也吃不下了,三皇兄要坐镇徐州,我呢也要回随州盯着南唐,眼下能帮到陛下皇侄的只有你了”,

    说罢,拍了拍晋王赵永的肩膀。

    赵永一愣,想了半天惊讶道:“你不会想让我挂帅出征契丹吧!不是,你想想,契丹派出的是谁,那可是耶律敌禄,我呢,一个安逸王爷,让我去不是无疑把燕云三州拱手让人吗?不行不行,我真的不行!”

    晋王赵永滑稽的一幕惹得平南王与秦王暗暗发笑,秦王赵德敲了敲石桌道:“今日朝堂之上,各州刺史包括宰相周质都在力荐我为北征大元帅,这些我倒不在意,但唯独一人倒是令我刮目相看,灵州刺史宋元振,此人大才啊!”

    赵显点了点头,说道:“难得啊,想来大周有如此人才,不随波逐流,能有自己的看法实属难得,三皇兄,依你看谁能当此重任?”

    “李元祯,我也是思来想去,朝中若有一人能够出征北地,那此人便是李元祯。

    赵显微微点头,笑道:“三皇兄与我所想一致。

    ……

    天眷元年,九月初八午时,在御花园休息过后的众朝臣此时正齐聚太极殿内,赵宗训恢复往日神情,对着金殿众人说道:“众爱卿也是商议了半天,是否商定了挂帅出征之人?如今大战在即,此战决定了大周存亡,朕思来想去,有一人朕认为定不负众望!”

    大殿之上,百官默不作声,静静等待宣布皇帝陛下心中所选之人。

    赵宗训侧过头望去,珠帘后的符太后已经不在,想来是到寺庙中烧香拜佛去了,这也是符太后这些年经常做的事,她相信上天会保佑赵氏子孙,已故的夫君也会保佑大周天下。

    “李元祯,李爱卿。众爱卿觉得如何?

    一众刺史文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自皇帝赵荣驾崩后,朝堂文武皆由宰相周质和上柱国李元祯执掌,文官们自然不肯将如此功劳交给已是上柱国的李元祯,上午的朝会上,以周质为首的文官在举荐北征之人时,都是有意无意的避开李元祯,如今皇帝亲自开口,众人看向宰相周质,不知如何回答。

    寂静的朝堂上,小皇帝赵宗训有些为难,他望向三位皇叔,眼神中隐隐期待。一向不曾言语的秦王赵德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上柱国李元祯正是北征最佳之人选。”

    听到皇叔赵德如此说,赵宗训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对着众人说道:“其他爱卿觉得如何?”。

    宰相周质此时也站出来认同皇帝的看法,一众刺史文官也纷纷表态,同时称赞小皇帝赵宗训高瞻远瞩,上柱国李元祯出征北地定能取胜云云。

    唯独一人,年轻的灵州刺史宋元振,朝李元祯看了看,无奈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