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真是不想当皇帝 » 第十一章 并不愉快的开局

第十一章 并不愉快的开局

    爷爷贵为莫西关的威王,都不能让外婆有丝丝心动!这外婆也很厉害了吧?或者说外婆她们的东海海族是不是根本就没有把莫西关放在心里的呀?

    这倒是有可能,但是不好问,那个黑脸的老脸要伤面子,娘亲也会为难的,有时间再问好了!

    不过王一丁暗暗在心里下了决心,时间的话,还是尽快去一趟外婆家,有两件事情必须得抓紧办了,一个是帮爷爷找延长寿命的药,另一个就是得缓和外婆和娘亲间的关系,让她们有和平相处。

    娘亲有顾虑,那就自己一个人去跑一趟吧!在脑子里叫了一下龙船,龙船马上响应。王一丁问他知道不知道东海海族在什么地方,龙船说知道,它就是从那边来的,这下子就妥了嘛!

    在昌加的时候不行,昌加就是他们现在莫西关的首都。在这里他要是一天不出现,他娘亲能疯掉!

    得到了南海以后想办法去一趟,时间嘛,就像那种什么沟,挤挤总会有的。

    娘俩相互安慰了好久,在他黑脸老爹的一再催促下,娘亲才和他一起回去了,王一丁心心里有了解决方案,心情也好多了,赶快洗澡睡觉!

    第二天,还是很早就醒了,生物钟三下两下改不过来。虽然现在没有手机没有手表,看不到时间,但是估计时间应该就是在六点左右。

    等他醒来的时候,春花秋月还是没有醒,他们可没有高三的苦战,没有那么严谨的生物钟。

    但是听到他一动,两个妹子马上就醒来,老一套,帮他洗漱穿衣梳头,整好了去爷爷那里请安,去给娘亲请安,附带给老爹请个安。一家人一起吃朝食的时候,却有官差来了府上,通知王一丁少爷今日上午去户部和工部体检,并且完成相关手续后安排上任地点与时间。上府通知相当于是一个标志,从上府通知开始,所有工作都开始进入程序,也就意味着最快五日,最长七日以后,王一丁就必须要出发了。当然因为他是去南海,宫里预计的在途时间是五天,就算是搭乘帝国的大型龙车,也是可以到达的了。但是按五天的话,那他就还可以多四天的时间在家里。

    王一丁心里一阵难过,这才刚刚与妈妈和爷爷建立感情,就又要走了,真是伤感!

    饭后无可奈何的去了宫里前阙,找到了户部和工部的衙门,问了很多次,才找到了相关的办事吏员。

    这些衙门的小吏可不会管你是不是什么王爷的孙子,根本不会给你面子的!到这来办事的,哪个不是王公贵族的后裔?乖乖听话,可能还能小小的照顾一下子,你要桀骜不训,那你家里再走后门想关系也一样没用,给你整最边远最穷的地方你去不去?不去你就是抗旨!你是不是想全家菜市口旅游一趟,顺带请人吃席?(皇帝的规定:不去的这些贵胄后裔,斩!家人同绑陪斩,并需请刀斧手吃席!)

    更何况王家是皇亲,哪有可能带头不尊重皇帝?头昏脑胀的忙了一天,回家的时候,饶是已经算是绝世高手,也是脚粑手软站都站不稳了。

    第二天第三天继续去办,要体检,要培训,要学习天气,水文,地质,作物种类,习性,家禽家畜的防疫,营养,配种,宰杀,储存,运输,竟是相当专业!

    一边学习,王一丁心里就一边纳闷:这也不是没原料呀?怎么府上的食物做的比猪食味道还差?难道是没有调味料的原因?

    每天早上刷牙都在用盐,说明盐是有的,就算没白糖,蜜蜂总有吧?有酒的话醋也一定有,花椒有没有关系不大,海椒没有总应该还有别的替代品,应该不是调味料的问题。

    算了,现在不是想吃的时候,而且现在好多人都是一天两顿,那不是更痛苦,自己已经算很好了。

    说好的七天加四天,加一起十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王一丁的学习和培训用,也不知道户部为什么不早一点培训?这样子培训出来的半调子,去了地方上能起到什么用?

    不过不好吧,以后在梦里碰到到那边那位的时候,让他在那边帮自己多多的买一些专业书籍过来,自己再看就行了。

    带着相当忐忑的心情,迫不得已,带了一大群人,还是出发了。

    昌加到海边只需要半个时辰不到,一行人骑了大马风一样到达海边,然后人马货物行李都统统上龙船,开动龙船风一样跑向了南海。

    在海面上真正跑起来,王一丁才发现了龙船的恐怖。不管船上的人还是货,对龙船都没啥影响,龙船的速度在海里的时候至少得有七百公里以上!太恐怖了!如果现代有这样的一个龙船,什么航母,什么潜水艇,吃屁去吧!

    等到了南海的港口,大家从龙船下来,打听了王一丁要去上任的三河县城,又全部改骑大马,风一样跑向三河县城去。

    最后到达三河的时候,时间都还早的很呐,早知道就应该去一趟二哥那里看一看找找路!

    既然已经到了,先按惯例自己去衙门报到检录,两个妹子和一个师父陪着自己就行了,其它人去县城里买院子,先安置下来再说。人多,小了的院子还不行,要不然就得先将就一下子,买下来再改造,只是那样子会耽误很多时间。

    衙门里人并不多,而且衙门看起来又破又小,县官老爷是一个干瘦的中年人,几缕鼠须看起来就是一个标准的奸臣打头。

    县令对王一丁的来到非常冷淡,根本谈不到热情可言,只是非常公事化的走向王一丁,不咸不甜的说了两句官面话就走掉了,让他先去安顿下来再说。

    去找了县承也报一声到,然后在牙房领了腰牌和绶印,蔫蔫的出了衙门,和等在门口的仆役一起回去刚刚买下的院子去,看看新家安置的如何。

    新家因为在县城靠海的那一边,而且离海比较近,所以虽然院子极大,但是价格并不高,只是花了不到四百两就买下来了。这个价钱可能连买全部的建筑材料都不够,但是县城里其它人没有这个需要,主人又急着出售,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咬价格。

    回到院子里一看到满院子的椰子树和木瓜树,就感觉一股浓浓的三亚风。再加上院子里层层叠叠的楼堂馆所相当讲究,竟保管的相当好而且还非常讲究,真正买的物超所值!

    问一下是谁办的这个事情,结果是一个叫李伯健的家仆办的,娘亲的意思,这次过来就让李伯健给他做管家了。这个人在昌加的时候,娘亲一直都在压着他的职位没给,就是在等到了南海的时候,让王一丁慢慢的给他位置给他收入,让他以后一直对王一丁感激。

    王一丁暗暗感叹娘亲的眼光独到。像这样的管家都给他留好了,以后他在这边会少操很多心,再加春花和秋月也一边在为他服务,其实在南海,除了气温热,其它的和在家里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其实生活的事情都是小事情了,作为一个现代人,还是把工作看的比较重,现在感觉上司对自己的工作表现的并不热情,以后怕是不好展开工作呢!

    衙门里三班六房和昌加的三省六部对应,但是在地方上尤其是县城一级,还专门有一个单独的衙门,叫农务司,与市舶司,盐务司,工务司,商务司并称五司。各地五司的设立,是六部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基本条件设立,属于双重管理衙门,比如三河县农务司,就受南海道农务局管理,从农务局排款,任命也通过农务局,但是平时接受地方名义上的安排,不收农税和地税,但是对农业收成、粮草入库的当量负责,如果不出事,平时责任并不大,但是往往出事就是大事,一般都会人头落地,极不好做。但是与其它事比起来,难度还是要小很多。

    按报到检录的规定,王一丁要先到三河报到检录领到腰牌和三河的绶信,在农务司衙门与上一任劝农官交接妥当以后,才能到南海农务局报到检录,再领农务局的腰牌和钤印。

    今天是到县衙报到检录的时间,明天才是到农务司交接的时间,不能去早了,不然会给人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可能会让一任劝农官参一本,那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本来农口就属于责任大油水少的衙门,一般地方主官不会太为难农口的官员,怎么这次三河的县令和县丞都感觉有点阴阳怪气的呢?

    家里这次派出了十二个武师和两个大武师随行,以后就一直跟着王一丁,属于王一丁的农将了,家丁派出来了一百人,剩下的都是丫环、仆役、厨娘和杂工。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在莫西关的武行里等级的划分。

    粗通拳脚的称为武士,比普通人强一点,一个人打个两三个人的水平吧,武师就是那种会一两种拳法、枪法或者脚法刀法什么的而且比较精通,可以在一个县城里边有点小名气的称为武师,拳脚或者武器特别精通,很少有人能打的过的,特别有名的,称为大武师,拳脚或者武器基本精通,没有特别短板,而且续航能力也比较强的,就可以称为宗师了,宗师以上还有大宗师,那就是全部精通,统统都厉害,再你什么水平都可以让你躺平的高手,王老虎就属于这种水平,而且王老虎属于不单单武功高强,还精通兵法,排兵布阵非常厉害,一生参战无数,与敌斗将一次都没输过,名气大的很。不过也正常,斗将输掉的结果往往都是身首异处!

    王老虎现在感觉打不过王一丁,一是因为王一丁的资质根骨特别好,还有兽血和舍利的加持,肯定牛逼,不是王老虎这样的老人可以相比的,二是两人的关系,导致王老虎也不可真正的下死手,这点觉悟王一丁还是有的。但是以王一丁现在的水平,就算大宗师想要在他手上讨好处都已经基本不可能了。所以伽罗对王一丁的生命安全倒不是很担心,反而现在对初一少爷的安全更担心一些,毕竟初一少爷现在才一个武师与大武师之间横跳的水平。

    至于王一甲,反正都在家里呆着不出来,什么水平都没关系。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伽罗已经将自己的射箭技术全部教给了王一丁,而且很快就感觉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王一丁的眼神确实好使,看的比伽罗远,臂力比伽罗强,射击速度快,还比伽罗射的更准!

    连环箭、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喜临门,五雷轰顶这些特殊的射击法一说就会,一射就精,伽罗都感觉羡慕嫉妒恨了。

    最气人的是续航。使用百石强弓,伽罗现在正是体力的巅峰期,她能连续强开二十弓,就再也开不动了;王一丁简直是个牲口,人家只要你箭头够射击,可以一直不停射击两个时辰!那就说明,他的臂力远远不是一张百石弓能解决的了。

    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超过百石的强弓么?反正伽罗没看到过更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