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真是不想当皇帝 » 第三十三章 还想要再来一次东征

第三十三章 还想要再来一次东征

    李伯健和何安国的意见,是将事情在内部处理就行了,官场上的事情么,不就是讲究一个表面和气么?背后你捅我我捅你都没问题,但是一定不要在表面上突破了和谐。

    王一丁不同意,他就是要将此事捅出来,他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他必须要让莫喜明白,他在南海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样还是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在盯着在破坏;另一个意思就是让那些朝里的大员们不要伸手,只要你敢伸手,我就敢下刀!伸一回我砍一回,南海就是我王一丁的后花园,任何人都不要染指!

    王一丁强烈坚持下,何安国和李伯健都妥协了,并且协助王一丁,将所有甄别出来有问题的官员都一起绑了,大摇大摆的一船送到了昌加,而且从码头开始,一路上走路走到昌加的玄武门,一路上路人的指指点点,王一丁还安排了不少暗桩在路人里充当解说员,很快大家就让王一丁带了节奏,开始将矛头指向了那些祸国秧民的官员身上,而且都是有名有姓的叫着名字骂的那种。

    关林新组建的内厂早有探子将消息反应给了关林,关林也赶快将消息报告给了莫喜。

    莫喜问关林:“老东西,你怎么看?”

    关林跪下:“奴才没有看法!皇帝的看法就是我的看法!”

    莫喜骂了一句狗东西,心里却十分受用。

    江雨狼案让他严重缺乏安全感,三天两头就会敲打一下身边的人。关林是他身边的老人,怎么会看不出来?在这个时候,更是应该事事注意,不然一个不慎,可能就会人头落地。

    莫喜其实对王一丁的做法十分喜欢,上位者就是喜欢下属更单纯些,更喜欢更多的大臣做孤臣,只有那样做皇帝的掌控才会最有效果。

    而且王一丁这样做,也很难再与那些大臣们交关系了。

    要从贡献上说,王一丁一个人比一百个那些大臣的贡献都要高,从关系上说,王一丁是他的妻侄,从思情上说,王一丁救过他还不是一次。这次让全国各地自查,其它地方也都只是做个样子而已,也有王一丁认真自查而且还抓捕了那天么多有问题的人!

    他记得自己都不知道感叹多少次了,如果莫西关像王一丁这样的官员多一些,莫西关将真正天下无敌!

    为了给王一丁站台,皇帝带着关林特意来到了玄武门,并且安排就在玄武门搭台,今天就让刑部与吏部在玄武门公审,必须要给昌加的百姓,给天下的百姓一个交待!

    莫喜这一通知下去,刑部和吏部的那些官员都伤心了。那里边也有他们派出去的人呐!

    自己手下的人自己还要给他们定罪,那以后还会有人跟着他们混么?

    不干,皇帝有一万个理由把自己弄死!

    牙一咬脚一跺,审吧!只是所有的罪过都先记在了王一丁的身上而已。

    在他们的心里皇帝就是一个棒槌,懂个锤子!不是王一丁在后边出主意,这个棒槌啥都不知道,还不是浑浑噩噩就过了一辈子?

    那一朝那一代不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到了这一朝,王一丁你就要来玩点不一样的东西?

    既然你不知道做官要有做官的规矩,那我们就教教你,什么是做官的规矩好了!

    幸好王一丁不用他们发放钱粮,不然得让这些人给为难死!

    等到公审台搭好,二十个二十个的带上来。供词早有何安国和李伯健准备好一并移交过来了,拿着名单验明正身,然后再根据供词进行公审,速度倒是快的很。

    中间也有临时想要翻供坑一把三河的“聪明人”,被内厂安排的衙役两棒打掉满嘴的牙,打烂了嘴巴,话都说不出来,还说什么翻供?

    这下子不管是那些主审的官员还是下面受审的犯人,都知道了这其实已经不是王一丁的事情了,明明就是皇帝想要拿他们杀鸡儆猴,他们就要有当鸡的觉悟。没那个觉悟以后可能鸡都做不了!

    公审的结果必须要有最后的宣判,主审的二位尚书请示皇帝的方针。莫喜沉吟了一下:“从重从快从严!应该杀头的杀头,应该流放的流放,你们看着办!”

    两位尚书心说我们看着办个鸡毛,你啥都说了最后让我们看着办,我们看着办啥子?

    两位也是下了心,这些手下人,得罪都得罪了,干脆送佛送到西!好多犯人直接就被勾入了另册,即刻菜市口斩首!

    乌泱泱几百人拖到菜市口斩首,百姓们倒喜闻乐见这些官员被处斩,那些人不干了呀!他们不过是只听命行事,现在凭什么主子要把自己拿一斩首?

    就有人开始攀附,开始咬幕后主使人。

    二位尚书没想到这些人死到临头不要反咬他们一口,就想让士兵们将他们就地格杀。皇帝却慢悠悠的开口了:“二位尚书,看来还有隐情哦!要不要再审审?”

    两们尚书只得讪笑:“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莫喜却回头叫了一声:“关林!两位尚书都审了大半天了,累的很,接下来的审讯,你来吧!”

    关林自然明白皇帝的意图,深深鞠躬:“奴婢遵旨!”

    关林上场,审讯的速度更快而且方向都不一样了,他全是问那些人的幕后主使人,而且说明如果检举有功,可以考虑免死!

    好死不如赖活着,那些人哪个是能舍身取义的主?于是将能说的不能说的,全都一五一十全部说了出来。

    两位尚书面如死灰,太多的证据能证明他们的罪行了,而且皇帝就在旁边坐着,想逼供都没机会!

    等最后一个人的供词都签字画押完毕,还没有宣判量刑的时候,皇帝回头看着两只鹌鹑:“二位尚书,你们看怎么说?”

    两个尚书仓惶跪下:“陛下恕罪,罪臣万死!陛下恕罪!”

    皇帝轻轻笑道:“恕罪?那就是自认你们还是有罪了?有罪就要罚是不是?两位有什么建议?”

    两个尚书头都快磕烂了:“皇帝陛下饶命啊,我等愿意接受任何处罚,只求留我等一条性命!”

    莫喜轻言细语:“两位尚书,可知道那南海特别试验区对朕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你们这样做,想要做什么呀?想叛国不是想窃国呀?二位都是专业人员,你们告诉我,这样的罪行按我国法律,应该如何判处呐?”

    两位尚书还抱了一丝侥幸:“陛下恕罪,我等不过是一时鬼迷心窍呀!”

    皇帝转头对着关林:”判:诛九族!所有家产充公,斩立决!”

    两个尚书委顿在地,如果两坨大便。只是一点热气都没有了。

    皇帝继续下令:“关林!所有本案牵连人员全部收监审讯,并快速处理给天下一个公道!奖:王一丁三等孤勇伯,食邑三千户!采邑三河县!”

    王一丁十分不情愿,还只能跪下谢恩!

    台下百姓欢呼雷动,齐呼皇帝圣明,皇帝伸手示意,让大家安静下来,他有话要说。

    台下百姓顿时静默,莫喜更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朕今天参与公审,就是让大家知道,我莫西关仍然清明,仍然有青天!奸臣不会当道,坏人必须伏法!莫西关,必万寿无疆!”

    百姓们轰然应道:“皇上万寿无疆,皇上万寿无疆,皇上万寿无疆!”

    王一丁的心再往下沉了一些。

    在他的心目中,莫喜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说不上有多大本事,但是一直都想建立不朽功勋。现场的气氛,很容易让皇帝上头啊!

    果然当天晚上皇帝就密召王一丁入宫说话。王一丁叹了口气,他知道皇帝找他,百分百就是说东征室韦的事情。

    进到御书房,皇帝果然一句废话都没有:“小一丁,你看现在吏治整顿的差不多了,民心也可用,钱粮充盈,是不是再来一次东征呀?”

    王一丁恭敬回答:“仅凭陛下圣裁!”

    莫喜微微皱眉:“我还以为你会赞同东征!”

    王一丁苦笑一下:“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我莫西关东征,不先经过专业部门参谋策划,如何做到庙算而胜?”

    莫喜叹了一口气:“自从你爷爷王老虎解甲以后,朝堂里衮衮诸公,有哪一位能做到庙算而胜?就算上一次白马山大捷,那也是你在帮助,不然靠谁能打胜?你现在还算清醒的官员,但是对于国家来说,你的任务并不轻松,这也是我现在考虑不能把你牵扯进东征的原因。东征能胜固然好,如果东征失利,还得要靠你和南海,才能让我莫西关走出困境呀!”

    王一丁苦口婆心:“陛下你这是在拿国运做赌注呐!”

    莫喜惨然一笑:“小一丁你不知道,其它人都不知道,我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活了!王御医说我已经得了恶疾,最多还有两年时间。如果我不能在我手里把室韦的事情解决掉,靠太子上位以后,能做到什么?新皇上位,最好的举措就是休养生息。如果他再去擅动刀兵,会招来大臣们的非议呀!我能做到的,就是好好的为你的表哥扫清路上的障碍!我知道胜的机率并不很大,但是我依然要做!”

    来的时间久了,王一丁也能看的出事情的真假,现在莫喜说的多半都是真的。他表哥太子莫尊性格沉稳但是缺乏冲劲,守成之君而已。

    而且现在王一丁也明白了,为什么从熊皮来犯开始,莫喜一定要御驾亲征了,他怕自己的时间不够!

    或者作为一个皇帝,死在御驾亲征的路上,可能才是最好的死法?

    王一丁低声吟道:

    丹心已共河山碎,

    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

    君王含笑上沙场!

    王一丁真的有点让莫喜感动到了。父母为子女之计深远,以及那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总是值得赞叹的!

    莫喜却是眼睛一亮,王一丁这小子肚子里有货呀!随便吟几句都不错的很呐!

    拿了日朱笔写下来,细细诵读,竟然十分喜欢!

    知我心者,王一丁也!

    王一丁简直心情复杂的不能言说。但是他还是整理了一下心情,严肃的对莫喜说:“我已经知道了姑父的苦衷!如果你要东征,那就东征吧!”

    现在看来,不能仅仅是拿些钱粮而已。拿人过来助战是不合适的,那样子会制造矛盾,但是可以付出一些装备,虽然不多,总比没有的好吧!如果能与那个王一丁再次见面就好了,怎么也得让他再拿些装备过来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