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漠边城浪子 » 锦衣卫九

锦衣卫九

    明朝军事指中国明朝时期的军队事务,古称军务,是明朝的国防、武装力量有关的学问及事务的总称。

    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属于征兵形式。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正统时期开始使用募兵制度,开始和卫所制并存。

    明朝军工业极其发达,神机营5000人的士兵中就装备有霹雳炮一千挺,鸟枪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门,除此之外明军还有鬼头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装备。跟宋朝不一样,明朝在每代皇帝执政期间,都会发生大规模战事,所以明朝的军工业为了应付战争所生产出来的武器数量是十分可观的。

    卫所制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中,一卫为5600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

    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由于社会稳定,相对和平,卫所军官开始侵占军田,剥削士兵,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折叠营哨制

    明代募兵制始于正统年间,和卫所军不同,募兵不世袭,虽然为兵,但隶属于民籍。

    服役期满即退伍。最开始,募兵没有像卫所军那样拥有正式编制,而且往往随着需求扩编或裁员。募兵完全是战斗部队,不像卫所兵那样需要抽调部分兵员从事屯田任务。

    募兵的粮食补给,军饷完全来自国家财政直接支出,不用来自屯田所获,而且饷银也比卫所军和民壮要高。

    到了嘉靖年间,募兵的骑兵与步兵以及车兵开始拥有正式的编制--营哨制。一般是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

    每营兵员3000人。这是南方明军的营哨编制,北方稍有变动,但大体相当,如戚继光的蓟镇陆军编制,十二人为一队,三队为旗,三旗为局,四局为司,二司为部,三部为营,人数也在3000人左右。这就是明朝中后期的主要军队编制形式。

    明朝后期,卫所军和营哨军的分工也开始划分,卫所军主要负责驻守,治安,训练新兵和屯田。而营哨军则主要负责机动作战。因此,卫所军成了正兵,而营哨则是机动的奇兵。

    到了万历时代,为了契合这种分工,卫所军若想参战,则必须编入营哨建制,同时,卫所的军官只负责士兵训练和日常管理,不负责指挥作战,而营哨军官除了要负责士兵的训练。

    编入营哨的卫所军官的编制也要遵守营哨的编制,因此明朝中后期的主要作战部队都是营哨军。

    但,若要讨论两者优劣。首先要明确一点,无论是募兵,征兵,还是卫所制度,并无优劣先进落后之分,而是应对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各有各的优势和缺陷,卫所制的优点是在生产力遭到破坏,社会产出弱时,卫所制度可以有效的节省军费开支,能够保证军队自给自足,并减轻百姓的负担。

    但缺陷是,一方面,卫所军除了要作战还要分出部分兵员去从事屯田任务保证军粮补给,于是,卫所军中区分了守军和屯军,其中守军是作战力量,屯军负责团体。

    所以相比募兵,同数量的卫所兵能够提供的作战力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卫所军世袭,一旦和平时间较长,军队中容易老少掺杂,战斗力容易下降。

    同时,如果军官侵占了国家供给军队的屯田,士兵则会沦为军事长官的私人农奴,这样导致守军数量更少,战斗力也就很难保证。所以说,卫所制度的设计,和唐朝的府兵制度类似。用于在社会生产没有恢复时,作为维持大量武装需求的制度。

    而募兵的优点是,招募士兵的兵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不一定非得从军户中招募,其中,如果招募很多优秀的兵员,经过训练,选拔,可以形成一支精锐的力量。同时,募兵的来源多来与民籍,因此损失后可以很快补充。

    另外,募兵不用像卫所军那样需要从事屯田任务,因此募兵可以算是脱产士兵,这就决定,募兵可以在同数额下,动员比卫所军更多的战斗兵员,同时薪水较高,能够让士兵作战积极性更高。

    但是优点明显的同时,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脱离生产,那么粮食,军饷就都需要国家财政直接负责,因此,相比卫所军,募兵为主的营哨军的维护成本更高。

    一旦国家财政赤字或破产,则很难保证募兵的工资。

    另外相比卫所军,也不稳定,由于是来自民籍,因此他们没有卫所军的军籍,于是在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谁地裁撤,无法保证稳定维持。

    更关键的是,募兵能否堪用,完全在于募兵之人和负责将领,如果训练满足,则可以成为骨干力量,如果训练差,则战斗力非常低下。更关键的是,由于兵源不固定,招募的兵员也是良莠不齐。

    如果负责招兵的人筛选能力差,那么招募的低素质兵员比例也会增加,这样,军队更容易哗变和溃散。

    制式武器与甲胄

    明军北军装备由于战争需要,相较更优。

    明朝后期已经大量装备列装了制式的布面对襟布面甲(棉甲的前身)。

    明军冷兵器:

    制式火器

    明朝后期已经列装了数量众多的制式火器,明军北军尤其善用三眼铳,多眼铳。

    先进火器

    南军结合传教士的舶来先进技术,拥有各类的先进铳,明军后期研发、仿制了不少世界优异的火器。

    可惜的是部分武器并未成建制列装。

    火炮方面,明军善用各类欧洲仿制的先进火炮,如弗朗机:在佛郎机传入中国的不长时间里,明代朝野已将其视作御敌利器,仿制的佛郎机遂以极快的速度装备明军。

    到嘉靖中期,甘肃边防已有佛郎机炮车1158辆,宁夏1000辆,固原128辆,大同1000辆,仅此四处配备佛郎机3286架。

    所谓“火器之中,佛郎机尤为便利。

    边关之地所以自卫攻敌者,唯此是恃也。“明朝水师也同样大量装备佛郎机,如福船装备大佛郎机6座,海沧船装备大佛郎机4座,苍山船装备大佛郎机2座。福船之上有五甲兵士,第一甲专用佛郎机;海沧船有四甲兵士,第一甲专用佛郎机和鸟铳(仿自西欧的一种火绳枪);大苍山船有三甲兵士,第一甲同样专用佛郎机、鸟铳。

    军事组织

    卫所军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中,一卫为5600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卫所军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

    南北军队差异性:

    由于气候原因,明朝在中国南北方驻扎的军队武器装备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

    南方气候湿润,多山多丘陵,为了适应南方的气候特点,明朝在南方地区驻扎的军队在装备上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了与北方地区的军队不同的装备。与北方军队的铁甲相比,南方军队多用棉、纸制作的复合材料甲。

    “南方地形险陷,固多用步。步驰难以负重,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锈烂,必不可用矣。“

    地理原因导致南方步兵居多,步兵负重过大不利于行军。

    南方多雨,铁制铠甲重量大并且容易生锈。再加上火药武器技术上的更新,传统的铁甲已不具备抵御火绳枪等先进火器的进攻,加上气候原因,明代军事技术专家因地制宜,开发出更符合明军作战要求的防护装备。

    明代后期,复合材料甲迅速发展,装备数量巨大。

    复合材料甲由棉花、丝纸等材料制作而成,韧性极高,穿着舒适,可防御冷热兵器,是明军的制式装备。

    边军

    “边军“一词本义指中国历史上的中原古代封建王朝的国家或地区交界处戍卫边境的军队,屯居在东西南北四方边境,是从各个地方调上来的精锐部队,担任边防的军队主力,也是各中原王朝最精锐的野战部队。

    其常年与各方游牧民族大战,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1368年明朝建国,设九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

    永乐之后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只剩九边重镇。

    九边重镇,是指东起鸭绿江,西抵JYG,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