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漠边城浪子 » 锦衣卫十一

锦衣卫十一

    明代军事机关体制是经过几度调整变革然后才比较固定下来的。以中央军事领导机关来说,起义时期,朱元璋以都元帅身份自主行枢密院事,亲自指挥全盘军事,以后,改行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一人,名义上是“节制中外诸军事“,一切大小军政,包括军官任免、军队调遣、战役指挥、战略考虑等,都由都元帅决定,大都督府不过是主持后勤给养。军丁军户管理、考绩、马政等日常事务。大都督当然也要统军作战,但只能奉命进止,不许擅作主张。当时,朱元璋在行中书省内设户、礼等四部,独不设吏、兵二部,正说明人事和军事大权不容假借于人。

    以中央军事领导机关来说,起义时期,朱元璋以都元帅身份自主行枢密院事,亲自指挥全盘军事,以后,改行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一人,名义上是“节制中外诸军事“,其实,一切大小军政,包括军官任免、军队调遣、战役指挥、战略考虑等,都由都元帅决定,大都督府不过是主持后勤给养。军丁军户管理、考绩、马政等日常事务。大都督当然也要统军作战,但只能奉命进止,不许擅作主张。当时,朱元璋在行中书省内设户、礼、刑、工四部,独不设吏、兵二部,正说明人事和军事大权不容假借于人。即使如此,到吴元年(公元1364年)还是对此作了部分的调整,虽然仍保留大都督府,但裁免去大都督一职不设,改设左、右都督、同知都督、副都督、佥都督若干人,均为大都督府的长官。很显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众设多官而分其事权。

    明朝建立后,在中书省下的六部已有兵部,这对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来说,是实不可少的。明初,将原来由大部督府掌管的武官任免、考绩、荫袭、军队的训练、后勤给养、军丁军户管理等军事行政工作划归兵部掌管,大都督府仅保留统率全国军队的职权。

    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在撤废中书省的同时,朱元璋也宣布彻底改组大都督府,将大都督府分设为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中书省和大都督府的同时大变动,是当时明王朝中央军政制度大改组的两翼,其重要意义实不相上下。当时还规定,

    五军都督府互不统辖,应该分别与兵部直接联系工作,而统一奏请皇帝裁定。每一个都督府内又都设有一小群都督,计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副都督等,俱为负责官员,由朝廷指定各都督府分别统率全国各都司、卫、所,不得随便变动。至仇,统军的部门便一分而为五,领导人更是由一个增加到好几十个。任何统军的都督都绝不可能率本部军兵与朝廷对抗了。

    其实,任何一个都督府及其中的任何一个都督,连率领本部军兵的权力也是没有的。因为明王朝还规定: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军之权而无出兵之令。有军事行动时,兵部奏请委派某一都督府某一都督率兵出战,而分调其他各都司、卫、所的兵丁归其指挥。军事行动结束,将帅即归回原都督府,兵丁归回原工所建制。这种体制显然是为了防范军权旁落,是为了对将帅们的职权有意掣时,其必然结果是,要付出大大削弱自己军事威力的代价。

    《神器谱》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前冠“进器疏”,正文分“原铳”、“图式样”、“打放架势”及“神器杂说”四部分,除以文字解说火器渊源、性能、优缺点、制造工艺、使用方法外,尚有多幅图画,详述各种火器使用的步骤及方式、构造分解等等,且喜因保存完善,文字与图画皆清晰可读。

    世界书局仿原样印制,以新线装精装方式,完整呈现珍本秘笈的清晰样貌,限量出版。

    折叠《四镇三关志》

    《四镇三关志》是在明代中期明蒙紧张关系背景下修纂的边关志书。

    著者刘效祖曾担任兵备副使,又以文学著称,受邀主持编修此志。

    该书共10卷,主要内容围绕明朝在四镇三关地区的军事防御展开,是研究明朝政治、军事、制度、地理、经济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

    入清之后,因该书涉及到女真、蒙古诸事被禁毁,传世稀少,并无一部完整的刻本传世,因此对这部珍稀文献之编修情况、版本流传和价值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折叠《火龙神器阵法》

    又名《火龙经》有记载明代诸多火器科技,作于明朝永乐十年(1403年),首见于崇祯年间焦勒的《火攻罕要》,清朝咸丰年间方始有刻本传世,其中有最早的地雷、水雷、火绳枪等等的描述。

    据后人考证发现书中一些细节有误,如称朱棣为“成祖“(庙号)等,但因元朝忽必烈攻打日本时已经使用铁火炮、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于鄱阳湖时也早已使用火箭、火铳、火蒺藜、大小火枪等多种火铳,尚能断定今本《火龙经》可能经过嘉靖年间修订而成,但其余书中原文因不该置疑。

    折叠《火攻挈要》

    《火攻挈要》原为上、下两卷,另附《火攻秘要》一卷。

    BJ图书馆收藏原刊本的清抄本。清道光年间潘仕成辑《海山仙馆丛书》曾收入上述两书,合称为《火攻挈要》(又题为《则克录》),改成上、中、下三卷,共4万余字,图27幅。

    明崇祯年间,为适应同后金作战的需要,明廷在BJ设立铸炮所,聘请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1591~1666)监制西式大炮,并要他将技术传授给工部“兵仗局“。

    于是焦勖集中了明代火器的技术成就,并吸收了西方造炮技术的先进成果,集“名书之要旨,师友之秘传,及苦心之偶得“(焦勖《火攻挈要·自序》),撰成《火攻挈要》一书。该书上卷详细介绍火铳制造的工艺及种类,并对佛郎机、鸟枪、火箭、喷火筒等火器的制造作了简要说明。中卷分别介绍各种火药的制作、贮藏、性能、配方和火铳的试放、安装、教练、搬运等内容。下卷具体介绍火器制造中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和在各种情况下火器的应用。

    此外《火攻挈要》还涉及不少西方关于冶铸、机械、化学、力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该书总结了明军使用火器同后金作战的经验教训,翻译介绍了欧洲先进的军事技术知识,成为明末火器技术的重要著作。

    该书对西方新式火器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折叠《武备志》

    是中国明代大型军事类书,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清乾隆年间曾被列为禁书。

    中国明代大型军事类书。明茅元仪辑,240卷,文200余万字,图738幅,有天启元年(1621)本、清道光中活字排印本、日本宽文年间(1661~1672)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流传。

    清乾隆年间曾被列为禁书。茅元仪(1594~1644?),字止生,号石民,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自幼“喜读兵农之道“(《石民四十集》卷69),成年熟悉用兵方略、九边阨塞,曾任经略辽东的兵部右侍郎杨镐幕僚,后为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重用。崇祯二年(1629),因战功升任副总兵,治舟师戍守觉华岛(即菊花岛,今辽宁兴城南),获罪遣戍漳浦(今属福建),忧愤国事,郁郁而死。他目睹武备废弛状况,曾多次上言富强大计,汇集兵家、术数之书2000余种,历时15年辑成《武备志》。

    《武备志》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

    兵诀评18卷,收录了<武经七书>,并选录<太白阴经>、<虎钤经>的部分内容,加以评点。认为“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武备志》天启元年本,下同),学兵诀不可不读《孙子》。战略考33卷,选录了从春秋到元各代有参考价值的战例。所选注重奇略,“足益人意志“。如,吴越争霸,勾践的卧薪尝胆、乘虚捣隙;马陵之战,孙膑的减灶示弱,诱敌入伏;赤壁之战,孙刘的联合破曹,巧用火攻;淝水之战,苻坚的分兵冒进,谢玄的以战为守;虎牢之战,李世民的据险扼要,疲敌制胜;蔡州之战,李愬的乘虚奇袭等等战法。又如诸葛亮的据荆益、和诸戎、结孙权、向宛洛、出秦川的隆中决策;岳飞的行营田,连河朔、捣中原、以复故土的计划;成吉思汗的避潼关、假宋道、下唐邓、捣大梁的谋略,等等。其所录内容,在紧要之处均有所评点。

    折叠《纪效新书》

    是明朝军事家戚继光所著的一部兵书,初撰于嘉靖39年(1560年),共18卷正文加一卷卷首,后戚继光晚年时又加以手校,修订为14卷。全书语言简明通俗,涵盖了兵员选拔、训练、武器、阵法、律令、行营、兵法等多个方面,是戚继光一生征战的心得之作。阵练制41卷,分阵和练两部分。阵,载西周至明代各种阵法,配以319幅阵图,所收较《续武经总要》为多,以诸葛亮的八阵、李靖的六花阵、戚继光的鸳鸯阵为详。阵有说记,有辩证。“记“载“圣王贤将“所立之阵,予以广扬;“辩“言唐宋伪托附会之阵,予以廓清。对古阵图,“举而合之“又“陈异同之说“,其中“有最卑浅而无当者,然废之适足以惑世“,此亦“鲜所删铲,陈所掊击,以广学者之目“。练,详记选士练卒之法,包括选士、编伍、悬令赏罚、教旗、教艺五方面内容,选自唐、宋、明有关兵书中的律令,尤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重。

    如编伍,推戚氏编步、编骑、编车、编水之法;悬令赏罚,采自《行军需知》、《练兵实纪》中的作战、训练条约。认为“士不选,则不可练“,“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不可以营,不可以战“,所以“练为最要“。

    军资乘55卷,分营、战、攻、守、水、火、饷、马八类,下设65项细目,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行军设营、作战布阵、旌旗号令、审时料敌、攻守城池、配制火药、造用火器、河海运输、战船军马、屯田开矿、粮饷供应、人马医护等事项,颇为详备。如收录的攻守器具、战车舰、船、各种兵器就达600种。其中火器180多种,有陆战用、有水战用,有飞行器式,也有地雷式,品种之多,应用之广,前所未见。

    占度载93卷,分占和度两部分。占,载日、月、星、云、风、雨、雷、电、五行、云物、太乙、奇门、六壬等占验,其中虽有人们对天文气象的某些粗浅认识,但多不经之谈。度,载兵要地志,分方舆、镇戍、海防、江防、四夷、航海六类,图文并举地叙述了地理形势、关塞险要、海陆敌情、卫所部署、督抚监司、将领兵额、兵源财赋等等内容。指出,兵家谈地理或无方舆之概、户口兵马之数,或缺关塞险要,“非所以言武备也,故我志武备,经之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