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驱逐舰回明末 » 第13章 诉苦大会

第13章 诉苦大会

    林浩文和洪宽检阅完这些死气沉沉的“军队”后,军事学校的学习改造也正式开始了。

    改造计划基本出自林浩文之手,洪宽等一些驱逐舰上的军官也提了一些意见。

    首先,要将参与学习改造的人分成两部分,一是主动投靠东海义军的部队,比如张广和董方远等人的部队,二就是战俘。

    针对战俘,首先在军事学校的大操场上,用三根木杆搭起一个大门。

    所有的战俘在大门前列队,然后向他们简单传达东海义军为谁而战,义军对待俘虏的政策,义军的粮饷待遇,还有人人平等、官兵一致等原则。

    最后,想留下参加东海义军的,就从大门里走过去,告别过去,一切重新开始。不想留下的,就从大门旁边走过去,领路费回家。

    一轮筛选后,愿意留下加入东海义军的俘虏们按照现代军队编制,以营、连、排、班重新改编,他们的身份也从战俘转变为学员。

    其中的营连长以及相应的教、指导员都是驱逐舰上的军官,下面的排长、班长则是驱逐舰上二期以上的士官。

    张广和董方远部下那些主动投靠东海义军的农民军则分离出来,单独编成了两个营,组织架构也都大差不差。

    此外,林浩文和洪宽还专门从舰上各个部门抽调了一些高学历的军官,担任轮值教员。

    完成改编后,正式的学习就开始了。

    当然所谓的学习,没有任何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在各班长的带领下,展开“诉苦大会”。

    所谓“诉苦大会”就是让士兵们把自己遭遇过的各种苦难都说出来。

    比如,自己以及家人当年是怎样被地主殴打,明廷的官员如何不顾百姓死活追缴赋税,清军如何掳掠自己的村子,如何杀人不眨眼,自己同村的百姓如何沦为满洲贵族的奴隶……

    除了这些,针对出身不同的军队,同样有不同的工作方式。

    主动投靠的农民起义军就不说了,他们可能大字不识一个,但对压迫感同身受,一点就透,很快就能把道理想明白,做工作也相对容易。

    投降和被俘清军会稍微麻烦一些,这些清军中有满洲八旗兵,也有投降满清的汉人士兵。

    汉人士兵的成分就比较复杂了,要么是清廷在辽东招募的,要么就是前明军士兵投降了清朝。

    而前明军士兵又分为府兵和一些府县衙门招募的募兵,此外还有一些地主富户招募的私兵。

    面对如此复杂的战俘,林浩文都专门做了研究,并且制定了策略。

    针对前明军士兵,一般就从明末军户有多惨,以及军中各种压榨和奴役等等开始入手诉苦。

    针对府县、富户招募的募兵和辽东汉兵,则针对军队内部各种不干人事的长官和权贵展开控诉。

    不过嘛,最麻烦的还是那些被俘的八旗兵。这帮人从小就把打砸抢烧当成了生活的常态,对中原汉人也有仇视情绪,甚至不把汉人当成人,认为汉人就应该是他们的奴隶。

    针对这些八旗兵,林浩文等人专门做了很多功课,费了很多心思,目的也是让这些八旗兵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清廷皇帝和满洲贵族的奴隶和打手。当然这些八旗战俘的转变需要更多的时间。

    很快,“诉苦大会”逐步显现了效果。这种集体诉苦比任何人说的话都有感染力,也是一种集体共情。

    那个年代,只要是个普通百姓,谁没受过虐待?谁没有冤屈?谁跟地主官绅没有仇?

    如果大家都能好好过日子,哪个农民脑子抽了会造反?哪怕是清廷,如果不是强推“剃发易服”、“逃人法”等等吃人的混账政策,大家又怎么会奋起反抗?

    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这种集体共情很容易就可以打动所有人。

    在此基础上,大家很快就认识到,现在他们面对的问题可远远不是一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进而让大家发生根本性的思想转变。

    学习过程中,农民起义军是转变最快的。

    第一天就有士兵喊出了“都是父母生的,都是一个人,为什么穷人这样苦?地主老财和清兵这样狠”、“我们要创造一个新世界”一类的话。

    而后,那些军户出身的明朝官军降兵也逐渐认识到,对他们这些底层的穷苦人来说,核心问题是反抗地主官绅和权贵阶层的压迫,也知道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就算是满清的八旗兵,也有人逐渐开始醒悟,他们这些小兵确实只是给满洲贵族们卖命的军事奴隶。

    贵族们吃肉,他们小兵连口汤都不一定能喝上,满洲贵族对他们更是想打就打,想杀就杀。

    仅仅几天,军事学校里这些士兵的精气神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当然除了思想改造,现代军队的基本常识也是登州军事学校的课程,包括基本的队列训练、军人的各种礼仪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

    对于一些读过书、见过世面的人,学校还会针对性地为他们分析华夏当前的局势,并讲述一些他们闻所未闻的有关世界局势的知识,甚至一些现代科学方面的东西,为下一步的人才选拔做着准备。

    此外,在教育和训练的同时,物质条件自然也要跟上。吃得饱是最基本的,登州军校的每名学员还都有饷银。

    林浩文还专门调集了布匹,并且联合了蓬莱县几乎所有的裁缝铺子,为登州军校的学员定制新的军装。

    当然,东海义军可是给钱的,而且要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所以各个裁缝铺子的干劲也很高,加班加点做衣服。

    这批新军装和现代军队的作训服款式很像,但没有迷彩,而是纯深蓝色的。毕竟迷彩需要比较复杂的工艺,但新军装看起来已经和“天兵”的作训服非常像了。

    当然,这个时代的服装生产基本都是纯手工,效率不高,几千人的衣服不是马上就能做出来的,只能分批次发放,先发给表现好的学员。

    这下登州军校的所有学员都炸开了锅。

    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觉得,穿上了这身新军装,自己也就成为“天兵”的一员了,哪怕是最死硬的八旗俘虏兵,内心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人都是慕强的,“天兵”和“神器”的威力大家都见过,没有人不想真正成为“天兵”的一员。

    哪怕是林浩文自己也没有想到,一套衣服,居然大大提升了登州军事学校思想改造的效率,一些非常顽固的降兵也开始主动学习,并且有了明显的转变。

    这么看来,事情比预期中的要顺利不少。

    不过,就在登州军事学校步入正轨的时候,一份紧急情报却突然送到了林浩文的办公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