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驱逐舰回明末 » 第26章 登州造船厂

第26章 登州造船厂

    等到庄山远的黄色炸药研制成功时,登州造船厂已经初具规模了。

    在驱逐舰官兵、造船工匠以及新招募的当地民夫携手努力下,船厂的新船坞已经完工了一大半,甚至工人们还用木架、滑轮和麻绳搭建起了一个“龙门吊”。

    龙门吊,标准叫法应该是龙门式起重机,远看像个门框一样,可以把东西吊起来,沿直线运送到另一个位置,再放下来。

    在现代船厂,龙门吊是衡量船厂造船能力的重要指标,因为这东西的起重能力,直接决定船厂可以吊装的最大船体分段。

    现代造船的本质,其实就是切钢板。

    就是说,先把大钢板切成一块一块的小块,再按照设计图,把切好的小块钢板焊接成需要的形状。然后,继续把焊好的小块焊接成大块构件,再把大块构件焊接成船体分段。

    最后,把船体分段放进船坞或船台,焊接在一起,形成一艘完整的船。

    这期间的每个步骤,基本都要用到吊车或起重机,特别是最后分段的吊装,更是需要起重能力相当大的龙门吊。

    因此,龙门吊的起重能力就成了制约现代船厂造船能力的重要标志。

    古代造船厂没有现代那么复杂,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前的木帆船时代。那时候船都不大,木质材料也用不着焊接和分段,直接把木头锯成木板再拼接就行了。

    不过林浩文要打造的可不是工业革命前的古代造船厂。所以从一开始,登州造船厂就引入了很多现代工业的思维理念,即使一时半会还用不上。

    当然,这也会造成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技术断档。

    现代造船工业的很多环节,基本都实现了全自动,可明末原始工业化时代的造船,还处在“全部自己动”时期。要弥合这个断档,确实要花费不少力气。

    不过在驱逐舰官兵和登州各路造船工匠的努力下,船厂已经有了很多惊喜的变化。

    首先,驱逐舰官兵把现代加工制造中的车、钳、铣、刨、磨等等加工方式引入船厂,甚至他们已经用铁质和木制的零件,拼装出了一些车床。

    当然这种车床目前还只能靠人力驱动,像水车一样。

    大概就是人在一旁用脚踩,驱动一个大轮子,然后通过一系列齿轮组让转速变快,最后达到车床的基本要求,用旋转的方式切削零件。

    从加工方式上就可以看出来,对比现代工业的要求,这种“全部自己动”的纯人力车床精度不是一般的差,但别忘了现在可是1645年,这种车床已经是划时代的产品了。

    船舶工业本来就有句玩笑话,说造船是个粗活。除了某些特殊船舶和高科技产品,很多船用零件对精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何况又是在明末这个时期。

    现在比较麻烦的是材料。

    想要打造全钢制造的船舶,那就必须有能够生产合格钢材的炼钢厂。可现在登州只有各种铁匠铺,只能打造刀枪、锄头等等的工具,生产造船用的钢板,那绝对是开玩笑。

    其实严格地说,工业革命前人类根本就没有真正的钢。

    古代农耕时期,人类唯一能利用的接近钢的材料,基本就是陨铁。

    上古时期一些所谓“神兵利器”,很多都来自陨铁,其主要成分很可能就是现代的某种钢材,古代无法制造,自然就成为了“神兵利器”。

    总之,目前至少在短时间内,登州造船厂还无法找到合适的钢材,仍然只能以木头为主要材料制造船舶。

    不过嘛,制造整船的合格钢材弄不出来,还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那就是铁包木船。

    这种铁包木的船,介于木船和全钢制船之间,顾名思义,就是用铁皮外壳包住木头造出的船。

    不过提到这种船,大家似乎都很陌生,好像没有什么印象。

    这也很正常,因为这种船出现的时间太短了,非常迅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些铁包木的船甚至还没有完工,就被宣布退役拆解。

    原因很简单憾,因为它迅速就过时了,被全钢制船取代。

    没办法,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几年的变化,可能比工业革命前几百年的变化还要大。

    其实,近代之后东方和西方的所谓差距,就是源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之前,东西方的文明水平基本是差不多的,并没有代差,甚至东方在某些方面还要优于西方。

    扯远了。对于现在的东海义军和登州船厂来说,铁包木的船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种船对于钢材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铁的表面只需要刷防锈漆或者做一些氧化防锈手段即可。

    这种铁包木船的船体强度要大于纯木船,船也可以造得更大,后期如果要加装蒸汽动力设备,或者装备大威力舰炮,也都没问题。

    更重要的是,船体包着一层铁,防御力也更强,完全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海上装甲车。

    在登州船厂临时搭建的会议室里,林浩文和他任命的船厂的代理厂长,也是驱逐舰的副航海长魏广龙,正在交流想法。

    同时参会的还有驱逐舰其他一些技术军官,以及登莱本地几名经验丰富的老船匠。

    最后,大家都同意了林浩文提出的铁包木船方案。当天,魏广龙就带领部下几名船舶专业出身的技术人员开始了铁包木船的设计。

    魏广龙向林浩文保证,三个月内,船厂就可以下水一艘排水量500吨的铁包木船。

    魏广龙作为驱逐舰的副航海长,是个相当靠谱且稳重的人,他说三个月,那估计只会提前。

    林浩文也很信任魏广龙,没有做过多干预,讨论完船厂未来一段时间的技术路线后,就带着人离开了。

    当然,不论怎样,铁包木船都是权宜之计,未来他们还是要生产全钢制的船。

    这就需要基础的钢铁工业。为此,林浩文已经安排舰上几名军官带领登州莱州最优秀的铁匠,建设钢铁厂了。

    这几名军官都不是学钢铁的,但是没关系,驱逐舰的阅览室里,有一个超大的电子资料库,里面能找到完整的炼钢方法,包括基础原理、设备组成、材料配比等等。

    这个电子资料库,是林浩文当初玩游戏的时候,一时心血来潮设定的,有几十个T的容量,包罗万象,从文学艺术到政治历史再到科技工业,什么都有。

    林浩文当时设定这个东西纯粹是闲的,结果没想到歪打正着,在他穿越后派上了大用场。

    在这些资料的指导下,林浩文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冶炼出符合要求的钢材,建立初步的钢铁工业。

    林浩文从登州船厂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但他没有停顿,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个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