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驱逐舰回明末 » 第43章 黄帝纪年

第43章 黄帝纪年

    因为风向的原因,回登州的时候,“东海一号”要调整航线,航速也慢了一些,最终用了九天,才再次回到登州蓬莱港。

    林浩文相当满意,因为“东海一号”不仅带回来了制造TNT炸药的原料吐鲁香,还带回了大量白花花的银子。

    看着一船的货物和白银,林浩文终于意识到海贸究竟有多赚钱,也终于明白江南闽粤的一些大海商是怎么发家的。

    林浩文立即下令重启市舶司,也就是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衙门,部分职能相当于后世的海关。市舶司的任务就是启动海上贸易。

    目前,登州市舶司的海上贸易还是以吐鲁香为主,因为要大量生产TNT炸药,但以后肯定会逐步扩大贸易的品类和规模。

    于七被正式任命为“东海一号”的船长,顾来福则成为了第一副船长,大副,于七部下的其他船员也都被任命了适当职务。

    现阶段他们所有人的任务就是驾驶“东海一号”和其他即将服役的船舶,往返倭国长崎港进行贸易。

    登州造船厂目前正在生产最新型的铁包木蒸汽船了,第一批共生产了两艘,还有一个月左右就能下水。

    原本这两艘蒸汽船最开始都是做战船设计的,不过现在,林浩文临时决定把其中一艘改装为商船。

    像“东海一号”这样的帆船往返一趟倭国长崎港,大约需要10-15天,但是有了速度更快的蒸汽船,这个时间就可以缩短到5-7天。

    当然,林浩文不能等到新船完工再进行下面的工作。这次“东海一号”带回的吐鲁香,只够军工厂生产少量的TNT炸药,海贸必须常态化。

    所以“东海一号”回港之后,只短暂休整了几天,于七和全体船员就驾驶着“东海一号”再次出发,驶向了倭国长崎港。

    这一次林浩文没有像上次一样,派出全副武装的“跟船小队”,只派了驱逐舰上的两名通信兵作为联络员,每两小时汇报一次船的位置。

    很快,“东海一号”就回来了。第二次任务也相当顺利,不仅带回了吐鲁香和白银,还比第一次快了一天。

    等“东海一号”第三次出海的时候,林浩文应该不会再派任何人跟船了,因为于七前两次的表现已经证明他是值得信任的。

    很快时间来到了1645年的腊月底,马上就是除夕了。

    登莱地区军管会管辖的范围内,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年。这几个月以来,登莱地区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一派欣欣向荣。

    到1646年正月初一,林浩文发布了一道行政令,宣布从今年起,不再使用前朝的年号,军管会管辖区域内统一使用黄帝纪年。

    黄帝纪年,也就是轩辕黄帝即位为起点开始的纪年。根据推算,轩辕元年即公元前2697年,为甲子年,也就是黄帝纪年的起始点。

    轩辕纪元,等于公元纪元加上2697,比如公元1646年,转换成黄帝纪年,就是轩辕4343年。

    这条政令一出,很快也就为民间广泛接受。轩辕黄帝作为华夏始祖,从各方面来讲,使用黄帝纪年都没有任何问题。

    就在新政令发布的第二天,也就是轩辕4343年正月初二日的下午,登州造船厂的两艘新船同时下水。

    两艘船是姊妹舰,都是铁包木蒸汽船,船体结构相同,但一艘是战船,一艘是商船,排水量都是800吨左右,已经是这个年代的超大型舰了。

    现代船厂中,新船下水照例要举行下水仪式,登州船厂也延续了这个传统。

    下水仪式上,包括林浩文在内的很多重要人物都出席了,毕竟是登州船厂的第一批产品,意义重大。

    本来就是过年期间,新船下水仪式的喜庆气氛相当浓厚。在船坞正式放水前,驱逐舰上的一名女舰员走到船坞旁两艘新船的船首,将两个陶瓷瓶子分别砸碎。

    这就是新船下水的“砸瓶礼”。

    所谓“砸瓶礼”,就是把一个香槟酒瓶或者类似的瓶子扔到船首部砸碎的仪式。

    这个仪式由来已久,有人说是取“碎碎平安”的意思。但是砸瓶礼全世界的船厂都在用,外国人又不说汉语,而且这个仪式貌似也是从外国传过来的,所以所谓“碎碎平安”的解释大概率是不靠谱的。

    后来有史学家考证,新船下水砸瓶子这个仪式,应该是起源自大航海时代的欧洲。

    那个时候,船舶技术落后,木制的船体不能说一碰就碎,但也相当不坚固,一旦遭遇风暴、触礁等等情况,那就基本玩完。

    此外,就算出海时不遭遇这些大的灾难,很多疾病也会找上门。各种微生物感染,还有那个时代因为海上食品单调,导致水手经常因为缺乏维生素C出现所谓“脚气病”,随便来一个都可能要命。

    在船遭遇重大海难时,或者水手病重即将噶掉时,都会设法留下遗言,装进漂流瓶。船要是能回去还好,一旦确定船回不去了,这些装着遗言的漂流瓶就会被直接扔进大海。

    所以在大航海时代,漂流瓶并不是什么吉祥的东西,它常常跟死亡挂钩。

    那时候的船舶出海之前,水手们的妻子、女儿就会带着漂流瓶来到码头砸碎,寓意这次出海用不到漂流瓶,水手可以平安归来。

    渐渐地,这种砸漂流瓶的仪式就流传下来,后来演变为造船厂新船下水时的“砸瓶礼”,而且执行砸瓶礼的一般都是女性,也是因为这个。

    话说欧洲所谓的大航海时代,差不多就是明朝中后期这段时间,也就是林浩文和驱逐舰舰员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

    这个时候,新船下水的“砸瓶礼”应该还没成型,但林浩文还是决定,把这个仪式保留下来。

    人有的时候确实需要一些仪式感,不论做什么事情。

    不过砸瓶礼砸的,一般都是玻璃瓶,可惜这次登州船厂没有找到玻璃瓶,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陶瓷瓶替代。

    其实玻璃这种东西很早就有了,但是我国古代对制造玻璃并不太重视,玻璃产业也一直都比较滞后,明末的登州也并没有特别成熟的玻璃制造工艺,玻璃瓶自然也不容易搞到。

    下水仪式结束后,两艘新船就将进入最后的舾装,还有海试,全都没问题后,就可以正式入役了。

    所有这些,都是现代造船的流程,远比古代船舶制造复杂,但最终的成品自然也要远远强过古代船舶。

    正月十六,元宵节第二天,两艘新船完成了海试,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船厂正式交船。

    于是,东海义军的海军部队喜提战舰一艘,命名“登州号”护卫舰。另一艘商船则交给于七,编入海贸船队,命名“东海二号”。

    于七和他所有的船员全部上新船“东海二号”,原来的“东海一号”则重新进入登州造船厂,做现代化改装,加装蒸汽机等构件。

    按林浩文的要求,于七要在半个月内带领新船员熟悉新船的性能,然后第三次出海前往倭国长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