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驱逐舰回明末 » 第45章 讨要说法

第45章 讨要说法

    1645年二月二十日下午,胶东半岛莱州府鳌山卫浮山所附近的海上,突然出现了一艘双桅帆船。

    这是一艘战船,两侧分别装备了七加七共十四门火炮。帆船不大不小,桅杆最高处挂着一面写着郑字的大旗。

    浮山所水师的观察哨立即将情况上报,很快就报到了鳌山卫的指挥使那里。哦不对,现在应该叫鳌山水师司令。

    去年的登州大战之后,莱州南部的胶州大部分地区也都先后被东海义军占领,划归的登州军管会的治下,包括胶东半岛前明朝留下的、后又投降满清的各个卫所。

    这时候的鳌山卫早已换上了东海义军的旗帜,接受了东海义军的收编,军衔和职务体系也全都按现代军队做了调整,指挥使也变成了司令员。

    东海义军鳌山卫水师营司令在接到部下报告后,一边下令码头水军做好战斗准备,一边派人去码头。

    挂着郑字旗号的战船距离浮山所水师营码头越来越近了,就在战船距离码头大约两海里左右时,他们突然开了炮。

    水师营的炮台赶紧装填炮弹准备还击,但是很快炮台守军就发现,郑字旗战船的舰炮并没有瞄准炮台,他们的炮弹全都打在了旁边空无一人的大海上。

    这唱的哪一出?炮台上的官兵们都相当疑惑。

    不过事情还没完。

    打完一轮炮弹后,郑字旗战船把船上所有火炮的炮口全都90度朝上,对向了天空,而且除了必要的操船人员,船上所有不值岗的船员全部站到了甲板上。

    这时候,炮台以及水师营其他的指挥官逐渐看明白了。

    这艘挂着郑字旗的战船先是打光炮筒里的炮弹,然后把所有人都集中到甲板上,手中也没有拿武器。显然,他们是在向港口和炮台上的水师表明,他们没有恶意。

    其实在十六到十七世纪,海上的环境非常凶险,海盗海军玉龙混杂,在海上讨生活风险极高,一个疏忽就有可能把小命搭进去。

    那时候各个码头港口对陌生船只,特别是有武器的船防范非常严格。逐渐地,也就形成了一套海上的规矩。

    不论海军还是海盗,只要你没有恶意,那在驶入陌生港口前,要竖起炮口,所有不操船的人都要在甲板上列队,而且不得持武器。

    有时候为了表明诚意,船在进港前还要把炮筒中的炮弹全打光。

    因为那时的火炮装填非常麻烦,如果预先把炮筒中存有的炮弹打光,重新装填需要很长时间,短时间内就很难发起攻击了,这也就成了一份“安全声明”。

    于是逐渐地,战舰访问别国或者进入陌生港口前,闲置船员不持武器上甲板列队,以及打光炮筒中的炮弹,逐渐就成了世界各国海军的规矩。

    慢慢地,这些逐渐演变成了海军的特色礼仪,站泊和礼炮。

    即使到了21世纪的现代,海军的军舰在进出港的时候,仍然会安排舰员在甲板上呈跨立姿势站泊。礼炮的应用范围就更广了,不仅在海军,各种高规格的国家级接待仪式上,都会鸣礼炮。

    虽然这时候的航海礼节还不是那么完善,不过这艘挂着郑字旗的战船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不是来打仗的。

    “既然没有恶意,那就让此船先靠码头,再问清楚船上都是何人,来我处有何贵干!”鳌山水师司令下达了命令。

    于是,在水师营士兵的指引下,挂着郑字旗的战船靠上了码头。

    当然,没有恶意,也不代表他们就是带着善意来的。

    战船靠上码头后,一个穿着明朝官服的人就仰着脸从船上走下来。

    “你们是何人?来此作甚?”码头士兵问道。

    来人一脸傲慢,趾高气昂地说:“我要见你们东海义军大元帅林浩文,讨要说法!”

    码头士兵愣了下,随即大声道:“你想见林大帅?林大帅何等身份,那是你想见就见的吗?”

    “大胆!”来人怒喝,“我是平国公郑大人派来的,你等速去通报!”

    码头上几个士兵不明就里,平国公是何许人他们也根本不知道,甚至后面还有个士兵小声嘟囔,“啥苹果公?还鸭梨公呢!”

    不过领头的军官还比较有分寸,看到来人这派头,应该也不是一般人,最好还是小心对待,否则万一得罪了大人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他赶紧说了几句好话,暂时安抚住来人,接着就立即把情况上报了。

    鳌山卫的司令那是见过世面的,知道“平国公”是隆武朝廷册封给海上霸王郑芝龙的,这伙人是郑芝龙派来的使团。

    要说“平国公”这三个字本身只是个名号,实际上没什么鸟用。何况隆武朝很快就要自身难保了,它封的官也没多大意义。

    真正厉害的,是受封的人郑芝龙,以及他身后的上万艘战船。即使是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也不得不倚仗郑芝龙。

    这次郑芝龙派来的使团有十几个人,船上还有水兵数十人。

    使团的首脑叫卢进先,也就是在码头趾高气昂跟士兵说话的那个,他在郑芝龙手下是个不低于指挥使的武将。

    据卢进先说,这次他们有重要的事情,要上登州府向林浩文讨一个说法。

    其实卢进先使团是可以走海路直接到达蓬莱的,但是看看地图,胶东半岛是一个凸起,而且这个凸起很大,从南部海域到蓬莱,需要在海上多绕出好大一圈,有时候反而不如从陆地穿行。

    另外还有一点,南方特别是江浙闽粤沿海,基本都被郑氏集团一统天下,但北方海域可不比南方,郑氏集团的影响力要弱不少,水匪海盗也更多。

    而且这时候的清军通过接收前明军的水师,也逐渐在海上形成了一定的势力,所以走水路对于使团来说,具有一定危险性。

    最终,卢进先带着使团,选择了水路先到胶东半岛南部的鳌山卫,接着走陆路。

    鳌山卫的司令对郑芝龙这个海上霸主十分了解,他虽然不知道卢进先到底要讨要什么说法,但他知道眼前的事情不是自己这个级别的官员能够处理的。

    所以鳌山卫司令一边好酒好菜招待卢进先使团,同时派人骑快马,星夜前往蓬莱,向林浩文汇报。

    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上午,派去报告的传信兵回来了,带回了林浩文的命令。

    首先,不要让卢进先使团的人在水师营逗留,尤其注意保密,不能让新装备的火器被卢进先等人看到。然后,立即准备车马,走陆路将使团送到蓬莱。

    鳌山卫的司令不敢怠慢,马上组织了好几辆马车,安排使团的所有成员前往蓬莱,而且他还派了一些士兵沿途护卫。

    到了二十三日晚上,卢进先使团来到了蓬莱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