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驱逐舰回明末 » 第105章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第105章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不过,现在这种事情好像正在发生。

    因为清军入关后,主要敌人都在关内,辽东满清的老家方向已经没有什么强大威胁了,所以清廷并没有在山海关部署重兵,导致山海关的兵力有限,防御也并不强。

    另外,早在明太祖朱元璋修建山海关的时候起,这座关口的防御重点都是辽西走廊的地面进攻。

    山海关所在的地方,是辽西走廊最窄的位置,城墙最坚固的正面也是朝向东北方向的陆地,自始至终就没怎么考虑过防御海上的进攻。

    可是这回,东海义军直接从海上打了过来,让这个天下第一关措手不及。

    清廷守军上来就被打蒙了,面对海上的战舰,完全是无头苍蝇的状态,没有任何有效的应对之法。

    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东海义军的登陆部队很快就占领了山海关,并且在岸上部署了防御阵地。

    现在的情况是,多尔衮身边的亲兵卫队只有几千人,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护送清军,一共也不到两万人,清军主力是济尔哈朗的大军。

    这次济尔哈朗大军的任务就是护送清廷高层撤退回辽东,所以大军分成了三个部分。

    一部分是先头部队,负责打前站,已经于昨天夜里越过山海关,进入了辽东。

    第二部分是护送部队,跟多尔衮的亲兵一起,跟随皇室和贵族共同行动,保护皇室和满清贵族们的安全,人数不多,一万多人。

    第三部分也是济尔哈朗的大军的主力,负责殿后,防备东海义军占领北京城后可能的追击。

    其实早在从北京城撤离前,多尔衮就和范文程等人商讨过多次,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东海义军大概率只是想把他们驱逐出山海关,恢复故明的江山。

    只要清军撤退回到辽东,东海义军大约就不会继续追击了。

    最严重的情况,也是多尔衮和满清高层的底线,就是回到萨尔浒之战前的状态。

    萨尔浒之战,是明亡清兴的关键转折点。

    萨尔浒之战前的几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已经建国称汗,并且宣布了所谓“七大恨”,公开叛明。

    眼见辽东地区的女真人势力越来越大,辽东局势即将失控,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19年,大明朝决定采取措施,组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

    当时,明军集结了全国的精锐二十万,加上朝鲜等地的军队,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兵分四路向辽东进军,浩浩荡荡。

    不过,坐镇辽东的努尔哈赤则淡定地表示“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战争的详细过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战争的结果。

    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开原、铁岭、辽阳、沈阳等地全都落入努尔哈赤手中。

    那时候,铁岭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城市,辽阳是关外的中心,沈阳也是重镇要冲,这下可好,全都丢了个干净。

    从那一战之后,辽东地区明军由攻势转为守势,而后金政权,也就是后来的清朝逐渐占据攻势,也为后来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没有萨尔浒之战的胜利,清廷就完全没有可能打进山海关,入主中原。

    所以,对现在的多尔衮等人来说,最恶劣的情况不过就是恢复萨尔浒战前的态势,让清廷再次变成一个辽东边地的地方政权。

    最不济,回到当年女真人的游牧部落状态,多尔衮再当回部落首领,向关内的东海义军称臣,和大明朝最鼎盛的时候一样,总归是到底了吧!

    可是看现在这个情况,东海义军给清廷留的底,貌似还远远没到。

    现在东海义军已经占领了山海关,身后北京城也已经失陷,同时东海义军也控制了原先明朝顺天府所辖的大部分府县,留给清军辗转腾挪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多尔衮把跟在他身边的近臣、还能联系上的八旗旗主及各旗中比较有分量的贵族,和目前身边主要的清军统兵将领们聚集到了自己的军帐中,商讨目前的局势。

    焦躁布满了整个军帐,每个人的脸色都相当难看。

    商讨来商讨去,最后他们得到了一个结论,东海义军要的不是满清退出山海关,甚至不是恢复萨尔浒战前的态势。

    东海义军想要的,是彻底消灭满清势力!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得到这个结论后,包括多尔衮在内的满清高层们,全都是面如死灰。

    有统兵将领表示,要跟东海义军拼个鱼死网破。

    然而目前的情况下,清军根本就不具备跟东海义军正面对抗的能力。

    之前的数次战斗已经充分说明,东海义军的火器和战车,根本就不是现在的清军能够抵挡的。

    战必败,那么可不可以跑呢?

    多尔衮等人看着蓟辽地区的大幅地图,眉头很快拧成了个死结。

    逃?怎么逃?

    多尔衮心中又重复了一遍此前已经默念过好多遍的话:东南有大海,西北有燕山,西南有追兵,唯一东北边的山海关通道,现在也被堵死了。

    想跑,只有两条路,其一是向北翻越燕山,回到当年多尔衮他哥皇太极率兵绕过山海关、攻打北京城时的路线,从燕山北边的草原绕路回到辽东。

    不过,这样做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这次撤离的队伍里不光是清军士兵,还有很多满清贵族。

    虽然那时候的满清贵族还不像后来清末时的八旗贵族一样,养尊处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但是让他们翻山越岭,也是非常要命的。

    何况这些人差不多都是拖家带口的,而且不仅拖家带口,还基本都带着大量掠夺来的财物。

    拖家带口加上大量的马车,翻山越岭就更加不可能的了。

    就算这些满洲贵族拿得起放得下,能一狠心把他们掠夺来的财物全丢了,拖家带口徒步翻越燕山山脉也是一件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北京城北边的山脉多尔衮可是见过的,山高林密,崖壁陡峭,有些地方猴子想爬过去都得费点劲。

    就算是清军的野战部队,想顺利横跨燕山,难度都是极大的。

    这种地理环境,只有训练有素的小部队才有可能短时间内顺利穿越,大部队想通过,特别是快速通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否则山海关也就不会这么重要了。

    算来算去,向北翻越燕山这条路基本被堵死。

    就在多尔衮一干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范文程提出另一条路线:走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