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江山 » 第2章 进长安

第2章 进长安

    周瑜又问了许多细节上的事,然而卫韵的回答却是让他有些惊讶了。

    “哈哈哈哈,哪来这么多细节?韵把握不住此离间计中大多数人的心思和行为,但需保证几个重要人物行为就可,遇事亦要随机应变。”

    周瑜沉默片刻,继续追问。

    “若能稳定西凉军心,那汉廷自然所向披靡,但你应知晓此事难度。”

    “然也,故而,韵来请周郎出山。”

    “董贼死后,欲稳西凉军,当以逐步分化瓦解为先,前提,需一盖世之将统领全局,此人韵觉得皇甫公再合适不过,然皇甫公一人之力不足,朱公伟卢子干,需有一人在朝堂之上,一人在战线之上,故而这辅佐皇甫公之人,韵以为周郎可暂任。”

    二十万西凉军……

    周瑜苦笑一声:“兄长倒还真是信得过吾。”

    卫韵坦然:“无人可用耳。”

    说的好像是卫韵无人可用才挑了周瑜,但周瑜并不生气,反而引以为然。

    卫韵野心不小,他不欲成一方之主也成不了一方之主,但要他受制于朝廷斗争,也是不太可能。

    他需要一位可以任由他施展的君主。

    对周瑜来说,目前而言投靠汉廷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大家同属汉廷之下,他就算在西凉军里给皇甫嵩打几年甚至十年副手,若未来有朝一日汉廷终究是崩了,也不妨碍他另择明君。

    不会出现终身不事二主然后一剑抹了自己的那种情况。

    而且……这对他而言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锻炼。

    周瑜没做太久思考,便直接道:“待兄长除去董贼之日,弟便进都寻兄长去!”

    周瑜的称呼一变再变。

    卫韵大喜过望:“善,韵这便启程,去长安。”

    “长安?”周瑜略带疑惑。

    此刻,董卓率领文武百官西迁之事还没传到庐江。

    “对,这般,一年后的三月初一,贤弟便入长安寻我来,若彼时长安局势还不明朗,贤弟便另择明主吧。”

    于是二人立下约定,卫韵便径直奔赴长安而去。

    “王司徒,久违了。”司徒府不过一大些的宅子,毕竟朝廷刚搬来没多久,虽然皇宫和相府已经像模像样了,但是其他人嘛……

    王允虽然年迈,但眼眸仍然锐利,不过在卫韵面前,他却没有露出那一面。

    老人攥住卫韵的手,哆嗦半晌,许久后,才缓缓道:“悔不听如徽之言。”

    如徽,便是卫晁。

    昔年,王允复出,担任司徒之时,卫晁便嘱咐过他,军权不可放任外人,不管是何进亦或者是袁绍、董卓都是狼子野心之辈。

    可惜,他在袁绍等一干年轻人厮杀时毫无存在感,一言不发,导致如今局面。

    王允大卫晁十五岁,然而如今对那位已然消失在世间的奇人却是礼敬万分。

    “司徒,卫韵已得字,唤安年,定邦安国之安,得享天年之年。”

    “这……大善!”王允落下两滴眼泪,终究是人老了,没忍住。

    但随即,卫韵便叮嘱道:“当今大汉,唯靠司徒一人,还望司徒保重,莫要垮了身子。”

    王允点点头,长出一口气,道:“安年贤侄,可有妙计?”

    卫韵点头,将和周瑜说的又复述了一遍。

    随即他指着身后的两个少年介绍道:“此乃益州法正,此乃颍川徐庶,司徒,安年托大,拜托司徒一事。”

    “贤侄明言。”

    “拜托司徒,将法正送往蔡伯喈府上,请蔡伯喈收其为弟子,他会择机入董贼府中,将徐庶送往皇甫议郎府中,他会择机入小董贼府中,离间之计,需此二人相助。”

    王允面容严肃:“交给老夫。”

    “另外,请司徒在关键时刻拉拢温侯,等……董贼疏远温侯时吧。”

    “司徒切记,可许温侯以下诺言:其一,待除董事成,侯爷可与皇甫议郎分领凉州并州二军;其二,二十载之内,必给侯爷一破匈奴之机,彼时定教其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若他有本事,冠军侯就是他的;其三……”

    说到这里,卫韵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古怪。

    “可以一美人,乱吕布心智。”

    这是卫晁留给他的锦囊之一,他在入长安之前打开了。

    “可以一美人,拉拢吕布。”卫韵定了定神,还是决定和盘托出,毕竟父亲所言这般多,至今无有纰漏。

    王允惊于卫韵大气魄大手笔,也不敢贸然接话。

    二十年内,封狼居胥,饮马瀚海?

    卫韵沉思片刻后又道:“司徒,大约明后日,我一挚友便要到长安,彼时但望司徒多照应,他会和李文忧打对台。”

    王允凝眉:“和弑君儒打对台?怕是难,董贼信李文忧更胜信吕奉先一筹。”

    卫韵摇头一笑:“就算是董贼,在见识了他之能之后也会意识到,朝廷离不开他了。”

    “……好。”

    王允决定信这小子一次。

    “那贤侄这段时间?……”

    卫韵又沉思了片刻。

    他的本意是他亲自和李文忧打对台给法正和徐庶施计争取时间转移视线,但一来,正如王允所说,董卓太信任李儒了,就算是他也没可能在这种环境里胜李儒哪怕半子,甚至拖住也不一定能做到。

    二来,法正徐庶都太年轻,做起事来说不定有纰漏,他得盯着。

    但……要只是盯着二人不出纰漏,是不是也太无所事事了?

    谋士行计,只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建议就好。

    “不知司徒家中藏书可多?”卫韵决定先看书打发时间,于是便笑盈盈地问道。

    谁料,王允却是摇摇头,苦笑:“本也有藏书千卷,可惜都随着洛阳一把大火化作灰烬,如今长安,若说谁还有大批藏书,想来只有蔡伯喈了,不过无妨,老夫替你借来。”

    “多谢司徒。”卫韵起身拜礼。

    王允顿了一下,突然问道:“贤侄可有家室?”

    卫韵一点就透,却是摇头道:“如今礼崩乐坏,韵却是没想过此间事,说实话,韵将来结局是留侯还是淮阴侯还说不准,如何能害了人。”

    王允闻言,脸色微变。

    这是大汉的一个禁忌。

    留侯张良,最终归隐山野;淮阴侯韩信,最终被吕后设计伏杀。

    “为何不能是长平侯?”王允沉默片刻,道。

    他所说,正是卫韵先祖,长平侯卫青!

    “若可以,谁人不想为卫霍?”卫韵长笑一声。

    言下之意,做不到罢了。

    长平侯卫青,那是天时地利人和俱齐所造。

    当今小皇帝会给他如汉武信任卫青那般的信任吗?有可能,单从过往各种主君的表现来看,几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