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江山 » 第7章 刺杀

第7章 刺杀

    奋威将军府。

    董铸面容寂寥:“竟是帝师在谋划我董家……”

    卫韵淡然点头,毫无身在敌营的感觉。

    他能感觉到,董铸心已死。

    董铸沉声道:“想来徐元直已经如实告知,董某还是那句话,一天子手书,帝师一道保证,昭告天下,下官当即俯首。”

    卫韵面沉如水:“仅是如此,未必能保你董家。”

    “事在人为,命由天定。”董铸沉声道。

    “董某还可以稳定西凉军,董某向天起誓,只要陛下当真愿意放过我董家,西凉军局势一稳,董某不沾兵权,只出面稳定军心。”

    卫韵眼中精芒闪烁:“韵既已来此,就是有了和奋威将军联手之意,不过韵还想知道,奋威将军能如何助我。”

    董铸沉声道:“下官虽不受相国待见,但却在众将之中有些威信,关键时刻,外围军队,下官可压住一炷香时间。”

    卫韵点头:“请奋威将军记住今日之言,到时候,韵会期待。”

    说罢,卫韵站起身离开。

    随即他没有回司徒府,而是找了长安城的一处酒楼。

    很快,几道身影也鱼贯而入。

    “兄长!”其中一人正是卫韵义弟赵博。

    赵博父亲是卫晁的亲卫长,如今正形影不离的跟着卫晁,赵博正是那两位托付给卫韵的。

    赵博自幼随父习武,如今马下功夫已经不逊色那些以个人武力见长的都伯了。

    除此以外,几人都坐在卫韵对面,有些拘谨。

    不知道卫韵是什么官,反正是大官,那跪就对了。

    卫韵一身符合时节的赤色长袍,随意一摆袖:“诸君且坐。”

    “兄长,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史阿史大家,剑术冠绝天下,唯有王老剑师胜史大家一筹。”

    史阿看上去三十有余,手指关节粗大不似后天所磨,仿佛是先天,不知道该叫做疾病还是天赋异禀。

    “中散大夫。”史阿似乎知道卫韵的身份,行了一礼,眼中有些炽热。

    “诸君想来也是知晓吾弟所说,当前天下不宁,何处都不安稳,韵急需诸位相帮,然吾非侯非王不养私兵,故而只有几位技艺高强的壮士。”

    “韵也不再说废话,当此刻,韵可以给诸君开出月俸十五斛粮,当然若是诸君不像要粮,那钱也可以。”

    其他几人对视几眼,都是拜服道:“多谢大夫。”

    方才史阿对卫韵的称呼他们也听到了。

    乱世嘛,钱这东西不如粮食值钱,月俸十五斛粮,已经足够一户人生活了。

    董卓之前推行了一种小钱,导致币制崩溃,斗米可卖万钱,钱是不值钱了。

    好在卫家……不管是河东卫氏还是卫晁的颍川卫家,都有粮。

    在座这些人,每月一百多斛粮,对存了数十万斛粮食的卫家来说什么都不算,更何况卫韵也不是坐吃山空。

    “至于史大家……”

    “以史大家身份,想来来此,不是为了月俸这种东西吧?”

    史阿的实力完全可以在任意一方诸侯手下谋生。

    史阿点头,微微垂首思忖了片刻,觉得自己要说的也不是什么机密,便道:“家师有意入朝为官。”

    史阿面容严肃。

    “燕山剑圣有意入朝为官?这……”卫韵凝眉。

    王越要入朝为官,似乎不是什么难事。

    “为大汉官。”史阿的面容变得严肃。

    卫韵的面容也严肃了起来。

    “此刻?”

    “然。”

    这……

    卫韵确实为难了。

    给王越讨官?不难,难的是讨什么官。

    这位可是当世剑圣,简直堪称下马的吕布。

    所以,小官不可能。

    “韵想和王老剑师亲自聊一聊,史大家?”

    史阿点头:“后日辰巳时交替之时,史阿和家师在这里等待中散大夫。”

    众人吃完一顿,史阿自去寻王越,其余人隐匿于暗处,保护卫韵回司徒府。

    自打卫韵封了帝师之后,皇帝陛下就下令,在长安整饬一宅邸予卫韵,不过现在还没整饬好,所以卫韵还住在司徒府。

    几个侍卫也随便找了个库房就住下了,反正也不是一直住库房,而且大家都是游侠出身,更苦的日子也都过来了。

    卫韵安排好了侍卫之后就抓紧沐浴更衣,准备进攻给小皇帝讲课。

    入宫时,乃是申时已过大半,卫韵等了片刻,就看到荀彧走了出来。

    “如何?”卫韵大步走上前,瞥了一眼一旁太监。

    太监主动退开,任由卫韵二人交谈。

    “陛下好学,然性格内向,安年莫要着急,教一点问一点。”

    “可,吾先进去了。”

    荀彧点点头,卫韵和太监走进了清凉阁。

    主要就是一个凉快。

    “臣中散大夫卫韵,拜见陛下。”

    “平身。”

    刘协轻声道。

    “卫卿,今日所学为何?”

    卫韵笑了笑,拿出一本无名之书。

    “臣斗胆,以此教陛下。”

    “此书,结《法经》、《商子》、《韩非子》三书,尚书令引陛下以礼孝仁德,臣则引陛下以永固天下。”卫韵笑眯眯的。

    “陛下,前朝暴秦二世而亡,因果复杂,然暴秦之兴,起于商君变法,毋庸置疑,故不管陛下心中对前朝感官如何,臣还是希望,理智对待利弊。”害怕刘协身为汉帝对秦有什么不好的印象,卫韵又多了一句嘴。

    好在刘协也不在意:“卫师请讲。”

    “好,今日我们从《法经》学起,此书出的最早,也是夯实理念根基之书。”

    卫韵并不读书,也不要求刘协背,而是希望刘协以当今大汉国情与大汉平定以后的国情进行更改,也不要求刘协背下来当前的答案。

    这东西,每次自己想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

    而刘协也不像凡间顽童,听几句就觉得枯燥了。

    小皇帝别的或许都差些,唯独这耐性,当真是绝了。

    “陛下,太常马日磾求见。”正当刘协写国策时,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

    刘协凝了凝眉。

    卫韵站起身,道:“陛下,既如此,臣先……”

    “卫师坐,吾没有什么事是卫师不能知道的。”刘协示意道。

    “宣太常。”

    片刻后,马日磾看着端坐在座床上的卫韵,心下微惊。

    当真是圣眷无边。

    “臣太常马日磾拜见陛下。”

    “平身。”刘协的声音很稚嫩,但是却很平静。

    “陛下,臣有一奏。”

    “相国于方才,传命于臣,言说前些日子封了百官,然却忽视了宗亲,相国认为,新都方立,应广施恩泽,方为上道。”

    广施恩泽?

    那也是董卓会干的事?

    卫韵眼皮抬也没抬,但是心底有些诧异。

    刘协更诧异,但是他也稳得住:“相国……所言甚是,然太祖高皇帝曾有言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封赏宗亲,亦要按规矩来。”

    你放屁。

    这条规矩无视刘家人好吧?

    但是没办法,既然天子这么说了,他只需要再请示一下董卓,然后办事去就好了。

    马日磾也是汉室肱骨老臣,但他不是那种见董卓一面就犯恶心的愚忠,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做。

    等到马日磾走后,刘协兴致勃勃地看向卫韵:“卫师以为吾做的如何?”

    卫韵眼中精芒微闪。

    他本来打算客观的评价两句董贼的心思,但是看到刘协的表情,他就知道这个十岁稚子此时需要的是夸赞。

    “甚好,陛下已有大家风范,不知晓他人意图时,当以此法行事。”

    刘协大喜过望,眼中紧张也尽数退去。

    看了看时间,刘协沉吟片刻,道:“卫师,酉时已过,吾也不好强留卫师,不如明日吾拿国策予卫师一览?”

    不是他赶人,而是现在人时间观念就是这样,到点了就是到点了,除非你真还要留人吃顿晚饭,不然不如让人早早回去。

    卫韵告辞离开后,回到司徒府就看到几个下人在仔细擦拭地砖。

    “司徒,这是怎的了?”看到站在连廊底下的王允,卫韵连忙凑了上去。

    王允见到是卫韵,苦笑一声:“安年,有人要趁你还没搬走杀你。”

    卫韵凝眉,片刻后,问下人道:“夫人怎么样了?”

    “主家放心,夫人无恙。”那几位护卫中的一位站出来说道。

    卫韵这才放下心来,随即勃然大怒,面容阴鸷:“何其寻死……”

    然后他问道:“可有刺客来历?”

    “无有,但想来应与郎中令有关,你受封帝师,威胁确实太大。”

    毕竟李儒执掌董卓手底下所有的刺客暗探。

    卫韵眼中冷芒一闪而逝:“李文忧,当真够猖狂,只是怀疑就敢对帝师下杀手。”

    “不愧是屠龙术……”卫韵心底暗骂。

    李儒弑杀刘辩之后就彻底坏了名声,毕竟大汉二十多位皇帝,刘贺被废都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更别说刘辩被杀。

    自那以后,李儒算是放飞自我了。

    不能杀的绝对不能杀,可有可无的主打就是一个凶残。

    卫韵思虑片刻,还是决定忍下去。

    当然表面上不能忍,要把事情闹大。

    “司徒,劳烦明日七月十五上早朝时,将司徒府进刺客之事闹大。”

    这种事,一般不上朝聊,但是只要上朝聊,皇帝必然发火。

    刺杀这种事,董卓应该大概也不会硬刚,但前提是不能把火引到董卓的嫡系身上,不然怕是要死人。

    王允点头应是,随即他迟疑片刻,又问道:“贤侄可有良策?伯喈想将昭姬送出城去……”

    卫韵凝眉:“直言,就跟董仲颖说他女儿要离开长安嫁去他地。”

    董卓甚喜蔡邕,这种事不会拒绝。

    王允点头。

    “那安年就先回房吧,老夫还要办些事情。”

    王允拽住卫韵的手,像个寻常老人般轻轻地拍了两下,然后便回屋去了。

    卫韵怔立片刻,随即弯起右手食指,在额角转了转,回房去安慰貂蝉,然后嘱咐晚上的暮食去了。

    转日的早朝,当真是热闹非凡。

    王允以司徒身份,泪落朝堂,泣声不绝,虽然遭了个廷前失仪的弹劾,还有十记轻的跟按摩似的的廷杖,但是事闹得确实够大。

    司徒府中,卫韵一边研墨一边沉思。

    这件事最理想的状态是李儒找人私下聊聊,最坏的状态是老阴人直接撕破脸皮派出第二批刺客。

    但……

    卫韵总觉得不对劲。

    他酉时要给皇帝讲课,或许百官第一天还不知道,但是李儒这个郎中令不可能不知道,因为皇宫的守卫必然要知道此事,而这也就意味着李儒变相知道了此事。

    那么杀自己,最好的选择必然是半路截杀。

    退一步说,就算要在司徒府杀自己,时间挑的也不对。

    入夜之后才是最佳出手时间,而那批刺客,大约是在酉时戌时交错之时动的手。

    有没有搞错?那时候他连皇宫都还没出,李儒能犯这种毛病?

    朝堂上,郎中令笑眯眯地看着司徒表演。

    王允也不是傻子,他只是在大汉的制度化教育下成长起来,再加上年纪确实大了还有本身就够固执,所以脑子转的慢了些。

    看到李儒至今脸色都没变一下,他大概也明白了其中缘由。

    下朝之后,王允确认了卫韵心中所想。

    “他不是要杀我,是想看看我会趁机提什么条件,但是答不答应怕是在他不在我。”卫韵沉思片刻,道。

    王允略有担心。

    “司徒,此事还是要麻烦司徒和郎中令交涉,但……官制改革之事,不劳烦司徒了,韵本就是中散大夫,此事还是有资格提一提的。”

    王允略有忧虑。

    历来变法者,何来好下场?

    他老了,死不足惜,但是卫韵……

    “老夫来吧。”王允沉声道。

    卫韵摇头,嘿然一笑:“无妨,不过……”

    “老夫来。”王允眼眸坚定。

    卫韵沉默,许久后,才拜道:“多谢司徒大恩,韵此生难忘。”

    王允洒然道:“但求汉室复兴,老夫死不足惜。”

    卫韵续拜。

    “安年啊,老夫还想问你一句,若关中安定,天下诸侯怎么办?当今天下诸侯,乱心已起,压是压不下去的,他们会说当今天子乃是董贼所立,各地刘姓诸侯都会自立为王,如袁公路等狼子野心之辈,更有可能会不知道从哪挟持来一刘姓之人尊为天子,自己则是逐鹿天下……”王允忧心忡忡地问道。

    现在的他还没到居功自傲的地步,什么都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