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江山 » 第8章 新朝立

第8章 新朝立

    卫韵一下子眼神变得明亮无比,年轻人身上的傲气让王允为之侧目:“无妨,他们的存在,无非是让千百年后,陛下得一季汉之祖之名!”

    王允心中也是感慨。

    年轻人,确实足够自信。

    第二日,王允就带着中央官制变法的折子到了相国府。

    李儒有些惊讶于卫韵等人的目标,但是这种事……

    在现在的他看来,已经不算什么了。

    不是说变法都不值得他重视了,是变法这种东西不会影响他的结局。

    他也知道如今的董家是江河日下,虽然不知道最终危险来源于哪,但是他已经把控不住这架战车了。

    但他依旧是为董家争取到了足够的利益。

    新朝之中,六部尚书之中,兵部和工部都归了董家。

    因为董家需要兵部给他们存续军备物资,需要工部建造大规模工程。

    户部嘛……不知道为什么李儒没有争取。

    而吏部、礼部、刑部都是朝政一方面的。

    除此之外,新朝之中没有郎中令一职,将京城守备分为了负责皇宫安全的羽林禁卫、负责京城巡防的执金吾以及负责京城治安的隶属于京兆尹府的捕房和负责城墙安全的城门校尉。

    除此以外还有驻守在城外的南北二军。

    分的很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作乱出现,以往其实也有分的很细的时候,不过李儒前些时日直接接管了所有城防。

    除了皇宫的羽林禁卫之外,其他三支依旧是要交给李儒,这也给了李儒一种感觉,卫韵似乎胜券已在握。

    不然为什么要将京城守备分为四支,又为什么要将其中三支大大咧咧地直接给他,最后的皇宫羽林禁卫他也能渗透。

    八月十三,李儒坐在树下乘凉,眯着眼。

    他已经大致明白了卫韵所表达出来的意思。

    他想让自己知难而退,立刻远走。

    所以他表露出了胜券在握的样子。

    李儒现在只在考虑一件事。

    杀不杀卫韵?

    杀卫韵,等到董卓结束性命时,自己全家上下必然也难逃一死,不杀……

    若是杀了就赢了呢?他是真的不甘心。

    “主家,平津都尉拜访。”

    李儒一怔。

    “平津都尉?贾文和?”

    “请到正堂,让他容我沐浴更衣。”

    “喏。”

    片刻后,正堂。

    李儒面容并不是很淡然,看着坐在另一边的贾诩,还有那个面白无须的中年人。

    “于常侍……”

    来人正是刘协身边常侍,于若中。

    他本名为何早已没人知晓,先帝给他取了二字贱名,此人本是先帝留给刘协最后的保命底牌,毕竟刘辩继位,但刘宏也不希望刘协直接凉凉。

    但李儒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是保命底牌。

    “贾文和,你这是何意?”李儒死死地盯着贾诩,双眸如同嗜人毒蛇。

    贾诩坦然道:“文忧别急,你应知我对自己性命看的大过一切,寻死之事我是不会做的。”

    李儒眼眸之中,冷芒连闪。

    于若中此时发话了,他似乎比李儒更像一条毒蛇,声音阴柔中带些沙哑:“李中郎……可有感觉到大日西堕之感?”

    李儒仿佛恢复到了那个鸩杀少帝,天下至狠的状态,不过他面前的也是两位超级狠人,那股子冰冷阴鸷影响不到他俩。

    “于常侍既敢来此,想来相国身边已没有几个自己人了吧?吕布变节了?”片刻后,李儒冷笑道。

    于若中眼神一闪。

    这家伙,确实厉害……

    不愧是一条毒计就彻底将关东联军拆散的人物。

    “怎么天子想劝降我不成?李某可是亲手杀了他那无能兄长。”

    于若中的情绪没有表现出来,他凝视了李儒片刻才道:“李中郎所求,不过青史留名,不管是善是恶,既如此,陛下给了李郎中一个新的扬名机会。”

    是的,李儒所求正是如此,不然完全解释不通他所做的一切。

    不客气的说,作为天下第一位实打实的弑君者,他做到了。

    “隐姓埋名十年,乃至于二十年,等到认得你的当朝臣子尽数退下,你便可以新名新姓重新现于人间。”

    “至于平津都尉……你不用怪他,他无非是性命被卫师攥在了手里。”于若中说到这里,冷笑一声。

    若不是卫韵提醒,连他也没发现西凉军中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贾诩苦笑一声。

    他曾以为就算董卓倒台自己也能全身而退,不想被卫韵一个尚未弱冠的稚子拿捏住了。

    “李中郎,你比尚书令也就大了两岁,当真愿意这般死去?”于若中呵呵一笑

    “我可以杀了你,杀了你们,我照样会是赢家。”李儒面容冰冷。

    于若中好奇道:“何必呢?”

    李儒眼眸一眯。

    “什么?”

    “何必呢?”于若中依旧很好奇。

    “你不是我,你不是一生只效忠一人的人,所以你到底在为了什么为董贼卖命?”

    李儒呵呵一笑。

    “看来我李文忧声名狼藉之处不仅在于杀了天子啊。”

    贾诩轻声一笑:“文忧,吾来为你解惑为何我们的天子突然这么有信心了吧……”

    李儒看向贾诩。

    “王越已经进入长安了。”贾诩也不卖关子。

    李儒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

    “就算你杀了中散大夫,就算你杀了于常侍又能怎样?在他们的安排下,陛下自可在王安睿的保护下离去。”

    “也就是说,他们给天子安排好了退路?”李儒低下头,就连贾诩都看不清楚。

    “可是当今天下,何来天子容身……”李儒突然瞪大双眸,“岂……岂难道……”

    李儒沉默了下来。

    并州……已经乱到这个地步了吗?

    若是吕布真的反了,那军中那五万并州狼……

    还有呢?

    还有谁反了?

    李儒想破天也想不到,是董卓长子反了,是那个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出息的小舅子反了。

    他一直在思考,西凉军的高层中,徐荣牛辅胡轸段煨,又或者是中高层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到底是谁反了能给天子这么大自信。

    说实话,前四个人,任何一个投靠了汉室,董家都有顷刻间被颠覆的危险。

    后四个人里,李傕郭汜也是挺危险的。

    等到贾诩和于若中离开之后,李儒脸色难看,招来一人,轻声道:“你去查查李傕和郭汜,他二人如有丝毫异动,杀之。”

    那人沉吟片刻,道:“李中郎,卑职以为您应该冷静下来,若是那卑宦以口舌乱您心神……”

    李儒连忙惊醒。

    却是如此,李傕郭汜岂是他说杀就杀的?

    吕布反了已成定局,但是王越此刻也在京师,这两位若是联手,再加上隶属于并州军的陷阵营,完全可以从军阵之中横趟过去。

    可是……明明自己依旧是大势在握,却怎么……

    明公也是……

    李儒回忆了一下自己跟卫韵这般大,刚刚进入董家时,董卓是何等意气风发,那时他甚至以为自己辅佐的,会是新一代的段颎……不,或许会是新一代的班超!新一代的蒙恬!

    甚至于新一代的卫霍!

    可是现在……

    如果可以,谁想身后名是恶名?谁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佳话一段?

    两日后早朝,郎中令李儒与司徒王允请变法,改革中央官制,董卓批之,昭告天下,自此,司徒王允亦被称之为贼。

    “夫人以为吾之变法如何?”卫府中,卫韵拿着一大摞竹简,递给貂蝉。

    貂蝉看毕,轻声道:“妾身不敢妄议国事……”

    “哈,无事,说便是了。”卫韵笑了笑。

    貂蝉张了张嘴,才道:“官制一目了然,三省互相制约,看上去还算完善,然妾身总觉得实施起来……”

    “实施起来不会完美的,这是一个可能要你家夫君我耗尽一生才能稳定的制度。”卫韵轻笑。

    变法哪有那么容易?

    而且他所说的制度,也不止是中央官制,还有人与法共治天下。

    人治天下者,大汉与先秦诸国也;法治天下者,大秦也,此二者皆已落幕。

    故卫韵欲以人与法共治天下,法为主,人为辅。

    卫晁曾有言,乱世当用重典,卫韵深以为然,故不以汉朝主推的人与儒为主,而是以法为主。

    这是要掀大汉士林根基的,所以他已经做好打算一生为之奋斗。

    在卫晁的影响下,卫韵就觉得儒家以礼为主,那就好好教书育人,而法家治国才是理应如此。

    不过还是那句话,只讲法,天下不宁。

    秦惠文王初期那种商君自己欲找地歇息躲避却都被拒绝的事不能再出现,对大秦,那或许会让人称赞懂法,但之后又如何呢?秦武王一言以驱张仪,算法治?算人治?秦昭襄王杀白起,算法治?算人治?

    貂蝉自然不知道自家夫君已将一生下注,但就算知道,她也只会支持。

    对这位与她下了她不准便不纳妾的誓言的夫君,她太满足了。

    “新朝之中,夫君任何职?”

    “文渊阁大学士。”卫韵淡然道。

    貂蝉翻了翻,一时间没找到这是什么官。

    “天子一人以批国事,过于劳累,三省批,又把握不好放权尺度,故大学士者,为君分忧也,正好,夫君最擅简洁奏表。”

    说白了就是个助理。

    大汉新立保和殿、文渊阁、武英殿、华盖殿、文华殿、东阁六位大学士,与卫晁印象中所差无几,不过不同的是,汉朝新朝的六大学士除保和殿大学士外其余五位大学士,都禁止兼职其他官职。

    而保和殿大学士,则是宰相之中任挑其一予之,为首相标志。

    现在嘛,必然是董卓担任。

    除此以外,文渊阁大学士为卫韵,武英殿大学士为皇甫嵩,华盖殿大学士为司马防,文华殿、东阁无大学士。

    三省之中,中书令为前司徒王允,门下省侍中为黄琬,尚书令为董卓,左右仆射分别为杨彪、张温。

    王允黄琬封录尚书事,此五人皆为宰相。

    六部尚书中,吏部为荀彧,已然是一幅储相风采,一年连提数级,从一介白身直接拜为储相,还是帝师,风头天下无二,论及天下名臣,荀彧已为首。

    刑部尚书为袁逢,袁家于四月本欲起兵反卓,被刘协一封诏书救下,全家得以保命,袁隗辞官而去,朝中仅剩袁逢。

    户部尚书为一名为公孙让之人,此人虽无治世大才,却能最大程度上为国家为百姓搞钱。

    兵部由牛辅掌管,也无需他做什么,反正一个劲儿偏向西凉军就好。

    工部尚书李儒亲自担任,不能让董氏瞎搞,随随便便就想搞一个大项目,然后工部看也不看,一听是董氏想建就批了,那怎么行?

    礼部尚书,蔡邕。

    身为唯一身在朝野的大儒文宗,他担任这个职位没谁质问。

    九卿各有能才担任。

    十月初一,新朝第一早朝!

    卫韵身为文渊阁大学士,已经有权上朝了,而且新朝之中,扩大了上早朝的规模。

    董卓对这些视若无睹,对现在的董胖子而言,只要别影响他吃喝玩乐,只要不涉及军权,小皇帝排场搞得再大他也不怕。

    新任工部尚书兼执金吾李儒却是在这其中看到了落日余晖与东升之光。

    落日余晖不止是指董氏,还有曾经那个腐朽糟烂让无数人失望的朝堂。

    而东升之光……

    看着荀彧声音朗朗对着刘协和董卓汇报新官安排,毫无磕绊与犹豫,李儒有些恍惚。

    自己……只比他大两岁?……

    不过,荀彧的安排在满朝文官听来固然是可圈可点,出彩无比,但对于董胖子而言,似乎不值一提:“众位大臣,可还有上奏?”

    他有些急迫,也有些不耐。

    “相国,陛下,臣有一言。”李儒出列,毫不忌讳地将相国放在陛下前面。

    “臣请奏,封刘虞幽州牧、大将军、北平侯。”

    “封刘表,荆州牧、大司马、襄侯。”

    “封刘焉,益州牧、骠骑将军、南郑侯。”

    “封袁术,扬州牧、车骑将军、寿春侯……”

    “臣反对!”荀彧早已怒发冲冠。

    李儒此计甚毒,明着将大汉分裂。

    封赏宗亲,是这么个封赏法吗?

    是不是玩不起??

    “陛下,相国,那袁术有何功绩?竟可封一州牧首,相国莫忘,那袁术,可还在年初言说相国是乱臣贼子而讨伐……”荀彧知道,其他三位宗亲或许事情会定,但是袁术这里,一定有可拉扯的空间。

    董卓本来还在为了荀彧打断李儒的话而略有生气,听到这里,也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