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江山 » 第14章 郭嘉平羌

第14章 郭嘉平羌

    其实陈栩心中是很开心的,这两个县分明是朝廷精挑细选之后交给他们二人的,都有各自的玩法。

    重盱者,边陲小县耳,然却是遭受白灾雪祸甚重,若他能治好灾后重建,甚至将重盱打造成一个经济重镇或者交通要道,那就是实打实的政绩。

    范滂的平福县也是如此,受灾甚重,然而平福县乃是过万户的大县,他除了要看实干能力,还要看和平福当地豪强掰腕子的手段。

    这分明就是朝廷研究过他们,陈栩出身卑微,更擅长做实事,而范滂出身高门,脾气略急略傲的同时,更擅长和那些贵族打交道。

    但陈栩也知道,若是范滂此去,只是和那些个豪强饮酒作乐,不出十日,可能就要被下大牢。

    好在陈栩所知的范滂也不是这样的人。

    同时陈栩也从中看出了朝廷目前对于人才的态度。

    那就是人尽其用。

    而不是成天想着多锻炼锻炼,让每个人都成全才。

    比如让陈栩去平福县和那群豪强打交道……那就很蠢,那不叫历练,那是选拔宰辅这种必须全能的人时用的手段。

    “既如此,可教诸君皆来……”

    荀卫二人不知道,陈栩身上还有另一项重任,就是看看当今朝廷当真如所说那般,除董贼仍旧犹如那茫茫雪地中一口老痰般恶心而扎眼外一片美好。

    陈栩所见,虽不美好,但却有蓬勃朝气,值得投向。

    “徐夫子可有官爵在身?”一日,宫中讲毕,卫韵正在收理竹简,刘协好奇地看向徐穆。

    如今卫府三杰,已小有名气,朱晖行走在司隶和西凉各地,平灾患稳人心,做的很不错。

    赵壑设计了一个大工程,将渭水继续打长,以渭水开西北水路,可惜由于气候原因,直接成了废案,现在还在琢磨别的。

    而徐穆,作为最常出现在卫韵身边的,自然也就最引人瞩目。

    徐穆摇摇头:“陛下,草民现在还只是一门学学子。”

    “我朝规定,门学学子,当诸科皆乙等,方可得举。”

    与此同时,卫韵正在看一封述表。

    一封朱晖写的述表。

    “腊月二十一,学生至束窑县,得察此县县长行事甚速,已开防雪设施,清理田间沟渠,且于田间挖坑烧柴,焚烟以防寒……”

    冬天就该冷,因为寒冷的冬天可以帮助农民除掉不少杂草种子和虫卵之类的东西,因此作物因农夫保养不善而受寒是不太可能,毕竟冬日寒冷都多少年了,农夫早有心得。

    但是白灾吧,又有点过,这就要看一县官员表现了。

    虽然束窑县也非大县,但却也出了一位才俊。

    多年前卫晁就提出过各种改革农业的方法,为此还专门出了一策书名唤《阡陌法》,其中就有提到此法。

    不过这书不是特别流传,在前些年属于需要这书的读不懂,读得懂这书的又不觉得自己需要。

    这些年倒是有志之士觉得自己需要这本书,不过嘛……

    不好意思,卫晁手里孤本,他不出了。

    卫韵倒是幼时就背下了这本书。

    朱晖将自己在束窑县的所见所闻都写给了卫韵,但是卫韵印象里,张掖郡的述表中,可没有这么出色的一号人物。

    果然,让朱晖下去转一转有大惊喜。

    “对了卫师。”刘协突然扭头看向卫韵,“王中书府中郭奉孝,是卫师朋友吗?”

    “然。”卫韵将述表放到桌子上,看向天子。

    “吾问王中书,他言郭奉孝有留侯之智,果真?”刘协好奇问道。

    “历练十载,当为留侯。”卫韵想了想,回答道。

    刘协大喜过望:“荀师、卫师还有郭奉孝……吾已得萧韩张三杰矣!”

    卫韵淡然笑道:“臣何德何能,敢与那三位媲美?”

    “白灾已过,固然有诸位公卿不遗余力以救灾,然收成必有影响,卫师可有计?”

    “吾思以战养民。”卫韵坦然。

    刘协大惊:“现如今我大汉内忧外患,如何可以战养民?”

    卫韵道:“去岁腊月,臣自发觉将有白灾始,便遣人入草原,探寻今年草原是不是也遇了白灾雪祸,虽然探子尚未回返,但臣想应该受了,且我大汉将影响的是来年收成,如今国库里,好歹还有些粮秣,不如遣一支劲旅,无需多,一千便可,上草原杀上一场,掠牛羊而归。”

    片刻后,卫韵才继续道:“陛下,以牛耕地,先秦便有,我朝文约公更是兴代田法,然平民百姓何来牛马可用?家父曾有著书《阡陌法》,其中大兴农牧之法数不胜数,其中便有大推耕牛以耘地……”

    文约公,名赵过,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农业家。

    卫韵再离开时,刘协已经半是懵逼半是满足。

    筑路、开河、辟农……

    刘协还真不知道卫师还有萧何之像。

    同时,吕布的书信也送到了董府。

    他希望可以出边境立功,无需多,只需千骑,另外陷阵营陈兵边关,用的上。

    卫韵求董卓无果后,认清了一个问题,就是董卓对非嫡系的臣子有着极度的不信任。

    但是相对应的,他对自己人,那是非常的信任。

    尤其是此时反迹未露的吕布,虽非嫡系,却深得董卓喜爱。

    再说,千骑出战也不算事。

    也就陷阵营出战,算是大事。

    虽只八百人,但是在现在的环境下,诸侯的兵马少有精锐,地形合适的话,这八百人说不定能在敌十倍于己的战阵中来去自如。

    为了戏演的像些,卫韵还刻意浅浅地反驳了一下,结果被董卓指责不懂国政,勒令朝廷备足粮草。

    吕布大喜,不顾冬日凛冽,不顾河面结冰,反正冲就完了。

    自己这边情况差,蛮子那边情况只有可能更差。

    看着晴朗的冬日,卫韵罕见地心情不错。

    现在周瑜应该已经起身了,从庐江到长安,路途遥远,万一在有点什么事,他带着几个人还真不好走。

    什么?

    那他一人来不就行了?

    别开玩笑,周瑜,一个还没满十六岁的年轻人,在这战乱时代,一个人来长安?

    天子言说汉初三杰,实际上,周瑜才是他心中作为韩信的最好选择。

    有此三人,再加之大义在手,王业若不可成,那就真是天意难违了。

    “大学士,各地已经逐渐开始您的方针,但……收效略慢。”徐穆走上前,略有迟疑。

    “无妨。”卫韵不在意。

    这边没有军队帮忙,只能纯靠徭役,慢点正常。

    他和荀彧都推仁政,废徭一时半会是不可能,影响太大,朝廷所有的工程项目基本就都运转不了了,但是以徭带税,将农税一降再降。

    反正灾年,赋税除非调到十税六乃至于十税八那种不顾生民死活的程度,不然总是抽不上来多少粮秣的。

    所以不如干脆调成三十税一,以彰显朝廷仁德。

    再者,卫韵一直遵循父亲教导,民富则国富,钱粮要用到百姓中去。

    所以,他大兴工商,却浅浅加了一层工商之税。

    筑路开河等一系列措施开展,估摸着户部尚书公孙老尚书最少得少一年寿命。

    但好在,如今的关中沃野未曾遭到破坏,但各家公侯土地被董卓借着变法的名头一顿瞎搞,被卫韵拉着土地归公了好多,再加之殁于战争和大迁徙的那些人……

    虽然死人无数,但是活下来的人却得到了更多的耕地。

    而且吕布此番出征,边境步军已经做好了接应准备。

    原因很简单,卫韵不止需要活的牛羊,他更需要羊皮羊肉之类的东西来刺激经济,所以单靠千骑和陷阵营是运不回来东西的。

    其实卫韵更希望能由三天柱领兵出战打服异族,然后让他们和大汉互市,而不是单纯靠一批战利品来推动经济。

    除此之外,凉州的各种问题也被郭嘉和荀彧盯着处理了。

    就是……各种羌胡作乱的破事。

    ……

    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三。

    郭嘉在得知将爆发白灾雪祸之后,第一时间就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就在这一天直接远赴凉州。

    这种天灾啊,得了先机的人会有大机运。

    金城西三十里,伐同种羌。

    郭嘉在这里见到了伐同和蛾塞遮两位羌族首领,带着天子手召,言说羌人治金,同时买通两位羌族首领的下属中比较倾向于汉廷的,也不多说,就同时告诉他俩这是汉人的离间计,蛾塞遮得知后,设宴欲杀伐同,却被伐同提前知晓,二人互相攻伐,最终被郭嘉所带死士尽数杀死。

    此二人殁后,郭嘉将降将马腾韩遂要来,教此二人诡辩,诈其余羌之大族诸如参狼种羌、白马种羌首领入城,随即仿照首领所率亲军的服饰制造了一批,又配合凉州刺史段煨的两万西凉精锐诈掉了这两支强大的羌胡部族。

    郭嘉玩的这么秀,显得几个羌族首领像傻子一样,主要就是因为白灾雪祸也影响到了羌族,战马牛羊损失不计其数,就连一位原羌族首领都不慎被冻死。

    二来……戎狄多桀,今日平定明日又叛,狠辣与残忍是刻在骨子里的,但是论及话术狡诈,他们还不是郭嘉的对手,简而言之,在对照物是郭嘉的情况下,他们就是傻子,只不过是狠毒的傻子罢了。

    凉州彻底平定,羌族残党再往西走。

    自此,祸乱大汉边境百余年的西羌,近十年内不复为大汉之患。

    大汉重新划定金城西平等郡,西边以青海湖为界,将西平郡分为南北两郡,北方半块为戎平郡,南方半块依旧唤作西平郡,由朱儁转任戎平郡郡守。

    郭嘉也一下子威名远扬!

    荀彧和卫韵坐在芙蓉楼的贵阁里,脸上都带着无奈。

    郭嘉临走前,二人答应了郭嘉,若事成,他们陪郭嘉玩一整天。

    好在春楼在大汉还没有多不堪,而且汉朝士子多豪放。

    但是二人都有帝师之名,所以来此也是遮遮掩掩,直到到了贵房才摘掉斗笠和黑衣。

    而且芙蓉楼,不算春楼,顶多算是……娱乐场所。

    “回去就找人查封了这。”荀彧看着一脸醉意的郭嘉,低声对卫韵道。

    卫韵点头,满脸无趣。

    家中夫人美丽冠绝中原,他对这些姑娘要是还有想法,那也太看不起他了。

    “你说这次奉孝该怎么安排呢?”卫韵头疼。

    荀彧摇头:“我等几人都是一进京就得高官,实际上你知道的,你我已经得了很多人妒忌。”

    “无妨,此乃乱世。”

    卫韵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让荀彧沉默了。

    “你头疼着吧,我要安排陛下见那几位蛮首。”

    虽然郭嘉破了诸羌,但是只有伐同和蛾塞遮死了,剩下的人都被郭嘉的手段所降服,带到了长安。

    这事连董卓都惊了,因为就连他,昔年也是和羌族打的有来有回。

    第二日,郭嘉就受封鸿胪少卿,同时得关内侯爵位。

    无功者不侯,这是高祖留下的铁律,和非刘者不王一样,违反了那是要遭天下围攻的。

    但是郭嘉镇压西羌,怎么也不能说“无功”,而且这是大功,是纵观整个大汉,也未必有十个人比得过的大功。

    所以说这玩意儿还是看运气,那某飞将军追寻一辈子都没封侯,郭嘉刚入京都便得关内侯爵位。

    要是郭嘉彻底平了西羌,那卫韵就要向陛下建议恢复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制度了。

    不然不够封的。

    过月初一的大朝会,卫韵、荀彧、郭嘉这三位年轻人同时出现在了朝堂上,让不少老臣微带恍惚,随即便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有这三人在,大汉未来三十年还有何忧?

    刘协同样喜悦,郭嘉的大功,往回看,已经可以朝着卫霍去了。

    毕竟是平一族级别的对外战争,光武帝手底下那群人别管多横,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堪比留侯之智不是开玩笑的。

    最主要的是,郭嘉趁此事和段煨搭上了线。

    而今日,董卓也在朝上。

    不为别的,就是这个昔年有讨伐诸戎之志的大胖子要对郭嘉说一声谢。

    但是卫韵却从中抓住了机会。

    “陛下,臣启奏,郭少卿立不世之功,正是我大汉威服四方,辟易……”张温出列。

    “那老儿,你不会是建议陛下出兵吧?”董卓闻言,脸色一下子沉了下去,冰冷地看着张温。

    李儒那犹如毒蛇般的眸子更是一下子就盯上了张温。

    事出反常必有妖,是什么给了这群老物敢要兵权的?

    刘协暗笑。

    这样下去,只有两种可能。

    一,董卓怒而杀人,然后调西凉军入朝

    二,董卓感到威胁,调西凉军入朝。

    而一旦西凉军入朝,大事便已然定了。

    不管段煨靠向大汉是诈还是真心实意,大事都已经定了,因为吕布弃暗投明并非是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