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江山 » 第28章 元日之后的政事

第28章 元日之后的政事

    六部依次把比较重要的事务汇报完,就轮到九卿们了。

    首先出面的必然是九卿之首太常马日磾。

    一众重臣汇报完事务,天子便宣布了退朝,所有挂有“参知政事”官职的统统都去政事堂。

    卫韵来到殿门口,穿好靴子,等郭嘉、荀彧、程昱也穿好靴子,四人一起前往政事堂。

    “蜀地确是产粮极多,汉中大裁军之后,尽一郡秋收便提供了两百万斛粮秣……”

    今年汉中没吃到三十税一的福利,所以张鲁交上来的两百万斛粮食,既不影响朝廷声望,又帮了朝廷不小的忙。

    “太尉攻下的那几座县城,也收了几万斛粮食……”

    “有人知晓工部那些项目缺多少人吗?”

    “大致……缺个十万人?”

    “这缺口是不是太大了?”

    “没办法,先以各地农务设施为主吧。”

    “关中渠先放一放?这一放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捡起来了。”

    “以农务设施为主,不是直接放下关中渠。”

    四人就这么低声讨论着一路到了政事堂。

    “孝直?你怎么在这?”看到政事堂门口的法正,四人都是愣了一下。

    法正低声道:“蒙天恩,陛下希望下官借机听一听诸公议事,有些进步。”

    荀彧挺高兴:“善,孝直不可辜负天恩,我们进去吧。”

    “四位先进,下官还要候着。”

    程昱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他在四人中官职最低,却也因为年龄,一向是最稳重的那个。

    “既然如此,吾等先进,不要让人随意攻讦孝直。”

    法正充满感激地对着程昱点了点头。

    他不怕累,当官少有怕累的,朝会上动不动一跪坐坐大半个甚至一个时辰的。

    那么因为怕累而遭人攻讦,就更扯淡了。

    对于法正而言,宁可在政事堂外站一天一夜也不可能让人攻讦。

    好在不久之后,朝廷诸公就都到了政事堂,天子最后到,换了套衣服的天子带着法正走了进来。

    “诸公,我们依次论事,首先是吏部考功。”

    考功司司郎刚想出列,就被荀彧一眼瞪回去了。

    羽林禁卫充当苦力,将一箱箱的竹简搬了进来——太监可搬不动那玩意儿。

    这东西抄了许多份,诸位宰相一人一份,然后诸如荀彧卫韵这种在政事堂也算得上重臣的也是一人一份。

    位列首位的,自然是身为首相的中书令王允。

    去岁一整岁,王允都相当之忙,所以考功司的评价也相当高。

    其次,就是门下省侍中黄琬。

    对这位嘛,评价就一般了,毕竟自打卫韵成为了门下省侍郎之后,黄琬大部分时间都在摸鱼。

    考功司司郎,荀彧专门挑了个一点事也不怕的家伙,主打的就是一个得罪人。

    尚书省的两位宰相和太尉还有兼有录尚书事职的卢植,评价也都是颇高。

    毕竟除了黄琬这个臭老头,没哪个宰相会不勤于政事。

    随后便是六部尚书以及司隶校尉刘构和凉州刺史段煨。

    吏部户部的评级都相当高,荀彧和公孙让的功劳苦劳都不小。

    但是礼部的赵温,评价不高。

    刑部袁逢,评价不错。

    工部颜商,评价不高,他治下的工部,各项工程的建造速度不快。

    司隶校尉刘构,是汉室宗亲,本人能力相当不错,但评价中规中矩,朝廷颁布的政令都做的不错,但是没做出什么特别耀眼的成绩。

    不过嘛,司隶这块地方,能打理的不出大问题就很不容易了。

    凉州刺史段煨,评价很高,他将凉州一个苦寒蛮荒之地发展到可以自给自足,朝廷上有什么风波,地方上有什么困难他都没找朝廷伸手要过钱粮。

    再往下,就是九卿以及顺下的百官。

    卫韵今年的评价也不算高,他在岗的时候相当勤奋,问题是他在岗的时间不长。

    一众官员都是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考功司司郎,然后继续议下一个问题。

    户部的收支已经上来了,但是下一年的基本经费,各个部门要开始争取了。

    这是今天政事堂上最重要的事。

    包括荀彧在内,所有人都是开始了互相的对喷。

    吏部要准备科考、礼部要建造一些必备的祭坛和高台、兵部和工部更是消耗钱财的大户,一个要铸造装备,一个要建造各种工程。

    九卿部门里的太常太仆之流,也是一顿哭穷。

    他们也确实需要钱,尤其是掌管马务的太仆袁基。

    去岁因为朝廷一众文武官员的瞎搞,朝廷的马匹多多少少来去不定,太仆看着被交易出去的马匹都快疯了。

    刘协细细分辨了起来。

    他需要分辨出哪些钱花的是必要的,哪些钱花的是不必要但确实有用的,又有哪些钱花的完全无用的。

    这项工作比考功可大多了,因为考功的流程早在去岁便已经定下了大体格局。

    第二日,一众宰相和天子才将分析好的结果转给公孙让。

    还是主打一个抠,真要缺钱缺粮了,再申请,朝廷专事专办,特批钱粮。

    现在的朝廷,多拿一个子都心疼。

    工部缺的那些奴隶缺口,吕布从草原上带回来的奴隶可以填补一些,但也不能太过。

    这些草原人是相当出色的骑兵种子,现在朝廷二十多万大军只有凉州军万余骑兵和并州骑八千,但战马还富裕不少,根本原因就在于找不到更多的骑兵种子了。

    仅剩的那些,补凉州军和并州军那些个在边关时不时就战死的游骑兵就差不多了。

    而草原人不同,他们是天生的骑兵种子。

    实际上,去岁白马羌的羌王先零钵已经带着一众被破的羌人组建了一支名唤西羌猎骑的骑兵队。

    吕布徐荣都不太敢用这支军队,毕竟是异族组建,但是皇甫嵩用的相当顺手。

    先零钵亲眼见到了郭嘉如何三言两语就让一众羌族大小部落灭亡,也见识到了西凉铁骑的兵锋。

    皇甫嵩没有什么证据,但他见过先零钵的表情,他就知道,除非大汉重新虚弱下去,不然先零钵这头狼绝没有反叛的胆子。

    这里的虚弱,应该包括但远不限于郭嘉和皇甫嵩的死亡。

    西羌猎骑在蜀中的战役里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他们参战之后,皇甫嵩再次往徐荣那边输送了大半的西凉铁骑。

    与此同时,羌族人也没有全数被安排为奴隶,而是实施了“杀一批,罚一批,留一批”的政策。

    凉州给羌族人留了两个县城,不过嘛,对于那些愿意主动融入大汉的羌人,一直有优待政策。

    但是工部的事务在卫韵眼中是最重要的,甚至犹胜吏部户部一筹,所以他打算劝谏小皇帝,在确保吏部户部的人不搞事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提供给工部一些帮助。

    关中渠要放下,但是青京道不能放,青海湖到长安的那条道路影响到了商业发展和关中民生。

    小皇帝也能判断清局势,青京道是雪中送炭,关中渠是锦上添花。

    为了鼓励做工,小皇帝甚至拿出了盐当做酬劳。

    要知道,徭役那是无偿劳役,刘协拿出盐做酬劳,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是很快,大汉就不缺盐了。

    虽然这种操作的隐性影响很大,但还是那句话,现在的关中凉州可以任由小皇帝施展,因为谁的力量都没饱和,相反,朝廷借着军威和太尉皇甫嵩的忠心呈现出了说一不二的架势。

    那么……饱暖思淫欲。

    虽然百姓还没有饱暖,但是一众贵族和商人已经开始思淫欲了。

    这一日,渭水上。

    一艘画舫上,荀彧、卫韵、郭嘉、程昱四个实打实的颍川系大员齐聚于此,除此以外,还有法正这个皇帝的小书童和周瑜。

    除此以外,还有荀素和荀礼,这两个荀家的年轻人。

    画舫上,荀礼以熟练的手法温着酒,轻声道:“阿素,你莫要生气了,公达不愿来就不愿来吧。”

    荀素怒声道:“既然不愿入朝,如何不能明言?遮遮掩掩,不为人子!”

    画舫够大,两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荀彧也听不见,不然少不得一顿训斥。

    荀礼无奈摇头,转移话题道:“吾倒是想看看,那曹阿瞒到底有何水准,能使公达投效。”

    “不止,还有戏志才。”荀素面色不善。

    外人都说朝廷有俊杰万千,就连皇帝陛下身边的小书童法孝直都能给一县做好未来谋划,如何振兴农业,如何吸引商人到来……

    更别说如荀彧卫韵这般大才,一个新年佳节,多少政事,被几人不消五日便尽数解决。

    但荀家的两个年轻人却知道,每日荀彧挑灯夜战到子时乃至于丑时,转日卯时就要起来直奔皇宫或者政事堂,连夫人和孩子都见不了多长时间。

    现在嘛,也就是还好元日已过,一众官员都放松了下来。

    元日之时,小官自然休沐,但如荀彧这样的,却只有更忙。

    “安年搞这些确实是一把好手。”郭嘉靠在窗旁,端着一樽温酒,抿了一口,狠狠地呼了口气。

    这是卫晁搞的烈酒,不同于大汉以往的酒,这种东西,一般一壶下去也就可以趴下了。

    程昱捋了捋长须,呵呵一笑:“奉孝这怕不是在挖苦吧。”

    士农工商,卫韵在商道有如此成就,其实还真有人说闲话来着。

    郭嘉摆摆手:“郭某可没有士农工商谁贵谁贱一说,此四者于朝廷而言,缺一不可。”

    “奉孝此言甚透。”荀彧欣赏点头。

    周瑜倒是有些迷茫。

    他感觉书院系的风格跟他印象里有些区别。

    似乎更加……开放?

    若论常态,谁会重视那些不劳而获的商人?

    程昱对眼前这些人的情况看的是最透的。

    颍川书院年轻一代的人,多少都受到了卫晁的影响,也还好他没因为年纪大了而思维定型,也在卫晁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而周瑜,观念和卫韵郭嘉等人已经出现了不同。

    卫韵对此倒是不在意,浅浅地抿了一口果酒。

    “公瑾,到了婚配的年纪啊。”卫韵斜斜地靠在座床上,笑眯眯的。

    周瑜也不忌讳聊这种事。

    “家父正在庐江那边给吾寻良家。”

    “没有想过在长安这边找一个?”

    “这……终究还是父母之命。”周瑜对自己的婚事一向不太在意。

    卫韵有些可惜。

    荀彧沉声道:“你那同族兄弟,最近似乎很活跃啊。”

    “卫仲道?还可以吧,你要闲得无聊就压一压他。”

    荀彧沉默了一下。

    他的世家观念很重,这是卫晁所没能改变的。

    因此,对于颍川卫氏和河东卫氏的对攻,他一向不支持,只不过他没有涉足别人争斗的立场。

    郭嘉捻了捻手指道:“虽然我没刻意管他,但是据说他和曹阿瞒之流都有联系?”

    卫韵深呼吸了一下:“对。”

    “介意我试试他吗?”

    “放手去做,弄死最好。”卫韵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此人的厌恶。

    郭嘉也有些惊愕。

    “走啊,摇音楼里转转?”郭嘉突然对那所谓的关中第一风花雪月之地起了兴致。

    程昱无奈摇头:“你们年轻人去吧,老夫就不去了。”

    他既不擅长音律,也不喜欢舞女,去干嘛?

    周瑜想了想,站起身,准备跟郭嘉去见识见识。

    他对音律的信心相当强。

    洛阳曾有一位年轻名妓,名唤来莺儿,算算年岁,如今不过十八,同样极善音律。

    听说这位在董贼西迁长安时险些死去,好在有人救了她一命,将她又送到了长安。

    摇音楼分为四层,最高层是任由那些贵族富商们胡闹的地方,第三层到第一层都是供人边吃边看舞的地方。

    “刘侯,您大家大业的……这个,咱这……”此时,摇音楼的掌柜,正抹着汗,和一个看上去约摸三十多岁的威严男子恳求着什么。

    细细看去,那男子正是司隶校尉,鼓陵侯刘构。

    刘构摇摇头:“无需多言,唤出来大家,今日无事,唤不出,这摇音楼今日便砸了,你放心,砸多少,本侯赔多少。”

    掌柜傻眼了。

    这要是被砸了,损失何止那点装饰?

    接下来几日的收成损失算谁的?就算这刘构也赔了,那声誉损失算谁的?

    “鼓陵侯。”郭嘉缓步走近。

    刘构见到郭嘉,露出笑容:“少卿今日竟来了这摇音楼,却是此楼荣幸。”

    这话说的,好像摇音楼是你家的似的……

    郭嘉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