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昶世序 » 第三十章 异兽之鳞

第三十章 异兽之鳞

    时光匆匆,年关将近,余易踏足习武之途已有两月有余。

    看似习武不久,但余易的进步连父亲余渐鸿都大为咋舌,不忘感叹余易是得到了祖上荫庇,不然也不会有此卓绝的武道天赋。

    对于父亲的言论,只有余易自己才深知个中缘由,自己的武道一途进境如此之快,虽然自己艰苦的训练不可或缺,但佛门大师遗留的舍利子更是居功至伟。

    甚至舍利子对于自身武道实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常之人习武两月进境有限,但余易两月下来,浑身上下的气力已增至三十钧上下,已经触及到了蕴劲之境的最低门槛。

    现阶段,余易只需要迈出那艰难的一步,打破自身肉体的桎梏,从血气中诞生出劲气,就将在体内孕育出内劲之气,从未蜕变为一名真正的武者。

    余易自入冬之初便随父亲踏上武道一途,现已临近年关,至今也不过两月时间,其进境甚至直追习武已不下十年的乔安,现在两人都只需踏出那临门一脚,便能触摸到武道的第一个境界“化力蕴劲”。

    对此,余易心中也有论断,有着舍利子的襄助,再加上自身刻苦不懈的锻炼,自己的武道之途定能在年关前后,迈上新的台阶,超过村中年轻一代的武者自然不成问题。

    再过几日,便是年关,新春之际,对于家家户户来说,最为重要的事便是阖家欢渡年初之时的“始元节”,以“始元节”为起始,昭告来年的丰收平安,风调雨顺,借以迎来新的一年。

    持续两月的飞雪渐渐显出了颓势,寒冬岁月也将划上句号,即将迎来三春时节。

    自山腰村落而上山的余易终于在冬阳从大山中透出半张脸庞时登上了山顶,余易站在山顶上长吐一口浊气,双手轻抚掉从树枝上跌落到双肩的雪絮,看着山腰处依旧宁静的村庄嘴角露出了甜甜微笑。

    最难熬的寒冬时分已经过去,从消融的落雪便能看出现在已是寒冬薄暮。

    伴随着暖春到来的还有余易新的年龄,寒冬一过,余易也将迎来自己生命中的第十七个年头。

    几月的习武时光,让余易早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模样,一袭灰色长袍,袖口挽至臂处,露出如虬龙般的肌肉,古铜色的肤色在朝晖下格外耐看,坚毅的棱角使整个面庞让余易充满了阳刚之气,长期以来的习武历程让余易也不复之前瘦弱的形象。

    眉宇之间的深沉与那深邃黝黑的眼眸,无不透露着一种慑人心魄的气势,嘴角微笑的弧度恰到好处,冷峻之中带着一抹柔色,余易在这寒雪天矗立山顶如亘古至此的景色一般。

    登上七八百丈高的山峰对于现在的余易来说已不费吹灰之力,俊秀脸庞上没有丝许汗迹。

    余易微闭双目,感受着天地中的朝气,刺骨的寒风并没有有让余易感到一丝不适,反倒是让余易更加喜爱这置身于天地间苍茫一粟的感觉。

    此次上山,余易随身背着背篼,背篼中有着镰刀锄头,更有着祭祀所用的五色钱,禅香等物,不为其它,是为了去到度厄古寺中祭扫塔林。

    每年始元节前夕,白老大人都会前往度厄古寺为众位先辈修葺清扫塔林,供拜先师,悼念在黑蛇一战中逝去的先驱们,四十余年来,从未间断。

    这本该是白老大人亲为之事,但在入冬之后,白老大人抱恙在身,行动多有不便,再加上积雪覆盖,已是难以上山,只得嘱托余易代自己前往古寺中。

    余易从白老大人口中了解了度厄古寺的过往之后,对于白老大人的嘱托,亦是欣然应允,未做推辞。

    毕竟在余易心中,对于在古寺与黑蛇争斗中而逝去的众多僧侣们,常常抱有一颗崇敬之心,正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村庄的安宁。

    平时余易锻炼也只会在村庄周围,并不会深入山林,寒冬渐去,积雪逐渐融化,余渐鸿才允许余易上山。

    冬天的大山里危险太多,厚厚的积雪覆盖着道路,稍不留神,便会一脚踩空继而跌落山崖,更有着慌不择食的野兽,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余易不断精进的武学造诣,半年时光的刻苦锻炼下来,重达三十钧的石锁已经在余易手中轻若常物,一身力气,直追父亲余渐鸿。

    而对于二十八路“大正长势”,余易已达到了措置裕如的地步,除了尚缺实战经验之外,各路式法在余易手中已是挥洒自如,就算是遭遇到了野兽,也能从容应对。

    正因如此,父亲余渐鸿才会同意余易上山。

    而曾经被余易救起的林昭廷早已离开了村子,余渐鸿本想着等过了寒冬时分,道路上的积雪融化之后,将林昭廷护送到福山镇。

    但林昭廷在醒转之后的第二天,便不辞而别,离开之时,一家人皆没有察觉到动静,更没有留下任何音信,等到余渐鸿追出村庄的时候,雪地上根本没有林昭廷的踪影。

    虽然余渐鸿大为恼怒林昭廷的不辞而别,但也无济于事,只当是林昭廷不愿麻烦自家,所以才会不辞而别。

    而关于那块拾到的奇石,余易率先向白老大人进行请教,但素来见多识广的白老大人对于奇石的来历也犯了难,也给不了余易一个准确的答复,只得让余易再去请教他人。

    无法,余易只好向父亲请教,对此,余易也未抱有希望,父亲余渐鸿虽然不能确切的说出这块奇石的来历,但也有着自己的推论。

    在父亲推论中,这块神异的奇石甚至不能称之为石,应该是是来自于某种未知的异兽身上的鳞片。

    这一结论,让余易惊诧莫名。

    父亲言来,在早些年,自己曾在市集上见过一块与余易手中奇物形状相当的鳞片,只是那块鳞片未有这般大小,也不具有神异之处,只是一块普通的鳞片,被售卖之人权当做是一块装饰之物以作售卖。

    这种鳞片状若月牙,在形质上便区别于异兽身上其它的普通鳞片,被称之为护心鳞,乃是异兽浑身上下独一无二的一块鳞片,极其珍贵。

    而透过光芒,能看出其中不断游走的荧光,在余渐鸿推测看来,这块护心鳞刚脱离异兽不久,自然残留着异兽的生命气息,正是因为残留着这种生命气息,才让这块护心鳞散发着温热质感。

    在父亲的言论中,护心鳞乃是异兽身上极其特殊的存在,如果异兽不遇生死交替之危机,万万不会让护心鳞脱离自身,护心鳞乃是强绝异兽抵挡生死灾厄的最后底牌,护心鳞脱离本体,便证明这头异兽已是处在九死一生的局面中,只怕是凶多吉少。

    群山广袤无边,能拥有巴掌大小护心鳞的强绝异兽,身形自当是壮硕无异,而能逼迫这种异兽动用护心鳞来祛除生死灾厄,自然是面对着凶险无比的形势危急当中,自可见,群山之中潜在的危险不在少数。

    种种解释,也让余易笃信了父亲的推测。

    而后,余易也在心中对这块护心鳞片产生了各类联想,也曾思虑,这块护心鳞会不会就是从当初那块黑蛇身上脱落的?又是何种生死交替的危急让黑蛇动用这块护心鳞来抵挡灾劫?如果黑蛇动用了珍贵至极的护心鳞来躲避危机,那么现在的黑蛇是死是生?生栖何处?死亦何处?

    如果不是来自于黑蛇,又是从何种异兽身上掉落?而这护心鳞掉落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是否表明村子周围还盘踞着另外一种不为人知的危险异兽?

    如此种种,余易也找不到答案,也只好作罢。

    一段时间以来,余易对于这块护心鳞的钻研从未停止,这块护心鳞片也是充满了神异,长久以来,其中的温热之意未减分毫。

    用火烧过,也用水浸过,这些都不能改变护心麟的形状,仿佛具有避水驱火的神异。

    余易也用尖刀割刺过护心麟,虽然会留下印记,但不消片刻,便会自动复原,这也让余易更加笃定了奇物中具有生命气息,应该就是来自于异兽。

    贴身佩戴,则能让人明心静气,对于余易武道一途的修炼来说也是大有裨益,更能避尘驱虫,摒弃外界微妙之物的干扰。

    也能预示气象变更,来日如遇吹风鸣雷,飘雪落雨,护心鳞内部的荧光旋即便会出现变幻,其中荧光形散亦或聚,是成团亦是游零,每一般变化,都会预示来日气象。

    多日的观察下来,余易也渐渐摸清了护心鳞其中荧光的变化,也知晓了荧光变化所预示的含义。

    此时,朝阳越爬越高,将整个天地照的熠熠生辉。

    余生静息片刻,便挥拳演练起了式法,这套式法正是父亲余渐鸿所授的“大正长势。

    “大正长势”乃是军旅将士们所习练的拳法,整套式法刚柔并济,攻守相益,取其刚阳之时,讲究的是直来直去,以最凌厉的招式攻击敌人的要害,以最迅捷的动作取敌人的性命,取其柔和时,防守亦是滴水不漏,万物难近其身,怀柔其里,攻杀于表,“大正长势”也被称之为最正统的杀伐之术。

    “唰唰唰……”

    起手间,余易挥拳所带起的风如龙啸一般,未见其形,拳风已至。

    右拳刚出,左手化掌紧接其后,身形合一,上下兼备,前突后御,浑身宛若一个铁桶,滴水不漏。

    拳脚一体,前有直拳攻来,雷霆万钧之势不可阻挡,后面鞭腿接踵而至,暗藏杀机,一掌一拳,各种招式纷至沓来,让人防不胜防。

    一招一式带起的拳风呼呼作响,更为余生增添了几分勇猛之意。

    “砰……”

    余易一拳狠狠地击打在树木上,足有大腿粗细的枝干被拳劲洞穿,显出一个头颅大小的洞口,木屑飘扬。

    “咔嚓,”余易收起拳势,站立在地,而一旁的树木缓缓从中断裂,倒塌而下,停留在枝叶上的雪絮也没了安身之所,纷纷落下。

    少时间,二十八路“大正长势”被余易习练完毕,见其成效,余易嘴角难得泛出满意之色。

    对二十八路式法的不断摸索下来,再加之有着舍利子的辅助,父亲余渐鸿的无私教导,余易早已有了超越常人的心得体会,从内劲运行,到气血流转,每一纤毫之处尽被余易完全掌握。

    现在余易的当务之急便是在体内孕育出劲气,方能将二十八路“大正长势”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余易额头虽有丝丝汗迹浮现,但整个人却显得愈加神清气爽。

    自从下定决定习武以来,每日拂晓刚至,余易便会独自习练式法,锻炼体魄,任是酷暑寒冬,亦或者刮风下雨,皆是雷打不动。

    就算是家中真准备举家搬离村子,往后也不再上山捕猎,余易也没停下习武的脚步,积跬步,方能行千里。

    余易此时体内血气充盈,一股浑厚的力量在体内运转,不断地滋润着脉络血气。

    拳脚间,每一次迸发的力道远远超出了身体三十钧的极限,那浑厚的力量已然超脱了人体强身的桎梏。

    余易轻握手掌,感受着充斥在身上的力量,满意之色溢于言表。

    “大正长势”式法练至大成,带给余易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体内血气充盈,犹如一团烈火在体内燃烧,汹汹不绝。

    这股浑厚的力量仿佛随时都能破体而出,这也是体内即将诞生出劲气的征兆。

    余易随手一式“白红掠日引”打出,便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体内的力量浑厚至极,达到了足有三十钧的程度,这也是父亲口中的人体桎梏。

    如若不是余易已经练就了强绝的体魄,身体内这股浑厚的力量随时都会如脱缰野马一般,不受自己的掌控。

    这股力量如若处置不当,将会对身体造成难以预估的危急局面,就像父亲余渐鸿所言,木桶终究只有那么大,也只能承载一定量的水,水多则无益,反而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而余易恰恰此刻便面临着如此局面,只有将气力转化为劲气方能破解当前局面。

    身体中舍利子散发出的那股热意给余易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让余易拥用了强绝的体魄,浑厚的力量,让气血在体内经络中流转,源源不断。

    还有一些隐于暗处的好处是现在余易不能体会到的,如充盈的血气在身体各个脉络中运转,能不断提升着余易体内经脉的韧性,余易体内的脉络在血气一次又一次的运转中更是逐渐扩宽。

    后者的带来的益处更是不可用言语表述,如果余易以前体内的脉络如小溪,现在开始便向河道演变。

    倘若余易要是能在体内修炼出劲气,那么孕育出的劲气也将远超于常人。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体内能容纳更多血气,更多的力量,何愁小溪有朝一日不能演化成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