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昶世序 » 第四十三章 心之所寄,即是良人【求推荐,求收藏】

第四十三章 心之所寄,即是良人【求推荐,求收藏】

    “这些济天道的人员,到底是什么人?居然会让父亲如此忌惮?”余易看着船舶渐渐远离,心中泛起疑惑。

    “不行,我绝对不能放任不管,父亲既然特意嘱咐过,便表明这其中定有蹊跷之处,稻草和姨娘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万一有危险,她们肯定不能应对。”

    “如果这渡船只是顺便搭乘了这些济天道的人,这还好说,只要稻草母女两人能平安到达濉阳郡,转乘去往清成郡的渡船,那一切都好。”

    “就担心这些济天道的人同乘一船是另有目的。”

    “我得追上去看看,明知稻草母女两人可能遭遇危险,而我却坐视不管,这种事,我干不出来,”沉思片刻,余易在心中立马做出了决定。

    余易立马朝渡口跑去,想搭乘另一艘去往濉阳郡的渡船。

    到了渡口时,船夫张老三正准备撑杆离岸。

    “嘣……”

    余易一个飞跃,越过撑杆的张老三,稳稳落在了船舶后尾上。

    “小哥,你这是……”张老三稳住身形,见是熟悉的余易,连忙问道。

    “临走前才记起,濉阳郡还有件事等着我去办,还望老哥不要见怪,”余易担心张老三的渡船也与济天道有所牵连,便随口说道。

    “小事,那小哥你且上船坐稳了,起船会有颠簸的,”张老三笑着提醒道,似乎浑然不在意之前的事。

    “对了,船家,这船什么时候能到濉阳郡啊?”

    “这就得看天公作不作美了,如是天气晴朗,不刮风不下雨,只需一昼两夜,在后天清晨之时便可到达濉阳郡,”张老三说道。

    余易点了点头,径直进入船舫内坐下。

    船内乘客不多,三位壮汉以及爷孙模样的两人,分坐两处。

    三位壮汉皆是一身劲装,分坐在船头处,有说有笑。

    余易进入船舱后,三位壮汉只是朝着余易轻瞥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继续笑谈了起来。

    三人在打量余易的时候,余易也微不可察地打量着三人。

    三人一身腱子肉,虎口结了一层厚茧,衣摆之下,隐隐能看见藏着的利器。

    这三位壮汉,一看就是练过武的练家子。

    余易也知,就凭三人的装束,一看就是不宜招惹的人。

    行走在外,尽量避开不可知的危险,余易便选了处远离三人的位置坐了下来。

    坐下之后,余易将目光投向了爷孙模样的两人。

    年级大的老者一身干净得体的素袍,脸庞上仅有几条皱纹,胡须悠然垂落,如一个老学究样,颇有仙风道骨的意味。

    而在老者身旁的少年,十三四岁的模样,浑身上下充满了朝气,一双灵动的眼睛一直跟随着余易。

    这爷孙两人两人一看便是随和之人,余易率先微笑点头,以示友好。

    老者轻轻颔首回应余易,也没有开口的打算,老者的目光在余易身上停留片刻后,便倚着舫柱闭目小憩。

    少年见余易表露出善意,则表露出了少年心性活泼的一面,连忙挥手回应着余易,少年还想同余易开口问好,可望了望一旁的老者后,又觉得自己的行为可能过于冒失,便打消了这一举动。

    一路无话,渡船顺着濉河支流一路往上。

    两岸的高山也渐渐变低,越是远离福山镇地界,便越能感受到暖春的氛围。

    始元节渐入尾声,村子周围的山巅上仍是白雪皑皑,此处的河山却已是花草渐盛,杏雨梨云。

    夜幕降临,渡船摇曳于河流之上。

    戌时时分,已是夜色如墨,经过两个时辰的航行,河流两岸皆是平原之地,一眼望去,纵览无余。

    如果在戌时之前,渡船未能驶出群山,进入平原地带,那船夫张老三只能靠岸停船,等到拂晓天亮时分,才能再次起船。

    山地河流有着众多暗礁与湾道急流,夜晚行船,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乱流之中,极为不妥。

    而平原地势平缓,河流水势平稳,借助着月光照影,仍能看清河流,这也是张老三能在夜晚行船的原因。

    “大哥哥……大哥哥……”

    倚在舫柱沉沉睡去的余易被一阵呼唤惊醒,睁开眼来,余易便看见那位少年正扯着自己的衣袖。

    “怎么了?”余易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望着少年问道。

    “我看大哥哥出行在外,身无旁物,孑然一身,同乘一船,即是彼此的缘分,我这有些干粮,赠与大哥哥,可以拿来充饥,”少年拿着粗粮面饼递到了余易身前。

    “谢谢,谢谢……”余易本想拒绝,但摸了摸肚子,饥饿感十足,便顺手接过,连声道谢。

    “举手之劳而已,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少年挥挥手,一脸洒脱之相。

    “大哥哥,我叫单淳,你叫什么名字啊?”少年见余易收下了干粮,也变得熟络起来,靠着余易坐了下来,攀谈起来。

    “单淳……这名字可真有意境,看来为你取名的人,定是满腹经纶之人,”余易轻笑着说道:“我叫余易。”

    “这是我师尊给我取的,我也觉得蛮好听的,”单淳撇着嘴,一脸得意之色。

    听了单淳的话语,余易将目光投向了对面的老者,余易以为这儒雅的老者便是单淳的师傅。

    老者仍旧闭目眼神,并未在意余易和单淳的交谈。

    “这是我的师兄,可不是我的师尊,”单淳朝余易轻声提醒道。

    “哦……”余易神情略显诧异,旋即点了点头,面露尴尬之色。

    “这单淳谈吐不凡,其师兄亦是气宇卓绝,应该是出自于大户人家,”余易在心中呢喃道。

    “余大哥,你是哪儿的人士啊?”

    “我就是这福山镇人士,你呢?”余易望向单淳问道。

    “我居住的地方有一片很辽阔的大泽,名叫云漓大泽,我就住在云漓大泽的旁边,”单淳说道。

    “云漓大泽……云漓大泽……”余易在心中反复默念着,发现自己根本就没听说过这处地方。

    “云漓大泽应该离这里很远吧?”余易轻声问道。

    “不远,不远,云漓大泽也在这濉阳郡的地界内,如果从濉阳郡城出发,不过半天的时辰即可到达,”单淳挥了挥手,连声说道。

    “那你怎么会与你师兄到到福山镇乘船呢?是始元节探亲访友吗?”余易咬了一口干粮,随口问道。

    “那倒不是,主要是在云漓呆腻了,想出门到处看看,我央求了师尊好久,师尊才同意让我随师兄出门游历,福山镇只不过是游历途中的一个地方罢了,”单淳如是说道。

    “那你师尊一定很宠你吧,不然也不会让你在这样的年级就出门游历的,我长你几岁,这才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余易轻声说道。

    “时局动荡,再加上我这个年龄,师尊肯定不放心我一个人出门游历的,主要是我师兄厉害,他能护我周全,有师兄在,那些宵小之辈根本不敢靠近的,所以我才敢到处游历,”单淳将目光牵引到老者身上,向余易示意着。

    “喔……”余易发出惊疑之声。

    单淳随口一说,透露的信息很多啊。

    “咳……咳……”这时,闭目养神的老者轻咳两声,侧了侧身子,继续小憩,这声音似是无意识而为之。

    “余大哥,你第一次出远门,是要去往何处啊?”可单淳却缩了缩脖子,被师兄吓得连忙转移话题。

    “我准备前往濉阳郡城,有一件要事等着我去处理,”余易想了想,并没透露实情,随口说道。

    “单淳,那你和你师兄准备继续去何处游历?”余易问道。

    “说不准,遇到合适的地方都会去游历一番,游历主要是想长长见识,接触接触各处的风土人情,”单淳挑了挑眉,轻声说道。

    长夜漫漫,有着单淳在一旁与自己闲谈,第一次孤身在外的余易也没觉得不适。

    两人话语投机,你一言我一句,时间匆匆而过,两人的关系也愈发熟络起来。

    子时刚过,船夫张老三便寻了一处安全的停靠之处,将渡船停下。

    人总归是要休息的,船夫张老三也不例外,在休息了两三个时辰后,张老三才会继续起船。

    渡船不再颠簸之后,困意阵阵袭向余易,终止了与单淳的闲聊后,余易倒在座位上沉沉睡去。

    等到再次起船之时,朝阳已是辉映长河,波光粼粼,犹如黄金斑斓,河鹭飞腾,煞是好看。

    摇曳的渡船让余易清梦破碎,悠悠醒转后,余易发现船舫内除了自己,便只有那三位仍在熟睡的壮汉,而单淳和他的师兄早已不知去向,自己的身旁则放着一个牛皮纸包裹。

    余易翻开牛皮纸,发现里面是几块粗粮面饼,应该是单淳临走之前留给自己的。

    “老哥,这两位船客怎么不见了?”余易起身走到船尾,向船夫张老三打听起单淳和老者的下落。

    “昨晚靠岸没多久,这两位船客就离开了,那会你刚睡着,他们也没叫醒你,至于离开的原因,他们并没说,”张老三说道。

    “好吧,”余易点了点头,见问不出缘由来,只好重新回到了船舫内。

    路途上没了单淳在旁,余易也感觉到了一丝枯燥乏味,望着两岸的风景怔怔出神。

    至于那三位壮汉,依旧在一起谈天说地,从未与余易有过交集。

    百无聊赖之际,余易想起了稻草回赠给自己的月光珀,一路以来,都没来得及查看。

    掏出月光珀,几个娟秀的字体镌刻其上,灵动异常。

    余易又看了看月光珀上的系带,被稻草用红绳编织而成,红绳里面则是青丝缠绕。

    “行之所系,自有天成、心之所寄,即是良人。”

    余易看着这十二个充满了深情厚谊的字体,少年的心在这一刻有了一股从未有过的悸动之感。

    悠悠少年心,昭昭趁华年。

    “稻草,这就是你表明心意的方式吗?……”余易紧紧攥着月光珀,一脸的迷茫无措。

    大半年的时光相处下来,对于稻草,余易是有着好感的,但也只是单纯地将稻草视作妹妹看待,从未想过相守之事。

    余易脑海中浮现起稻草那张稚嫩而又羞涩的脸庞,一时之间,心中平添一丝挂怀。

    其实,父亲余渐鸿仍未向余易提起过两人的婚配之事。

    几日以来,事故连连,婚配之事也一直被余渐鸿搁置在旁。

    但在此刻,余易联想起那晚稻草脸红的模样,写有稻草生辰八字的布匹,以及父母与姨娘的谈话场景。

    少年的朦胧之心就算是再迟钝,也泛起了一丝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