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画龙点睛?要加钱哦 » 第5章 卖画不犯法

第5章 卖画不犯法

    “走着!有什么不敢的,卖画也不犯法!”

    一路无话。

    老者的宅院就在靠近旧县署左侧。

    三级青条石台阶,两侧是斜坡垂带石,后面是二根朱红的石柱已落满灰尘;两旁抱鼓石上的狻猊,因为头部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削去显得有气无力;广亮大门两边的木雕脱落的斑斑朱漆,似乎在述说着庭院昔日的辉煌。

    开锁进门,没有异常。

    午后的小院,宁静。

    迈过一尺多高的高木台阶,真有种进入深宅大院的感觉。

    三进或四进的四合院,连门楼都是宽敞的,足足的二十几平方米;门楼对面是长约五六米的影壁,中心处菱形的文财神李诡祖惟妙惟肖,把大院和内宅隔成两种世界。影壁前是一个二米多宽的鱼缸,这让牛志强想起故宫的大金缸。

    明亮典雅的小院,古色古香。

    牛志强和许健还是头一次进这么气派的老宅,自然有些忐忑不安。

    老者将二人让进大门左首的一间书房聊过二句,便起身去后宅准备钱款。

    书房中有一个八仙方桌和一个书桌,除两大书架书之外,还有一套同文书局版的《二十四史》。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古籍,“四书五经”之外,还有《资治通鉴》、《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十通”,有段注《说文解字》等等。书桌靠墙,墙上挂着一幅孔子像。书桌上除笔筒、砚台等“文房四宝”外,还有一条木板,约三厘米宽、一厘米厚、四十厘米长,被漆成朱红色,是预备给老师打学生用的。

    八仙桌上高寸许的宜兴正方紫砂茶海,四角嵌着菱角形的和田玉;正方形的茶壶,底、盖、嘴和把,全部都是整块的和田玉镶嵌,壶身各面各是一幅浅刀雕刻的兰花;左右六个下玉上砂的品茶杯上也是浅刀兰花,高贵。和田玉和宜兴紫砂,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热胀冷缩的比例不尽相同,既要保证烧制时不能掉膛又要保证使用时不能渗水,可见制作工艺之高令人惊艳。

    许健拎起一个茶杯握在手里把玩着。

    牛志强继续观察室内摆设:屋正中间,是一个汉白玉底座,上面是一米见方20厘米厚的汉白玉石碑。

    老者将二叠人民币递给许健,许健用手指弹了一下直接装入贴身内衣口袋。

    “小兄弟:还是数数好,亲兄弟明算账。”

    “不用。”许健说。

    老者沏上茶,分别倒上一杯:“小兄弟,哪行发财?”

    “这不去年工艺美院毕业,在古文化商城租了间门脸,想挣点钱结婚。”

    “那我问句不该问的话,你俩人不要过意。”

    老者看着许健:

    “那张大山的画,是收来的,还是家里祖传的?”

    “当然是祖传的,我爷爷当年可是咱们津城市湖社第一届国画传习所的学生;好像是31年,对是31年那届。就在现在的中山公园上课,后来便加入了湖社,好像还听说在京都,南京和日本都展览过,好像还获过什么奖。”

    “加入湖社后,我爷爷经常去京都参展和参加一些自由聚会,就如同现在的笔会一样。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有次在金爷金月楼家聚会,当时有二三十人,酒席后张大山当场给我爷爷画了这张画。”

    “自从得了这张画,我们全家跟眼珠似的一样爱护;夹在一本杂志里,外面还包了三层报纸;怕丢啊,就藏在我们家阁楼的房顶上。唐山大地震,家里房子震裂了,都舍不得卖;你说珍贵不珍贵!”

    “之所以卖画?是想有了成本好多收些字画,再租个大画店,扩大经营,也好挣大钱;征得父母同意便去卖画。但又不敢在古文化商城卖,怕认识的人笑话。这不在收购部遇上那个老王八蛋,非说是假画;我们家祖传的画,我不知道真假?你说是假画,假画你还收,这不明明是骗人吗!再后来便遇到您了。”

    牛志强想笑,但又不能笑:许健把张金泉的经历全部嫁接自己爷爷身上,有的事和没有的事的像迷糊汤似的一股脑灌下,老者听着也是似信非信,辨不清真假。

    每一张书画,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

    或喜或悲。

    讲好故事,便是寻到了最好的买家。

    据说有家古玩店要招聘一位服务员,老板拿普通的一个牙签问应聘人员这是什么?第一位答:牙签!不录用。第二位答:老板拿着的牙签。还是不录用。第三位答:拿破仑用过的牙签!老板听后高兴地大喊:双薪双薪!

    这就告诉人们:要想干好经营,必须要有开光的嘴。

    牛志强自愧不如。

    虽然对许健的夸张颇有微词,但为了生意,只好选择无视。

    老者问:“你们知道你们骂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吗?”见二人无语,继续说:

    “此人姓吴,人送绰号‘二百元’。为什么叫‘二百元’,咱一会再解释。老吴原本是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书专家、古文字和训诂学专家;因为种种原因被打成左派,下放到咱们这儿的古旧书店;妻子离婚了,跟儿子一块生活,82年才刚刚平了反。”

    “你们知道81年中国书局出版了一套二十五史,有《史记》、《唐书》、《宋史》一直到《清史稿》,整整二十五部史书,完整记录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历史;老吴就是专家组成员,负责标点断句,从这点上看在历史上也是功不可没的人物。人虽是固执偏激,但不是坏人。”

    “老吴在收购部干了二十多年,每次收购的价格都不会超过200元;纯金的‘开元重宝’,收购价格3元;汉高祖刘邦夫人吕皇后的‘皇后行玺’玉玺,收购价格20元;被称为‘宋词双璧’的广信书院刻本《稼轩长短句》,收购价格50元;大家都以为老吴业务水平不精,不敢收200元以上的好物件,不明缘由于是送了个雅号‘二百元’。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是因为上级领导给他的付款权限最高只有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