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画龙点睛?要加钱哦 » 第23章 本命年

第23章 本命年

    牛志强和许健收拾着桌面,牛志强问:猜,中午三人喝了多少?

    “总共不到三两,我早掐着量了,下午都有事干谁会拼命喝;挣钱比喝酒爽,不用说谁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我瞄了,宣纸店老板整个一斤来着玩似的,当兵的都能喝。说半天,他姓什么?”

    “没喝之前我还真的想着问,可一听‘辣不怕’和‘不怕辣’,光顾着笑忘问了。要不古人云:酒要少喝,事要多知。”

    “不对,古人是这么说的:中午少喝,晚上可以放开。”

    “去。”牛志强,举起手做了个枪毙的手势。

    叮叮叮!电话铃响,这是开业以来,打进来的第一个电话。许健蹦蹿着抓起听筒。

    “许健,我是大姨哥,你那还卖画吗?”对方是许健大姨的大儿子。

    “卖啊大哥,不卖画还打算让我去卖咸带鱼。”

    “卖咸带鱼了,好、给我留五斤,晚上我去取,要本地带,不要头尾光中段。”

    津城人说话就是逗,跟说相声似的;听俩人聊天,拍下说评书的惊堂木,就是开讲。

    “大哥,别逗闷子了,什么事吧?”

    “我车间一个同事,想春节前结婚买张画……”

    原来许健大姨哥同车间的同事,小伙子属虎的二十四岁,春节后的本命年,本准备五

    一结婚。对象比他小一岁,属兔。结婚,天作之合,这不是好事呢。可不知女方家里人听那家大仙说的男人本命年结婚,属什么的就会变成什么,本来女方属兔就个子小老实,全身重量没有老虎半个后腿重,加上又是食草动物常受欺负,男方又是本命年结婚那就更厉害了,结婚没两天一犯性儿,一张嘴把女方吃了都不够顿打牙祭的,吓得女方父母非逼着断了不可。最后商定,结婚不能本命年结,要么晚要么早。

    本命年结婚属虎的变真老虎,属鸡的天一亮全站在马路边上伸长了脖子打鸣,笑话。

    女方提出条件,男方必须答应,要不然女方更觉得男方强势;万一不顺心婚不结了,也谁哭去,最后两家商定腊月廿八结婚。日子是定了,可原计划却乱套了。本来定好一张2乘4尺的竖式《喜鹊登梅图》,和一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联加上配框,订好是420元;可一改日期提前了,人家画店非要再加一百元不可,理由是说请的画家活太多忙不过来,提前就得加钱,要不然画家不给画。

    女方是腊月生的,又叫什么冬梅;也知道对联不是喜联,不配套,但现在人家不乐意结婚,咱不低三下四求着女方吗,爱写嘛就写嘛吧,她就是让写“西王母娘娘下凡”,咱也得顾办。

    多加一百元没事,拿得起;一辈子结次婚,也不差这一百二百的,关键是心里窝火。

    刚才说闲话,我一听正好你也是卖画的,问问你要是有“喜鹊登梅”画和对联,就买老弟你的了。上家是420元,便宜不便宜没事,只要有就行。

    《喜鹊登梅图》大众题材,有倒是有,但是画轴不是配框,也不要紧,上下天地杆一裁,正好装框。至于对联,更简单,当场书法表演。

    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民间传说七夕人间所有的喜鹊都会飞上天河,搭起一条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见。因此喜鹊登梅寓意吉祥、喜庆、好运的到来。喜鹊叫声婉转,有吉祥鸟之称;梅,古代又称为“报春花”;喜鹊登梅,则喻为喜事连连。

    最后,许健与大姨哥商定,下班带同事一块来店看画看字,再决定买不买。

    接完电话,许健伸出胳膊奋力在空中一挥,狂喜道:“咱终于来买卖了!”

    其实,许健在接电话时牛志强在一旁听得明明白白,不用再详细介绍。没说一句话,找出几张价格较高的梅花纹蜡签对联纸。

    蜡签,又叫蜡染书签宣纸,基纸由手工硾制后经多次手工蜡染而成,原为皇家贡纸。

    “写什么体?”

    “我想想啊:还是欧体吧,吃功夫、耐看。”

    二十分钟后,牛志强将刚写好的对联挂在墙上,自己站在远处看了半天,找不足。

    蜡签纸,就有这样的好处,刚刚写完的字墨迹还未干,墨汁绝对不会往下流,更不会染黑下一张纸。而且书写后,因纸上含胶会透出墨色反射出淡淡的荧光。这就叫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好处。

    “别看了,再看一会儿,就舍不得卖了。”

    “为什么?”牛志强不解。

    “自己孩子自己爱。”

    “知道那不足吗?”

    “那不足?”

    “没有喝醉,吃醉就写得更好了。唐张旭观孙大娘舞剑器,醉打蒋门神;李白斗酒诗百篇,给杨贵妃捶后背。”

    “你可别瞎说,瞎说后张旭孙大娘蒋门神李白杨贵妃组团去阎王爷那告状,说与事实严重不符,告你诽谤罪。”

    张旭,著名书法家,为颜真卿之师。自称:“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韵。”张旭每次饮酒喝醉时就写草书,挥笔书写时边大喊大叫,边将头部浸入墨汁中后就用头部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张疯子”。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部写的字,神采飞扬别有神韵,是醒后无法书写的。

    不过,因文字记述较为简单,无法分清是头发还是用包括头发的头部,史无定论。

    “对了,一下午咱们好像一套春联没有卖,看来还得想办法。”

    “下午卖了,五套。你想想……喝酒时你卖两套,刚我又卖了三套。这不五套吗!”

    “前两年,也是一进腊月,疯传明年是寡妇后,结果津城市大街小巷,所有准备明后年结婚的和不准备马上结婚的,全都呼啦啦的齐齐迅速结婚了;那年腊月最火的是酒楼、爆满的饭店,那一阵无论长得丑的没有人要的独身小伙子,齐刷刷的全都结婚。我们家门口左边何大爷的儿子,高中没毕业,愣找了个外地的大学生结婚了,那一年是解决光棍小伙子的幸福年。”

    “要不,咱也造个谣:说春联贴门上,消灾解祸,蚊子不咬。”

    “这不用你造谣,古人就认为贴春联交好运。”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春联。

    春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后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贴春联、贴门神的风俗,主要目的还是祛鬼和辟邪,祈福和吉祥。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据说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开始古人在立春之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表达了一种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怎么着,实在不行咱哥俩上街演讲,给大伙普及贴春联的好处,然后再现场书写现场卖,肯定买的人乌泱乌泱的。”

    “我看,这着行!”许健说:“这就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