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星记 » 第十六章 乱题

第十六章 乱题

    …

    此时已经快到午时

    原来人进人出的望月楼已然在太子近侍的一声令下趋于平静。

    圆楼中只传出众人故意压低的交谈声。

    一般国朝大典开始前,都要有一场歌舞作为开场,而望月楼论道虽说不是国朝大典,但是每年论道开始前,自然都有安排一场歌姬大舞,待场中响起舞乐声响时,也就意味着离论道开始已经不远了。

    李年腹中自然也是歌舞齐鸣,早上虽说被胖三娘灌了一碗鸡汤一个鸡腿,可架不住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而胖三娘这个京都百姓,又哪里知道一场学子间的论道,是不管饭的。自然就没有给李年准备干粮。

    此时李年又饿又渴。

    出师未捷身先死?

    就在这时候,旁边的候子期却从怀里掏出两个烧饼递到李年面前,嘿嘿一笑:

    “李兄莫不是没有准备午食?出来时便听家父讲,望月楼论道最是漫长,有一次更是辩到了月上中天,所以我出门时便带了一些干粮…”

    说着又从长廊上走过的小厮托盘上拿过两杯水。

    李年也未客气,道了声谢,就大吃起来。

    候子期一口水一口饼,含糊不清的说道:

    “李兄,你也是家中长辈让你来见世面的?唔,应当是,不然如何会与我们这些商贾之子同坐一处…”

    在此处靠着的,的确是都是商贾之人,都是花了大价钱买了贴子进来的,沿着长廊过去的人都是半蹲或直接坐在地上,脚上穿的都是各色不一样的棉鞋。

    而一群人前面自然是精致小巧的案几,或一人独坐,或两人一起,都是身着学子棉袍,白玉发簪。

    最靠近高台的几张案几上的几人,更是穿着华贵,桌上皆是燃着清香。

    “像李兄这个位置,可是极好的,此处只要歪头就可一览无余论道台的风景…”

    李年对候子期这个说法虽然表示认同,但也不觉得这个位置是个好位置。

    往前看是跨冰湖而过的栈道,往后看是紧闭的大门。这完全就是一条走道旁边,已经找不出来比这还次的位置。

    “大师兄,我想请问一下,这地儿这么大,底下的人,听得着台子上的人讲话嘛…”

    李年幽幽的说着,难不成大家都靠吼?那这不得成哑巴了。

    候子期显然很享受被一个读书人叫师兄,兴奋的回应道:

    “嗐,李兄弟你看见高台四角的礼官了嘛?那可是礼部郎官,专门负责将学子的话语喊出来,声音壮阔宏伟自然能将论道言论传于四方。”

    高台四角,四个身着礼服的人肃穆而立。

    人形传声筒,李年懂了。

    “这望月楼乃是京都一等一的消金窟,特别是春日之时,未央湖的荷花开放的时候,京都数得上的才子佳人,公侯权贵可全都会来此,去年家父曾带我来过一次,那场面啧啧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说起来,家父虽说号称南城首富,却私底下与我讲过,望月楼的明月夫人才是真正的首富,望月楼一年进账出账便有一千万两银子之多,我大魏一年的赋税也不过五千万两呢…据说京都的达官贵人在这望月楼都有长期的包厢,专门供他们来此赏月看花的…听说洛安的世家子来京都也是下榻在此…”

    没有理会谈兴正浓的候子期,李年只是在他喋喋不休的时候,时不时嗯一声,而脑袋里却开始思索起来赵仲来让他坐这儿的意味。

    按理来说,以赵仲来京都县令的权力,完全可以将他安排到前面去,为何独独还告诉他进来时一定要坐在何处。

    各权贵都带家眷来,立春不过五岁,怎么不带到此处来见见世面,反而是放在家中。

    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年正想着,眼神越过候子期的肩膀,一排过去都是身着华贵,却拘谨无比的半大孩子。

    不用说,这些人应当都是京都商贾大佬的孩子们。

    还真是世事无常,这要是换在以前那个世界,这些人应当是坐在楼上,而他自己估计也就还是在这个‘上菜位’。

    只是在大魏,商贾是投机取巧之辈,士农工商排得很清楚。

    …

    半晌后

    礼官的高声唱赞惊醒了还在发呆的李年

    声音宏大明亮,犹如暮鼓晨钟让人振聋发聩,低沉的声音回荡在四方。

    李年不禁感叹出声:

    “这简直就是配音演员的水准…”

    “敢问李兄,何为配音演员?”

    李年拍了拍候子期挤过来的肩膀,

    “就是好家伙…”

    “哦…”

    …

    望月楼顶房间内

    屋中罗列陈设都颇未精致,两鬓隐约可见几丝白发的魏太子面无表情的看着对面正胡吃海喝的青年,摇了摇头,说道:

    “二弟,莫要再喝了,若是父皇知道你出宫一趟便喝醉了,怕是少不了一顿板子…”

    青年模样的二皇子拿酒壶手一顿,俊朗的面容上已经泛红,双眼颇有些迷离,笑着应道:

    “大哥,你就莫要管我了。这论道可是你的主场,弟弟我不过是跟着出来玩耍的,平日里出宫一次千难万难,好不容易出来,自然是要喝个痛快这望月楼的莲子酒…”

    说着,又是举起酒壶直接对饮起来。

    “今岁你便可开牙建府,以后便可长居宫外了…”

    二皇子闻言放下酒壶,长叹一声,:

    “大哥,说实话弟弟是不想出宫的,老爹年轻时候杀得太狠,而今天下看似太平,可南有南蛮王,北有漠北王廷,落月国不去说,这些人一个个的刺杀不了父皇,还杀不了我一个护卫都不满建制的小小皇子吗?听说王廷女帝的清水监谍子无孔不入,我锦衣玉食惯了,大哥要不和老爹讲讲,我再缓几年出宫…”

    魏太子接过近侍递过来的热茶,淡淡的说道:

    “皇子成年,便要出宫立府等父皇下旨拟定王号,此乃祖制…”

    “老爹怕是都不知道我那爷爷叫啥名…哪来的祖制…”

    “放肆…”

    魏太子起身呵斥,屋中除了还端坐的二皇子,其余人都跪倒在地。

    “你平日浪荡本宫也不想管,毕竟上有父皇和淑妃,但是下次你若再口出无状,本官便要行家法了。皇室自有皇室的体面,你身为我大魏的皇子,便要维护这份体面…”

    二皇子置若未闻,玩世不恭的神色反而趋于平常:

    “太子殿下有旨,臣弟自当从命…”

    魏太子脸色铁青,一言不发的坐了回去。

    二皇子无声一笑。

    就在这时候自门口进来一人,正是断鸿。

    断鸿向魏太子递上一张纸条后,一言不发就退出了房间。

    太子与二皇子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惊疑。

    房间中一时沉闷下来。

    …

    “大哥,可是老爹说了啥…”

    二皇子看着太子手上的纸条问道。

    魏太子哦了一声,

    “你想看?”

    二皇子摇头,他可不傻,皇帝的心腹近侍递的条子,他要是看了,怕是没有好果子吃。

    收回递过去的手,魏太子将纸条展开,随即眉头紧锁。

    喃喃自语道:“父皇怎会出这题…”

    …

    原本昏沉的天空,乌云渐开,几缕阳光从中挤了出来,正好映到露台上。

    李年看着大魏的太子殿下走至露台,也跟着人群一起站起来施礼。

    “我等参见太子殿下…”

    太子微微额首,目光扫视之时却看见台下有几人巍然不动,眉头一挑,不动声色的让众人起身,

    也没有多余的废话,继而朗声说道:

    “此次论道之题,乃是‘性善论’…”

    此言一出,全场一片寂静。

    沉默一会儿之后又尽皆哗然…

    廊柱下,候子期戳了戳正在低头沉思的李年说道:

    “李兄,太子殿下这题出得怕是有问题呀。人性本善,连我这个商贾之子都是明白的,这还如何辩,打算首轮上场的学子怕是心里都乐开花了…”

    果然,大多数学子脸上都露出惊喜的神色,性善之说,有太多言论可以验证。

    毕竟,你总不能说这世上都不是好人吧?自然应该从根本上都是好人,只是后天变成了坏人。而不是天生都是坏人。

    所以说,最后一轮驳斥的学子,怕是要哑口无言了…

    李年摇头只是随口说道:

    “大师兄,既然人性本善,为何你却穿着一黑一白的棉鞋?”

    候子期一怔,雀斑脸上的笑容戛然而止,他并不认同李年的话,脸上带着恼意:

    “士农工商,自古至今就是如此。各人做各人事情,守自己的本分,李兄此言岂不是不认同人性之善?若人性属恶,若人性属恶,李兄乃是童生功名,如何能于我这商贾之子同座一席?若人性属恶,那我怕是连鞋都没得穿了…”

    李年有些诧异的看着板着脸的候子期,他却没想到一个性子里有些自卑的首富之子,能有这种见识,想了想,便轻声说道:

    “你我一见如故,刚才不过随口一说,莫要放在心上,难不成台上学子论道还未开始,你我在台下便要先行,辩论一番?”

    说完,还冲着候子期挤眉弄眼一番,原本有些气恼的候子期瞬间恢复如常。

    是啊,咱是来看热闹的不是。

    想着,对着李年拱手致歉,却也有些兴致缺缺,默然无声的靠在廊柱上,不发一言,只是看着自己的棉鞋。

    就在李年想着怎么再安慰一下某人受伤的心灵的时候。

    东楼忽然传出一声苍老却有力的呵斥:

    “太子殿下,此题太过孟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