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马达的故事 » (四十四)终于当上编务了

(四十四)终于当上编务了

    2002年,刚刚来到新单位张店区文化馆的马达领到了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全力配合完成好对张店地区古文化进行调查、挖掘、整理工作。

    熟悉电脑软件操作还会摄影、摄像的马达来说,接到的任务那一刻是一脑门的蒙圈。在召开部分参与编纂人员的会议上,马达终于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

    热爱张店,热爱家乡,就要热爱和保护她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犹如如人的生命,一旦消亡就无法挽救。每一个黄桑儿女都要像爱护自己生命那样,爱护黄桑土地上的每件文化遗产。因为只有把古文化保护好,才能更好的继承她、发展她,才能更好的把握今天,倾心打造张店的特色文化,更好地为张店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开创张店更加灿烂的未来。

    马达深深的思考着工作开展的复杂与多变,对于文化的调查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如何将杂而乱,各类提交上来的文化内容进行合理的编辑,这可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到的,马达接到的工作具体任务是前期跟随配合完成好摄影摄像工作。熟悉流程内容工作后,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后期做好稿件的排版工作。

    虽然工作安排的没有那么具体,但从事过专题新闻工作的马达深知,这不只是几句话,文字表述上那么简单易做的事。中华大地古文化博大精深,一村一区一镇的人文精典传承都可以编成一本流传于后世的精典书籍,文无小事,字字珠玑,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区图书档案馆到村委的村志中马达跟随着黄桑古文化探寻者,探寻黄桑文化的脉络,一幅幅珍贵的影像定格在了照像机中。欢笑、流泪、叹息声留在了摄影机中。为了寻找一处古文化的遗址,马达看到村委会头发花白年逾古稀的老者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一路脚步轻盈,笑容满面的带路。如果不问老者高寿,没有实际参与过寻找过的人,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艰辛。口里喊着爷爷的马达看着带头领路的背影,心是沉的。文化,中华的文化,黄桑文化在爷爷的心中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坚毅的眼神,轻盈的步伐更能体现此时此刻的心情。

    每周、每月,大批的稿件送到马达的办公室,地理资源、历史溯源、内俗宗教、人文遗存、历史人物、历史传说等等,当然马达一人是不可能完成稿件的编辑工作的,但每当看到不同文稿的内容,心是激动的,手写的、打印的、旧的书本等等每一份稿件书籍的送达都代表着一颗黄桑古文化的心。

    “马达,这张照片还要再认真选择一下,六十多张的照片,我们最好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张。”李馆长一边看着马达在电脑中调出的照片,一边认真的说道,“这是马尚镇古文化关于陶器的,每个人的曝光与拍摄角度不同,还是要再重头再看一下。”李平副馆长是区摄影家的主席,对于摄影有他的理解与看法。

    “李馆,这些都拍的差不多,要不我调调色,这样看上去更好。”马达回应着,用软件调着,

    “不行,这不是摄影比赛,要最大程度的还原物的本来面目,这张像素是多少,你调出属性我看一下,不行,这张不能用,下一张。”李馆长一张张的选取下,最终能体现的照片确定。但这不是唯一,这只能临时文件夹中重多照片备选的一张。严格、认真、细致在选片的工作环节中让马达深深的体会到了难与易只在一瞬间。

    “李馆,这也太多了,不同风景的,不同物类的,咱们这样选,这么多照片,选半年啊不得。”马达打趣的说到。

    “哎~~~,这是要出版发行的,我们是干文化工作的,还是群众文化工作,面对的基层文化站点也应该也是这种工作态度,做就要做好,不做我们连做都不要做。就要在精、细二字上下功夫。”李馆认真的看着电脑上的图片,一脸严肃的回答着。

    “明白了,李馆。这本书要是能出版,会不会能有咱们的名字啊?呵呵。”马达应道,“我都忙活了一年多了,从实地查看、文字编辑,再到草稿出样等等,夏天热的跟三孙子似的,咱就是简单的吃个大包子喝瓶水,冬天迎着风爬着山头就为了几张全景或近景的照片,别到最后连名字也留不下,这不是白忙活了吗。”

    转脸看着马达的李馆笑着说,“呵呵,你这是有怨言了,古来贤者留其名,咱们与贤者比,连毛都算不上,为了能把这张店区古文化编纂好,领导们比你吃的苦更多。咱只是身体上的付出,更多的付出可不只是眼前你能看到的。”李馆笑着,接着话茬又说道,“国家马上要把文化列入一个更大的项目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听说马上要开始着手资料的准备,文化的水深如大海,浩瀚如宇,我和你才哪到哪儿啊,中华大地的文化可不至是这一点点能体现出来的。身子要扑下去,心要沉下来,不要去想其他的。你与我的名字在不在书中,不重要,重要的是书能不能真真正正的传下去,让更多人去看,去了解黄桑古文化的历史才是根本。如果你是一位名人,保不齐到体现在书里,呵呵。”

    “那可拉倒吧,这就一小小文员,还名人,我在家里‘鸣’一声都费劲,呵呵。”马达打趣的说到。

    “怎么,又让你爸妈为了找对象的事天天叨叨你了?”李馆一脸笑意的问着。

    “可不吗,我是大道理给俺爸妈讲了,现在正在忙着,没空相亲,他们不信啊,我准备今天带回点工作资料回去,让他们看看我到底到忙啥。说不说的说不明白,还以为我天天坐在办公室时喝茶看报纸呢。李馆,咱出去这一天,我是服了,为了出一本书,为了古文化,累的我这平板脚是天天的疼啊,得亏还是有了车,要是像张老说的天天骑着自行车或是下步走,我是真受不了。”马达回着李馆的问话,一脸无奈的说。

    “呵呵,你是平板脚啊,我说呢,前天看你走着和裹了脚的小老太太似的,榨油榨油的,呵呵,你这忍耐力可以啊,我以前没见你说过呢。”李馆笑着说。

    “我打小就跟着我姥娘爬山,体力是没问题的,跟着您和那些老师们出去,我自然是不能表现出来。这不是不用再出去了吗,我不得的和您诉诉苦啊,呵呵。我这平板脚只要走的多了,脚心和抽了筋似的,就差拿把刀从脚中间拉下了。”马达应答到。

    “我们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要走的路还多着呢,付出的更多,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将来的工作还是要由你们这一代去做。正处韶华的你,可不能懈怠啊。”李馆一脸严肃的回着话。

    “哪能呢,李馆,这不是话赶话说到这儿吧,呵呵,放心,你教的摄影技巧还没学全呢,您可不能不管我了。我明白您说的,放心,不会让您失望的。”马达也认真的回答到。

    “哎~~~,这才对,关于找对象的事儿,急不得,缘份没到,前几天你解姨不是还给你操心说一个吧,就你这帅样儿,不怕找不到,呵呵,快点,把文化遗址的文字稿件给我打印出一份来,回头还要再和编审组的一起再仔细的审一下。争取早点提交。”李馆安排到。

    “好的,这就出稿,”马达回应着,点按着电脑与键盘。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终于《黄桑古韵》出版了,马达的名字也意外的出现在了编务中,拿到李馆长送给他的一本书,马达没有什么过多的表达,惊喜之色溢于言表。因为再多语言也无法表达此时看到已然印在书中的名字,这是对马达最好的认可。

    文化的路需要一步一步的走,黄桑文化也在一代代的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