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喂喂,我上的不是正经大学吗? » 第二十一章 太原郡外少年郎

第二十一章 太原郡外少年郎

    苍穹之上,一群大雁正在飞翔。

    无数黑骑在远处来回驰骋。

    远处的山峰巍峨壮观,山顶上的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令人心生敬畏。

    远处长河之上,一轮浑圆的血色朝阳正挂在那边点缀着。

    长河清澈见底,水流湍急,像一条条银色的丝带在大地上飘动。河岸两旁的树木葱茏茂密,枝叶繁茂,绿意盎然,令人心生愉悦。

    光和五年。

    太原郡。

    城墙高大坚固,城墙上的堡垒和塔楼壮观壮丽

    随着一阵嘎吱声,郡城的两扇厚重城门被缓缓推开。

    几位懒散的郡卒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看着已在外面排队着的人群。

    外面的大街上早已聚集了十几支商队。他们看到大门打开,立马就已经迎了过来。

    这个时代的商人最远的会从遥远的朔方而来,他们从长城内出发,日夜兼程,与北地的胡人做起了生意,目的就是拿着各种值钱的东西,返回这里。

    与北地那些苦哈哈比起来,大汉人,才是真的有钱。

    也只有他们,才会愿意花费足够的金钱,从他们手里,买到那些北地的特产。

    只是太原城的大门,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进来了。

    这座北地名城,在这关键的时期,拥有着足够的警惕。

    郡城里的小吏们一手持簿,一手持笔,站在城池入口的两侧,面无表情地一个一个查验通关文牒和货物。

    这段时间,郡内气氛紧张。

    也正是如此,这些老吏们面对平日里的常客,也会不假颜色。

    哪怕那些人会拐弯抹角的塞点东西进到那些老吏的口袋里。

    但是换来的还是呵斥。

    这也让一些好久不回来的商人们有点摸不着头脑。

    等到商队通过之后,开始就是准备进城的人群。

    对待这些人,老吏们就更加不客气了。

    一些看上去健壮的男子,直接就被他们勒令不许进去。

    有几个人看上去脾气不太好,刚想理论几句。

    毫无征兆的,管事的那名老吏猛地扬起手中的鞭子,狠狠地把鞭子抽了上去。

    这一下子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但是马上,一旁的郡卒立刻戒备起来,有几位甚至已经把口中的哨子含在嘴里,只等一声令下。

    众人已经从余光中看到,几位身穿重甲的士卒,似乎已经从那阴凉处要站起来。

    这里毕竟是太原郡。

    在别的地方武备松驰早就已经常态化之时,太原郡的城门口竟然还有着身穿重甲的郡卒。

    这些士卒身穿铠甲,头戴头盔,手持武器,每一个都是个有力气的好汉子。

    他们的铠甲和头盔都是金属制成的,非常坚固,在一般情况下,身穿这种铠甲的士卒可以一个人轻松砍翻七八个人的围攻。

    只是有利有弊。

    平日里穿着这数十斤的全套铠甲也着实也过累人,所以这帮家伙一般情况下,都是躲在日头晒不到的地方,没有一点所谓仪容仪表的坐着休息。

    或许是因为这些人的震慑,那些一看脾气就不太好的健硕男子们忍了下来。

    那位老吏刚要伸手赶人,可手未落下,却被一只大手给拦住了。

    这位老吏抬头一看,发现一个眉清目秀的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在冲他微笑。

    “王五郎?”

    老吏见了,立马恭敬起来。

    而这样的称呼,也让周围之人投射异样的眼神而来。

    或许在别的地方,姓王不是什么令人主意的事情。

    但是在太原郡,这个姓实在是太过有名了。

    别的不说什么日后名震天下的太原王氏,只说现如今太原郡守的姓氏,也是王。

    而面前之人人在郡中原本是位籍籍无名的书生,虽说家中能与那太原王氏扯上关系,但是说句难听点的,这城里的姓王的,有一个算一个,大多数都能和太原王氏扯上关系。

    而他之所以无官身,但在太原郡地面儿却颇吃得开的原因也很简单。

    就在不久之前。

    他开悟了。

    是的。

    哪怕是像老吏这等见惯了风雨的人,想到这里,也是心中出现了一阵嫉妒。

    自己家那蠢笨的家伙怎么就开悟不了呢?

    听说这王五郎是在私塾中一朝开悟。

    而自己家那几个儿郎呢?

    花了大价钱去私塾,也没有读出点啥了。

    不会是私塾那个宋老夫子看自己那生意不好,特地给自己脸上贴金吧?

    虽然心中不停的在思忖,但是脸上表情却一脸正常,甚至正常之中还露出了一丝谦卑。

    无他,一位年轻的开悟者。

    对于他这样哪怕是资深的吏员来说,也是不想得罪的存在。

    而更多的原因是他听到了风声,这位之前一直以死读书的样子闻名的家伙似乎还与郡守府上的王管事异常密切。

    是抱上金枝要腾达起来了。

    王五郎笑眯眯道:“闫大人,还没吃朝食吧?我给大人你捎了点吃食。”

    说完就给这位老吏递过去一张热气腾腾的胡饼。

    老吏先是一笑,点了一下王五郎。

    却是,一大早就来城门口干活计,自然也是没有时间吃饭。

    在大汉时期。

    大部分人家都是严格遵守着一日两食的制度。

    像老吏这等普通老百姓家庭,早上的时候,基本上都以米粥、米饭或者面食为主。

    一直到下午光景左右才能吃第二顿饭。

    而像老吏这样的工作,天一亮,就得早早出发,来到城门口接受上级官员的点卯,自然也是常常没有时间吃早食。

    一般情况下,就是等到第一波人潮过后,跑去附近的摊头,弄点吃的应付一下就过去了。

    汉代人吃的胡饼,是一种圆形的薄饼,通常由芝麻、小麦粉和糖制成,口感香脆,味道香甜。

    老吏接过去,刚要放起就发现面饼的反侧深深压着一块小银饼。

    随手一摆,老吏就能盘算出这重量足够他买半头北地羊。

    不由得心中感慨,果然人要是发达了,出手就阔绰起来。

    与这五郎相比,前面那些个塞五铢钱的,那可真是寒酸极了。

    只是感慨是感慨,人还是不能放的,看着一脸微笑的王五郎,老吏深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道。

    “五郎,你也是我看着长大的,现在这光景不太平,你这人不是随便就能放进去的。”

    王五郎倒是没有想到这门口的老吏竟然如此守规矩,一时也愣了半下,只不过这人素来机警,连忙和老吏解释道。

    “这些人都是来帮郡守大人做事的,不是外人。”

    看着一脸狐疑的老吏,王五郎掏出了腰间一块写着王字的令牌。

    看到这样的令牌后,那位老吏自然也无话可说,马上下令放人了。

    只是让老吏奇怪的是,王五郎只是叉腰站在那边,不一会,有男有女就聚集在他旁边。

    一群人数十人,浩浩荡荡准备进入。

    看到这里,老吏有点纳闷,但是还没有说什么,隔壁一位关系要好的已经捅了捅他。

    老吏知道这是让他过去一边聊的意思。

    刚刚过去,那人就已经和老吏直接说了。

    “老闫,你是今日刚刚复工,不知道。王五郎这已经来了连续五天了!”

    老闫一听,脸色大变。

    他看了一眼人数,忙道。

    “这样黄爷不管吗?”

    老闫口中的黄爷是负责太原郡负责城门看守的官员。

    也怪不得老闫如此紧张,他看到王五郎这般只是站在那,就有百来个人聚在一起。

    更别说这些家伙,每一个都不是什么简单的样子。

    有的眼露精光,眼神非常锐利,只是微微一瞧,就让老闫这样的老吏不寒而栗。

    有的虽然穿着简朴的衣衫,但是身材高大,肌肉结实,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

    这些家伙聚集在一起,在如今这样的紧要关头,怎么能轻易放进去。

    听到老闫这样的问话,那人轻笑一下,指了指郡守府的位置道。

    “黄爷自然也不敢拿这种事情开玩笑,是请示过那位大人,那位大人首肯了,才如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听了这话后,老闫也是放心下来,一口咬下那快凉了的胡饼,一边吃着,一边顺手把那块其实算不得小的银饼放入了袖中。

    就在王五郎那边准备进城之时,突然那边有一位看上去弱生生的男子举起手来。

    小声细语道。

    “麻烦等一下。”

    众人不禁回首望去,这是一位站在城墙角落,弓着腰,小心翼翼望着这边的男子。

    有人见了,忍不住笑了起来,无他,实在是这人打扮太过寒酸,体魄又太过瘦弱。

    站在那边百姓中,完完全全都不起眼,这样的家伙,在城门外一抓一大把。

    说句难听点的,这些人哪怕是费尽心思进了太原城。能做的,也只是察言观色,求一个温饱,每日干一些别人不想干的下贱营生,也算是有个盼头了。

    只是面对或许是鼓起勇气的少年,王五郎倒是笑了一下,他或许啊在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之前附身者的记忆中类似的东西,那种被冷眼,被唾沫,被打骂,还得弯着腰,舔着脸,装着傻,才可以少遭罪的生活。

    “小郎君,为何让我们等你呢?”

    他刚刚说完,有一个长得粗犷的男人说出了一句让旁人变了脸色的话语。

    “要知道,我们这些人干的活计可能随时掉脑袋,你确定让我们等你吗?”

    那名少年神情没有化。

    只是站那看着那位王五郎,但是还不等别人插嘴,只是过了刹那的功夫。

    那名在太原城已经留下硕大威名的王五郎立刻起身过来,拉着这名少年,直进城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