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脸白脸 » 第二十章:人前背后

第二十章:人前背后

    老郭离开后,孙总陷入了矛盾的围攻中:他一方面认同老郭的质问,自己把老郭打入“顾问委员会”的确有点显得格局小;另一方面,老郭的质问也提醒了他:如果以“年轻化”来作文章的话,虽然可以把老郭“打倒”,但由此也会使自己“作茧自缚“----自己毕竟也已进了“不年轻化”的门槛。

    孙总思前想后,决定给老郭一条“生路”----实际上也就等于给了自己一条“生路”。

    那么,究竟把老郭安排到那个岗位才“恰如其分”呢?最后,他决定让老杨参与一下。这倒不是说孙总没主见,这恰恰体现了他的“从政智慧”:让下属先拿出意见来,既显得自己“民主”,同时,又可以居高临下,集中下属的智慧,针对下属错的意见,又可批评一下,最后再总结形成自己的“最后的意见”。

    于是,他给杨总打了个电话。杨总正在策划《市场会议议程》,接到孙总的电话后,他猜想孙总极有可能是为老郭的事伤脑筋。

    杨总来到孙总办公室后,但见孙总黑着脸站在那儿,翻着手机,也没让坐,杨总当然陪着他站着----这是职场最起码的礼节。

    少顷,孙总咕噜了一句:“老杨,你可不够意思啊!”

    杨总一愣怔:“孙总,我不明白您是指的什么?”

    “老郭的事,你不去解决倒推到我这里啦。”孙总嗔责道。

    还好,从孙总的口气和脸色来看,还不算严厉,杨总心里抽了块砖。

    “孙总,说实话,以我的智慧,老郭的事儿我真的处理不了,只好推到您这里了。”半推诿责任,半恭维对方,杨总不愧是职场高手。

    果然,孙总脸上有所缓和:“我也不是圣人,也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觉得怎么处理老郭的事?”

    孙总又不动声色地把球踢了回来,杨总一时有点接不住这个球:“这。。。。。。”

    “不用有什么顾忌,大胆说出你的意见。”孙总将手机放在一边,坐下来,作出专心听取意见的样子。

    “我一直认为,老郭是苏总路线最坚定的支持者,已经无可救药;再说,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杨总想再说具体一点,发现孙总拉长了脸,就没再说下去。

    “我觉得吧,他还没到退休年龄,总得给他条路走。”孙总将喝了口水,慢条斯理地说。

    孙总这句话实际有“核”,但“聪明一世”的杨总却没悟出来:“但好像集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五十岁以后,就得退居二线。。。。。。”

    他没注意到,孙总的脸已经扭曲得吓人:“既然是小道消息,就别拿到桌面上谈了!”

    杨总这才感觉自己刚才可能触碰到了孙总的”逆鳞”。

    “孙总,您的意思是?”杨总拿过孙总的杯子,给他添了点开水---这是他的本能习惯:当领导生气时,他会借倒水来缓冲,这个习惯是在苏总时期形成的,确实百试不爽!

    “我的意思是,”孙总喝了口水,感觉水有点烫,他本能地放在桌子上:“给他一个实际岗位,发挥他的才能---你觉得给他什么岗位比较好?”

    孙总对老郭的态度转变之大,令老杨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深感自己已经跟不上孙总的“节奏”了,他定了定神,瞄了一眼孙总,发觉孙总也在瞄着他,他的脊背上不禁起了冷噤----我低估了对手的智商,对手说不定正在给自己“挖坑”,得格外小心为是。

    “孙总格局之大令人佩服!”杨总不自觉地用手背擦了擦眉头上的冷汗,孙总掷给他一包抽纸。

    “谢谢!”杨总意识到此时对方递给他抽纸,多少有点嘲讽的意味,因此,下意识地将抽纸推了推。

    “孙总,您觉得老郭在那个岗位上比较好?”

    老杨还没有从慌乱中走出来,说了句无关痒的话。

    “我在问你!”孙总双臂交叉放在胸前,脸上浮着笑容。

    杨总感到这分明是一种带着冷嘲热讽的笑:是啊,刚才他不是说要征求我意见吗?

    “我建议让他干物流。”杨总脑子里转了半天,突然挤出这个想法。

    “我印象上个月你就提过这个建议,我的回答是:这是年轻人干的活,老郭不适合。”孙总嘴角里仍浮着微笑。

    “那就让他当车间主任吧。”杨总又提出了一个连他自己都说不出理由的建议。

    “车间主任?”孙总沉吟了一下:“刘主任不是干得挺好吗?不妥。”

    杨总绞尽脑汁又提了几个建议,都被孙总否定了。

    杨总忽然感到孙总已经胸有成竹,他是想通过否定别人来抬高自己。

    “没别的建议了吧?”孙总喝了口茶:“我想是否成立一个‘外事联络办公室’,由他当主任,主要是与外商沟通原料供应方面的问题,我发现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正好由郭主任来担任。一方面,我听说他从前与外商打过交道,另一方面他的经验也很丰富。”

    杨总作出记录状,一种交织着失落又悻恼的情绪在翻涌:“好啊,老孙,原来你早已设计好,你想让我当坏人,把人打倒,而自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大救星’!”

    杨总内心恨得咬牙切齿,却竭力将“佩服”二字写在脸上:“孙总深谋远虑,好,我再起草个任命文件,您再把把关。”

    第二天上午,杨总在办公室踱了几圈,最后,他给何策划打了个电话,问他《学习集团2017年新年献词体会》写得怎么样了?

    何策划回答:昨天就已写好,已修改了两遍;我现在就发过去,请杨总审阅。

    杨总从微信上接收了何策划写的内容,一看写了二十多页内容,大体浏览了一遍,总觉得有点空洞,但又不好修改,就从微信上给他发了个短信:请打出一份来,交给我。

    很快,何策划将打印好的书面内容交给了杨总。

    杨总正忙于写《市场工作会议细化内容》及《授旗仪式操作方案》,一见何策划,内心忽然一动:“何策划,你把你写的东西交给孙总,再回来一下,我有事跟你商量。”

    何策划很快从孙总那里回到杨总办公室,他是第一次单独跟杨总相处,有点新奇而又拘促。

    杨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随便坐。”

    何策划说声“谢谢”,就坐了下来。

    杨总放下钢笔,想抽支烟,忽然发觉门开着不方便,正准备起身关门,何策划机灵地将门关上。

    杨总欣赏地点了点头,让何策划抽支烟,何策划摆了摆手:“我没有抽烟的习惯,但不干涉别人抽。”

    杨总将香烟含在嘴上,何策划迅速地从衣袋里摸出打火机,给杨总点着烟。

    “老何,我很奇怪,你不抽烟,为什么带着打火机?”杨总好奇地问。

    “噢,这是我的一个习惯,”何策划风趣地说:“随身带着打火机,可以应急用。”

    “应急?”杨总吐了口烟:“应什么急?”

    “比方说,打包的尼龙绳解不开结,有时没有刀具什么的,打火机就派上用场了。”何策划见杨总要弹烟灰,忙将烟灰缸往他跟前推了推。

    杨总伸了伸大拇指:“细节决定成败,小事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一看何策划就是个精细人啊!”

    “杨总过奖了!”何策划见杨总盯着自己身上看,下意识地整了整领带:“杨总是不是觉得我的领带打得不够专业啊?”

    “老何多虑了!”杨总弹经弹烟灰:“我忽然觉得有件事非你做我才放心。”

    “杨总请放心,”何策划就像宣誓一样举起右手:“只要是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将竭诚尽力,义无反顾!”

    “不用那么严肃,”杨总伸过手弹了弹他肩上的灰尘:“相信你能圆满完成的。”然后,又在烟灰缸里蹭了蹭烟蒂,不小心将烟灰蹭出一小撮。

    “那,杨总,到底是什么重要任务?”何策划俯身用抽纸将烟灰堆进烟灰缸。

    杨总掷给他两张纸,何策划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授旗仪式操作方案”几个字。

    “老许从前搞过类似的方案,你大概也参与了,可以参考一下。”杨总又将一支烟含在嘴里,何策划正准备点上,杨总摆了摆手,自己从右手旁拿起火柴点上,然后将燃烧的火柴梗像玩魔术一般划了个弧形,直到火焰快烧到手指时,才将火柴梗丢进烟灰缸;何策划拉过烟灰缸,确定火焰灭时,才放心。

    杨总瞥了何策划一眼,又吐了几个烟圈,突然问:“老何,你是个细心人,你觉得孙总既然反对苏总搞这些仪式之类的活动,可为什么他也搞呢?”

    “杨总,历史上也有这样奇怪的事。例如,一些农民起义领袖,在起义时反孔,可一旦他们当上统治者以后,他又开始尊孔,这就说明了人都是矛盾的。”

    何策划在杨总给他的其中一张纸的背面写道:做人不必太认真!然后,将这张纸推到杨总面前,杨总瞥了一眼,笑着指了指何策划:“不愧是学历史的!”

    何策划也抱了抱拳:“放心,杨总交给我的任务,我会认真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