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悲欢期货 » 第三百二十六章 感慨泛滥

第三百二十六章 感慨泛滥

    薛睿这几天陆续接待了几批从前的外盘期货人的返琼旅行团。

    怎么这些三十多岁的人,突然就变得这么爱感慨岁月的流逝了?三十多,有那么好感慨的吗?

    来日方长啊。这帮人,都没有接受过姜念“五十论”的洗脑,何至于齐刷刷地在海口不断感慨如梭?

    这机械重复的感慨,迫了薛睿也应景式的跟随了感慨万千。就多少有些心里别扭。

    奔四就真的那么不堪吗?

    薛睿不认头三十多岁是一个需要用力感慨的年龄段,但他也觉得到了该认真考虑婚姻的年龄了。

    金璠很快就要去证券公司上班了,需要在此之前,动员她从亲戚家里搬出来。

    而不论薛睿是否认头,三十多岁的他,和二十多岁的他,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这首词,给人太多的误导。“说愁”这种事,只应发起自少年,而终止至四十之前。

    否则,过了这个村,就不是欲说还休的问题了,而是‘便纵有千种矫情,更与何人说’的问题了——都没人搭理你。

    我们和死亡之间,是有着各种屏障的,是这些屏障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才看不到远处的死亡,才令到我们浑然不觉地自在活着。

    所谓“强说愁”,是一类隐约的觉醒,是忧患的萌芽。但唯有这个时候,才可以由着你矫情。

    四十之前的矫情是被上苍允许的,就像年轻人的叛逆是被老天允许的一样。

    四十之后,就是一个人和死亡之间的屏障被一件件撤除的开始,直到完全撤除。而父母,是我们和死亡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

    四十之后,因为还有屏障,你当然还是看不真切,但,仅仅是“不真切”。

    这时候,你的“愁”,就不是欲说还休,而是讳莫如深。

    还什么“天凉好个秋”?那只是讳莫如深条件下的认怂。

    薛睿顽固地依然把自己认作二十多岁,是因为金璠从了他,给他带来了的错觉。

    年轻姑娘是“老男人”强行赖在青春里的救命稻草。

    也因此,所谓看房子着火,是扑不灭的。因为他要顽固地回头去看他错觉中的青春,而拒绝向前看去察觉到屏障之间的缝隙。

    当然,薛睿还算不得老房子着火的程度,老房子着火是属于大爷们的专利。他还年轻,他还只是大叔,算不得大爷。

    但,他对老期货返琼之后各种泛滥的感慨,感到了如鲠在喉的不适,本质上是和经历“老房子着火”的大爷们,有着同类的自欺欺人。

    他其实是一直在警惕了滕波的前车之鉴的。对金璠,薛睿比之前对王乔,要小心眼多了一些。

    他有些担心金璠去到证券公司所要面对的一切。

    比起二十多的他、比起当初遇见王乔的他,面对爱情,薛睿显然要少了一些自信和从容,尽管他不愿承认。

    他必须在金璠去到证券公司之前,完成同居大业。

    当时和王乔住到一处,是非常简单的事。

    毕竟,两个人当时在海口都只孤单一人。有“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共同恓惶,凭什么不同居?

    金璠可不一样,她来海口,是投奔了她们家的亲戚来的。

    而她,能够在证券公司找到工作,也是靠亲戚的帮忙。

    她在海口,衣食无忧,又不缺爱,还太年轻……这是她和王乔的本质区别。

    也因此,让金璠住过来,是一个没那么简单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薛睿,其实也是到了应该感慨泛滥的年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