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九九靖厄书 » 第一章 胆星复明

第一章 胆星复明

    陵都观星台的夜风总是格外的冷冽,宛如实质的刀子,直往人身体里扎。鉴天司配发的冬袍虽然也是实实在在的火绒棉,但是应对这高海拔的低温还是差点意思,尤其是黎明前的这段时间。相对的,这段时间的夜空最为澄澈,城里的灯火已经影响不到这片天空,星宿在夜幕中格外显眼,十分利于观星。鉴天司的最高长官——总司丞便是要在此刻前往观星台,例行为远唐国运行观星之礼。

    拐杖触击青石的钝响在空寂的山间回荡着,脚步不急不徐。这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妇人便是鉴天司现在的总司丞,辛元容。她是辛家的族长和家主,也是当朝皇后的奶奶。正是碍于外戚身份,她从兵部调离,来到了这里做个闲差。当然,所谓闲差,闲的是心而非身。

    鉴天司观星台,民间也有叫“问天台”的,始建于远唐立国之初,耗费数十万民夫兵丁,历时二十年方才建成。据说建成之日,天上便有数十道霞光照下,周围的村民都曾见过,于是什么神仙和鉴天司打赌,鬼神拜倒观星台之类的民间传说在那一时间风靡全国。不过后来就再也没有什么奇闻神迹发生,关于观星台的传说也慢慢消失在时间涓流中了。不过,有一点还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观星台确确实实是远唐皇庭所重视的一处设施,因为观星台上可以看到“夜胆星”。

    夜胆星,夜幕群星的胆星,复明之时,犹如宝珠当空,是群星中最大最亮的那一个。但是它却有一个最玄妙的特点——夜胆星只能在特定地点才能观察得到,出了此间区域,那块夜空便是空无一物。也正是这个原因,鉴天司的观星台会修筑在此,这里是陵都为数不多能看到它的地方。最初记录下夜胆星与国运关系的人已经久不可考了,但是关于夜胆星复明,帝王必然驾崩的事情却是流传了下来。在鉴天司百年来的记录中,夜胆星亮起的次数不多,但每次都是皇帝驾崩之际,浮动甚至不超过一个时辰,可谓是皇帝的独享死兆星。

    总司丞颤颤巍巍的来到占星台的最高层,命人推开了半球形穹幕,一方清澈无垢的夜空便展现在她面前。但穹幕打开的一瞬间,正在准备架起观星仪的总司丞却直直愣住,那夜空之上,一颗璀璨又饱满的星辰亮了起来,赫然是那个关乎国运的神奇之星——夜胆星。

    皇宫中的内侍们急匆匆的来回奔走,从宫门值守,一直到皇帝寝宫。此刻天还未亮,皇宫内却已灯火通明,一份被火漆封好的消息由左右金吾卫护送着递到了皇帝面前,火漆封印的花纹正是代表鉴天司的三星伴月。在皇帝看完消息后一盏茶的功夫,鉴天司总司丞与左右执使便跪在了皇帝面前。

    整个大殿之上的内侍全被屏退,只留了左右刑卫和鉴天司一众。这会天色已经慢慢亮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格照在了大殿的石质地面,大殿内落针可闻的诡异气氛让立侍左右的刑卫士兵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皇帝直到又一壶茶喝完,才换了个舒适的坐姿,清了清嗓说道:“辛老,按照观星的结果,朕这会是不是已经死了?”

    总司丞闻言赶紧伏身,“陛下,夜胆星确实复明,臣与下属确认再三,并无误报。望陛下早作...”

    皇帝摆摆手,“到底还是玄学,不信也罢,朕健健康康的哪能说死就死。”

    “先皇...”总司丞刚要说些什么,皇帝再次摆手打断,“行了,这个事儿我再琢磨琢磨,大清早的觉都没睡好。”说罢起身准备回寝宫,刚转进后殿,又转圜出来,“忘了交待一句,这个死兆星的事儿谁也别往外说,都明白吧?”鉴天司一众人赶紧伏身道遵命。

    待到皇帝离开大殿,总司丞才在左右执使的搀扶下起身离开。看着天空中冉冉升起的太阳,总司丞深深叹了口气,“天道无常,欸。”左执使在旁吐了吐舌头,“陛下不是还龙体康健嘛,奶奶您就别担心了,陛下也说了没事儿的。”

    总司丞剜了一眼身旁的小丫头,“辛执使,注意言行措辞,莫要失了仪态。”左执使闻言赶紧抱拳施礼,“辛总司教训的是!”

    总司丞没搭理左执使的话,像是自言自语般说道:“这灾星来的可真不是时候啊...”

    自那夜胆星复明已经有了三个月,整个远唐依旧和三个月前一样,朝堂之上百官为了权利掐的死去活来,百姓们为了生计终日劳作。只有鉴天司的几位提心吊胆了这么久,却见皇帝跟没事儿人似的活蹦乱跳,甚至还能在朝堂上大骂百官一个时辰不重样的。难道说那夜胆星的征兆不灵了?事后鉴天司也曾重开观星台,反复比对,甚至通宵彻夜的对着星图一遍又一遍的复核,确认了那颗星辰就是夜胆星。

    也幸亏夜胆星兆不是谁都知道的市井传说,不然朝堂此时早乱成一锅粥了。且不说国内新旧之争的局势刚过去没几年,旧党余孽依旧未消,全靠皇帝一人余威弹压。远唐周围也不尽安逸,北方的大戎对中原腹地垂涎已久,西南莽林中的九越也开始隐隐躁动。若此刻皇帝驾崩,远唐必将万劫不复。毕竟当朝皇帝尚不及而立之年,并无子嗣,而皇室之内已无直系血脉。

    不过相较于鉴天司整日里的惴惴不安,大理寺实际要操心的可就要多的多了。

    远唐大理寺分管天下妖患,由当朝皇帝亲自设立并掌管,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又跳出九寺统辖。传闻天下九成的除妖精锐都在大理寺内。也正是因为大理寺的设立,让远唐曾经头疼不已妖患得以缓解,百姓也在这几年过上了安稳日子。

    早些年间,妖物横行,几乎每村每店都有一两个成了气候的大妖在当地肆意破坏。稍好一点的要求百姓建立庙宇日夜供奉,稍有不悦便是大开杀戒。有些则是直接把百姓当储备粮,定期的下山吃人喝血。若是村子里的人想要逃离,那么大妖就会直接血屠百里,一个活口都不留。那段时日,远唐兵卒来往于各地平息妖患,民间也衍生出了除妖人这个类似于雇佣兵的存在。然而这一切依旧是杯水车薪,曾有记载,因为妖患猖獗,出现过“百官哭朝”的情景。针对于妖患的改革也是年年不断,但是收效甚微,妖患就如野草一般,烧不尽,斩不完。用来除妖的兵卒也是连年折损不迭,更不用谈粮草补给的消耗让这一现状雪上加霜。

    先帝也曾尝试将除妖人收拢建立单独的执行机构,但是无疾而终,一则野生除妖人大多个性突出,难成团队,遇上劲敌经常因为配合不当造成不必要伤亡。二则,职业风险奇高,通常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状态,真要是月俸这种收入模式,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安全感,所以士气低迷难堪大用。用当朝皇帝的话来说就是“心是好的,但是操作太水了”。当然这句话,让御史和他对骂了半个月。

    而皇帝设立的大理寺则是首先打破外行管理内行的局面,然后收拢民间有能力的除妖人作为特别顾问,最后采用征调的方式从各个军营调取有经验有能力的兵卒将官作为执行力量。这样,整个大理寺作为一个单独个体保持自给自足,不用担心各部之间相互掣肘,也免除了除妖人的在前线的不可控情况。只要他们能兢兢业业的提供指导就能过上富足日子,坐镇后方还不用担心生命安全。最主要是由士兵转化来的职业除妖人执行力比野生的强太多。

    职业除妖人首先人员折损便于补充不说,也大幅度减少了团队磨合期,整体的战斗力也可以说能长期维持在一个标准水平,不至于由于团队内个性太强,损失一人便很难补位。尤其是在整个机构形成稳定状态后,不仅可以让军队从连年除妖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加强国防。待到新一批录部文员成长起来,甚至连特别顾问这个部门都可以大幅度精简化,毕竟图鉴开全了,除妖效率必然直线上升。随着大理寺的成长,各个建制相对成熟,人员的职业素养也在稳步提升,十数人的精锐除妖小队清除妖患的效率甚至可以直逼军方的百人先锋营。

    大理寺现阶段的战斗力量分为四卫,分别是作为机动部队的青猊卫,常驻寺中的白蛟卫,情报部队赤枭卫和“常年在地方衙门蹭吃喝”(皇帝言)的玄蛇卫。不过夜胆星复明后,皇帝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兵部尚书手捧着一摞名册履历站在桌子对面,神色有些颓然,“陛下您一气将军中精锐尽数抽走,这军中战斗力可怎么维持呀。”皇帝抬头看着他满脸心疼又不敢发火的样子,咧嘴一笑,“少来,就抽你这么几个人,十万大军就没有战斗力了?”

    兵部尚书赶紧跪倒在地,“陛下您抽走的可都是...军中精锐啊!这样是害士气的。”

    皇帝白了他一眼,“那行,以后大理寺处理不了的妖患,你们兵部顶上吧,这样也省的我操心了。”

    兵部尚书闻言,立马直起身子,满脸正气道:“陛下,妖患之事非同小可,我手头还有几个身手俊俏的好手,不然也一并调往大理寺吧,能为陛下分忧,想必他们也会很高兴的!”

    “你这臭不要脸的劲儿跟谁学的?”皇帝听完,一口茶差点呛到。

    兵部尚书拖着长音回答道,“陛下御下有方...”

    “别废话,跟我去校场点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