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六章 智破连环案

第六章 智破连环案

    过了商镇,距离洛阳也就不远了,这已经是周王直接管辖的地界。毕竟是京城地面,市井繁华,人口稠密,商贾之辈,比比皆是。进到京城以内,更不用提。只听叫卖之声不绝于耳。两人跳下马来,缓缓慢行。杨来铜的两眼左右不停滚来滚去,都不够使用了,看到什么都感兴趣,看到好多商品都要摸一摸,放在手里掂一掂。

    范蠡则不同,他侧重观察市井人物,社会秩序。通过人们交谈内容,行为举止,看社会风气,来判断吏治。总的印象还可以,百姓还是安居乐业,自食其力。但他还要作进一步考察,以定行止。

    两人只顾游玩,不觉红日西坠,这才想起应该寻店住店了。往前寻去,已见有店面门幌挂出,门牌大书“迎宾馆”三字。二人直接行去,却见紧挨着店墙外有人吵闹。范蠡近前,原来又是二人争抢一个黑色褡裢。范蠡见其中一人白净面皮,十指尖尖,着长褂。另一人红黑面皮,手指短粗。于是说道:“你二人休要吵闹,我给你二人公断如何?”二人均表示同意。范蠡接过褡裢,背过身迅速将铜钱和三块碎银数了一遍。裢内再无其它物品。范蠡转过身,同时把褡裢背向身后,向二人问道:“你们既然说褡裢和钱都是自己的,那么一定知道有多少钱了?”二人同时回答说知道。范蠡问白面青年。白面青年立即回答说,铜钱五十六枚,碎银二两,分为三块。范蠡又问红脸青年。红脸青年回答说铜钱四十九枚,碎银两块,一两五。范蠡对红脸青年说,你答的数目不对,他答的数目才分毫不差。红脸青年听了脸更红了:“就是四十九枚吗,两块碎银,怎么还多出来了!”白脸青年却满脸含笑,一付得意的样子。范蠡对白脸青年问道:“你的褡裢是用什么线织的?”白脸青年答是丝线织的。范蠡点点头,接着又问:“你还是挺精明的,还知道在褡裢上缝个记号,不知缝记号用的是白线还是红线?”回答是用白线缝的。因为褡裢是黑色的,用白色才显分明。范蠡又问红脸汉子的褡裢是用什么织的,记号是用什么颜色的线缝的。回答说是用棉线织的,也没做什么记号。范蠡脸色阴沉下来:“自己的东西天天用,还说不明白,记不清楚!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改过的机会,现在主动承认还不晚。否则,一旦查出来,罚银二十两。”白脸青年对红脸青年说道:“钱数没说对,褡裢的事也没答对,你就等挨罚吧。”

    “等挨罚的人是你!你好好看看褡裢是用什么线织的,哪有什么记号!马上交二十两银子给这位青年。”白脸青年脸色马上红了。但他还想作最后的挣扎:“钱数却是我答对了。”“那有什么用,你再查查钱数。”范蠡直接把褡裢摔在他面前。红脸青年不得不数,一数是六十六枚铜钱。

    范蠡取回自己的十枚铜钱:“你真是鸿钧验徒,也不怕被瞅化了。”

    传说古时修道之人,都要拜师。如果师父考验认为合格,都由师父领着徒儿到祖师爷鸿钧老祖处鉴别验收。老祖看过同意,就可名列仙班。有一只狐狸幻化人形,拜大仙广成子为师多年。广成子多次考验,都被狡猾的狐狸骗过。于是,广成子认为他已具备了成神成仙的资格,带他去见祖师爷鸿钧老祖。两次求见,老祖都没见,只让身边徒儿传话,没修练成,早着那。后来,连广成子也看不过去了,又第三次带他去见老祖,央求老祖务必见一面。老祖见徒孙情意殷殷,只得让狐狸精见老祖一面。狐狸精拜见老祖后,方才抬起头来。只见老祖端坐云床,双眼紧闭,一言不发。狐狸精跪罢多时,双眼急切望向师父广成子。广成子只好央求师祖务必看一眼。老祖只是手向门外挥了挥。广成子又跪向师祖请求,只看一眼即可。老祖只好眼皮微微欠个缝隙。狐狸精只见两道精光射来,还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广成子已见狐狸精立时化为一滩浊水。

    白脸青年听得浑身发抖,只好认罪。

    “那就快交罚银吧!”范蠡说。

    白脸青年望向一位老者说:“店主,麻烦您老喊贾虚子过来。”须臾,来了一个瘦高个男子。交给白脸男子二十两银子。然后转身要走。范蠡拍了他肩头一下:“不要走,找你还有事。”贾虚子激凌一下,终于站下。范蠡将二十两银子交于红脸汉子收下。

    从始至终,范蠡见店主始终注视自己,似有话说。于是,范蠡问道:“店主家,你是不是有话要说?”店主爽快回答道:“是的,只是萍水相逢,不好开口。”范蠡说,那就麻烦你找间店房,我们细细说吧。范蠡来铜在店主带领下,押着贾虚子二人一同来到店房。

    通过店主讲述,方才知道几人之间的关系:原来白脸青年名叫张慕才,读过书,颇识字。后来家遭变故,衣食无着落期间结识了惯盗贾虚子。恰巧这时,店主要雇一名账房先生,帮助打理生意。经人介绍,雇用了张慕才作账房先生,供吃供住,每月佣金三两银子。这在当时,佣金是比较高的了。后来,见先生文字秀丽,账目清楚,闲暇时,还主动帮助打扫卫生,整理床铺,倒也勤快,有眼色。过些时,店主又将佣金提为每月四两。如果不是店内近期频发盗案,店主忙得焦头烂额,还准备提高张慕才的佣金。张慕才也没有别的爱好,他只有贾虚子这一个朋友,常来店里同他杀几盘棋,因此,彼此也就熟识了。

    听完店主讲述,从头至尾,整个事件,范蠡大致理出了头绪。他正告贾虚子张慕才:如果老实全部彻底交待所犯罪行,保证今后不犯。他可以放二人一马。如果存有狡幸心理,必送官府审理。估计挨板子和充军是勉不了了。尤其是张慕才,原本本质不坏,只是涉世不深,误交匪人,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

    通过一番推心置腹的开导,说得张慕才痛苦流涕。他竹筒倒豆子,干净利落地交待了全部事情经过:原来,贾虚子是个流窜犯,专门夜晚到各客店偷盗。有一次夜晚,他到张慕才所在客店偷盗,恰被张慕才经过抓住,准备交由店主处置。做贼的天长地久没有不失手的,所以他们都早有备用方案。贾虚子马上塞张慕才手里五两银子,央求他放过自己一马。张慕才正是牛渴奔井急需钱财的时侯,况且当时又无第三者知道。故此昧着良心,收下贾虚子的贿赂,放了他。从此,张慕才被贾虚子拉下水。由贾虚子出主意,张慕才提供情报,两人狼狈为奸,不断从客店内偷钱偷物。钱两人均分,赃物消赃后卖钱也均分。店里频频丢失财物,店主虽着急,因有内贼,却破不了案。张慕才却表现的比店主还着急上火,更加取得店主信任。

    最近,贾虚子盯上了卖丝线男子,便尾随于他。见他躲藏墙底数钱,看的一清二楚,忙归告张慕才捉贼,一者洗刷自己的嫌疑,二者又可立功。本来算无遗策,谁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让他俩遇上了范蠡。略施小计,一网打尽。这就是整个案件的全部经过。可怜二人,银子积攒了不少,还没等来得及享受,就全部归了店主。

    店主象招待亲爹一样款待范蠡二人,不但食宿费全勉,就连两匹好马也受到特殊关照。晚上,店主安排了一桌酒席,亲自陪同。店主很健谈,三人从风土人情谈到京城吏治,从吏治又谈到了朝政。

    大凡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都要找靠山。所谓小商交地方,大商交中央。而迎宾馆是个大店,大小官吏,四面八方往来商客多有入住。而店主又是善于交际之人,因此交游甚广。他见范蠡对朝政方面很感兴趣,因此,谈兴更浓。据他所讲,东周朝廷自平王东迁以来,中央朝柄日见式微,各地诸侯借拥立平王之名,乘势而起。大国兼并小国,强国欺凌弱国。王室渐成象征,根本指挥调动不了大国强国。就是一些小国弱国也是看盟主脸色行事。有些诸侯国甚至连一年一度的朝觐也不去。

    说到周王,店主讲到,当今周王为周敬王,今年是周敬王二十八年。这位敬王比起前几代周王还是强上不少,他也想重振大周雄风。奈何积重难返,各诸侯国尾大不掉。敬王见雄心恐难实现,意志消磨,得过且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王如此,手下大臣也只好随帮唱影,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维持局面。好在京城地面,敬王不主动找事,诸侯也不敢轻易冒犯,所以还算安定,百姓各司其业。

    范蠡虚心向店主请教经商创业之道。店主谦虚说道,自己买卖不算大,本事也就这点,连身边人好坏都分不清,哪敢在高人面前显摆?范蠡连连摆手说,世上之人,个个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没有发挥出来或发挥的不是地方。听范蠡这样说,店主诚挚地说,我别的经验没有,但我只坚持两条:一条是童叟无欺,来者是客;另一条是能多交一个人,绝不轻易得罪一个人。范蠡笑着说:“与高人谈,如饮甘泉。”店主也发至内心地说:“小友也是我开店几十年来遇到的第一高人!”

    范蠡揶揄道:“那第二个呢?”店主却庄重说:“那就是当朝屈重大人。”

    范蠡:“噢,屈重大人又有何奇异之处?”

    “屈重大人为京城接待使,与我多有往来。他不但能辨别各地方言,更奇的是他能同你三句话中,就洞察你的目的。”

    “能举个例子吗?”

    “比如说,秦地有位客商来镐京买许多马。屈大人同他只说了三句话。回来同我闲谈时说,秦人志向不小哇”。我问何以见得?屈大人说,你想啊,秦地就产马,又靠近胡人,胡人以放牧牛马羊为生,那还能缺马吗?可是他们还到京城买马,这不说明其志不小吗?“那可要麻烦店主了,有机会给引见一下。”“一定。”

    两人都还有许多话要说,可一看杨来铜早已伏案大睡,鼾声响起。对视一笑,暂告休息。

    京城是范蠡杨来铜考察的第一站,二人格外重视。一连几日,都快要把京城走遍了。这一天,二人刚上街不久,但见人们交头接耳,神神秘秘。范蠡让杨来铜前去打探。来铜去了稍顷即回,向范蠡汇报:近日京城发生盗案。范蠡问,谁家失窃,丢了什么贵重物品?来铜一摸后脑勺,这却没问。范蠡拱手请教一位穿长褂的中年人,方才得知详细。原来最近三天,京城大户人家接连发生丢失贵重物品案件,主要丢失物品的有:王百万丢失黄金百两,李老客丢失玉如意一柄,张财主连钱匣子也不翼而飞。昨晚丁国舅床头的红珊瑚树突然不见,那可是周敬王亲自赏赐的贵重物品,如不找回,国舅爷可是犯了慢君之罪。各失主家纷纷报案,广出赏钱。一时间闹得京城家家户户人人惊慌,白天晚上家中不敢离人,尤其到了夜晚,连灯都不敢吹灭。范蠡二人暗暗来到各失主家,观察现场。这几户失主家,家家高墙大院,墙外遍栽高树遮蔽,好不气派。夜晚大门紧闭,灯笼高挂,前院彻夜通明。院内除有打更人外,另有恶犬护院,可谓戒备森严。那么,窃贼是怎样入室偷盗的?范蠡给杨来铜分析:一是内贼,或内外勾连,如迎宾馆盗案;二是窃贼自外而入。如果是内外勾结,不可能家家都有内贼。所以第一条原因可以排除,只有第二条原因。那么窃贼又是怎样进入的呢?这几家的院墙之高,就是范蠡也很难上去。范蠡指向墙外高树,窃贼必是借重墙外高树越墙而入。“那么大哥,为什么狗不叫呢?”“这个极易,畜牲贪吃,只要投以食物,它便不叫。如果再泡上酒,它吃了以后还睡了呢。”于是,两人沿着围墙外巡视。当巡视到一株四丫树前,范蠡站住不动,看了看四周,便断定窃贼必是从此树上跃上围墙。来铜不解。范蠡给他解释说,我是这么断定的,此树老皮有磨擦痕迹,必是上树时蹭掉的;树下有些许枯枝,必是摇动时掉落;第三,此处较别处更加隐蔽,又恰好是后院,便于窃贼入室盗窃。

    “还有第四吗?”

    “有。凡是窃贼,不管他再狡猾。总会留下痕迹。你上树上,看窃贼还留下什么痕迹。”

    杨来铜迅速上树,里外巡视一番,没见什么异常。范蠡上树向左右看了看,指给来铜说,你看,对面围墙往右两丈处,里面靠围墙堆有剩余青砖。青砖再高四尺就几乎与围墙一般平了。所以,我刚才一直在想,窃贼进好进,得手后怎么出来呢。这下清楚了。你再看,青砖堆前面有三四个脚印,这必是窃贼从青砖堆上跳下,头几步脚重留下来的。来铜挠挠后脑勺说,照你这样说来,这还是个笨贼呢,留下这么多破绽马脚。范蠡说道,这个贼可不笨,比客店那两个贼不知高出多少倍,光看他这轻功,等闲人不是对手。来铜傻了,看来我与师兄差的太远了,别说武功与智谋,光这观察入微的功夫,我也万万不及。范蠡轻轻拍了他一下,别想了,走。最近我们盘缠不是不多了吗,走,想办法挣俩钱花。

    二人来到丁国舅大门前,来铜上前拍门:“有人吗?出来一个。”很快,有人出来开门:“谁呀,敢在国舅爷府前这样大喊大叫!”杨来铜刚要发火,范蠡走上前,不卑不亢:“麻烦通报国舅爷,就说有人能破贵府失窃案。”

    “太好了,国舅爷这几天老发脾气,骂我等下人无用,连个破案的人都找不到。”

    “那你还不快去通报!”来铜催促说。

    “二位请随我来,客厅待茶,我这就去通报国舅爷。”

    时间不长,丁国舅就来到客厅。二人刚要站起行拜见礼,丁国舅摆摆手,示意二人坐下,开门见山说道:“听管家说,你们能破失盗案?如破此案,我早有告示在先,决不吝赏赐,说话算话。”

    范蠡答道:“谢国舅爷赏识。这几天,我二人已在贵府外围作了些侦察,见识了一些端倪。其余失窃几家,我们也摸了摸底。种种迹象表明,窃贼还在城中,还在视机作案。若想擒住此贼倒也不难,难的是需要国舅爷配合,此计方成。”

    “这个自然,只要能擒获此贼,我保证全力配合!”

    “那太好了,我只有两点要求。其一,从现在开始,国舅爷对外只说我是二管家,来铜兄弟是更夫即可。其二,从现在开始,国舅爷对外要表现对失窃毫不在意。明天,国舅爷在府内广邀宾朋,就说敬王听说你丢失红珊瑚树,怕你着急上火,又重新赏赐国宝,邀请大家共赏。至于宝物真假,不必太在意。只要将宝物置放明显高处,围以红布,只留正面一面供观赏即可。其余府中一切照常。如能一切照做,我保证从明日算起,三日内破案。

    第二天临近午时,国舅府前热闹起来,车水马龙,前来观赏国宝的人络绎不绝。正午时,丁国舅带领大家齐聚大厅。国舅爷兴高采烈地说道:“前日我不慎丢失国宝红珊瑚树,承蒙大家关心,我在此谢过诸位。就是当今国主听闻后,也担心我着急上火,传下话来,将东海进献的另一棵最大的红珊瑚树又赏赐于我。为报答龙恩,本人不敢自专所爱,特邀诸位共赏。来人啊,揭幕!”随即从两边走出两位绝色美女,娉娉婷婷,缓缓走上高台,拉动彩绳。随着彩绳移动,幕布从中央向两边分开,正中基座上的大楠木拜匣里端端正正摆放着火红的珊瑚树,比原先大家所见的红珊瑚树更红更亮。虽是正午,高台两侧仍挂有八个大灯笼,底座正中前的檀香木做的香炉里插着三柱高香,香烟缭绕。

    众人双眼放光,个个惊讶:天下竟有这么高的珊瑚树,长在海水深处,人是怎么采摘上来的。比丢失的那一枝更高更红,也更亮。

    众人散去之后,范蠡吩咐杨来铜扮作更夫,白天爱吃吃,爱睡睡,只要不出府即可。夜晚巡逻,巡逻时不必喊更,提前在府外四丫树远处隐藏起来,千万不要被人发现。如见有人入府,不必声张,可紧急跑到府门外喊更,连喊三遍,你的任务就算完成。然后,范蠡从国舅府保卫人员中抽出六人,在大厅正门外,分三组轮流值班。

    第一天和第二天昼夜无事。第三天傍晚,范蠡找到杨来铜,告诉他,今晚要特别注意防备,不可松懈,眼晴要死死盯住四丫树。

    果然不出范蠡所料,京城最近接连几起重大窃案,确实系一人所为。由于京城承平日久,人们耽于安乐,缺少忧患意识,普遍警惕性不高,让他钻了空子,连连得手。前几天,天子赏赐国舅爷一株红珊瑚树,街谈巷议,被他听到。当夜他就入府,一是丁府保卫松懈,二来他轻功了得,毫不费力盗走国宝。本来,他也懂得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但架不住诱惑。听说天子又赏赐丁国舅一株更大红珊瑚树,他也混进人群,躲在后面,看个眼饱。这下更激起他的贪念,必欲得之而后快。头两夜,他估计丁府必严加看护,所以,他来都没来。第三夜,他估计看守必然松懈,所以,二更刚过,他轻车熟路跃上四丫树。仔细观察一番,见无异常,一跃跃到围墙,而后向狗窝抛出几块连筋带肉的骨头后,一个大鹏展翅,跃下围墙。他三转两窜来到大厅后窗,却听到前门外传来打更声:“三更喽!”三声之后,万籁俱寂。他迅速从百宝囊中取出飞抓,钉在高窗框上。然后,几次攀缘而上,用刀撬开窗户,一跃而下,落地无声。两步起跳,跃上高台,一手向楠木匣抓下。

    楠木匣是被他紧紧抓住了,可他后背也被从旁边幕布中伸出的一只手紧紧抓住了。而且还是一只力大无穷的手。直接把他举起,来到旁边密室。这时走出两名大汉上前,将他牢牢捆住。须臾,杨来铜走入。范蠡打发两名大汉回去休息,明日等待国舅爷奖赏。紧接着,夜审开始了。

    范蠡示意来铜给他搬把椅子,让他坐下回话。范蠡正色道:兄弟,没想到吧,这么快就落入法网。你应该知道自己犯的是什么罪,现在夜已深了。聪明的话彻底交待,在国舅爷没来到之前,或许我能救你一命。否则的话,我有一百种办法让你交待,最后还勉不了让你成为刀下之鬼。信昵,照我说得做;不信自便。

    窃贼思考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说,死,我倒不怕,只是我一死,丢下老父老母妻子儿女。受冻挨饿,流落街头,被人欺负,我放心不下。如果我完全讲了,你真能保我一命?杨来铜不耐烦了:“我大哥本事大着呢,就你这条小命要打要骂,要杀要放,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你磨叽什么!”

    范蠡则说,不急不急,让他好好想个明白也好,勉得有人说我们不教而诛。我们先让他好好看看大珊瑚树吧。来铜把大珊瑚树匣子打开,近距离放在他面前,让他看个明白。只见他的脸色由红变白,由白变青,连连说道:“我上当了,我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