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十五章 秦营比武(二)

第十五章 秦营比武(二)

    杨来铜下场,他先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将外衣向腰带内掖了掖,直接走到石碾前站住。石碾还没人举起过,重量在千斤之外,两头各刻有四寸深石眼,便于安装木楔。这时只见杨来铜双手双臂好似粗了一些,双手扣进石眼,随着一声“起!”石碾缓缓举起,超过头部。杨来铜在原地转了一圈,然后慢慢放回原地,直起腰来向主席台深深抱拳一躬,转过身来,又向全军深深抱拳一躬,气不长出,脸不变色。全场又一次爆发掌声,好似黄河出壶口。白将军又一次下场,不轻不重地擂了他一拳,亲自给他披红戴花。杨来铜除了说一句:“谢谢白将军”外,就只知憨笑。一匹纯黑油亮的高头大马牵来了,白将军一挥手,杨来铜飞身上马,接过将军亲自递过来的短鞭。还没等杨来铜挥鞭,大黑马早已会意,踏着细步,绕场一周,接受欢呼。

    下面将要进行的是军中比武最精彩部分:刀术,剑术和枪术,参赛人数也最多。分别由谁拔得头筹,众人急不可耐。

    首先进行的是枪术比试。夏商周三朝最常用的兵器就是长枪,特别是车战,非长枪不可。但今天是校场比武,按照要求,枪头一律去掉,以白点多少为评判标准。

    首先出场的是一对红绿青年。宣布比试开始,红衣青年主动进攻,枪尖当胸直刺。绿衣青年枪杆向外一拨,迅速抽回枪尖,反向红衣青年刺去。红衣青年抽枪已来不及,迅速向旁一跃。绿衣青年枪战经验十分丰富,他刺出一枪只是虚晃一枪,枪术并没使老,正要红衣青年向旁躲闪。说时迟,那时快,绿衣青年使出公鸡啄米招术,连在红衣青年腰部和腿部击刺三枪。他一招得手,再不让人,连连击刺,不给红衣青年机会。红衣青年则完全处于防守。双方激战多时,绿衣青年瞅准机会,一枪刺在红衣青年腿碗处,将之击倒。绿衣青年取得第一场比赛胜利。紧接着又有一名紫衣青年上场,不到二十回合,也被绿衣青年刺倒。一时冷场,绿衣青年微有得意。

    “我来也!”随着声响,走下场一位黄衣青年。别人都是选择长枪,利于远处进击,而他却选择了兵器架上最短的一支枪。两人更不搭话,举枪便刺。绿衣青年仗着枪长,不停进击,如毒蛇吐信。他经验老道,一出即收,枪招从不使老。枪进枪挡,二人或进或退。黄衣青年防守居多,绿衣青年则一味进攻,看看双方已战有五十多个回合。绿衣青年有些着急,突然加快了进攻速度,力度也有所加强;黄衣青年看似后继乏力,速度越来越慢,脚步散乱。绿衣青年暗喜,瞅准时机,对准黄衣青年腹部,猛的一枪扎去。黄衣青年早有准备,突然向对方左侧转进。绿衣青年一枪扎空,向前冲去,再想退回,已然不及。反观黄衣青年以枪当棒,当下猛向绿衣青年双腕砸去。然而,当要砸中对方腕部时,险之又险地收回力道,只是轻轻碰一下。原来,绿衣青年两场比赛都落入黄衣青年眼中,两人武功也在伯仲之间,他扮猪吃虎,故意引绿衣青年上当。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他在选择武器时,就谋划好了战胜对方的策略。所以说,这一场比试,他是胜在策略上,而非武功上。

    坐在主席台上的范蠡,忽略了两边同时进行的拳击和赛跑比赛,双眼紧盯枪术比赛。他发现了一位人才:这位黄衣青年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善用智谋,最主要的是心地善良纯正。询问后方知,黄衣青年名字唤作计倪。

    最终,计倪获得枪术比赛第一名。计倪来到主席台前接受赏赐,范蠡仔细端祥:圆形脸,五官端正,身材适中,挺胸抬头,两条细眉高高扬起,双眼精光直射,年令当在十八九岁。范蠡是越看越喜欢。计倪也发现主席台上最近名声大噪的范叶,目不转晴地看向自己,心中不由一动。

    刀术和剑术比试放在一起,任从选择,都是木质钝刀钝剑,长短各异。由于参赛人数过多,评审组采取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泼水验点,即个人单练,练到高潮时,由工作人员泼水一盆,查点圈内落下水点,以水点少者为赢,多者淘汰。第二阶段才正式分组比试,谁先着刀着剑者为败。

    比试开始,比试者都要进入事先划定的各个圆圈内,直径为八尺。

    比试结果,有被浇成落汤鸡似的,引得观者捧腹大笑。最好的成绩,圈内也落入八九十点。所以计算点数也不太准确,只是估计个大概点数。好在这个并不太重要,只是争取参赛资格,最后录取了十五名选手。这十五名选手也是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一人开口,多人附合。中心意思是:要想做到滴水不落,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杨来铜听了,嘴丫从左撇到右,有师兄在,他不敢随意讲话。白将军对这个结果也很不满意。为了封住众人之口,激励上进,白将军以商量的口吻对范蠡说:“听来铜兄弟讲范兄弟剑法了得,何不下场一试,封住众人之口?”

    范蠡一直静静观看,面无表情,更无一言。因为他们四人现在的身份,实际上是客人的身份,不便发言。何况前面玉竹和来铜已经露了大大的脸了。自己作为四人的核心,没必要再下场。但又考虑到,白将军是三军主帅,主帅的话就是军令,所谓军中无戏言。何况白将军是用商量口吻同自己说话,给自己留了余地,自己怎能拒绝?当下答道:“遵令。”脱掉外衣,仍持自己宝剑下场。当他走到白将军身边时,放低声音对白将军说:“请将军恩准,比武对决我就不露丑了。”

    范蠡一时技痒,决定练一套久未练习的“飞云剑法”。第一式便是“顶天立地”。只见他站如松,双手持剑直指苍穹。突然,立换一手持剑,漫天划下变为“雷霆万里。”紧接着“疾风扫叶”,“鹰隼穿空”,“恶来舞刀”,“夸父追日”。一招紧似一招,一招快似一招,渐渐人影模糊,到后来一招“天女散花”,哪里还辨出人影剑形?周围三丈之内微风习习,渐渐风势转急,甚至使人有站立不稳之感。忽听一声“泼水。”传令兵这才反应过来,端起一盆水向着范蠡,自上而下全部泼去。整整一盆水随着旋风旋转,形成漫天之势,全部洒落在三丈之外,打得近处之人的衣服啪啪直响。这时,云开雾散,范蠡收剑入鞘,傲立圆圈中心。大家向圈内看去,点滴水珠皆无。再看范叶身上,也是滴水未沾,众人呆住。范蠡抱拳,团团一揖“献丑莫笑。”这才走出圈外,回到主席台坐下。

    三军总兵对范蠡以智破案,心中佩服;对范蠡解决全军军需,心存感激;但军人建功立业,最终要靠一刀一枪拼出来。他们未见识到范蠡的武功,见白将军对范蠡这么客气,完全没有平时的气度,心有不平,甚至主动招乎也勉了。现在见范蠡武功已达到泼水不进,出神入化境界,这才感到自己眼窝太浅,深觉不安。这才一个个主动过来拉手拥抱,溢美之语充塞两耳,高高在上之意一扫而空。

    由于范蠡杨来铜不参与接下来的比试,所以接下来的比武虽有不凡表现,却无惊人之艺,至下午申时,比武结束,筵席随即开始。

    第一席共八人,以白将军为首,左边第一座位为骑兵总兵。右边第一座位为范蠡。但总兵却坚决不坐左边,而是坐在右边。范蠡座位被占,正要在右边第二座位坐下,却被三位总兵硬按在左边第一座位坐下。古时男左女右,左为大,右次之。这种习惯在华夏留传至今。范蠡以下杨来铜,赵玉竹,赵忠义;右边依次是三总兵;主席正对面是三军总监军。白将军历来主张官兵平等,所以今晚全军筵席菜品一样。只不过第一席是专门厨师操作,更有品味,更洁净罢了。因有客人入席,酒品要高级一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谈兴上来。范蠡等多是称赞白将军等治军有方,爱兵如子,称赞秦军军令森严,士兵勇敢;白将军以下,多是称赞范叶足智多谋,范兄弟几人武艺高强,天下难遇敌手。说来说去,众人哈哈大笑:我们这不成了互相吹捧了吗?白将军认真说道:“范兄弟乃当世人杰,来铜兄弟乃当世英雄,玉竹姑娘亦是巾帼英雄,赵老老成持重,都是当世豪杰,如能够长期留在我军,当是我国大幸,不知四位意下如何?”

    范蠡答道:“我自与将军相识以来,深感将军乃雄才大略之人,正义之人,重情重义之人。然而,我们相交时间太短,又忙于破案,无时间交流心得,不知将军如何看待军队存在的意义?”

    白将军想也没想就说:“军队嘛,是大秦国的军队,大秦国是秦公的国家。秦公将军队交我带领,我是唯秦公马首是瞻。”

    范蠡又问:“如果秦公命将军向晋燕等国进攻,将军怎办?”

    白将军答:“挥师东向。”范蠡又问:“那么,将军又是如何看待当今天下大势的呢?”白将军想也没想就回答说:“周室衰微,诸侯并起,都想取而代之。但有哪一国如我大秦,几代人契而不舍,君明臣廉,励精图治,未来天下之归属,不言自明矣!”范蠡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