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十六章 拜见秦公

第十六章 拜见秦公

    白将军见范蠡无语,乃问道:“范兄弟又是怎样看待军队的作用和天下大势呢?”范蠡站起肃然道:“范叶承师尊十年教诲,已立‘民活’之志,我的国,乃是大周国,我的志乃是民富国强。我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华夏一统,老百姓安居乐业。自平王东迁以来,各地方豪强借机崛起,争战不息。试问,哪一场战争是正义战争?哪一场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好处?”稍停片刻,范蠡继续说:“天心在民,天道在平。民安国牢,民富国强,我一生之志在此,并将为之奋斗终生。”

    举座愕然,不能与之辩。

    次日,白将军带范蠡出席秦国早朝,并一一引见各位朝臣。秦国以武立国,名不虚传,在朝堂外便有体现。只见过道两旁兵器架上插满刀枪棍棒,钩钺斧叉,强弓硬弩,盔明甲亮。文武大臣中,来自各诸侯国的人才不少。显见秦国是一个包容型的诸侯国,能容纳各国英才,这一点是其他各诸侯国不能与之相比的。向前望去,丹墀之上,秦公高坐。看他年令,当在四十岁左右,双目炯炯有神。上身挺直,不动不摇,正是人生黄金阶段,精力充沛。

    白将军出列,向秦公引见范叶,范叶向前跪倒,拜见秦公。秦公哈哈大笑,边从丹墀走下边说:“这几天范先生大名可是如雷贯耳,震得寡人耳鼓都痛了。”范叶再拜:“如此,小民有罪了。”这时,秦公已走下丹墀,双手亲自扶起范叶:“什么有罪,范先生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的。来人那,范先生远来是客,赐座!”这时,早有太监搬来坐椅,安排范叶坐下,秦公这才回到丹墀之上坐下:“听闻范先生还有几位同伴,为何不见?”白将军赶紧回答:“是臣考虑不周。”秦公:“速招来,一并朝见。”

    实际上,杨来铜等三人早已等侯在外,一听传呼,赶紧入内,拜见秦公。秦公赞叹几句,一并赐座。

    这时早朝方才正式开始。秦公首先演讲:“我大秦国地处边陲,地瘠民穷;内临强敌,外有夷患。寡人临位以来,虽有众卿千方百计,为之谋划,寡人亦殚精竭虑,但仍左支右绌。今幸赖范先生一众四位,施展大才,将我多年亏空补齐。四位真乃天降英才,救我大秦啊!何况寡人又听说,范先生不但谋略天下第一,武功更是天下无双。先生如能入我大秦,寡人何吝封侯赐伯之赏。”

    这番话,秦公出于至诚,足见秦公对人才之渴望。范叶知秦公的深意,但从叶将军所言,秦公与自己志向抱负差距很大,追求方向有别。想到此,范蠡只好委婉回答:“范叶本山野顽童,有幸得遇明师,十年教诲,使草民初识大义,许身天下万民,不计个人得失。入秦之后,所闻所见皆是称颂秦公清明治国,众朝臣清廉为公,千里秦地,人民安居乐业,胜于他国多多矣。但草民来秦地不及十天,请秦公恩准,允我等到老子出关之地和其它圣地再逍遥几日。”

    秦公听罢笑答道:“范先生本就是我国客人,既如此,秦地任你游玩。白将军,范先生一行之向导食宿及一切费用由你负责,你要妥为安排得当,不使有差错。”白将军连连答道:“国君放心,决无差错。”

    临行,白将军派来一名经验丰富的近五十岁的老向导,带了必备药品和皮质水袋。另外还有两名年青军人,负责一行人的食宿。范蠡婉拒说,我们四人有快马,将军赏赐足够花用;我们多少都会点武艺,足以自保;至于向导,我们沿路询问就可以了。白将军不许。这样也好,范蠡四人乐得逍遥。

    一般情况下,都是向导走在最前方,范蠡四人走在中间,两名军士殿后护卫。一行七人皆乘马前进。杨来铜还乘自己原骑,他将自己赢来的大黑马送于赵忠义乘坐,这样,大家都有马骑了。

    范蠡与杨来铜并骑而行。他小声问来铜:“发现什么异常没有?”杨来铜说:“没有三个累赘,这时我早跑出五六十里了。”范蠡说:“对头,你没发现,两名军人就是专门监视我们的,有些话要背着他们。”“那我得告诉玉竹他们。”杨来铜停下。很快,赵玉竹赶上来,与来铜并行。来铜小声对玉竹说:“妹子,有些话不能让后边两名军士听到,他们可能是监视我们的。”玉竹瞅他笑了:“你还挺有心计呢。”“哪里,是范师兄才告诉我的。”玉竹揶揄他说:“我想你也没那么多心计,一天粗心大意的。”来铜愣了,挠挠后脑勺,似乎明白了一些,突然冒出一句:“那你不好将你多余的心计拨给我一些?”说完,两人都会心地笑了。渐渐地,范蠡发现,常常是他与赵忠义并行,而来铜和玉竹到常常走在前面,两人有说有笑,甚为融洽。

    有人陪着,颇不寂寞。范蠡却发觉,路越走越窄,两旁山势却越来越陡。一问向导才知道,距函谷关不远了。范蠡吩咐后边军士,遇到人家多买点吃的带着,没有熟的,活鸡活鸭也行。他说,守关将士很辛苦,我们带些肉类,与他们会餐,权当慰问了。两位军士乐得如此,不但买了不少活禽和禽蛋,还从猎户家买了一大方腌制的野猪肉。

    来到关前,向导递上白将军亲自开具的路引,并介绍了范叶是秦公和白将军的密友,前来考察边塞,重点说了范先生以个人名义慰问守边将士。守关军官亲自带领四名士兵下关迎接,极尽亲近。范蠡亲自将慰问品一一交到四名士兵手中,又额外掏出五十两纹银交到军官手中,向守关官兵表示慰问。

    趁守关兵士做饭做菜时间,范蠡仔细观看了函谷关,领略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功。只见两面一座座高大山峰,象极了两排士兵对面排列,他们越走越近,几乎将中间道路挤没了。守关将士介绍说,他们前辈刚来时,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现在的道路是他们修关时开辟出来的。再看路两面山峰,常有悬崖峭壁,千姿百态:有的象人形,有的象各种动物形;象人形的,有的象站,有的象卧,有的象用手指向前方,有两山相距很近,象两人在谈话。在道路最窄处,一道极短的城墙突兀而起,像一条短带将两山紧紧联在一起,城墙下方修有城门。不过这道城门极少打开,特别是战争时期。唯有爆发山洪,方才打开,以利泄洪。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第一险要的函谷关。

    午餐很丰富,既有范蠡等带来鸡鸭猪肉和炒鸡蛋,这个为主;又有兵士们自己猎来的野兔野雉肉,以及山野莱和蘑菇等做成的各种鲜美菜肴。范蠡四人也打破俗套,分开与士兵们坐在一起,气氛更加热烈融洽。这时,向导不合时宜地冒了一句:“可惜忘带酒了。”守官将军解释说:“这个不怨你们,由于此关干系重大,上面严禁守关将士在关上饮酒,以勉因小失大。”

    这时范蠡站起发表即席讲话:“将士们,你们常年累月在此守关,大家辛苦了!我谨代表我们几人向你们表示慰问。函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函谷关又是大圣人老子出关,留下《道德经》的地方,你们在此守关是非常光荣的。你们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你们保卫国家,保卫人民,使他们能安居乐业,人民会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居安思危是每名军人应该永远牢记的。别看函谷关城高池固,一旦大意,仍然会出意外的。希望大家时刻忠于职守,特别是夜间值班当岗。我们既然来了,给军士们表演几个小节目,以搏一笑,算是我们的一点回报。”

    说完,范蠡第一个下场。他脱去披风,纵身轻轻一跳,跳上城墙墙垛,打了一套“恶来搏虎拳”。只见他一会纵起,一会下击,一会出拳,一会上踢,忽而大开,忽而封闭。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练到高处,哪里分得清拳影人影!?如果在平地表演也够惊世骇俗,何况是站在二尺方圆的城墙墙垛上。若是换作常人,别说打拳了,就是空手站在墙垛上,面对城下站一会儿,也会心惊胆颤,害怕一个站不稳,摔下城墙,还不摔成肉饼?范蠡表演还未结束,掌声,叫好声已响成一片。第二个下场的是杨来铜,他见城墙东城内有一巨石,三角四不圆,还把地面砸个大坑,使来往巡逻走路很不方便。来铜问大家:“这块顽石可有用处?”大家答:“无用处。”“那为什么不搬走?”回答:“这块巨石是前天从山上滚下,昨天我们六个人没抬起,人多又使不上劲。我们正想办法呢。”杨来铜笑道:“不用那么麻烦,搬掉就是了。”他走到城墙边,向下望了望,见道中无人,回身走到大石边,一声“起!”,果然将大石提起,丢于墙外。稍顷,城墙下传来一声闷响,升起一股泥烟。“真是神力!”众人象看天神一般看向来铜。第三个下场的是赵忠义老人。这一路上,范蠡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向他推荐了一套轻灵刀法,很适合他练习。这套刀法融合了轻功和刀法之长,汇聚了砍转劈点几大特点,中心是突出一个快字,要得是灵活,而不是比拼蛮力。赵老英雄经过习练,已初步掌握要领,武功精进,与之前相比,已判若两人。你看他换了一套演练轻功时才穿的服装,脚蹬薄底快靴,手捧单刀,刀尖朝下,向四周团团一揖。马上刀光一闪,一式猿猴摘桃,直跳起七尺之高,一式银河泻地,将周身护住。这时刀法转快,指东打西,忽南忽北,忽上忽下,似砍似劈,似点实刺。使人眼花撩乱,不知是刀光还是人影。人人自思:这要是自己在战场上,遇到这样的强敌,岂不是被劈成百十块了。越想越怕,以后练武可要认真了,马虎不得,不然必吃大亏。

    最后下场的自然是赵玉竹了。前三位的表演都已经惊世骇俗了,她一个娇滴滴的弱女子,又能有什么新花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