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二十二章 狂扫三晋大地

第二十二章 狂扫三晋大地

    国君命令,须臾完成。范叶下场,选了一杆更粗更长枪杆握在手中,面对围裹上来的选手们说道:“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包括我自己在内,凡身着一点者,请主动退场,以避免伤残。”范叶话语刚落,“咚”的一声,比试开始。内圈二十几条枪齐向他身上招呼。

    “呔!”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大喊,范叶长枪狠命一轮,靠近的长枪或断为两截,或震裂虎口。趁势,范叶跳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四面各砸出一枪,又有二三十条枪隧地。此时,范叶长枪舞动如风,已达泼水难进速度,凡触及者,不是人倒就是枪落,哪还有一人敢进击,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四散奔逃。这还是范叶心存慈悲,不愿有所多伤。他收枪停进,向四方团团一揖,结束比武,回到主席台。大家见他身上,一个白点也无。晋公赞道:“常听人言,大将军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以为虚言。今见范壮士演示,信不虚矣。范壮士当为冠军中之冠者也。”

    晚筵一席共开四十桌。第一桌也是首座,坐在主位的是晋出公。出公左边是智瑶、赵襄子,右边是魏桓子、韩景,对面坐的是太师,太师左边是范叶、赵天,右边是杨松、杨柳,整整十人,这是晋出公亲自定的。其余各桌也都有朝中大臣陪酒。筵席开始,首先由晋出公讲话,他说道:“我大晋国此次比武打擂大会开的极其成功,这要归功于在坐各位壮士的积极参与。范壮士的最后表演,给大会划上一个圆满的结局。智韩赵魏四家配合默契,有始有终,保证了大会有始有终。三晋大地,紧临黄河,历朝厉代。人文荟萃,英雄辈出。让我们团结成一体,决不辜服先辈留下的无双国土,再创辉煌,干!”

    全体起立,干了一大杯。

    接下来是智韩赵魏四家讲话。四家讲话如出一辙,首先祝贺大会成功,其次恭维各位武士武功超凡,各有专长。当中对范叶四人尤其看中。其三,极尽拉拢,开出优厚条件。众人听了,表情不一。范叶注意观察晋出公表情,表面上没有什么喜恶,眼底隐有暗忧。

    临到范叶代表天下武士讲话。他首先代表参加比武打擂的所有武士,对晋出公亲自主持的这次大会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对国君选贤任能表示赞赏和感谢。紧接着,他提高了声音:“当今天下乃大周朝廷,四百年来,国泰民安。但自平王东迁以来,各诸侯国乘机崛起,划分势力范围,周王朝渐有尾大不掉之感,致使天下纷争不断,战乱迭起,黎民涂炭,见之,使人疚疚。”

    接着他为大家分析当下天下大势,已经形成了楚吴秦晋齐五大国:楚国昏君当政在走下坡路,齐国全靠晏婴一人支撑,况晏婴已老,也不足虑。我晋国从各方面看,都可称为大国强国,但形成不了合力,令人堪忧。吴国国君阖闾素有大志,又得孙武伍子胥两位大才辅佐,国力蒸蒸日上。放眼天下,最有前途者非秦国莫属。秦本边陲小国,自穆公霸西戎,扩地千里,已成大国。历代国君重用贤才,实行变法,民富国强,非各国所能比。”

    范叶这时激动起来:“我范叶自得明师十年教诲,学会文武艺,心中唯存‘民活’远大志向,志在拯救天下黎民,打造人间乐土。哪里能实现我的志向,我这一腔热血洒向哪里!否则,既使裂土分茅,金山银山,安动我心哉?更别提为一家一户看门守夜!”

    这一番话说来,满屋皆惊,良久无人搭话。最后,还是智瑶慢条斯理说道:“有远大志向固然好,但脚踏实地,面对现实更重要。人生不过短短几十春秋,画饼焉能充饥?”

    范叶立即反驳:“正因如此,人生更不能虚度!”智瑶从来说一不二,今天竟当众被范叶反驳,怒哼一声,拂袖而去。竟不向晋出公告辞,足见其拔扈。晏会不欢而散,大家回到招贤馆安歇。

    范叶四人刚进屋,小内侍来传旨,出公单独召范叶进宫。临行,小内侍小声对范叶说道:“国君允许你带剑入宫。”范叶听了,十分感动。

    二人转过两条街,再穿过一条横道就要到宫门了。突然墙后一排箭羽短匕,齐向二人射来。练武之人,反映迅速乃是本能,何况范叶。他一把将小内侍护于身后,另一只手早已掣剑在手,将长箭短匕斩为两截,落了一地。这时就见约有二十几人从墙后窜出,将范叶二人包围,各使不同兵器,齐向他身上招呼。此时就见范叶武功修为之高,他临危不乱,一套剑法使出,由内向外,由慢到快,加上手使又是一把宝剑,好似切瓜跺菜。范叶恨他们偷袭,出手狠辣,直欲将他二人置于死地。所以出手再不留情,总计二十三人,顷刻间,二十二人了账。有最外层一名二十岁不到青年,一看,转身就逃。可他连第二步还没迈出,就被范叶踢趴下,随之宝剑抵在他后脖梗上:“说,你们是何人派来?”范蠡速度太快,这名青年还来不及反映过来,早已吓瘫,“啊、啊,”啊了半天也吐不出第二个字音。范叶宝剑移开,一把将他提起“说实话,马上放了你。”这个青年见脖梗上宝剑移开,这才喘出一口气,扑通一声跪倒:“我们是智府之人,智瑶恨你当众顶撞他,派我们前来截杀。我上有老,下有”

    “好了!你回去给智瑶老狗捎句话,他如再作孽,我杀他和杀狗没什么区别,让他好自为之。智家高墙对我,如同虚设,智家打手,如土鸡瓦狗!你去吧。”这个打手鼠窜而去,跑远了,还转身作揖。

    范叶随小内侍进入宫内。小内侍先行汇报,直把范叶说得神乎其神。待范叶进去,晋出公直接吩咐赐坐看茶,然后说道,范先生知道,当年文公在外,全赖身边几位大臣护从,方才得以还国。所以几代晋公皆是依赖几位大臣治国,这样下来,逐渐导致公室日黜,私室日盛,私室甚至强于公室。我现在才真正感到什么叫尾大不掉,力不从心,希望先生有以教我。范叶问道:“愿闻晋公之志。”出公答道:“我亦有称霸天下,大权独揽,生杀予夺,江山一统之志,恨无力也。”范叶听了,心下默然,乃徐徐答道:“江山是民,民是江山。只要晋公心中时刻有民,处处为老百姓考虑,你就会得到百姓拥护,有谁的力量比千百万的老百姓力量还大呢?再加上晋公凡事出于公心,主持正义,注意培植忠君爱民之士,抑止私家势力膨胀。这样,不出五年,就能实现大道直行,富民强国之目的。”晋公叹道:“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不做怎么知道不行?”

    “走一步看一步吧。”晋出公无力说道。

    范蠡听了,大失所望。本来,晋出公资质平庸,胸无大志,贪图安逸,扶佐这样的人,大志难伸。

    次日早朝,范叶四人辞行,出公挽留。范叶答道:“叶等四人,乃山野狂夫,不耐久驻,偏爱游历山川。既使留驻,也是徒耗粮米,常惹人厌。今当离去,只有一言相赠出公:今后若有相害国君者,我既使远在万里,闻之,必星夜驰马赶到,取其首级做夜壶。不是范某狂妄,高墙大院,我视作康庄大道,千军万马,任我纵横,言尽于此。”

    范叶话落,满屋鄂然。晋出公见留不住,当朝颁发路引,赠以路资。范叶退出时,眼尾余光扫了智瑶一眼,见智瑶面色阴郁凶狠。范叶心中不觉好笑。

    几人回到宿处,商量下步行止。杨来铜首先表态:“我是早就定了,一辈子跟定大师兄,甩都甩不掉。”赵忠仁则说:“嗨,我有家有业,是离不开这个老窝了。”大家都说,那是自然。其余三人都表示愿同范蠡游历天下。范蠡劝赵忠义说:“赵叔也是望六之人了,也暂时留下来吧,等我们有了一定行止,必来接您老前去。”赵忠仁马上接过话头:“你就别去凑热闹了,到我家给我当个总管家吧,咱老哥俩也好常常说说话,解解闷,等孩子们将来有了一定,我们老哥俩再一起去。”大家听了哈哈大笑,都说赵老伯言之得当,赵忠义只好同意。范蠡又征求赵明成和赵玉竹意见说,你们老父年纪大了,你们不想在家陪伴老人家吗?还没等两个小年青答言,两位老人倒先抢过话头:其实每位当老人的最高兴的倒不是子孙绕膝,而是看到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代比一代人有出息。范壮士名为大师兄,实际是代行师父的职责,这是走遍天下也难寻的,跟在我们身边,能有个什么前程?赵忠仁更对赵明成说,孩子安心去吧,不要挂念家里,我闷了,就和你赵叔下下棋,钓个鱼什么的,闲着没事,我也向你赵叔学几招,倒不是别的,只图个强身健体。你们在外,要多向大师兄学习,这可是你们一辈子学不完的。你们大师兄成天考虑的是大事,日常饮食起居,你们要安排好,缺钱了就回家取。

    有这样明事理的好父亲,明成和玉竹更坚定了一辈子跟从大师兄的决心。他们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可自从结识大师兄以来,经他指导,少走多少弯路,武功突飞猛进,竟在晋国的全国比赛中,人人夺冠。假以时日,说不定自己的武功,还将有多大的造就。想到这里,人人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而在范蠡,一人仗剑下山,短短时间内,自己身边聚集了这么多志同道合,品质纯正,心思敏捷,积极上进的好兄弟姐妹。有他们陪伴,自己也分外快乐。

    众人一路东行,已到长冶关,远远见关前百姓不少,过关审查甚严。待到近前,范蠡递上路引,守关士兵马上向上汇报。时间不长,守关长官带领五十名士兵下来,不查不问,上来就要捆人。范蠡上前,不急不怒,向着长官问道:“请问,我们路引有假?”

    “没有。”

    “再请问,我们可是违犯了关上规距?”

    “没有。”

    “那为啥什么也不问,就要捆人呢?”

    “因为上面有人要见你们。”

    “是谁?”

    “六卿之首智大人。”

    范蠡声音提高八度:“我早已算定有此一招。我这路引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由晋出公亲自签发,哪个敢挡?智瑶老贼难道比晋公还大吗?”

    “这个我管不着,上面有话,我只管拿人!”这个守关关吏还是个犟种。

    “谁敢动我师兄一下试试!”杨来铜亮出钵盂般大小铁拳,在官吏面前晃了晃。

    “全部绑上!”

    长官下令,五十名将士加上原先士兵,共计七十名士兵一拥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