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三十五章 登泰山(一)

第三十五章 登泰山(一)

    赵玉竹心中暗骂杨来铜一句:小心眼。她掏出钻石包,往杨来铜怀里一放,说道:“既然你那么喜欢,就放你保管吧。”

    杨来铜急忙说道:“我心太粗,一天大大咧咧,万一弄丢了咋办?”

    赵玉竹说:“弄丢了也不用你赔。”

    杨来铜说:“拉倒吧,还是放你身上牢靠。”

    范蠡则嘱咐大家,有宝人前切勿轻露。

    杨来铜说道:“大师兄,你捡到了什么?”

    范蠡掏出一个完整的扇贝给大家欣赏,并说:“手轻点,别掰坏了。”

    赵玉竹看完交给赵明成,赵明成看完又交给杨来铜,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外面与其它扇贝完全一样,扇肉完全晒干了,很硬。里面扇壳有些花纹,这与其它扇壳也区别不大。杨来铜看了一会儿,忽然瞪大了眼晴:“大师兄,原来你也捡到宝贝了!”

    赵玉竹、赵明成一听,马上聚拢过来“宝贝在哪?”

    杨来铜指着扇贝说:“这个扇贝与其它扇贝不同,它就是宝贝呀!这也难怪,因为你们没有到过咱师父住的飞羽山。这个扇贝里里外外象极了师父住的地方。你们看,这个扇贝半圆形,上面象锯齿一样。这正象师父住的飞羽山,周围群山拱卫,山头高低不同,远望象锯齿一样。这还不算稀奇,最稀奇的是扇贝里面的花纹。你们看,左面象极了一处山洞,洞中端坐一位老人,这不正象师父在打坐练气吗?晒干的扇肉正象洞中堆的竹简;左右上面光滑,象极了洞壁和上面峭壁;右面靠右边上这个圆形黑点,象极了泉眼;而周围黑黑点点,不正象山峰岭头的松柏吗?天下竟有如此稀奇之物,而稀奇之物恰恰被大师兄巧遇,大师兄真是有天缘啊。”

    大家观赏一阵,议论一阵。赵明成和赵玉竹都说,大师兄、二师兄,有机会可一定带领我们去往飞羽山一趟,当面拜见师父他老人家。范蠡、杨来铜也说,一定会的,我们何尝不是天天惦念师父老人家。

    大家边走边讲。这一路行来,都是大平原,道路宽阔平坦,凡遇村镇都是大村大镇,只要有钱,吃宿都很方便;询问路程,店主都能说个明白。原来,大家早已进入齐地。一日早晨,范蠡征求大家意见说,齐国是个大国,可游之处甚多,我们先去哪里?没想到大家心走野了,一口同声:先逛泰山,后去临淄,最后看济南趵突泉。

    目标确定,说走就走,马鞭挥动,神驹如飞。两天的路程,一天就赶到泰山脚下,众人寻店住下。当店主得知他们次日要游泰山,连连摆手:“去不得,去不得!”

    范蠡询问其原因。店主方说出原由:原来,泰山为齐鲁交界处,南坡为阳,归鲁国所管,北坡为阴,归齐国所辖,高峰特立,独撑天穹。后齐桓公称霸天下,九和诸侯,驻军泰山之阳。自此,泰山全归齐国,号为真武大帝驻跸之所。自此,泰山扬名天下,各地多有专程朝拜者。当地居民进香朝拜许愿还愿者更是络绎不绝。可是半年前,来了一拨义盗,占住泰山,阻断上山之路。

    “何为义盗?”大家问道。

    店主答道:“领头人名叫武殿臣,聚集了三百多人,占住了整个泰山,扼守各个险要之处。官军几次攻打,最多时动用了四万军队,都被武殿臣打败。武殿臣养活三四百人,自然要吃要喝要花钱,他只向泰山周围百里内百姓征收,收得很少,够养活他这几百人即可。他不准百姓向官府交纳赋税和出徭役。他在各地派有暗哨,一旦官府来人,即行杀死。因此,官府轻易不敢来到泰山周围。他对手下要求极严,不准做出祸害百姓的事。据说山上人每天只做三件事:练武、种地、修工事,有手艺的人干手艺活,例如,打造兵器等。因此,老百姓称他们为义盗。听了店主的介绍,赵玉竹问道:“大师兄,如此说来,我们还上山吗?”

    “我们已经走到泰山山脚下,怎能半途而废?”

    店主听了,吓得脸色发黄:“年青人,可不要太犟了,这不是闹着玩的。一旦他们把你们当作官府细探,说不清道不明,后果不堪设想。”

    “谢谢店主好意,您老只要帮我们照看好马匹行李就行,明日天刚亮,我们就要吃完早饭,还要带上一天吃的。”

    由于第二天要早早登山,所以,四人也就早早休息了。

    俗话说,客随主便。出门在外,主也要遂客意。次日清晨,店主按范蠡吩咐,一切准备就序,四人乐呵呵登山。刚走出一刻钟时间,越过了平坦地带,山势开始陡峭,前面遇到了进山第一道岗哨,岗哨只有十名哨兵。赵明成上前说明来意,哨兵不准进山。范蠡上前说道:“我们是博山人,是寨主家乡人,特来看望老乡。”

    有个哨兵,看来是十人头头,上前说道:“我们只是负责把守此地,严防奸细入山刺探军情。你说的话,我们一时难辨真假,如你真要进山,却要先吃点苦头。”

    范蠡道:“此话怎讲?”

    哨兵队长讲:“先要交出兵器,然后服绑,由我们押送进山。”

    范蠡笑道:“这也应该,我们理解。不过我要求,我们兵器你们可直接送交武寨主。”

    说罢,四人交出全部武器,并老老实实被绑上,由四名哨兵押解进山。约行一个时辰,来到第二处哨所。第一处哨所兵丁交割明白后返回,由第二处哨兵押往进山。又行了一个时辰,来到第三处哨所。此处虽仍为山坡之中,但坡度较缓,一溜建有五处长长木房和一处嘹望台。横道建有高墙,高墙下有一门,门厚度足有半尺之厚,是进山唯一通道,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看规模,此处可屯兵百人。

    哨兵先行进寨,递上四人兵器,并说明情况。今日恰逢总寨主武殿臣值斑。他仔细看了四人兵器,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尤其是两把宝剑,寒光闪闪,锋厉异常,全无一点锈迹;再看两个镖袋,内里装有短箭、圆石子、绣绳、挂勾、小刀、小锥子等类。武殿臣深知,佩有异常兵器者,必非寻常之人。他反复询问哨兵,四人因何上山,一路有何举动。哨兵如实回答,并无异常举动。武殿臣吩咐值班队长,没有他的暗示,不得打开寨门,然后,亲自带领十名兵士出寨。

    来到四人面前,一瞧,竟一个都不认识。哨兵说道:“这是我们武总寨主,你们是何方人氏?如实道来!”

    范蠡不卑不亢地答道:“在下楚人范蠡,这位是杨来铜,这位是晋国赵地赵明成、赵玉竹。我们因偶过此地,久闻泰山盛名,游兴大发,不能自已;又听店主谈及寨主事迹,心生仰慕,更想拜见,故假称寨主乡亲之名,得识尊面,还望武寨主不计我等小过。因身有不便,不能下拜,还望恕罪。”

    “请问列位,从何而来?”

    “我等自楚至燕,周游列国而来。”

    “诸位既是周游列国而来,可曾听过范叶名字?”

    杨来铜一听,哈哈大笑:“范叶者,范爷也,这是我大师兄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常使用的化名。”

    “哎呀呀,整天念叨的大英雄,竟当面不识。罪过,罪过!”武殿臣边说,边走上前,亲自为四人解缚。一打暗号,寨门大开,将四人迎入寨内大厅献茶。这边又吩咐他的亲随夏长庚进山通报两位副寨主下山迎接。范蠡说道,武大哥,不必那么麻烦,即有长庚老弟带路,我们本为游山而来,何不同行,以观风景。武殿臣哈哈大笑:“果是英雄豪杰本色,那好吧,主随客便。”

    武殿臣亲自带路陪行,边走边谈,望山顶进发。双方所谈主题,自然是扯到范蠡等因何周游列国,武殿臣等因何啸聚山林。原来,山寨弟兄绝大部分是博山人。博山本是好地方,有山有水有良田,百姓生活也算安宁,特别是武殿臣家也是小康人家。武殿臣自小上过学,粗通文墨,也学过武艺,乐于助人,具有正义感,在村镇中威望很高。谁知平静的生活多半年前被打断,恶霸苟布礼依仗朝中陈家的势力,以重新分配土地的名义,将全镇土地全部划归他家名下。百姓祖祖辈辈长居于此,自然不服,同他理论。苟家胁迫邑宰,依靠朝中苟家势力,竟活活将其中三人活活打死。百姓生活不下去了,激起民变,共推武殿臣为首领,杀进苟家,将其八十六口人全部杀死。苟不礼因在外,逃得一命。财产除一部分分给当地百姓外,其余财产,如粮食、布疋等全部运往泰山储藏,以备不时之需。家乡待不下去了,青壮年都愿意跟从武殿臣落草泰山。

    至于为何落脚泰山,武殿臣讲,以前,他曾数次上过泰山,见泰山不但山高,而且路险。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理想屯兵之地。来到泰山之后,我们首先修造了三道路口。官军进攻几次,败了几次,他们毫无办法。其次,我们向周围百里之内派出细作,官军一有动作,我们能够及时掌握,提前就做好了抵抗准备。第三,我们都是刚从农村出来,深知农民之苦,所以,从不扰民侵民。我们只是从周围百里之内收取一点粮食,并保护他们,所以,很得百姓佣护。范蠡说,这第三点最重要,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