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四十三章 暗访越国

第四十三章 暗访越国

    离开姑苏城后的第三天,四人就进入了越国地界。江南水乡,地势多平坦,河渠纵横交错,水陆交织。好在四人所乘皆是烈马,寻常沟渠一跃而过,耳边常常传进农夫乡村小调。范蠡深受感染,不时下马与农夫交谈几句:“老伯,看来今年收成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那是一定的了。谁叫我们有福,赶上了一位好大王和一位好宰相呢!听你口音好似楚国人,如果遇上楚王吴王那样的大王,整天就好穷兵黩武,扩大地盘,盘剥老百姓,那可就倒大霉了。”

    “你们的租税是多少?”

    “我们早就知道,吴楚的租税是倒四六,唯我越国是正四六:我们农户得六,官府得二,东家得二。只要勤劳,家家都能混个温饱。”

    在范蠡交谈的几处百姓中,常有百姓亲身见过越王。他们说,越王今年年初刚即位不久,就常常到民间走访,了解民情。有个农民说,他就曾和越王坐在一道土梗上唠家常。越王见他裤子破了几个洞,临走还赏了他两贯钱,吩咐他买条新裤穿。当他向越王表达感谢时,越王却说,感谢什么,国王与农民本来就是一家人,没有农民,哪有国王?还有的农民说他们见过越王王妃,名叫雅鱼。雅鱼长的真是又年青又漂亮,说话声音好听极了,那是真的美。但她的美是天生的美,而不是靠打扮出来的美。我看她穿得衣服,也不比我婆娘强太多。还有个农民说,越王渴了,还喝了我带来的饭粥。临走时,王妃雅鱼还摸了我女儿的头顶,赏了她一枚玉佩件。

    农民的话都是淳朴的。通过与农民对话,范蠡对这位刚上任的越王产生了好感,对越国的民俗民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杨来铜他们谈起,大家都有同感。于是,大家决定,先不去见文种,在越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久闻杭州有西湖,美景天下第一,距此不远,四人挥鞭,来到湖边。天近巳时,红日当空,雾散湖清。一湾清清的湖水依傍小丘,小丘树木繁茂,偶有几处红房点缀其间。沿湖岸边筑有湖堤,堤上铺设石板,方便游人行走。范蠡四人将马匹安顿好,绕湖一周,欣赏湖光山色。

    不知今天是什么节日,还是原本就如此。但见湖面四十多艘彩船荡漾,高低不同,人员多少不一。有低唱的歌女,吟诗的公子雅士,喝酒猜拳的豪客,也有站在船板上舞剑的侠士。湖中不时传来叫好声和欢呼声。就是这些彩船也装饰不一,有插彩旗的,有围布幔的,还有雕梁画柱的,大多都安放桌椅,供游客使用,不用说,茶水茶具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租不起游船的游客来说,还可以登上断桥欣赏美景。范蠡四人也随大家登上断桥,举目四望,感叹世间竟有如此美景!天宫贝阙亦不过如此。四人感叹未完,就听“扑嗵”一声,有个小孩落水。孩子的父母大喊:“救命啊!救命啊!我有重谢!”

    当他喊出第一声的时侯,范蠡想也没想,一下子从桥上跳入湖中,只游两下,就抓住小孩,然后双手举起,瞅定杨来铜:“接住!”将小孩抛起。杨来铜双手抱住孩子。范蠡手攀桥柱,越上桥面。小孩父母赶紧过来,接过自己孩子,嘴里不停感谢。范蠡笑答道:“应该的,应该的。”

    孩子父亲自我介绍说:“我姓石名清,乃是本地邑宰。这样吧,邑衙距此不远,我与大家也是缘份,请大家到邑衙休息,就便给恩公换件干衣,请!”

    见邑宰实情,也是无耐,四人只好随从来到邑衙后院。邑宰拿出簇新的内外衣服,让范蠡换上,并将换下来的衣服交于内人。时间不长,下人进来请示,晏席已备,何时开席,请大人示下。石清与众人商议道:“各位兄妹,你们看呢?”

    范蠡答道:“只是微劳,哪敢劳动大人盛情款待。”

    石清笑道:“本人自认为作官还算清濂,这是家晏,难报大恩,不成敬意。如无不便,大家请吧,我们边吃边谈。”

    见石大人如此,众人只好随意,来到餐厅。但见鸡鸭猪肉齐备,还有几样时兴小菜,当然,少不了西湖醋鱼。

    这时邑宰夫人领着小公子来到餐厅。邑宰拉住小公子的手说:“孩儿,快来拜谢救命恩人。对了,光顾忙活了,还未请教诸位兄妹姓名。”

    范蠡等一一站起报了各自姓名。这一报名,把邑宰大人吓了一跳。他重新站起,对众人再次施礼,然后说道:“范兄弟,我托大点说,我痴长你们几岁,管你们叫一声弟弟妹妹。列位的名字在越国现在可是家喻户晓,范蠡大名更是如雷贯耳。自从半年前,文种大人自齐返越,向大王汇报了你们的事迹后,大王当天就命文种大人负责督造“范府”,估计现在已经接近完工。今日我的座上客,它日就是我的顶头上司喽!”

    石清说话风趣,说得众人大笑。邑宰夫人拉过赵玉竹坐下说:“男人的事我们管不着,我今天就是专门出来陪妹妹的。以后有人敢欺负你,对嫂子说,嫂子给你作主,我来收拾他!”边说边往赵玉竹的碗里夹菜。杨来铜听了,吓得一缩脖,赶紧把椅子往范蠡这边挪了挪。众人见了,又是一阵大笑。这顿饭吃得欢快无比。

    次日早餐后,范蠡等即欲告辞。石清笑道:“不瞒老弟说,昨日晚上,我已将与兄弟四人巧遇一事以书信形式汇报给文种大人,烦请奏报越王。估计不日越王就会派人来请。到时从我要人,我到哪找你?我又不是不供你们饭?”

    虽是笑谈,却也是实情。石清很会办事。他马上又说:“我知道兄弟是操劳命,不能闲。这好办,此地名胜多多,愚兄亲自当向导。累了倦了,愚兄陪诸位下下棋,练练字画,饿了,西湖醋鱼管够,西湖美酒管够,不醉不罢休。论刀剑我甘拜下风,论喝酒,谁怕谁呀!”

    一向不爱说话的赵玉竹也笑道:“有这等好事,打都不走。”众人大笑。

    这下遂了杨来铜等三人心意,坐在高头大马上,尽情游玩,饿了有人管饭,把杭州小吃尝了个遍,三街六市的名胜古迹逛了个遍。范蠡反倒没了游兴,推托累了,赖在床上不起。

    实际上,范蠡毕竟年青人心性,也愿游玩。何况这几年都是在马上过的,都有些心野难收。但他深知,来铜几人都对他极度信任,唯他马首是瞻,可以说,是把身家性命,一生事业前途全交给他了。作为大师兄,他要为大家负责到底。他深知自己担子的份量。他完全清楚,这次越国之行,极有可能是他周游列国的终点。尽管还有几十个诸侯国没有去过,但华夏大势,他已了然于胸。对于越王,百姓反映极佳,超过列国百姓对自己国君的评价,文种伯伯也极口称赞。但自己毕竟未同他见面,对他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他人的评价中。邑宰大人苦苦相留,何况信已送达朝中,自己只有带领众兄妹前往一途了。见了越王,说什么,作什么,他要谋划全面。

    果然,第三天近午时,文种大人带着越王诏书前来迎接范蠡一行入都。石清与范蠡等接入邑衙。文种首先宣读了越王诏书,并传达了越王殷切盼望之意,并告知,范府修造主体工程己完工,现在进入内部装修和园林美化。范蠡未置可否,但出于礼节和对文伯的尊重,还是接过了诏书,并答应随宰辅大人去见越王。

    午晏后,文种与范蠡即起程入都。范蠡等与石清作别,感谢他几日来的盛情。石清分别拿出四个包裹说:“这是几套赶制的新衣新鞋,是杭州邑的心意,望收下。”

    说罢,分别交于四人,表情恋恋不舍。范蠡谢过收下,答以“后会可期。”

    文种笑道:“不愧是石买大人亲侄,此事办得漂亮,礼轻情谊重。”

    路上,文种与范蠡并辔而行。其他人知二人有话要谈,知趣的拉开距离,便于两人交谈。文种不待范蠡发问,就将越国朝中大势向范蠡作了介绍。他首先就谈到越王勾践,称他为千古明君,体恤百姓,勤于政务,明辨忠奸;而且志向远大。就是越王王妃雅鱼也是一位难得的贤后。朝中大臣虽政见有所不同,但都是清濂勤政之人,奸佞小人很难混上高位。至于说到政见不同,朝廷上大致分为三种意见:老臣以石买为首,我们就称他们为恐吴派吧。这一派人认为,越是小国,面临吴楚两个大国强国,时刻受到监视,难以有大的发展,唯有交好大国,静待天时。另一派以将军诸稽郢为代表,我们称他们为主战派吧。这一派多为年青人,文武都有,也可称为少壮派。他们认为,越是小国,应四处扩张,学秦穆公的作法,不也由小国变成大国了吗?秦国以边陲小国能作到,越国也是边陲小国,也能作到。因此,他们积极主张自强自立,向外派兵,对外示强,不可示弱。

    “文伯,你老是哪一派呢?”

    “我哪一派都不是。俗语说,量体裁衣,量女嫁夫,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一切行动以越国国力来决定。”

    “我同意文伯的意见,我们都是挺文派。但不知越王持何种意见?”

    “越王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好国王,既勤政,又恤民,而且志向远大。他基本上同意我的治国方略。”

    范蠡:“这就好,这样大事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