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四十四章 朝堂论政

第四十四章 朝堂论政

    翌日,文种带范蠡、杨来铜、赵明成、赵玉竹来到越王宫侯见,文种先行入朝禀告。

    越王勾践听闻范蠡已到朝堂外,还没等文种说完,便立即走下丹墀,手挽文种,亲自降阶来迎。文武官员自然紧随其后。范蠡等从形式上就一眼看出是越王亲自来迎,也是很受感动,急忙上前跪倒:“楚人范蠡等拜见越王!”

    勾践上前一步,将四人一一搀起:“久旱逢甘霖,长夜出皓月,想死寡人了,列位爱卿快快请起!”

    说罢,手挽范蠡走入朝堂。越王升坐开言道:“范蠡先生乃当世一等一大贤,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韬武略,世无对手。就是杨来铜壮士,也是当世第一大力士,弓箭无对;赵明成、赵玉竹兄妹也是武功出神入化,罕有敌手。寡人何幸,越国何幸,得遇诸位,真得感谢上苍!”

    说罢站起,向上苍一揖。

    范蠡向越王和群臣分别深深一躬,然后说道:“蠡本陋质庸才,疏懒之人,越王盛赞,使蠡感佩无地,正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倒是进入越地以来,常闻百姓对越王勤政爱民称颂不已,对轻徭薄赋感恩戴德。以此观之,越国兴盛,指日可待。”

    群臣望向范蠡,但见他身材适中,天庭饱满,地阁圆润,双目迥迥有神,双唇不大不小,不厚不薄,腰背挺直,不摇不晃,声音洪亮,说话吐字清晰,不疾不徐。见越王谦躬有礼,不卑不亢,对群臣,礼节周到,一视同仁,先自有了八分喜欢。可看年纪,二十五岁上下,所以,对越王盛赞,颇不以为然。

    范蠡看向越王,身材高大,长颈耸耳,嘴尖唇薄,金城骨突,说话宏亮声尖,眼光灿灿。他是范蠡见过的国君中身体最瘦的一个。其他国君大都身体臃肿,既使如秦国国君和燕国国君也是不胖不瘦,从身体上就能看出越王勤政,这与百姓所言与文种所言相符。

    正当范蠡沉思之际,耳边传来越王的问话:“范先生,越国国小民疲,先生如不嫌寡人卑陋,寡人欲烦先生为国师,军国一体大事愿从先生一言而决,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范蠡此时虽对越王和越国均有良好印象,又有文伯在朝,但人生能有几个几十年?这关乎自己和师兄弟们一辈子前途命运,不得不万分谨慎。所以,他向上一揖:“回大王话,范蠡心中有直话,想一吐为快,不知大王和诸位大臣可愿听否?”

    越王哈哈大笑:“寡人虽然读书有限,但厉王止谤的教训还是知道的。在越国朝堂,非但范先生,就是所有朝臣都可尽舒胸意。先生有话,尽可直言。”

    “谢越王。范蠡十岁离家,随尊师南华上人入山学艺十载,师门门规为‘民活’二字,既今后一切言行都要为民着想。下山后,我们游遍大半个华夏大地,就是要寻觅一处可以实现理想抱负的地方,扶保一位真正为民为国的好君主,最终扶持大周,使华夏百姓过上安康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几人苦苦的追求。在我们游厉过的各国中,以秦燕两国国君和吴国伍员老宰辅挽留最切。但秦君志向太大,恐非全民之福,燕君眼光太浅,伍宰辅乃当世大才,但其国君犹如秦君,其国恐将有内乱之象,所以都被我们一一谢绝。今初到越国,不知越王治国方略为何?”

    这番言论是范蠡最直白的阐述。越王是听个明明白白:合乎范蠡理念则留,洒尽一腔热血,否则,多大的高官厚禄也留不下他的心,必将远走高飞。聪明如越王焉能不知?只见越王大笑而言道:“君与臣当如鱼水相欢,王与民当如父与子,没有民,哪有臣,没有臣,哪有君。自古以来,凡国家兴旺时期,都是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和谐相处得好的时期;反之,君王视民为驺狗,民视君王为仇敌,安能不败?寡人虽新登基,这个道理时刻不敢忘怀。徼天之幸,它年既使称霸天下,不敢忘也。”

    范蠡又答道:“当今之世群雄将起,争霸天下。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吴得子胥孙武,大败强楚。楚弃贤能如鄙帚,几致亡国,至今思来,心常惕惕。”

    越王答道:“寡人德薄才浅,越国国小无险阻,强邻环伺,处于四战之地。先生所说之惕惕,正是勾践今日之心境,愿先生教我,救越地百姓出水火。”

    范蠡见越王情意殷切,话说到此,再不能推托,乃进前一步跪倒“愿与大王君臣一体,振兴越国。”

    越王再次走下丹墀,亲手扶起范蠡,饱含热泪地说:“寡人之望先生,如大旱之望云霓,愿先生不吝赐教。”

    越王升座,正式任命范蠡为越国国师,军国大事,一从而决;任命杨来铜、赵明成为将军,赵玉竹为内卫队长,负责王宫护卫。几人暂住驿馆,加快范府建设,待完工后,一并搬入范府。

    范蠡虽是初来,越王此举,等于是将自家身家性命交于范蠡一行,信任之深,超过他最为依从的文种。群臣皆面有不豫之色。越王却喜气洋洋,当即宣布,今日朝会到此结束,寡人要为范国师一行亲设筵席,所有朝臣一体奉陪。

    筵席散后,越王密嘱文种亲自陪同范蠡等参观范府,如有不合意处,立即修改重建。而后送往驿馆安歇,不得有错。

    范府紧挨文种文府,距朝堂较近。,待到范府一看,只见主体工程已完工,共有一百间房屋,错落有致,分为十处单独院落。文种解释说,这是越王考虑范蠡有几位师兄弟及其家属人多,故多建房屋院落。范蠡听了,深受感动,看来越王不象表面那样,处理问题心思细腻。中间院落为主体建筑,格外高大,院中还建有凉亭,面对正中大门。一进大门,建有宽大屏风墙,墙上绘有山水画,画面正中上部,越王亲题“砥柱南天”四个大字。文种介绍说,主体建筑已完工,所差的是室内装修还有点细活,院内石板还没铺完,再有就是后花园没完工,估计再有不到两个月就能全部完工了,到时我们再来贺乔迁之喜。不知你们还有什么要求没有?范蠡正容说道:“文伯,这里的一切安排我们都很满意,但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建府一切费用,由我们自己出。”

    文种也严肃的说道:“这个要求我真作不到,越王那一关就通不过。”

    大家想想也是,只有竭尽全力,以报越王了。

    范蠡等没有走遍,只是略看了几处,便来到正厅休息。借此机会,也没外人,范蠡便与众人商议道,我们今后就要安下心来,为越国人民效力,为天下苍生建功立业了。我有两点想法,一点是为解除后顾之忧,将师父和各家家属迁来。第二点是,来铜和玉竹相处几年了,彼此互相了解,心心相印,何不利用乔迁之机,把婚事办了,双喜临门,岂不更好。

    “大师兄尚未婚配,我们岂能占先?我们不急。”杨来铜、赵玉竹齐说。

    “婚姻大事,全看缘份,在这一点上,你们不要学我。”范蠡说。

    “我支持范蠡这两点意见,这样办最好!”文种笑道。

    见文老伯发话了,杨来铜、赵玉竹也就不说什么了,赵明成自然更同意了。范蠡当即写了几封书信,分别交于杨来铜、赵玉竹、赵明成三人,由杨来铜和赵玉竹为一路,先到秦地,会齐计倪,取出存银,然后奔赴楚国宛台三户,将范蠡父母,杨来铜全家接来。额外又特别嘱咐将他写给苏文芳的书信交给计倪,由计倪亲手交给苏文芳。三人一听,也就大致明白了范蠡欲成全计倪与文芳之意。最后到振羽山汇齐师傅南华上人,共来越国。由赵明成自己为一路,来到晋国赵地,将赵忠仁、赵忠义老哥俩及其全家搬来越国。赵玉竹又单独写了一封书信,委托赵明成交给老父。三人次日即行。

    范蠡正式接任国师。当时越国文臣以文种为首,曳庸次之;武将以老臣石买为首,扶同次之。越王任范蠡为国师,位在武班扶同之前,石买之下。文种奏请越王说道,范蠡才干在我之上,应列文班第一人,我心甘情愿列于文斑第二名。越王道,范蠡新来,朝政尚不知全。另外,寡人听说,你与范父曾为同伴,如你安排,必致范蠡不痛快,反为不美。寡人既任范蠡为国师,虽站于武斑,那就不是什么文斑武斑。国师国事,一切朝中所有大事,皆有参与决定之权。群臣皆赞:“还是大王英明!”

    文种归班,范蠡出班:“蠡既为越人,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竭尽愚纯,以报大王知遇之恩。”

    越王道:“我们君臣一心,家国一体,全民同力,撼山山摇,治河水通,天下事还有什么办不成的呢?范国师周游列国,眼界大开,不知何以教寡人?”

    范蠡肃容答道:“自黄帝开辟华夏以来,我大周享国最久。然治乱交互发展,我朝自平王东迁,周室式微,群雄崛起,王纲西坠,大国图霸,小国谋存。周天子当年分封一百六十余国,现在只剩几十国,而且逾演逾烈。争霸之国忙于结盟扩张,这当中最难受的就是小国了,在夹缝中图存图强。但我们也要看到,小有小的难处,也有小的优势;大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以秦国为例,它是我走过各国中,图强势头最猛的一个诸侯国,一代一代国君中都很上进。至穆公时,扩展国土千里,西霸诸戎,由小国晋升为大国。但我等至秦,见军民皆面带菜色。细问之下,方知原来因为长期对外用兵,赋税过重,军需不足所造成。所幸秦国距我国数千里,中间相隔多国,所以,我们目前还感觉不到威胁。小国就以我国为例”

    说到这里,越王手势向下一按:“范国师不忙,慢慢说。侍从上茶,给诸位大臣上坐椅。”

    君王一声令下,须臾备齐。越王亲持茶杯交于范蠡。范蠡饮后,继续说道:“我越国虽是小国亦有强势和弱势。我国的弱势不过就是两项:一是国小地窄,民众稀少。二是面临两大强邻,西楚北吴,对我威胁很大,使我国北上西进,束手束脚。但我们的优势强项更多。总结起来有六大优势:

    其一、越王睿智英明,目标远大。

    其二、君臣一体,护民爱民。这两项是人胜。

    其三、偏处一隅,利于发展。积蓄财力,事半功倍。这是地胜。

    其四、吴国虽强,阖闾老迈;楚国虽大,君昏臣贪。这是天胜。

    其五、历史上越国结怨甚少,目标不显,便于行韬晦之计。这是暗胜。

    其六、越国目前全国一体,内部虽有争议,对外团结一致,国力能发挥最大实效。这是意胜。

    我在吴国,伍员老相国是杨来铜亲舅舅,有此机缘,他给我看了《孙武兵法》,即世上盛传之《孙子兵法》。但伍老相国没想到,我看一遍成诵。其中有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乃万世不谬至理名言。我们即知自己短处,则当避之;至于长处,则应大力发挥出来。”

    说至此,君臣鸦雀无声,针掉可闻。范蠡喝口清茶,继续说道:“说到此,诸位可能要问,那么,我们正确的国策是什么呢?我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其一、我们以前对内策略总的来讲是正确的,小有不足。只要稍加弥补,我们将能获得民众更大支持,这是根本。

    其二、我们以前联齐联楚是正确的,是强援,要长期坚持下去。齐楚与我们联盟,不是谁对谁的恩赐,而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吴国。

    其三、我们的强敌夙怨是吴国,这很好理解。国与国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利益关系。我们要向外发展,就要向北,吴国是拦路虎;吴国要向北发展,越国是他的心腹大患,后顾之忧。所以说,吴越两国关系从根本上和好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丢掉幻想。我们不去主动挑战吴国,但也不是俱怕吴国。我们时刻都要做好防备吴国入侵的准备,强军练兵,深沟高垒,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强吴是有把握的。

    其四、处理好与南方诸部落的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以我们盛产的食盐、锡、铜、瓷器、丝绸等换回他们的金、银、粮、棉、牛、马等。对于不讲规距,敢于冒犯越国者,要毫不留情,出动军队,干净、彻底消灭之,将其地盘拼入我国。

    其五、裁撤冗员。老百姓有句俗语:龙多靠,龙少涝。现在各国各地都存在一些人浮于事的现象,官员冗兵多了,国家和百姓负担就重了,办事效率反而下降了。这一方面,我在卫国林邑搞过实验,效果绝佳。

    其六、兵在勇不在多,将在强不在威。要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各有绝招,勇敢向前的精兵队伍;将军不但武艺高强,敢在千军万马中取敌将之首级,还要通晓军机,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更大的胜利。在这一方面,我要与石买老将军和其他将军具体协商,待君王批准后,一体落实。”

    “好!”越王赞道。

    范蠡继续说。看来,他今天真是竹筒倒豆子—一点不留了:“内政方面,我们仍应以民为主。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就是大厦没了基石,什么都不是,一事无成。民心似水,我国百姓过好了,周围各地各国的百姓就会象嘲水般涌向我国。有了百姓的支持,我们还有什么干不成的呢?

    对外关系,南和诸夷,西联大楚,远交齐晋,近防强吴。近期,我们要安下心来,增强内功,不参与大国竞争,切忌急躁情绪。最多十几年,天下必将有变。彼时,我国国力大增,带头尊周,以周天子名义讨伐反叛,图霸封伯,安定天下,利济黎民,指日可待!”

    “哗......”

    以越王为首,群臣掌声经久不息。越王激动地说道:“范国师周游列国,到处开花。哈哈!谁会想到,这个果却结在我越国!”

    从此,越王常招文种范蠡入宫议事。范蠡委婉劝越王切莫急躁。他说道,只要我们按既定国策办事,十年内不对外用兵,我们图霸的曙光就会出现。我向大王表誓,越国不称霸,我不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