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四十八章 越营比武(一)

第四十八章 越营比武(一)

    经范蠡和计倪广泛征求军中各部门各阶层意见后,并报大将军审阅,最终报越王批准,军中各项规章制度全部公开,并写在各营墙壁上。范蠡和有关师兄弟、赵忠义全部穿上军装,出席了石买召开的全军都尉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由石买主持,首先由司令官宣读新的任命书。每公布一位名单,石买都亲自介绍,让大家认识。然后由军纪官宣读军中各项规章制度。各位军官听后,感觉制度订的很全面很严,但又合情合理,挑不出毛病。不仅在下面议论纷纷。这时石买将桌子狠狠一拍:“军令如山,各宜遵守!下面由国师讲话并公布近期军事安排。”

    范蠡这是头次参加越国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他讲道:“为什么要召开今天这次军事会议,石大将军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们要一体遵照执行。今后,我们就要在大将军麾下,精诚团结,保国护民,壮大我越国。为达此目标,同时也是为了挑选精兵强将,成立精兵营和侦缉营的需要,三日后在校军场举行全军大比武,要求每小队选出一至二人参与比试,比试条件不限,以个人专长为准,胜者入选。散会后,各部各营回去马上准备,做好初选,不得有误。”

    散会后,范蠡等即找来军需部,指导他们布置场地,计倪起草比赛规则,杨来铜等各忙各的。安排好后,范蠡进宫,向越王汇报了石买的转变和军事会议及军中大比武的意义。越王听后很是高兴,尤其赞赏范蠡只是一番长淡,就使石买这个老顽固转变立场。范蠡笑道:“石老将军当然知道我后边站的是谁。”

    话落,君臣拍手大笑。越王表示亲自全程参加比武大会。范蠡建议越王担任评审团团长。越王很明智地说:“这就不必要了吧?毕竟具体评审需要懂行的人,但我可以亲自给优胜者授奖。爱卿可以担任评审团团长。”

    范蠡说:“既然这样,还是由石老将军挂帅为好。”

    江南多雨,但三日后却是一个晴天。这是范蠡从兵书中懂得,为将者必懂天文地理,从老农和行家中学来的又一门技能。

    范蠡在比武之前,与师兄弟们碰了一次头,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

    比武校场正中高搭主席台,主席台前面场地上,各种比武设施齐备,京都驻军除留守人员外,全部列队校场周围,队伍整齐,各营营旗裂裂作响。这时,突然鼓号齐鸣,战鼓咚咚,越王勾践,王后雅鱼,后面宰辅文仲,大将军石买,国师范蠡,副国师计倪等依次登上主席台,按序落坐。全场鸦雀无声,队列整齐划一,秩序井然。司令官见一切就序,快步跑到主席台前敬礼:“启禀大王,军营比武,一切就序,敬请大王示下!”

    “开始!”越王下令。

    司令官转身,手持传声筒,面向全场大声喊道:“大王令下,比武开始!请总监官灵姑浮将军宣读比武规则。”

    然后他将传声筒交给灵姑浮。灵姑浮宣布了六条比武规则后将传话筒交还。

    司令官:“请石大将军讲话!”

    石买手持传声筒讲了三条。他说,这次比武是经大王批准,自有越军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演练,其意义在于提振全军士气。其二,今后越军将增加两支新的队伍:精兵营和侦缉营,其人员组成就从这次比武优胜者中选出。其三,军中各项规章制度己经健全,奖罚分明,望全军将士一体遵守,今后将士晋升奖励全凭功劳大小而定。反之,有错必罚。最后,他宣布经越王批准,任命杨来铜为精兵营营长,赵忠义为付营长,赵明成为侦缉营营长。请三位下场,具体主持比武和选拔事项。

    三人下场。第一场是散打比赛,比试正式开始。

    为了加快速度,每次下场三组,三人各负责一组。杨来铜嗓门高,他也不用传声筒,两手做个喇叭形,对着全场:“有比试者下场!”

    话落,唿喇一声,全场涌出一大群士兵。赵明成双手张开,点了几下,转过身来对杨来铜说:“约有一千五百多人。”杨来铜命令大家站好队形,一数是一千五百零二人。越国当时全国有兵五万余人,除在各地驻守兵员两万人外,都城有兵也就三万多人,下场人数约占二十分之一。杨来铜正在计算,这时有个士兵出列问道:“请问营长,选上了,进了两营,有什么好处?”嗓门还挺高。

    杨来铜正在低头计算,这一嗓子把他吓了一跳。抬头一看这个士兵随便站着,上衣五个纽绊只扣上三个。他很不满意:“你把纽绊扣齐再问。”

    那个士兵也有些不好意思,快速扣齐,立正敬礼:“请问营长,选入两营有何好处?!”

    杨来铜:“好处大了,一日三餐,至少一饨有肉,立功机会多,提拔也快。”

    “那我参加两营。”

    “等你选上再说。”

    “我选不上谁能选上?!”

    “但是,死得也快!”

    “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

    这时,赵明成见两人杠上了,马上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佟疙瘩。”

    “看来你身上还有哥哥了?”

    “那是当然,有两个呢。”

    “好,书记员,把他名字记上。”

    “那么说,我被选上了?”

    “胜了才能算数。”

    这时有个年青人看佟疙瘩太狂,不顺眼,马上出列:“我陪你玩玩。”

    书记员:“你叫什么名字?”

    “张天佑。”

    说完,两人再一句废话皆无,挥拳战在一处。五个回合后,张天佑性急起来,一式“海底捞月”向佟疙瘩下腹打来。佟疙瘩微微一笑,急速后退半步,张天佑捞个空。他刚想收拳出拳,来不及了,佟疙瘩得理不饶人,“毒龙出洞”一拳当胸打来,这若击实,必致骨断。就在堪堪击实之际,佟疙瘩忽化拳为掌,一掌将张天佑击倒,然后倒退一旁。张天佑满面痛红,一抱拳:“我输了!”

    然后退场。又有一人上场,三个回合不到又被佟疙瘩击倒。就这样,佟疙瘩连胜五场,与其他九百人一样被留下来待选。散打比赛结束。

    第二场,硬兵器比赛。

    刚宣布完比赛规则,佟疙瘩手拎铜棒又是第一个下场。这时,接连有四名青年,手持不同兵器下场比试。佟疙瘩也不问姓名,一句话不说,上场就是一顿猛砸,又准又狠,速度又快,四人皆是兵器刚举起,就被对方猛的一棒砸下,虎口流血,兵刃坠地。

    佟疙瘩志得意满,大喊一声:“哪个敢来比试?”见无人下场,他又连喊两声。他刚要哈哈大笑,这时有人下场了:“我来领教。”只见这人二十多岁,中等身材,不胖不瘦,眉清目秀,格外精神,手中仅提一口青铜剑。佟疙瘩大笑道:“我棒下不死无名之鬼,你换件重兵器再来!”

    青年壮士回答:“我名柴焱,专炼铜疙瘩。谁说宝剑不能去铜锈?”

    佟疙瘩听后大怒,举棒欲砸。柴焱摆手:“你已连战四场,我不想捡现成便宜,你先歇歇,再战不迟。”

    佟疙瘩大棒舞的山响,直向柴焱头上砸来。柴焱不与他硬拼,宝剑点上铜棒既移,人却似风车,比风车还快几倍,围绕他转,遇着机会,或进或退,但宝剑始终不离佟疙瘩身边各处。开始还行,时间一长,佟疙瘩有些气喘,手忙脚乱起来,心中气恼:明明这一棒能砸上,却被他巧妙划出圈外;明明抓到他的腰带摔死他,却又被他的宝剑削下,自己不得不放手,否则必将手断,那还了得?佟疙瘩不敢怠慢,急速后退一步。没想到,柴焱好象提前算准了一样,脚步根本没停,宝剑始终急速下划,搭在佟疙瘩颈旁,两人几乎撞在一起。佟疙瘩双手握棒,一点劲儿也使不上。他双目一闭,知道完了。可等了一会儿,没有感觉。他睁眼一看,柴焱已后退三步,向他一抱拳,剑尖朝下:“佟兄,得罪了。”

    佟疙瘩满脸痛红,也是双手抱拳:“谢谢你剑下留情,我败了!”

    之前的狂傲之心,完全收起。书记官根据两位营长指令,将两位选手登记入册,比武继续进行。

    再看赵忠义这边,比斗正酣,非常有趣。原来是一对使短兵器的两人相斗。这两人一高一矮,高者名叫胜天雄,矮者名叫石宝立。胜天雄手使两支短枪,石宝立手使两支判官笔。虽说都是短兵器,但短枪却比判官笔要长得多,而两人偏偏矮者使判官笔,而高者倒使用短枪。武者有言: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两人已比试了好长时间,只见高者手中短枪一上一下,好似刚出弦的两枝飞箭,而矮者双官笔斜划向上,犹如穿天鹰隼,各不相让,两人已打的难解难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已显露无遗。这时高者见矮者下盘空虚,立即一招经天划地化为井底捞月,企图将后者一划两半,而另一支短枪直奔矮者面门刺来,这叫一心二用之法,一般武者练不出的。矮者却也不简单,他看出这招一心二用之法,其实是一虚一实,上招是虚,下招是实。他反其意而用之,身形自右向左转,左手判官笔挡住高者上手枪,下手判官笔立即出手,如金鸡啄米,刺入高者委中穴。高者一个踉跄,矮者岂能放过这大好良机,上去补了一脚,判官笔抵住高者后腰,高者只好认输,矮者赢了这一场比赛胜利。书记官根据三营长意见,将二人皆标名入册。

    经过多轮比试,最后入选近千人,第二轮比赛结束,进入第三轮比赛:骑兵比赛。骑兵比赛又分为战车和单骑两项。赢得战车比赛最后胜利的是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名叫周文,善使长枪,弟弟周武,善使勾镰枪;除此之外,哥俩都善长射箭和驾车。比赛中,哥俩配合的天衣无缝,一人近攻,一人远射;一人近战,一人护马刺马。当然了,护的是自己马,刺的是对手马。

    赢得单骑比赛最后胜利的是一名青年勇士,名叫盖江湖,手使方槊,他一口气接连应对十二条好汉的挑战,仍然是气不长喘,脸不变色。最多的与他战到二十几个回合,最少的仅一个回合就被他逼到马下—却不伤一人。

    阵中灵姑浮将军技痒,手提大砍刀,跨下雪花马出阵:“这位小兄弟,你已被录取了。敢不敢与我比划几下?”

    盖江湖笑道:“将军亲自赐教,机会难得,求之不得。”

    灵姑浮一琢磨:“赐教”,“求之不得”,什么意思?自己不能大意。两人拉开架式,就要放马过来。这时,赵明成过来:“且慢!小英雄,你已连战十几场,人不饥马还乏。我的战马借与你。”

    边说边将自己的红马牵来。盖江湖也不做作:“谢了!”飞身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