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杰丞相范蠡 » 第四十九章 越营比武(二)

第四十九章 越营比武(二)

    两人打马各兜半圈,刀槊相交,“当”的一声,半斤八两。但灵姑浮却试出,自己的大刀要略重于盖江湖的铜槊,这是因为铜槊乃是木柄,灵姑浮心中有了计较。两人南北交换位置,兜转马头,又重新战在一起。灵姑浮每次都欲砍断大槊木柄,可每次都砍在大槊小月牙上。二十几合过去,盖江湖自思:灵姑浮是越军中第一上将,自己怎能赢他?何不借机讨要一件称手兵器。想到此,二人又是转回,刀槊相交。盖江湖故意大槊上举三寸,被灵故浮砍在木柄上。若不是自己马快,几乎吃了大亏。盖江湖大叫:“我输了,可将军毁了我的兵器,可要包赔!我那是铁梨木木柄。”

    灵故浮下马,哈哈大笑:“我堂堂将军,岂在乎一件兵器!说吧,你要什么兵器,我满足你。象你这般武艺,岂能使用木柄兵器,岂不叫敌营笑话?”

    盖江湖趁机讨要干将亲自铸造的铜槊。灵姑浮当场答应,并要求在兵器上缠上三道金箍。

    这时,越王传下旨令,将自己坐骑紫骝赐予盖江湖骑乘。盖江湖一听,吓得赶紧跑到主席台前跪下:“谢大王隆恩,但草民无名之辈,寸功未立,岂敢奢望大王坐骑!望大王收回成命。”

    越王道:“如果我乘此马上阵杀敌,那越国真是没希望了,我留此马何益?自古道‘红粉赠佳人,宝剑赐英雄。此马正应你所得。起来吧,乘此马绕场一周,上阵杀敌,建功立业去吧!”

    “谢大王,盖江湖绝不辱使命!”

    经过数十场角逐,骑兵比赛终于结束。三场比试完毕,共挑选出精兵营精兵五百名,侦缉营精兵四十名,被灵姑浮将军领走二十名。其余选手退归本营。

    鉴于天色已晚和既定按排,司令官出场宣布:当日比武结束,明日继续进行第四场比武。

    次日,仍是好天气。越王按照大会规定时间,兴致勃勃,再次来到比武大会,带领有关官员在主席台上落座。赵玉竹身为内队队长,自然率内队在主席台周围守卫。

    司令官宣布:比武大会继续进行。今日举行特技比试,凡有一技之长者,不论男女老幼,不论昨日是否选上,只要有特长,符合条件,均可入选,量才使用。

    司令官刚宣布完毕,从各队伍中就走出一百多人,要参加今天的特技比试。杨来铜一看这一百多人,差点没把鼻子气歪:高高矮矮,歪歪斜斜,胖的真胖,宛如瓦缸,瘦的真瘦,恰如麻杆;走起路来,也是七扭八歪,脖子短者,好似肉墩上放个葫芦,脖子长者,好木条上挂个干瓢。个个是走没走形,站没站样,唯有队伍最末尾却是个帅哥。

    赵忠义、赵玉竹、赵明成却兴趣盎然,一脸正气,挨个瞧了个遍。俗话说,人有怪相,必藏奇能。他们让书记官把每个人的姓名、参赛技能都记下来。

    书记官很快记下报上。赵玉竹看完,悄悄对赵明成说:“不必比了,让他们每个人尽力表演一番就是了。”

    原来一百多人,所报特长竟有八十多项,各不相同,还怎么比试?例如,选手中有能模仿各种声音,一个人专门善长模仿走兽叫,一个人专门善长模仿飞禽叫,这两人放一块比试,如何评判?其他人有善长爬高的,有善长下河的,有善长钻洞的,有善长跳涧的,总之会各种技艺的人几乎都有。问到最后两人,一个瘦小枯干的说别无他能,唯善偷,而另一个,就是长相英俊者竟说自己善于勾引女人,气的杨来铜举手要打。而他却象泥鳅一样躲到赵玉竹身后,用蚊呐之声对赵玉竹说:“我有机密大事要对赵队长说,请跟我来。”

    说罢,飞快跑出一百多步,选了场内距人群较远处站定。赵玉竹负责内宫警卫,一听有机密事报告,不敢怠慢,飞速赶上,问道:“有何机密,快说!”

    那人说道:“小人葛俊英,在吴齐两国内宫都有相好。一个月前,吴宫赵妃曾对我说,阖闾已任命王子累为征越统帅,三个月后征伐我越国,誓要灭吴,劝我叛越归吴,她可在吴宫内为我安排内卫之职。请赵队长赶紧报告越王,提早防范。另外,吴国几位王子见阖闾年老,都在觊觎太子之位,特别是王子累和夫差之争尤烈。另外齐国也将有内乱。”

    这时,赵玉竹从远处望,就知杨来铜犯了小心眼,所以不便多谈,只说了一句:“你被侦缉营录用了,其它不可外传。”便回到杨来铜身边,并对赵明成说:“此人有用,安排你营吧。”

    随后,杨来铜几人分组考核,根据各人所长,结合实际需要,只录用了二十人,全部编入侦缉营。至此,杨来铜、赵忠义精兵营就算正式组建,入选精兵正好五百名。赵明成侦缉营六十名。名单上报越王核准,越王亲自向全体录用人员颁奖,奖品除每人授于一条绶带外,外奖纹银二十两。

    当越王授奖到最后一名时,越王来了兴趣,刚想问壮士你叫什么名字时,一看此人长得瘦小枯干,当不得“壮士”二字,不喜,乃改口:“你叫什么名字,因何特长入选?”

    那人个头不高,嗓门却响:“回大王,我叫于青青,善偷!”

    话落,引来一阵奚落笑声。越王不悦,“你能从我身上偷到什么东西吗?”

    越王双手持着绶带,欲送不送地问道。于青青上前仅一步,衣袖一挥从越王手中接过绶带:“大王兜中银两八块可少一块吗?”

    越王伸手向兜内一摸,果然是七块碎银。原来,越王亲民,兜内常揣碎银和糖果,见到需要帮助的穷人就赏几块碎银,见到儿童就赏糖果。于青青见越王有意考究他,眼梢一扫,早就见到越王下兜微凸下坠,知道内有白银。他假借接绶带,衣袖一挥之间,食中二指在越王兜内轻轻一划,已知数目,夹出一块于二指中,顺势接过绶带,食中二指张开,碎银落于越王手中。越王连呼“神技,神技!”

    又多赏于青青二十两纹银。

    刚才嘻笑之人也不得不佩服于青青确有神技。

    至此,军中比武选材结束。此次比武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为成立精兵营和侦缉营选拔人才;第二,振奋军中士气,扫除恐吴俱吴心障。现在,第一个目的达到,以后就是加强训练,提高技艺的事情了。但越王总感觉不足,第二个目标远未达到。自从吴国打败楚国之后,恐吴惧吴的氛围就一直压在越人心头,特别是石买、曳庸等一大批老臣长期的守成宣传主张,一直压抑在人们心头,将士们积极请战的勇猛现象早己不见了,甚至士兵训练也是流于形式,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想至此,越王的目光象雄鹰的目光一样,遍视群臣,然后定视在范蠡身上说:“诸位,听闻文老宰辅所说,范国师和其几位师兄弟武功出神入化,现在天气还早哩!范国师,你和师兄弟们何不展示一二,也好让大家开开眼界,知道什么叫作不可战胜!”

    范蠡自入朝以来,常告诫身边人要低调做人,但今天越王提议的目的,范蠡再清楚不过了。看来今天不露两手是说不过去了。也好,展示一二,一来提振全军士气,二来也让那些瞧不起,以为我们只会卖弄嘴皮子的人,懂得什么叫尊重人。想到此,他看向文伯,文仲点头。于是,范蠡站起,向越王深施一礼,又向主席台各位大臣深施一礼,朗声说道:“越王有令,范蠡等不敢不从,只好出丑露乖。这样吧,我们师兄弟各献一技,有战胜我等者,我出纹银伍千两奖赏,在场诸位皆可下场指教。”

    这时佟疙瘩大叫:“先把伍千两纹银亮出来!”

    杨来铜哈哈大笑:“我大师兄从秦国走时,连不可一世的秦王都赠送纹银十万两,还会赖你等区区千两?”

    越王解下亲身玉佩交于司令官,司令官高举玉佩,打马绕场一周:“有下场赢者,越王奖亲身玉佩!”

    校场上下人群汹涌,欲得玉佩。此时,赵忠义早已打马回府取来伍千两纹银,放于主席台上。

    杨来铜下场,直奔场中石狮子而去,双手握紧石狮两腿,腰身一挺“起!”,在场地中心圈绕场一周,好似巨灵神一般,然后稳稳放归原处,气不长出,脸不变色。佟疙瘩见杨来铜这么轻快地举起,心想,这个石狮子内里一定凿空,我也能举起。于是,他下场了,也学杨来铜模样,去举石狮。谁知石狮向他瞪着两眼。佟疙瘩两眼瞪得快赶上石狮了,正是大眼瞪小眼,石狮却纹丝不动。佟疙瘩:“哎呀妈呀!”

    赶紧松开双手,头也不回,跑进兵士稠密处,一声不敢吭。

    紧接着计倪下场,练了一套轻灵剑法,缜密灵动,脚下生风,毫无破绽,练完,无人下场比试。

    第三位赵明成下场,他要求场中出一人,头顶一碗,碗中有油,油中有一根灯芯,芯头点着,露于碗边,站在一百五十步开外,他要射灭灯火。那个顶碗的士兵一听,也学佟疙瘩榜样,放下瓷碗,连滚带爬,钻入人群中不见了。赵明成见无人敢顶碗,只好将碗用绳兜住,挂在竹竿上,仍退至一百五十步外,操起铜胎鹿筋弓,搭上雕翎箭,也没见他描准,待弓弦拉满,后手一松,碗内火苗既灭,而瓷碗纹丝不动—场内无人敢于下场比试。

    轮到赵玉竹下场了,只见场内早已准备停当:一根筷子般粗细的麻绳十余丈长短,一头系在十丈高的旗杆上,另一端系在临时树立起来的杨来铜的铜棒上。麻绳下地面上,插有三十根腊烛。赵玉竹身穿短衣短裤来到铜棒前站好,深吸一口气后,只听“唿”地一声,赵玉竹早已手脚在铜棒上一点,人已稳稳立在麻绳之上。她只略微向地面看了一眼,双手入兜,各抓一把石子,沿着麻绳向旗杆跑去。她边跑,双手边向下抛。待三十根腊烛全部打倒时,她早已窜上旗杆,手、脚、腰身齐动,眨眼之间窜上杆顶,然后头下脚上直滑下来。待落至与墙等高时,她双脚在旗杆上使劲一蹬,人已飘落在附近围墙上站定,然后又向南边方向跑去。待跑至离墙外房屋近处,又一个蝙蝠倒挂式,钉在屋檐下,紧接着珍珠倒卷帘,翻到屋顶。就见她象夏蝶翻飞,衣袖和裤角飘飘,从这栋房屋翻飞到另一间房上,双手石子不断抛打。就在众人眼花缭乱之际,她已翻跃场中,时间刚好一刻。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抹去头上汗水—场上众人无人能及。

    轮到范蠡出场,他不慌不忙,跨上自己战马红色追云,左手持长枪,右手握宝剑,傲立场地边缘。

    这时杨来铜大嗓门又喊上了:“国师要表演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曩取物,请大家帮忙,有胆大不怕死的尽管下场,不论官民人等!”

    这句话说的太大了,打击面太宽了。噢,不下场就是胆小鬼,就是怕死?真是目无余子,狂妄至极,就是恶来重生,夸父再世,也不敢如此夸口。石买瞅了灵姑浮一眼。灵姑浮是军中武功第一悍将,怕过谁来?头上金丝红缨乱颤,骑马拍刀下场。灵姑浮这一下场,紧跟着下场之人何止八九百人,一齐向范蠡杀来。此时座上越王吓得汗都冒出来了,心想,自己耗费多少心机,花费多少钱财,才招来范蠡这根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眼见命将不保。刚想喝止,一着急,话都说不出来了。旁边文种一见,不顾君臣之礼,双手握住越王之手:“大王莫急,我保无事!你瞧好吧。”

    越王这才有所缓合:“何以见得?”

    “范蠡一向谨慎,今日之言,乃在激将。如无此言,众将何能下场?如无十分把握,何以如此?”

    越王大悟。这时就见范蠡两腿一磕马腹,马通人意,立时风驰电掣,直冲入阵。众将士兵器齐举,直向范蠡身上招呼。隔远的,范蠡用长枪拨打,或施展金鸡啄米术,直向对方睑上招呼;离近的,范蠡宝剑出鞘,对方长枪大刀纷纷断折;红色追云到处,人仰马翻,步战之士,吓得向两旁直滚。看着战马离自己尚远,须臾即到面前。灵姑浮将军高喊:“拦住!拦住!”

    他这一喊不要紧,范蠡马缰一提,红色追云跃起,直向他飞来,只两个起跳就来到他面前,速度之快,难以形容。越王恰巧眨眼之际,竟没看清。灵姑浮也是久经沙场之将,急忙举起大刀砍来。范蠡长枪早就等着他这一招,借着战马前冲之力,早将大刀拨在一旁。范蠡宝剑当头劈下,灵姑浮头一歪,宝剑劈过。范蠡随手一抄,双腿又一磕马腹,长枪宝剑不停挥动拨打,早已跳出包围圈,宝剑入鞘,来到主席台前,向越王一抱拳:“交令!”

    随后手一挥,一物落于越王面前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