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昼夜生 » 第三十一章 权宜之计

第三十一章 权宜之计

    傍晚,捡回一条命的刘若水,终于走出了迷失已久的丛林,经过这几天的死里逃生,再加上原来男儿的装扮,刘若水此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说她是个小叫花子也没有人不信

    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来到了京口城外,可眼前的情景着实将刘若水吓了一跳

    城门紧闭,大批的百姓根本进不了城,只能在门外的宽阔场地上停留着,这种架势,可只有在战时才会遇到,为何今天的京口会这样呢……

    她有气无力的走进了人群中,周围的百姓个个唉声叹气,俨然一副流离失所的样子,刘若水寻摸了一圈,然后对着身旁的一位大娘问到

    “大娘,这是怎么了?京口为何……为何不让进城啊?”

    大娘心里也是苦的很,看来已经在城外等待许久了

    “谁知道啊,我早上出城办事,结果回来……这城门就关了,到现在也不让进,没法子,只能等了”

    大娘也不是很清楚京口的情况,也许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和她一样,感觉莫名其妙的

    “哦……”

    刘若水心里愈发的郁闷,饿了好几天不说,好不容易回到京口,竟然还进不去……

    正发着愁呢,旁边的一个路人大叔接过了话柄

    “我听说啊,好像是北府兵和荆州军……要反了……这才封了城,说是……说是要诛杀朝中奸佞,就是那个首辅吴大人和王国宝,不办了他俩就不退兵!”

    北府兵要造反!!这个消息可太震撼了,不过刘若水的表情也没什么太大异动,毕竟她出城的任务就是为了给刘裕传信,防止何牢之造反的

    “大叔,你说的可属实?”

    大叔摇了摇头

    “我哪知道啊,都是听别人说的,好多人都在传了……”

    虽然仍无法断定造反真假,可刘若水心里的警钟已经敲响,京口出现如此反常的局面,北府兵造反并非没有可能

    说是冲着吴休之和王国宝去的,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面对毫无抵抗,唾手可得的建康城,即便这二人死了,桓玄又岂会轻易的退兵呢

    她又陷入到深深的疑惑之中,自己在临川偷到的那封信到底是真是假呢,经过驿站掌柜的事情,她几乎可以断定,临川丫鬟识破了自己的身份,所以那封信一定是假的,可既然是假的,就说明何牢之没有造反的心思,可如今又为何这样呢……

    刘若水怎么想都想不通,但事已至此,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找到刘裕,问明情况才行,如果何牢之当真造反,还是要将皇后的纸条交给刘裕的

    北府兵封锁了京口,刘裕应该就是城里,如何能进城,就成了眼下最大的难题……

    ………………………………

    皇宫这边,何牢之与桓玄举兵起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皇后耳朵里

    建康顿时严防戒备,各路大臣也十万火急的赶进了永安宫

    他们个个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尤其是王谧,对于此事还处于极度的不敢相信之中,来来回回的踱着步子。

    “反了反了……桓玄居然真的反了!!还有那何牢之将军……哎……”

    事已至此,再怎么唉声叹气也是无用的

    吴休之坐在旁边,看起来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可心里也有些按捺不住,毕竟桓玄造反的由头是要铲除奸佞,而他们口中的奸佞正是自己

    “皇后娘娘,老夫为官一生,自认还算清廉无私,可谁曾想,这把年纪竟还成了他们口中的奸佞之人,如果老夫身死,能换来建康的太平,那老夫也心甘情愿,死得其所了”

    皇后心中的那根弦时刻紧绷,她也不断的盘算着,这件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吴休之死或者不死,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手中的兵马,根本抵挡不住桓玄与何牢之的攻势,这才是最关键的。

    王谧听了吴休之的话,愈加的着急

    “哎呦,首辅大人,都这个时候了,你死了又能怎么样,那桓玄说你是奸佞,不过是为造反找个由头罢了”

    吴休之怎么会不懂其中道理

    “说虽如此,可桓玄以除老夫之名向朝廷发难,如果老夫什么都不做,岂不是更助涨了他造反的气焰”

    说到这便冲着皇后跪了下去,颤颤巍巍的双膝顶着坚硬的地面,本来身子就不太好,这一跪,差点让自己散了架,可吴休之却并不在意,慷慨激昂的继续说到

    “皇后娘娘,那桓玄杀了老夫,便没有了继续造反的名,待我死后,桓玄若还不退兵,那他就是天下之敌,各方诸侯也必会群起而攻之”

    大臣们听到这里,也都开始议论了起来

    若是平时,皇后念在吴休之的年纪,是不会让他跪着说话的,可今天看他跪在自己面前,却有些不为所动

    皇后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办法,可说到底,现在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一条吴休之的命能解决的

    她听着大臣讨论了半天,终于开了口,但没有直接回复吴休之

    “建康目前的兵马,能守几日?”

    一位将军禀到

    “……京口已经被何牢之控制,桓玄正在攻打厉阳,厉阳失守也只是时间问题,若届时两军同时进攻建康,只怕……只怕建康撑不住半日……”

    厉阳也快撑不住了,皇后本就紧锁的眉头,不禁又加重了几分,这个厉阳,可不只是有一批皇后的私兵,更重要的是,外出历练的皇子们,也都在那里

    “厉阳……”

    徐总管自然明白皇后的想法,便对皇后低声耳语到

    “皇子们第一时间已经撤离了,与厉阳兵马一起退到了覆舟山一带”

    这总算是个好消息,至少皇子们没事,而且私兵的实力也得以保存,给自己日后的反扑增加了一块筹码。

    吴休之见皇后没有直接回复自己,其实也就懂了,没有回复,本身就是一种回复

    “皇后娘娘,老夫恳请您率宫中皇亲大臣,暂离建康避难,老夫一人与桓玄交涉,待其余诸侯兵马赶到,皇后娘娘再重整旗鼓,夺回建康,眼下时间紧迫,皇后娘娘切不可因老夫一命,就误了我晋朝国脉啊,皇后娘娘!!!!”

    ………………………………

    夜已经深了

    京口城外的流民也越来越多,刘若水更是焦急异常

    忍寒挨饿还都是小事,如果不能将纸条传给刘裕,那这场兵变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一场国难

    说实话,这个纸条就算给了刘裕,事情就真的能发生反转吗,刘若水心里也是没有底的,毕竟刘裕跟随何牢之多年,要让他杀而代之……恐怕有些难

    可不管怎么样,自己还是要试一试才行,所以还是先想法子进城吧,不然别说传递消息了,自己很有可能会先饿死在这里。

    城外聚集的流民,都是毫无征兆的被困在这里,谁也没有事先准备什么吃食,一天下来,早就饿的不像样子

    而有的人,也许是身上带着一些食物,便也打起来发黑财的主意

    “谁买包子吗,二十文一个,没剩多少啊,先买先得”

    包子……二十文一个,平时就三文钱的东西,此刻也涨了数倍的身价,可一般人还是不在乎的,至少不能把自己饿死吧

    他们嘴上虽然埋怨,还是纷纷凑上前去,生怕包子被别人抢光

    刘若水当然也听到了叫卖声,自从客栈那晚逃命出来,就没怎么吃过东西了,返回京口的路上偶尔摘几个野果,喝几口溪水,所有这个包子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她浑身上下翻了一遍,却发现钱袋早就不见了,很有可能是在昏迷漂流的时候不知丢到了哪里,总之钱袋没找到,却翻出了那块王国宝的信物,一个还算精致的玉佩

    玉佩……看起来也是值些钱的,至少换几个包子总不成问题吧,这个玉佩是王国宝的,王国宝已经被查办,留在自己手里也没什么用处,

    刘若水掂量着玉佩许久,没想到这东西没有在临川发挥作用,此时竟然派上了用途

    她刚要往卖包子的那人走去,就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这个玉佩……可是王国宝的啊,而何牢之发动兵变的目的,不就是为了除掉吴休之和王国宝么……

    想到这层,她便停了下来,转而看向了京口的城门,十米左右的高度,下面城门紧闭,可上面的城楼却是有北府兵看守的

    刘若水定了定神,拿着玉佩走到了城墙之下

    十米高而已,放在今天来看,也就四层楼左右的高度

    就在流民们还在讨论包子价格的时候,她一把将玉佩抛上了城楼,玉佩也不偏不倚的掉落在一个守城士兵的身边

    就这样,活下去的机会从换包子转移到了城楼上的守兵,接下来嘛,就只能等了

    ………………………………

    深夜的永安宫里,仍旧没有要散场的意思

    吴休之已经表达的很明白了,现在建康根本守不住他们的进攻,权宜之计只有皇后出城避难,而他与牢中的王国宝留下,在名义上,将桓玄继续造反的路堵死

    大臣们讨论了许久,也都知道,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只等皇后点头了

    王谧更是急到不行,催促到

    “皇后娘娘,不可耽搁啊,那桓玄反心已生,一大块肥肉摆在他面前,断不会退兵的,而何牢之将军,微臣还是不信他会助纣为虐,必然是中了桓玄贼子的圈套,微臣愿亲赴北府兵营,想方设法说服他,没准此事或有转机,可不论成功与否,皇后娘娘还是要撤离建康的,时不我待,望娘娘速速定夺”

    皇后仍在犹豫之中,开会讨论到现在,她脑海里想出了无数种的可能,可每一种可能性,都指向了撤离建康这一条路,除此之外,都是死路。

    “老夫恳请皇后娘娘速速撤离,保存国脉!!”

    吴休之跪到现在都没有起身,他的意志非常坚定,就是要以身殉国了

    大臣们听完首辅的话,纷纷跪了下来,异口同声的喊到

    “皇后娘娘,速速撤离,保存国脉”

    面对大臣们的一致发声,皇后也知道不能干坐着了,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

    思索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

    “那……就……就依……众卿所言吧……”

    皇后这句话说的,明显还有很多的不情愿,没想到一个桓玄竟把自己逼到这种境地,自从皇上痴傻,自己代掌朝政以来,还是第一回如此狼狈,建康都不要了,可没有办法,退守总比等死要好……

    皇后发了话,接下来就好办多了,所有的皇亲重臣连夜出城,吴休之留守宫中面对桓玄,王谧则去说服何牢之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