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雪崖随笔 » 九、重读姚雪垠《长夜》(一)

九、重读姚雪垠《长夜》(一)

    ……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那我们算不算相拥;可入梦初醒般的两手空空,心也空。……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是否看过同样的风景,像扰乱时差留在错位时空,终是空,是空。数不完见证许愿的繁星,没灵验谁来安慰坏心情……这首特别流行的《错位时空》确实好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歌词叙说的那些许遗憾,产生了共鸣,听了好多遍,还是百听不厌……

    伴随着歌声,歌声絮绕在耳畔,荡漾在空荡荡的小屋……或许因为下了夜班,早上酒喝的有点少吧,一点也没有困意……

    我看着窗外耀眼的暖阳透过玻璃窗和半遮的窗布帘溜进凌乱的小屋,安逸的落在打开的书霏上,看着一行行的文字,畅想在自由的世界里……

    一九二四年的冬天,从伏牛山到桐柏山的广大地区,无数的田地荒芜……从平汉线的河南驻马店通往南阳的三百里官路由于军阀长年混战已经荒废……官路上出现了一群慌慌张张奇怪的远路客人和四个学生……

    由于吴佩孚和张作霖的奉军在山海关和九门口大战,冯玉祥从察哈尔回师进京,拘留了大总统曹锟,断了吴佩孚后路。吴佩孚从QHD经海道到武汉,逃回河南……顺平汉线南撤到信阳……吴佩孚一到信阳,信阳立刻充满了战争的空气……乡下的土匪也跟着战乱猖獗起来,但终归遭殃的还是舍不得逃难的当地老百姓。

    这其中的故事讲述的是在读信阳一个教会中学的两个学生和一群路人,从兵荒马乱的信阳逃跑在路上遭遇土匪的故事。《长夜》的名字也由此而来,逃在路上的恐惧像永远看不到希望的漫漫长夜,在无尽的黑暗中挣扎,在黑夜里恐惧的瑟瑟发抖,弱小的人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好像案板上的鱼肉一样任人宰割……

    看到这部姚雪垠写的《长夜》,让我想起自己的祖父和祖母解放前逃难的日子,当然,他们的往事都是通过父亲的闲谈得知。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根本没有祖父的印象,我只记得,躺在床上祖母那骨瘦如柴的身躯和那深凹的眼睛,还有就是她死后出殡时模糊的情景,那年我正好四五岁,所以也只有这些印象了。

    祖母本身是清末BJ一家姓殷的官宦家的大小姐,家里不知受什么牵连满门抄斩,她命好些,逃过一劫,被偷偷寄养在河北那带的姑姑家,民国初期河北那带闹响马,她被祖父从响马手里救出来,事后,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报恩,反正是她跟随祖父戎马半生……

    我没见过祖父,只是从村里的老人口中得知,祖父参加过军阀会战,爬过没有桥板的铁链桥,也跟随阎锡山软禁过冯玉祥,也在黄河渡口和日本人混战过,混战败了,阎锡山逃了,部队打散了,他没走成,为了躲避日本人,带着祖母躲在了我们生活的小村庄,从此扎下了根,生活在那里,以贩买私盐为生,解放后,分了几亩薄田,丢了贩盐的行当,老老实实当起了农民……

    漂泊,是一个什么词汇,居无定所,飘忽不定。祖父在战乱的年代,为了生存漂泊;如今,在和平年代,没有一技之长,我为了糊口漂泊。对于我们,漂泊好像一个诅咒一样延续了下来……

    或许,当有一天自己老了,才会落叶归根……可无根的浮萍有根吗;漂泊的人,飘到哪里就是哪里……

    家,好像是远方,是思念,是抓不住的温暖和回不去的港湾……是驻足的旅店!

    该睡了……天黑再醒……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