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雪崖随笔 » 二十六、初读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十一)

二十六、初读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十一)

    ——崖

    至高无上的真理如果对世界有好处,我们应该说出来。否则,我们应该把真理藏在心里,要像遮天蔽日的云霞一样,让我们的行动散发出真理的光辉。

    这是克里斯托夫引用歌德的一段话同好友奥利维开始辩论。

    奥利维认为,大家应该看看生活悲惨的一面,再鼓起劲来向着曙光前行……但克里斯托夫觉得他这样不妥,他认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他们知道生活的真相,或者他们的工作甚至人生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不是挣扎着深陷泥沼,就是被社会无情的吞没。他们哪有力气经得起真理的考验。

    以下,这是他们的一段辩论。

    “那有什么办法,谁也没有权隐瞒真理。”奥利维。

    “也没有权对任何人说出真理来”克里斯托夫。

    “这是你说的话吗?你不是不断追求真理,自认为爱真理超乎一切的吗?”奥利维质问克里斯托夫。

    “是的,对我,对那些硬骨头可以说真理。但对于别人,对于那些平凡的人,甚者弱者说真理,那是狠心、愚蠢……

    ——我理解的意思是,平凡的人已经被生活的蝇营狗苟摧残的深陷泥沼,哪还有力气挣脱他的阶层和环境去追求人类的真理,他们面对永远都是眼前的生存和无法挣脱的苦难。所以,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普通的老百姓只能随波逐流……只要你不掠夺他的土地,剥夺他生存的权利和应有的公正,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但你要剥夺他生存的空间,甚至他吸口空气都要纳税,那就另当别论。

    紧接克里斯托夫上半段没有说完的话。

    ……我现在看清楚了,在我国,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德国人不像你们这样病态的看真理,他们太看重生活了;他们只小心看他们想看的。我喜欢你们,你们不是这样,你们有勇气,敢于面对人生。但你们不近情理。你们认为发现了真理,就公诸于世,却像圣经中着了火的狐狸一样到处乱跑,不管会不会引起火灾。你们爱真理甚于幸福,令人起敬。但要牺牲别人的幸福……那可不成!你们太自以为是了,应该爱真理超过爱自己,但爱别人应该超过爱真理。”

    但是法国作家没有这种顾虑。他们不管手里的弓射出的箭是“思想还是死亡”,或者兼而有之。他们只有理智,缺少情感。一个法国人有思想就强加于人,没有思想也是一样;若做不到,就对行动失去兴趣。这是法国精英不管政治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闭关自守,不管有没有信仰。

    听着,是不是很有感触……

    不少人试图和个人主义做斗争,并且要组织团体;但团体很快就变成了文学俱乐部,分化成了可笑的帮派。最好的团体也在相互破坏。有些精英既有力量也有信心,生来是团结别人,领导弱者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集团,都不同意并入别人的团体。于是他们分裂成杂志社,这个会那个派,他们什么都好,就是不能克制自己。没有一个团体向别人示弱,他们互相争夺群众,读者人数并不多,钱就更少,他们难以维持生计,饥寒交迫,气息奄奄,最后不得不垮台,再也爬不起来,并不是受到敌人的打击,而是说起来真可怜——自相残杀的结果。他们的职业不同——文人,喜剧作家,诗人,散文作者,教授,教师,记者——形成各个组织,而组织自发的又分成小组织,互相不通声气,甚至不不相往来。在法国,各行各业的活动中流行的都是个人主义,科学工作也好,商业来往也好,结果商人不能联合起来,老板不能相互协作。这种个人主义并不积极活动,泛滥成灾,而是根深蒂固,闭关自守。孤立,不求人,不与人为伍,免得相形见绌,感到自卑,免得扰乱内心的安宁,孤芳自赏的情绪,几乎所有创作的杂志和团体组织的个人内心深处都是这样想的……不能与人合作,不能共同行动,没有共同思想,不能信任别人……

    这些好像倒影一样,展露在我们面前,看我们当代,没有一丝波澜……没有一丁点声音……只是一片沉寂……

    此致

    2022/07/01

    泰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