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雪崖随笔 » 二十六、初读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十)

二十六、初读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十)

    《约翰·克里斯托夫》书中第七卷有一段特别发人深思。

    克里斯托夫慢慢习惯于无线自由的气氛,从法国思想的高峰,从光明的心灵在做美梦的山顶向下看,他往往脚下的山坡,……有勇敢的精英为信仰而奋斗,不管他们信仰什么,他们都不断地攀登高峰……他们有发明的狂热,有合理的妄想,要在空中开辟一条道路,去征服光明……这描写的是一个精英阶层——还有一群在半山腰,千辛万苦爬到半山,已经没了力气,不能往上爬,只好原地不动,过着平凡的生活,暗地里急得要命,却无可奈何,心有余力不足——在山脚下,在悬崖峭壁之间的狭窄小路上,有些迷信抽象概念,盲目听从本能的人,正在进行没完没了的斗争,他们揪成一团,难解难分,没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沿着山腰,东一处,西一处,艺术开出了鲜花,音乐结出了芬芳的果实,诗人唱出了小鸟的啾啾声和清泉的淙淙声……这描写的是第二个精英群体。一百五十年前的法国对照当代,隐隐都能看到一些历史的影子

    罗曼罗兰借着克里斯托夫问奥利维:

    “你们的人民去了哪里?怎么我看到的不是百里挑一的精英,就是百里挑一的渣宰?”

    “人民吗?他们在圆子里种地,他们才不管我们呢,每一群精英都想拉拢他们。他们却哪一伙儿也不理。以前,他们还肯听听,至少是为了消遣,听听这些政治骗子走江湖买膏药。现在他们懒得理会了,每次不投票选举的人岂止百万!让党派去打的头破血流吧!老百姓才不在乎呢。只要不打到他们田地里就行。否则,他们恼起火来,不管什么党派都要遭殃。他们并不动手,只是还击……不管是谁,他们要求只是消灾避害:战争、混乱、瘟疫……这是他们最在乎的,别的他们一概不管,只要让他们安安静静地种地就行……

    而当代呢,总有些愚蠢的人,总想把农民赶出土地的家园,拿一些有限的金钱换取农民手中那点薄田,想把他们圈养在工厂里,但最终得不偿失,会让农民变成无根的流浪者或者暴徒……

    书中这一段续写的特别精彩。

    ……土地,是土地把法国人和法国结合在一起,并不是法国人把人和国家结合起来的,几百年来,多少不同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肩并肩的劳动过,是土地使他们合为一体——并形成一个国家。

    一百多年前,一个若小的法国,对农耕都那么情有独钟,而我们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呢,在当下却有些精英想舍本逐末,在城市经济停滞饱和的状态下,把有利可图的手伸向农村……

    一百五十年前,罗曼罗兰是怎么赞美欧洲的……

    克里斯托夫张开眼睛一看,顺着大路围着沼泽,在岩坡上,在废墟间,无论是法国的山地还是平原,都是一片耕地,真是欧洲文明的大花园。花园无与伦比的魅力不仅在于肥沃的好土地,还在于勤劳顽强,不知疲倦的人民,几百年来,他们不断地开垦、播种,使土地变得更加美好。奇怪的民族,大家都说他们变化无常,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而有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现代的农民,几亩薄田已经养不起农民,农村的壮劳力找不到维持生计的手段,不得不抛开家背井离乡去外闯荡,但中国有句古话,落叶归根。当他们老了,干不动了,或者提早被社会遗弃了,他们会回家。倘若一天,他回来发现农村除了空荡荡的屋子,一无所有,土地被财阀收购,甚至荒芜也不让你问津,只让你看着五味杂陈,长吁短叹,田园生活成了泡影,他会生什么想法,会让自己的子孙怎么做……他们的子孙,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你想把他圈养在工厂,他会心甘情愿?只有另一种结果,到处都是流浪者……

    此致

    ——崖

    20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