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逆命向天行 » 第八十六章 何为侠义

第八十六章 何为侠义

    苏百无淡淡一笑,揉揉他的脑袋,“是你皇甫伯伯不让的。”

    方省吾有些摸不着头脑,奇怪地问道:“皇甫伯伯不让的?我怎么没听见?皇甫伯伯又活过来了吗?”

    他不相信地俯身查看一眼,然后抬起头不乐意地嘟囔道:“师父就会骗人!”

    “师父怎么会骗你呢?你有没有看到,皇甫伯伯是不是在笑?”

    “是呀,可是他并没有说话呀。”

    “三儿,你还小,很多事情你不懂,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明白的,有时候,‘笑’比说话更能令人听得清楚呢。所谓‘一笑泯恩仇’,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徒儿觉得,若是有人犯了错,总该要受到惩罚的,否则父亲为什么总要打我的屁股?”

    “这个……”苏百无含糊着答道,“谁叫你总是淘气又屡教不改呢?”

    说完,他又觉得有些不妥,于是认真地想了想,然后板起脸,看上去非常严肃的样子,对方省吾缓缓说道,“三儿,记住师父的话,有时候宽恕就是一种惩罚,甚至比惩罚还令人敬服。”

    “哦……”方省吾眨巴眨巴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看他好像有些不太信服,苏百无耐心地举起了现成的例子,“比如说现在,假如师父一刀将你所说的这个老妖婆刺死了,对她来说其实是一种痛快的解脱,可是她并不一定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过,要是按照迷信的说法,没准她还会化为厉鬼为祸人间呢……”

    “啊!厉鬼?……”方省吾下意识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师父,你莫要吓唬徒儿好不好?”

    “傻孩子,师父就是打个比方,莫怕莫怕……”苏百无轻轻搂住他,看着欢喜观音缓缓没入那间破屋子里的背影,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师父现在饶了她,一方面是遵从你皇甫伯伯临终前的意愿,另一方面,倘若她真的能在青灯古佛之下虔诚忏悔自己所犯下的罪恶,她的内心也要经历一番痛苦煎熬的,有朝一日她若得涅槃重生,与她来说是修成正果,与我等来说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哦……师父,徒儿懂了!”方省吾这次的点头倒是比方才重了许多,下巴简直要碰要了胸脯。

    这时,几条野狗远远地朝这里晃荡过来,想必是它们嗅到了血腥的气息,欲图找到一顿大餐。晃荡到距离他们有三丈左右的地方,便都蹲了下来,一双双狗眼中冒出贪婪的光,却是不敢上前了。

    方省吾不禁甚是恼怒,大骂一声“狗东西!”,从地上捡起几块石子,运足力气向它们打了过去。

    石子带着呼啸,有一两块砸中了其中的一条,于是那条狗痛得“呜嗷”一声,夹起尾巴跑开了。其余的那几条狗虽然被吓得惊慌乱蹦,四下里窜开了,可是随即又聚拢回原地,呲牙咧嘴地呜呜低吼着,一副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

    苏百无皱了皱眉,沉声道:“三儿,不要理会它们,事到如今,咱们需找个地方把你皇甫伯伯深葬了才好,莫要让这些畜牲把你皇甫伯伯的尸骨毁了。”

    他四下望了望,只见方圆几里尽是断壁残垣,房屋破败倒塌得完全不成样子了,看起来好不凄凉。

    苏百无心中更加惨然,重重地叹了口气,眼中却又有些湿润了,喃喃自语道:“不争前辈虽是落得了疯癫之症,反倒看开了名利之争,这倒也算得上因祸得福了吧……然而他又惦记着找什么风水宝地,却又不能完全超然于物外了,哎,可见人活一世,必有一物为其所累,或名,或利,或权,或情,也许这一切,只有至死方休吧……”

    他念叨念叨,忽然想起了第五不争临走时说的“金陵从此再无帝王之气”那句话,不禁摇了摇头,心中叹道:“大哥走得太匆忙了些,却没来得及跟我说个明白,未免有些遗憾了。”

    正自想着,却见欢喜观音已从那间破房子里走了出来,手臂上搭着那件五颜六色的花袍子。

    苏百无心中一动,暗思道:“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莫不如就把这间屋子给大哥做了坟墓吧,埋得厚了,倒也不怕那些野狗扒开。”

    主意拿定,他俯身抱起皇甫厚德的尸体,吩咐方省吾将锄头拿了,慢慢地向那间破房子走去。所幸方才欢喜观音那一掌击在他胸前时,注意力被方省吾吸引开了,因此并没有击实。经过这段时间的恢复,伤势已无大碍了。虽然气力少了些,却还抱得动。

    欢喜观音见苏百无抱着皇甫厚德的尸体迎面走过来,隐约地猜到了他的意图,于是便停下了,默默地站在那里等着。

    苏百无将皇甫厚德的尸体摆放在屋地中央,从自己身上撕下一块衣襟,仔细地把皇甫厚德的脸擦干净了,然后又把他的衣服理得平整了,默然注视了一会,才反身退出了屋子。

    到了屋外,苏百无拿起锄头,将屋子的四面墙壁各刨出一道沟,感觉自己能够把它们推倒了,便停住手,将锄头顺着窗子扔进了屋子。

    “轰”“轰”“轰”“轰”……

    屋子倒塌,俨然如坟。

    尘烟散尽,天人两隔。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知明年此时,坟头青草几许?

    苏百无拉着方省吾跪倒在地,叩了三个响头,直起身神思半晌,情不自禁地又黯然泣下了。

    “三儿,记住此地,他年若有机缘,莫要忘了到这看你皇甫伯伯一眼。”

    “师父,徒儿记住了!”

    “三儿,何为侠义?像你皇甫伯伯这样,看似淡泊宁静,甘隐于野,不流凡俗而独善其身,然而于他人危难之际却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不惜身死,取义成仁,这才真正称得上‘侠义’二字!三儿,你记住了么?”

    “师父放心,徒儿永远都会记得!”

    “好,这就好!三儿,起来吧……”

    欢喜观音默立多时,忽然问道:“苏先生,此间事了,不知你们今后要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