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靖安天下卷 » 第二十二章 明述冤情

第二十二章 明述冤情

    因风雪阻路,靖安王等人行军速度甚慢,直到第六日才踏进涿郡地界,日色向晚时,终于路过了一个村落,但早已传下严令,行途不得搅扰百姓,众将士们便预备在村外歇宿。

    村头有个破庙,有几人从庙内走出,遥遥见到靖安王等人,急忙驱步上前,还未走至靖安跟前,便被陆旌宣等人拦住,喝问:“什么人?”

    为首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施礼道:“请问来者可是前去尚阳县剿匪的官兵?”

    陆旌宣道:“正是,你是何人?”

    那人答非所问,目光瞧向靖安王,又问,“请问此次带兵的可是靖安王殿下?”

    陆旌宣嗖的一下横过佩剑,挡在胸前,“你们究竟是何人?打听这些干什么?”

    那人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他身后跟着的七人或年轻或年长,也都跟着跪下,他道:“微臣乃清何县县令周儒,于此处恭迎靖安王殿下数日,今日终于得见殿下真人,一番期望不至落空,苍天有眼呀!”说话间,以头触地,十分激动。

    靖安王甚是奇怪,此处虽已是涿郡地界,但离尚阳县还有六七十里地,怎么忽然冒出一个清何县的县令来,清何县又在哪儿?

    他走前两步,问道:“你要见本王有什么事?”

    周儒道:“微臣有事!微臣有天大的冤枉,天上地下、无处申诉,今日得见殿下,如见救星,望殿下能明辨我等冤屈,主持正义、剿除匪寇,还世间一个清明!”

    他激动间,喉咙哽咽,流下泪来,从背上取下一个包裹,打开取出两物,托于掌心,高高的举到靖安王面前,乃是敕牒和官印。

    陆旌宣接过敕牒递到靖安王手中,靖安王打开看了看,当即使个眼色命陆旌宣收回佩剑,面带微笑道:“周大人请起。”

    周儒将身份凭证收好,又磕了个头,口称不敢,方才在身后之人搀扶下站起身来,脸上老泪未干,抬袖颤颤拭泪。

    靖安王忍不住好笑,问道:“不知周大人有何冤屈?”

    周儒道:“此事说来话长,还请殿下去破庙中歇息,容微臣细细讲来。”

    陆旌宣一挥手,几名士兵冲进破庙中,一通检查,确认安全,才退出朝靖安王示意。

    靖安王便在黄阙、陆旌宣等人护持下走进破庙。

    庙内塑像已经破损,瞧不清供的是哪路神仙,只当里面落满灰尘,但进去以后才发现,已被人细细打扫过了,又用干草铺地,中间架了一口铁锅,里面煮着食物,咕噜咕噜冒着香气。

    众人坐定,透过火光,周儒怔怔地瞧着靖安王,犹觉不真切,这个传说中骁勇的皇子,此时竟然就坐在他这个末流小官的对面,这是怎样的一种际遇,似他的官职连直接上疏皇上的权利都没有,哪里能想到此生还能一见皇子真容。

    靖安王虽然一路风尘仆仆,连发髻都有些散乱,但身披铠甲、被人左右护持着,依旧贵气逼人。

    周儒咳嗽了两声,方道:“清何县与尚阳县是临县,中间相隔一百多里地,原本殿下是去尚阳县剿匪,微臣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来搅扰,只是极峻崖的匪寇猖狂恶毒,时来我清何县烧杀抢掠,搅扰的我这一片地方民不聊生,微臣投诉无门,万般无奈,听说这次陛下派殿下亲来剿匪,才觉有一线生机,与众人在此必经之路苦苦等候。”

    他说着又激动起来,朝身后几人挥了挥手,几人便又扑通都跪了下来,周儒指着其中一男一女道:“这是鄙县一对姓贾的老夫妇,为人老实勤恳,从未结怨,只因生了一个女儿,被匪寇头子看中,抢了去,未过两年便被残害而死。”又指着一个青年道:“这郑家二郎,本是县上富户,被匪寇盯上,入室抢劫,上至父母,下至兄长胞弟仆从,一夜之间,全被匪寇杀害,只因他当日不在家中,才躲过一劫……”又指另外一人,“这是李家大郎,因匪寇抢劫,其胞弟反抗,便被全家灭门,连三岁孩童都不留活口……如此种种,罪恶滔天,匪寇之恶行实是罄竹难书呀!”

    众人以头抢地,随着周儒诉说,一个个咬牙切齿、涕泪沾巾。

    郑家二郎年岁最轻,十分激愤,叫道:“贱民全家都被匪寇杀害,我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想生啖匪寇之肉、饮匪寇之血!奈何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几年来我四处伸冤,竟无一人能帮我报此泼天血仇,靖安王殿下若能替贱民铲除匪寇,日后当牛做马,哪怕让贱民举七寸匕首刎颈以谢殿下都行,求殿下为我等主持正义!”忽然猛的叩头,两三下磕的头破血流。

    靖安王惊道:“扶起他!”

    两名士兵上前,将郑二郎架了起来,他一脸狼狈,血水混着泪水流过脸颊,膝盖依旧是软的,哽咽着说,“贱民活着比死更痛苦,若不一心想着复仇,早已身殒地下!殿下面前无状,实在情不得已!”

    靖安王见他皮肤白净,即便狼狈万分,也能瞧出面目很是俊朗,忍不住叹了口气,“都起来!你们的冤屈我已知晓,周大人,你既说申冤无门,那具体原因说来我听听,你们郡守都不管此事么?”

    周儒尚未开口,郑二郎已冷笑起来,神态癫狂,“郡守?郡守与匪寇蛇鼠一窝,他们都是一伙的!朝廷黑暗,官匪勾结,谁会管我们死活?!”

    周儒一惊,和身旁县丞急忙去捂他的嘴,惊惧道:“殿下息怒!郑二郎被仇恨冲疯了头脑,口无遮拦,还望殿下恕罪!”

    靖安王道:“让他说,把你们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本王!”

    县丞松开手,低声呵斥郑二郎道:“殿下面前,注意仪态,不可胡言乱语!”

    郑二郎抬袖胡乱摸了摸脸上血泪,方义愤填膺的坐了下来。

    周儒道:“殿下,郑二郎此话并非信口胡说,本郡郡守冯敬忠确实是与匪寇勾结,匪寇们烧杀抢掠,所获财宝大多用于贿赂冯敬忠,所以这些年来,地方剿匪不见成效,并非匪寇真的有三头六臂,而是官府庇护,才致他们如此猖狂!”

    周儒所说早在靖安王意料之中,他不动声色道:“你如此说,可有证据?”

    周儒恨恨道:“微臣官职卑微,手中无大权,冯敬忠此人又老奸巨猾,一切流水账目都命专人保管,无法窃取,微臣虽知他与匪寇勾结,便因苦无证据,才无法上京城替百姓鸣冤。”

    靖安王嗯了一声,眉梢间略过一丝失望之色,“你既无证据,怎就一口断定冯敬忠勾结匪寇?”

    郑二郎又坐不住了,叫道:“他要没勾结土匪,为何如此庇护他们?贱民泼天冤仇,曾去郡守府上喊冤,他竟命人将贱民乱棍打出!土匪四处作恶,公然上别县杀人掠货,更不见他派兵剿匪!”

    陆旌宣与黄阙怕郑二郎有过激举动,二人同时上前两步,拦在靖安王面前。

    周儒又道:“殿下明鉴,微臣虽无证据,但郡守与匪寇勾结已是本郡人尽皆知的事情,若非如此,皇上派来的三千兵马,怎会一击即败?那可是南军兵马呀!”

    靖安王点了点头,“这事本王也已揣测过,只是朝廷每年都会派监察御史巡视各郡县,为何没有一个御史怀疑过此事?”

    周儒苦笑起来,“殿下您久居边关,怎知晓这朝廷的事?监察御史虽奉旨来巡察,但不过是停留十天半月,十天半月根本就无法了解实情,冯敬忠此人又最善溜须拍马,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银美人贿赂着、山珍海味伺候着,那些御史们哪里还会有原则立场?即便有一二正直之臣觉察出蹊跷,回去上复皇上,皇上也是着地方派兵剿匪,一样的无济于事。”

    旁边县丞老褚道:“大人说的是,此次若不是匪寇色胆包天,上京城劫持礼部尚书千金,皇上如何会从京城派兵前来剿匪?殿下您又如何会坐到此处听我等诉苦?”

    靖安王哼笑一声,喃喃道:“如此说来,真是郡守与匪寇勾结了。”心想岂止是郡守,都已经勾结到朝廷刑部了。

    周儒抬袖动情道:“所以殿下,微臣实在是无处伸冤,才来此处拦殿下大驾,还望殿下体念枉死者含冤地府,为这一方百姓主持公道,您亲帅大军而来,匪寇们必然闻风丧胆,只要趁势击杀、不轻易退缩,必然能剿匪成功。”

    众人便又磕头哀求。

    靖安王等他们情绪稍稍平复,才起身扶起周儒道:“周大人一心为民,本王实在动容,你们今日所求,我铭记在心,大人若是信得过本王,就拭目以待,静观后续结果。”

    周儒与众人听闻此话,极是高兴,一时士兵做好饭,众人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将匪寇以往恶行一一讲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