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剑挽苍生 » 第十九章 极境

第十九章 极境

    清晨。

    李楚歌醒来之后坐在床上,努力回想了一下昨晚发生的事,看到桌子上摆放的三本泛黄书籍,发现真的不是做梦之后,乐呵了半天。

    以至于来找他的知了都被吓坏了,伸手摸了摸李楚歌的额头,眉头微蹙,嘀咕道:“没发烫啊。”

    百思不得其解的小道童走出房门,又有些担心还在床上坐着的李楚歌,想要找到自己的师父问问。

    看到眉头紧锁的小道童,便有人来问发生何事,小道童自然把小师叔傻了的事说了出去。

    结果,整个桃花观的道士都知道他们的小师叔变傻了。

    所以,当李楚歌从房门出来的时候,从小院走到自家四师兄太极真人所在的白鹤峰,一路上就遇到不少对他伸出手指问“这是多少?”

    李楚歌一脸懵,想着今天的桃花观还有这种幼稚的把戏?

    等到第十个人问的时候,李楚歌终于忍不住了,拉住他询问“这是什么意思?”

    在一番极限拉扯过后,终于弄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始末,李楚歌有些哭笑不得。在心里暗暗给某个小道童狠狠记了一笔,又怕被更多人看见他,就挑了一条人少的路往太极真人所处山峰走去。

    好在这条路比较清幽,并没有多少人,免去了不少麻烦。

    太极真人居住在白鹤峰,是太极真人入主此峰后改名的。虽然叫做白鹤峰,但和白鹤没有一毛钱关系,整座山峰也找不到一只白鹤,与白莲峰那满池的白莲形成鲜明的对比。李楚歌也想不明白叫白鹤峰的意义何在。

    一路走到峰顶,太极真人早已负手而立,背对着李楚歌。听到脚步声才转过身来,对着李楚歌淡然一笑,示意李楚歌过去。

    李楚歌来到太极真人面前,在太极真人的指示下,盘腿坐在太极真人招出的蒲团上,一脸茫然的看向身后的太极真人。

    太极真人却笑而不语,让李楚歌放宽心神。

    李楚歌不疑有他,默念起《天心诀》,把脑海中的一切念头断去。

    太极真人目光望向天边,缓缓环视一周,双眸微动,似乎要把这世间万物看遍。最后把目光落在身前盘腿坐着双目紧闭的李楚歌。

    “楚歌。”

    李楚歌睁开双目,发现身体动弹不得,“师兄……”

    太极真人伸手揉了揉李楚歌的头,轻声笑道:“楚歌,若是有朝一日,你能登上金陵城头,别忘了告诉这座天下,你有个师兄,说他是这世间最先揉着你的头的。”

    李楚歌一惊,双目通红,眼角有些泪花,联想到观里所说的那些流言,他已经意识到了一些。

    金陵城是天宁王朝的京城,据说家家夜不闭户,人人路不拾遗,繁华极于世间,李楚歌还真的挺想去看看的。

    太极真人摆手,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语气一如既往的温柔:“哭什么,迟早的事。活了几十年了,早就看透了,”太极真人轻扭着李楚歌的头,让他平视前方。“只是此生还有遗憾罢了。”

    太极真人指着那些舒卷的云朵,指着那天际的尽头,轻声说道,“向着这个方向,一路御剑而行一千三百一十四里,不多不少,就会走到一座小村里,村子的名字很好听,叫红烛。”

    太极真人目光灼灼。

    ……

    “知秋,你带着我走好不好?”一身素裙的少女不顾家里人和同乡的阻拦,抓住少年有些凌乱的衣角,一脸期待的问道。

    少年知秋揉了揉她的头,在少女那期盼的目光下,缓缓的摇头。“夕妯,”少年轻声唤着少女的名字。

    “在家等我,好吗。”少年知秋抬手拭去夕妯眼角的泪痕,轻声说道。“两年,此去最多两年,我有把握能够金榜题名,到时衣锦还乡娶你为妻。”

    她也知道功名对于一个男子的重要性,加之一旁的阿爹和同村颇有威望的长辈的劝阻,虽然极度不舍,但抓着知秋衣角的柔荑却也缓缓松开。却也不忘伸出手,与少年拉钩约定,才和家人一起目送少年远去。

    “知秋!”

    少女望着渐行渐远,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喊道。

    少年脚步停顿,却不敢回头,他害怕,怕这么一回头就不想走了。

    另一头的少女招手,大声说道:“我会等你的。”

    一直等你。

    少女在心里默默说道。

    “那后来呢?”李楚歌轻声开口问道。

    李楚歌到这里还听不出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自己的这位四师兄就白活了这十多年。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位平日里云淡风轻的师兄,居然也有这么一段过往时光。只是这结局,应该不太圆满。

    “后来,”太极真人一声长叹,往下继续说着。

    后来,少年从那座名为红烛的小村庄步行数百里来到彼时还叫建康的都城,一路风餐露宿,当踏进这座城时,少年目光殷切,想着以自己一身的才学,博取一身功名衣锦还乡,娶那个等待着自己的少女为妻。

    可现实狠狠的给了他一巴掌。

    即使满腹经纶,在这个门阀林立,天潢贵胄遍地的建康城里,没有达官贵人引荐,他连踏入考场的资格都没有。

    他一个身无分文的穷酸书生,即无天下名士举荐,又无高门次第宾客身份,如何能入得了这天家庙堂?

    每个少年都是心高气傲的,他自然也不例外。在街上一个不为显眼的位置给人写字作画,总会有有识之士惊叹自己的才学而引为入幕之宾。

    可有识之士没等来,地痞恶霸却来了不少。

    一个穷酸书生,在地痞恶霸的地盘上盘活,风雨不弃惹人嫌。地痞恶霸没有收到一分钱,把他打了一顿,随身的几本破书籍也被撕得破烂。

    这可把穷酸书生逼急了,嗜书如命的书生不顾对方人多就和地痞恶霸扭打了起来,当然最后也免不了一遭皮肉之苦。好在城里还有卫兵巡逻,才免去了一条性命。

    祸福相依。

    为此却也成为这条相国巷的一个热门话题。

    建康城里都相传相国巷里有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生,颇有文人风骨。引得许多人前来观看,风骨倒是没怎么体现,不过那一手字和素描丹青倒是令人啧啧称奇。

    如此口口相传下去倒也令书生在这建康城里名气大涨,不少人都让他代写家书或者手绘一副肖像。渐渐的,整座建康城也知道了相国巷里有一个字写得极好,丹青描得极为逼真的书生。

    书生也因此引起了一家高门次第的注意,被奉为上宾。

    书生扬眉吐气,觉得苦心人天不负,前人诚不欺他。有了高门次第的引荐,书生当然有了科考的资格,如愿踏入了考场。

    太极真人喝下一口酒,伸手轻点,解开李楚歌身上的禁制。李楚歌伸展了有些酸的胳膊,看向太极真人。

    太极真人那原本青黑色的发丝从发根到发梢,已是全变银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缓缓流下,脸色更是苍白如纸。

    但脸上还是那副中年模样,寻不到一丝苍老,神情还是如同平常,不见异色。

    李楚歌心有些绞痛,伸手扶住太极真人摇摇欲坠的身形。隔着衣物都感到冰凉,抬手握住太极真人的手掌,那股凉意更甚。而太极真人的身体,已经逐渐虚化。

    看过不少道家典籍的李楚歌清楚太极真人现在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低声问道:“为什么?”

    李楚歌问的,不是问太极真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是问太极真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太极真人很卖力的一笑,这一笑仿佛用尽了他的全部力气,让苍白的脸色更加苍白,一丝血色都看不到。“原本就没有多少日子了,少活几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太极真人此番解释也没有正面回答李楚歌的问题。

    李楚歌拿出太霄真人送的丹药,扶住太极真人的后背,喂了一颗金丹给太极真人服下,太极真人面色才恢复一丝血色。

    太极真人示意李楚歌把自己扶起来,一步一步走到白鹤峰高台,十几步的路程,如同天地之隔,最后靠在高台的一面无字石碑坐了起来,对着李楚歌轻声说道:“盘膝静气一下?”

    李楚歌愣了一下,才按照太极真人的吩咐盘膝而坐,运气吐纳,发现灵海内吞吐气机的气旋从一个变成了两个,有些玄妙,也有些不解,睁开眼,疑惑问道:“师兄,这是?”

    太极真人笑着说道:“武道九品,每一品都有着一个极境,九品筋骨韧,你之前回山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你的筋骨要比寻常九品要坚韧得多,想必在离山苦修的大半年里,吃了不少李剑仙的剑气。”

    李楚歌恍然,怪不得当初李叔叔要每天在他筋疲力尽的时候再让他引剑气入体,原来如此。

    随后指了指自己的灵海,开口问道:“那这?”

    太极真人肯定的点了点头,解释道:“八品极境即为灵海双旋。”

    李楚歌摇了摇头,说道:“不值得的。”

    太极真人却没有认同,轻声回应:“我倒不这么觉得。做一件事并没有值不值得这么一个说法,只有应不应该去做,如果做了,那它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