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剑挽苍生 » 第二十章 羽化登仙

第二十章 羽化登仙

    李楚歌还沉浸在自身灵海的两个气旋的奇妙里,太极真人也不打断他,只有自己搞清楚自身的一切,才能做到无限程度的发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满头白发的太极真人踉跄着走动几步,来到无字碑的正前方,艰难的抬起有手,轻抚着无字碑的碑面,好似在回忆着什么。

    泪眼朦胧,依稀看到那个在村口望着他的背影的素裙少女。

    自知自己已是回光返照的太极真人凄然一笑,此后,是再也不会遇见你了。

    手指轻点,用尽身体内用来吊着命数的气机,在这面无字碑上的写了起来。原本无字的碑面随着太极真人手指的划过,一个个极为漂亮的簪花小楷缓缓浮现。

    “咳。”搽拭掉嘴角的鲜血,太极真人刻字的速度不减,不多时便已写满大半个石碑。

    天上乌云席卷,暗雷涌动,好似一场惊天浩劫。一道虚幻的人影出现在雷云之中,淡淡的看向下方应劫的太极真人。

    整座白鹤峰紫气升腾,山风呼啸,吹得整片竹林晃动不已。

    不远之外的桃花观主峰桃源峰,一身黑色道袍的太微真人老泪纵横,闪身出现在主殿的洪钟旁,袖口激荡,拍向洪钟。

    “晨钟响,两界关!”

    钟声响起,声浪一圈一圈如同波纹以洪钟为中心,向整个桃花观扩散开来。

    雷云中的虚幻人影一声怒骂,怎么挣扎都抵挡不住这巍巍洪钟声,被这洪钟声击退,消失不见。

    白鹤峰上空的乌云暗雷也被钟声震碎,乌云也消散而去。呼啸的山风消失不见,晃动不已的竹林也趋于平静。

    太极真人白发无风自动,刻完石碑的手缓缓放下,面容清逸,双目烨烨生辉,如同道家典籍上所记载的证道登仙一般。

    太极真人走到闭目的李楚歌身前,比划了一下李楚歌的个头,看着已经达到已经肩膀高度的李楚歌,忽然低头在李楚歌耳畔轻轻耳语,“小楚歌,师兄走了,以后这座白鹤峰就再也没有人住了,你要记得提醒知蝉要每日打扫,师兄这个人啊,比较喜欢干净。”

    “要是有朝一日你能成为天底下一等一的大剑仙,一定要登上金陵城头,告诉这座天下,你的四师兄,叫做苏知秋。”

    “还有,你若是有一天,能够回到大宁金陵城,记得替师兄去城东百里外,去看看那个叫红烛的小村庄,替四师兄给那里的人上几炷香,顺便多带几件漂亮的衣裳,师兄心尖上的那个人啊,最是喜欢穿着漂亮的衣裳了。师兄此生无愧他人,唯独负了她!”

    太极真人说的是大宁,而非天宁。

    李楚歌尚未睁眼,便已泪流满面。

    看着虽然闭目但潸然泪下的李楚歌,太极真人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顾逐渐虚化的身体,袖手微抬,好似挽着剑花,自顾自的说道:“有情总被无情伤,无情却因有情死。”

    俗名叫做苏知秋的太极真人,这位在桃花观上太字辈的真人里最为低调却样样精通的大真人,琴棋书画,道法,算数,剑术,炼丹诸多能力足以算得上是大家的道士双手张开,好似想要拥抱着这片天地,拥抱着那个素裙女孩。

    “彼此当年少……”

    张开的双臂缓缓合拢。

    闭上眼睛都李楚歌只觉得眼前划过一道亮光,周身好似漂浮着一些东西,想要伸手去抓,脑海里却率先浮现出抓不着的念想。

    “不负好时光……”

    太极真人清朗的声音传遍白鹤峰,传到桃源峰,太清峰,莲花峰,传遍整个桃花观。众多道士朝着白鹤峰伏地跪拜,眼含泪花。

    那位同知了同年进山的小道童知蝉,同样朝着白鹤峰的方向跪拜,狠狠的磕了三个响头,泪流不止。

    “莫待经风雨……”

    太极真人朝着知蝉的方向看去,看着自己这个徒弟,眼神清澈,对着知蝉点了点头。在得到后者的回应后,身体散成点点白光,飘向天际。

    只留下那道深深的叹息声。

    “樱花落海洋。”

    “夕妯,我走了,你以后不用再等我了……”

    “是我辜负了你,对不起……”

    光点散尽的瞬间,整个桃花观响起了整整齐齐的声音,声浪震震,百鸟惊飞百兽震惶。

    “恭送太极师叔!”

    声音回荡不止。

    不止桃花观,整座清源山,甚至山下的平头百姓,和远在百里外的荆州刺史府的上万名披甲士卒,都清晰可闻。

    身穿紫色官服的荆州刺史放下手中茶杯,在妻儿的惊诧的目光下,对着桃花观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荆州刺史许知远,恭送真人羽化登仙。

    刺史之女许清妍望着自己这个眼高于顶的父亲有些啧奇,哪怕是当朝新任执宰,也不能得到自己父亲的一句好话,这位道人竟是为何?

    ……

    钦天监。

    一身明黄龙袍的天宁元佑帝站在观星台上,望向观星台那团象征着天宁气运的明黄气团。一旁负手陪着的老者微微拱身,老者的身份不难猜出。

    元佑帝伸手摩梭着雕刻着异兽的白玉石栏,对着钦天监监正,不轻不重的开口说道:“苏知秋死了。”

    语气很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名为齐天罡的监正老者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元佑帝。

    浑浊的目光却好似穿过这座皇城,落在了那条曾经名为相国巷,如今改为乌衣巷的巷道上。看到了一位在巷尾代笔作画的书生,看到了那个书生迈步离开时眼里对这座城的愤懑。看到了那个书生站在他面前那不卑不亢的神情。

    老人没来由的想起了后来证实是这个书生所作的佳句。

    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

    心里不免一发惋惜,英雄梦未醒,青山变荒山,金陵凤凰台仍在,不见当年少年郎。

    元佑帝宋汲眯了眯眼,思考片刻,才出声询问道:“老师不妨说说,咱们这位当年名动京都的书生有没有后手。”

    监正齐天罡,身兼当朝三公之一的太师,也是元佑帝宋汲尚为皇子的授业恩师。这在本朝不算什么密辛。

    老早就退出朝堂不问庙堂的监正老者听到这个久违的称呼,呼出一口浊气,缓缓开口:“没有。”

    得到和自己心中答案相同的宋汲会心一笑,却还是开口问道:“何以见得?”

    “要不然苏知秋就不会选择化道而是兵解了。”

    化道与兵解,都是道家的一种手段,也是道门真人羽化的不同解释。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兵解的本质是今世来生,化道有今世无来生。用俗世的话来说,兵解便是投胎转世,今生缘尽,来生缘续;化道则是魂消魄散,今朝魄散来生无缘。

    “那老师觉得,苏知秋和李轻舟的这盘棋,和他们对弈的人,是孙恩还是朕?”宋汲缓缓开口。

    老监正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看了这位如今已身为九五的学生,再抬手望向那条久远的小巷子,轻声问道:“既然对面是两人共同落子,陛下为何不说是孙恩和你一同对弈苏知秋两人?”

    宋汲脸色微变,瞪大眼睛,本来平稳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捏碎了前方的白玉石异兽,冷笑道:“倒是一盘大棋。”

    老监正收回目光,说道:“苏知秋算人心,李轻舟算局势,桃花观这两人的布局自然不小。”甩了甩手上的白玉石灰,接着说道:“不同于春秋的明棋,如今陛下在明,他们在暗。”

    宋汲眉头一皱,他很清楚的听到了老监正说的话,说的是你,而不是我们。冷声说道:“可如今也不是春秋,他们也不是春秋的他们,朕也不是春秋那个的宋汲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都是枉然。手中的刀剑,才是决定生死的界限。何况,谢安石仍在呢。”

    老监正看着离去的元佑帝,微微摇头,只觉得自己这个弟子,越来越不像他教出来的人了。想着宋汲的话,想到了谢安石,老监正眯了眯眼,突然想到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连他都吓了一跳,脸色大变,气血全无。

    “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