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汉 » 第十九章 流星坠地

第十九章 流星坠地

    分赃不均

    作为天下诸侯的总盟主,项羽实在是一个很够意思的领导,但凡是在三年反秦的战争中有立过功的,出过力的,统统都得到了一片土地,不多不少,算上自己,项羽一共封了整整十九个诸侯王。

    但问题是,蛋糕就这么大,想要一碗水端平,平均分成十九份,谈何容易,更不要说项羽在分蛋糕的时候就不曾想要雨露均沾,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张耳和陈余这兄弟俩。

    张耳因随项羽入关,封常山王。

    陈余未随项羽入关,未封王。

    各位发现其中端倪了吧,项羽不以功劳大小,而以是否追随过自己为依据,如此分封,天下不乱,那才有鬼呢。

    当然了,地盘最大的肯定是项羽自己的西楚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项羽的名字前面加上了我们熟悉的四个字-西楚霸王。

    没错,楚霸王项羽凭借本人的威望及其勇猛,的确是可以想怎么封就怎么封,但是他有没有想过,可能会有人因此不满呢?

    有很多人都不满项羽的分封,其中最生气的莫过于刘邦了。

    虽说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结果掉刘邦,但在项羽内心深处,他仍然对刘邦抱有芥蒂,他仍然记恨刘邦封锁函谷关的行为,所以项羽又怎么可能把关中之地封给刘邦呢,至于那个空口无凭的约定就更是可笑了。

    “哼,怀王之约,两个傻子的一厢情愿而已!”

    对于关中之地的所有权问题,项羽打一开始就不准备遵循什么怀王之约这种屁话,早在巨鹿之战结束以后,项羽就已经拟定好了关中王的人选,秦将章邯。

    其实准确一点的说法,在项羽的计划中,关中王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另外两位则是是章邯的老部下,长史司马欣和秦将董翳,之后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封塞王,董翳封翟王。

    三个秦人,三分秦地,故称“三秦大地”。

    拿走本该属于刘邦的关中不说,更过分的是,项羽还把他赶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责令其立马前往汉中就任。

    “不好意思啊,刘邦,忘掉怀王之约吧,关中这块地方你就别想了,听说这个季节的四川挺不错的,风景优美,四季怡人,那么你就去汉中看看大熊猫吧!”

    环蜀皆山也

    汉中的具体位置是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南部与四川交界的地方,虽说关中和汉中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和富庶的关中相比,这一字之差差的可不止是一星半点。

    而且你还别看不上汉中,就这么个小地方,要不是有公关大师张良上下打点,左右逢源(送礼),项羽根本就不打算把汉中封给刘邦,在项羽最初的设想里,刘邦仅仅只能得到巴蜀之地。

    巴是指重庆,蜀是指四川,也就是说,刘邦实际的封国大小大致上是现在的四川,重庆以及陕西西南的一部分。

    现在的四川可是黄金周的旅游胜地,毋庸置疑的天府之国,可是两千年前的四川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们甚至可以用贫瘠两个字来形容,在此之前,巴蜀之地一直是秦王朝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其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中国的地理结构是十分奇特的,像中原地区千里平原,地势平坦,然而寻着长江一路向西,等走到了川渝地界以后,你就会发现了另外一番景象。

    首先,你会看到很多山,很多在江南地区看不到的山,其次,你还会看到很多山,然后除了山,还是山,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爬山恐怕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后世的诸葛亮用十年北伐,身体力行的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可是没办法,纵使路再不好走,环境再恶劣,就算你刘邦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也还是得去,因为项羽是绝对惹不起的。

    实话实说,撕毁怀王之约这事项羽做的确实不地道,但在一个比谁拳头硬的乱世中,似乎你也只能在心里谴责一下项羽的道德水平,口头上的谴责都不行。

    暴风雪才刚刚开始

    除了封地不理想外,刘邦遭受的第二个打击是谋士张良即将要离开自己,主要原因是张良的成分背景问题。

    张良是韩国人,而他毕生所愿是辅佐韩王成复兴韩国,所以当项羽将韩国的故土全部还给韩王成的时候,就注定了张良不能再陪伴在刘邦身边了。

    自留县与张良第一次相遇,再到颍川,宛城,武关,咸阳,但凡是出自张良之口的计策与建议,刘邦不论对错,全部言听计从,这一份信任和器重,论起整个秦汉史,就算是萧何,曹参来了,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汉王啊,莫伤心,临行前,子房还有最后一计:

    “为了告诉项羽您绝无东归的心思,请您务必烧毁群山间的栈道!”

    怎么着,听张良这意思,感觉刘邦没两天就要回关中了。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栈道这个词。

    栈道其实一种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一种道路,建造工人们需要先在石壁上打孔,然后将木桩插进孔内,最后将长木板铺盖在两根木桩上,从而形成了一种一边是山,一边是崖的特殊道路。

    不用我说,各位应该已经感觉出来了,这种路的建造难度可见一斑,所以一旦烧毁,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再次修建。

    但刘邦还是烧了,所以他是刘邦。

    雪上加霜

    当刘邦启程前往汉中以后,随着一天一天的接近都城南郑,慢慢的,第三个问题浮出了水面--军心动摇。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士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这么说,士气的高昂与否直接影响了其战斗力的高低,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导致汉军士气低迷的原因并不是士兵们多么害怕项羽,只是因为士兵们害怕去四川。

    在刘邦的阵营中,不管将领还是士兵,其实大部分都是江苏人,中国人啊,都是恋土的,为什么大家放着好好的江苏不住,非要跋山涉水去四川呢,难道就为了看看大熊猫亦或者是来一顿地道的四川回锅肉?

    大可不必。

    才刚刚出发没多久,就有相当数量的士兵抛弃了刘邦,等大部队走到都城南郑的时候,刘邦身边的部队已是寥寥无几,虽说还剩下一些士兵没有逃跑,但也因为过度思念故乡的缘故而每天唱着楚地的歌曲,毫无战斗力可言。

    刘邦无法也不能阻止他们,因为自己也是楚国人,是啊,想家有什么错呢,哪有不想家的人呢,刘邦自己又何尝不想念故乡呢?

    难道要终老于此了吗?

    命运女神的微笑

    夏侯婴,此前担任的职位是刘邦的太仆,也就是专职司机,另外他还有一个兼职,负责监斩那些触发了刑法的人。

    那是一个天气不错,阳光明媚的早晨,用来执行死刑真是再合适也没有了。

    夏侯婴算了算,今天一共要砍十四颗脑袋,再看看现在砍了几个了,哦,十三个了,砍完这最后一个,我就可以回去向汉王交差了,然而就在刽子手手起刀落之时,突然,这第十四颗脑袋竟然出声了:

    “汉王如果杀了我,就不要再想一统天下了!”

    呀呵,狂人咱们见的多了,但是没见过这么狂的,一个死刑犯,竟然敢如此嚣张?

    感到惊讶的不止是我们,就连监斩官夏侯婴也被震惊到了,他决定亲自去看看这个出言不逊的死囚,结果这一看,完了。

    这个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太深了,此人不仅相貌堂堂,人高马大,并且在与之交谈之后,夏侯婴发现,似乎真如他所说的那样,这真的是一个可以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人。

    夏侯婴当机立断,不仅免除了此人的死罪(长得帅还有这种好处),并且立马向刘邦报告,说自己发现了一个人才,请大王一定重用!

    然而刘邦并没有把夏侯婴的话当回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死刑犯,谈何人才,不过刘邦还是给足了夏侯婴面子。

    “就任命他做治粟都尉吧。”

    从粟这个字可以看出,这个职位应该是主管粮食的仓库保管员或者运输大队长之类的,总之不是什么大官。

    系铃人

    萧何,汉王刘邦的丞相。

    自刘邦沛县起兵以来,萧何就一直是刘邦最为亲密的战友,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的为刘邦处理着粮食以及后勤的工作,萧何谓之刘邦,就如同自己的左右手一样,刘邦也早已经习惯萧何在自己的身边,但也正是因为这么长久的陪伴,所以当士兵报告刘邦,说萧丞相也和其他那些将领一样,逃离了汉中以后,刘邦才显得格外愤怒与吃惊。

    然而刘邦并没有生气太久,因为两天过后萧何又完完整整的回来了,并且身后还带了一个人,虽说刘邦心里高兴萧何失而复得,但是嘴上还是忍不住的向他埋怨:

    “你为什么要逃跑啊!”

    臣不敢逃,我只是去追这个逃跑的治粟都尉而已。

    看着萧何身后的那个人,刘邦隐隐约约有点印象,此人好像就是上次夏侯婴推荐的那个什么人才。

    “放屁,这么多人跑了你不追,为什么偏偏去追他?”

    大王,您想永远的在汉中住下去吗?

    大王,您就不想去君临天下吗?

    如果大王想的话,请一定重用此人。

    不是做一个治粟都尉,也不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将军,而是做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不仅要任命他做大将军,而且还要择吉斋戒,开坛布场,当着国内所有人的面正式宣布才可以。

    “萧何,这个治粟都尉究竟是谁?”

    他叫韩信,国士无双的韩信!

    平步青云

    何谓国士无双?

    萧何的解释:在这个国家中,你无法找到任何一个可以与之相比拟的人。

    萧何是对的,此人的确对得起国士无双的称号。

    韩信,江苏淮阴人,早些年曾追随过项羽,不过项羽并没有重用韩信,不仅没有重用,甚至连用都没用,在项营中,韩信的官职是执戟郎中。

    这个职位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军营看守,换句话说,韩信和现在看停车场的大爷没啥区别。

    然而从一个死囚,一个逃犯,到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将军,最后再到流芳百世,受万人敬仰的兵仙,韩信只用了四年的时间。

    根据史书中对韩信青年时期的记载,我惊讶的发现,韩信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培训,但观其日后的战果,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千年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

    唐太宗李世民尚为秦王之时,也曾因为一个死囚的一句话而网开一面:

    “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有唐一朝的第一战神,李靖。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丞相一直在我面前说将军有大能耐,不知能否指点一二啊?”

    公元前206年四月,就从这个提问开始,大将军韩信将会开始自己的故事,一个丝毫不逊色于刘邦,项羽的故事。

    汉王,您夺取天下最大的敌人是谁?

    项羽。

    汉王,您自认为自己打得过项羽吗?

    打不过。

    我也认为汉王打不过,但是我曾经追随过项羽,所以我十分了解他的为人,我认为,项羽是可以被打败的。

    请赐教!

    项羽暴怒之时,仅凭一声咆哮就足以让千百人俯首称臣,但他却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叫匹夫之勇。

    项羽对部下亲近随和,如果手下生病了,他会留着眼泪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饭食,可若是有人立下战功,应当封土加爵的时候,项羽却百般不舍,这叫妇人之仁。

    汉王啊,现在项羽虽霸有天下,但是他却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建都于彭城,又凭一己私欲,将义帝赶到了偏远地区,从而导致各路诸侯在回国以后同样驱逐自己的国君,然后鸠占鹊巢,占山为王。

    项羽崇尚杀戮,所过之处皆为焦土,所以天下的百姓都十分怨恨项羽,别看名义上项羽是天下的主人,但实际上,因为百姓的怨恨,项羽已经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所以,汉王如若要执宰天下,只要与项羽反其道而行就可以了。

    任用天下的英才,还有什么不可以被消灭的呢?

    将天下的城池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还有什么人会不臣服呢?

    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迫切的东归之心,还有什么人不能被击溃呢?

    至于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这三个关中王原来都是秦朝的将领,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被杀死的秦人多到没法计算,而向项羽投降以后,项羽又残忍活埋了多达二十万的秦军降卒,可唯独此三人得以存活,大王您想一想,秦地的乡亲父老一定是恨透这三人了。

    但是汉王就不同了,您入关以后,不仅秋毫无犯,分文未取,又废除了秦朝的厉法,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都希望汉王来做关中的主人。

    并且根据怀王之约,您做关中王是理所应当的,关中百姓也都知道这件事情,现在您失掉了本应得到的王位,秦地的百姓没有不怨恨这件事的。

    现如今,汉王只要向东发出一纸檄文就可以平定三秦大地了。

    “啊,我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得到韩信啊(自以为得信晚)?”

    精彩!精彩!精彩!

    服了,刘邦彻底服了,韩信这席话无异于打通了刘邦的任督二脉,面试到此结束,就是你了。

    如鱼得水

    我们翻一下史书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同样的乱世,同样的郁郁不得志,同样的无名之辈,四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隆中这个地方,向一位落魄的皇族后裔提出了“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千古名对。

    这个人的名字叫诸葛亮。

    -----------------------------------------------------------------------------

    愚见

    如果当年我在场的话,其实我很想采访一下韩信和诸葛亮:

    你们一个是山野村夫,一个是粮食保管员,在没有手机和广播的情况下,你们二位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能把天下形势看的如此透彻?

    难道天才与天才之间真的有相似的地方?